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特別是用于機動車的蓄能裝置,包括第一匯流排(3)、第二匯流排(4)和多個蓄能器(2),該蓄能器分別具有位于蓄能器(2)的第一電極的靜電電位上的、設置在蓄能器(2)的端側上的極連接端(7),其中第一匯流排(3)導電固定在極連接端(7)上,其中,第二匯流排(4)在與第一匯流排(3)相同的端側上導電固定在每個蓄能器(2)的殼體(5)上,該殼體位于蓄能器(2)的第二電極的靜電電位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特別是用于機動車的蓄能裝置,包括第一匯流排、第二匯流排和多個蓄能器,該多個蓄能器分別具有位于蓄能器的第一電極的靜電電位上的、設置在蓄能器的端側上的極連接端,其中第一匯流排導電固定在極連接端上。
技術介紹
完全或部分地以電驅動的機動車的供電需要由多個蓄能器提供電能。典型地,為此首先確定數量的蓄能器借助于兩個匯流排并聯連接并且緊接著多個這樣的蓄能裝置相互串聯連接,以便通過蓄能裝置電壓的相加達到期望的總電壓。經常地采用鋰離子基的具有基本上圓柱形外形的圓形電池,該圓形電池在端側上具有極連接端,極連接端位于在蓄能器的第一電極、特別是正極的靜電電位上。已知的是,第一匯流排和第二匯流在多個并聯設置的蓄能器的對置的端側上導電固定,以便如此實現蓄能器的并聯連接。大多采用壓焊方法用于固定,通過固定使匯流排與極連接端連接。然而這具有如下缺點,壓焊過程是非常耗費時間的并且再者電連接由于應用小的直徑的壓焊線是容易出故障的。此外匯流排在圓柱形蓄能器的對置的端側上的導電連接需要在固定方法期間使蓄能裝置或壓焊工具運動。因此,常規的蓄能裝置僅僅只能以高的技術和時間成本制造。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專利技術的任務在于,提供開頭所述類型的以低成本制造的蓄能裝置。為了解決該任務按照本專利技術設定,第二匯流排在與第一匯流排相同的端側上導電固定在每個蓄能器的位于蓄能器的第二電極的靜電電位上的殼體上。本專利技術基于如下認識,即蓄能器的殼體通過相應的內部接觸完全位于蓄能器的第二電極的電位上,相比之下第一電極在內部與相對于殼體絕緣的極連接端接觸。典型地,第一電極是蓄能器的正極,而第二電極是蓄能器的負極。基于殼體和極連接端的上述設置,按照本專利技術設定,不僅第一匯流排而且第二匯流排設置在每個蓄能器的相同端側上。為此第二匯流排導電固定在每個蓄能器的殼體上,而第一匯流排導電固定在每個蓄能器的極連接端上。適宜地,蓄能器相互并聯設置并且極性相同地定向。自然地,為了避免短路在第一匯流排與第二匯流排之間設有電絕緣。由于第一匯流排和第二匯流排在相同端側上的設置,因此可以省去蓄能裝置或固定工具的運動,這是因為在蓄能裝置的制造的范圍中可以僅僅在蓄能器的端側上工作。在制造過程期間因此可以省去對于常規蓄能裝置需要的制造步驟,從而按照本專利技術的蓄能裝置有利地可成本低得多地制造。優選地,按照本專利技術的蓄能裝置用于機動車,其中該蓄能裝置同樣可安裝在其他具有可電氣供電的用電器的陸上交通工具中,如軌道車輛或用于飛行器、宇宙飛行器或船舶中。但是也可以考慮此外的靜態應用目的,例如用作緩沖蓄能器用于對建筑物低壓電網供電。為此在按照本專利技術的蓄能裝置中特別優選的是,第一匯流排借助于焊接連接固定在極連接端上,和/或第二匯流排借助于焊接連接固定在殼體上。由此可以特別是相比于具有壓焊的固定的常規蓄能裝置,在第一匯流排與極連接端以及在第二匯流排與殼體之間產生魯棒得多的機械連接。這具有特別的優點,即排除以壓焊線形式的機械的薄弱部位。在按照本專利技術的蓄能裝置中特別優選的是,每個蓄能器的殼體構成為盆狀并且具有蓋件,該蓋件包括極連接端并且將殼體相對于該極連接端電絕緣地封閉,其中第二匯流排固定在每個殼體的邊緣區域上。因此提出,應用如下蓄能器,該蓄能器具有盆狀殼體、特別是圓柱形基本形狀的殼體,其中殼體容納電池單池的電池組。盆狀殼體在此借助于包括極連接端的蓋件封閉,其中為了阻止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的短路,蓋件具有在極連接端與殼體之間的絕緣部件。這樣的結構基本上相應于以圓形電池形式的蓄能器,如18650型的圓形電池。蓄能裝置因此可以有利地在堅固的技術基礎上構成。因為在具有盆狀構成的殼體和蓋件的蓄能器中,該蓋件在殼體的邊緣區域中封閉殼體,所以第二匯流排可以特別簡單地在該邊緣區域上接觸。因為邊緣區域位于在與極連接端僅僅微小間隔的平面中,所以再者能實現第一匯流排與第二匯流排相互間特別節省空間的設置。在按照本專利技術的蓄能裝置中,其中第二匯流排固定在每個殼體的邊緣區域上,此外特別優選的是,該第二匯流排為了固定在每個殼體上具有至少一個觸點元件/接觸元件,該觸點元件至少部分搭接邊緣區域。亦即,在第二匯流排上構成觸點元件,該觸點元件用于連接在殼體的邊緣區域上。這特別是在建立焊接連接時出現,因為這樣的觸點元件相比于匯流排的其余部分可以更薄地構成,這些其余部分典型地構成為具有明顯更大的材料厚度,以便確保更高電流密度的輸送。觸點元件為此優選從第二匯流排的其余部分中突出并且可以不僅與這些部分一件式地構成,而且作為單獨的組件固定在這些部分上并且如此形成第二匯流排。為了相對簡化地固定第一匯流排,此外可以在按照本專利技術的蓄能裝置中設定,第一匯流排對于每個要固定的極連接端具有突出的觸點部分/接觸部分。這樣的觸點部分也可以一件式地構成在第一匯流排的其余部分上或者作為單獨的構件固定在這些部分上。在此應說明的是,觸點部分可以不完全地固定在極連接端上,而觸點部分僅僅部分地接觸極連接端和/或僅僅部分直接固定在極連接端上就足夠了,例如通過未完全填充觸點部分的焊點。在此特別適宜的是,觸點部分沿橫截面看去是彎曲的。觸點部分可以具有從第一匯流排的其余部分朝極連接端的偏移,從而通過彎曲的寬度可以調節在其中設有極連接端的平面與其中延伸有第一匯流排的平面之間的間隔。有利地,蓄能裝置可以關于第一匯流排和第二匯流排的尺寸確定方面非常靈活地設計。此外在按照本專利技術的具有觸點部分的蓄能裝置中特別有利的是,觸點部分分別構成為板件突出部,該板件突出部以其自由端固定在極連接端上并且為了壓緊在極連接端上是可彈性變形的。如此構成的觸點部分可以在其建立在極連接端上的固定時壓緊在該極連接端上,從而觸點部分至少部分為平面地安置在極連接端上。特別有利的是,在固定中在觸點部分與極連接端之間不會產生空隙,這特別在建立焊接連接時是這種情況。有利地,在按照本專利技術具有觸點元件和/或觸點部分的蓄能裝置中設定,觸點元件和/或觸點部分、特別是板件突出部由鋼或鎳構成。典型地,蓄能器的殼體和極連接端由鋼板構成,然而相比之下第一匯流排和/或第二匯流排優選具有由鋁構成的部分。然而通過焊接連接這些材料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通過選擇適合用于觸點元件和/或觸點部分、特別是板插片的材料,也可以建立機械上特別穩定的連接。在此表明,特別是對于建立焊接連接,鋼或鎳是適合用于觸點元件在第二匯流排上和/或觸點部分在第一匯流排上固定的材料。按照本專利技術的蓄能裝置的特別節省空間的結構形式可以如此實現,即第一匯流排和第二匯流排層式地與在所述匯流排之間設置的絕緣層連接為匯流裝置。匯流裝置因此可以預制為由第一匯流排、第二匯流排和絕緣層構成的三明治式的構件,從而匯流裝置放置到相應定位的蓄能器上或者蓄能器插入該匯流裝置中。按照本專利技術的蓄能裝置的制造可以由此有利地更進一步簡化。最后,在按照本專利技術的蓄能裝置中特別適宜的是,第一匯流排和/或第二匯流排在蓄能器的端側之上具有開口。這些開口簡化了將固定工具、特別是焊接工具引導到第一匯流排和/或第二匯流排的要固定的位置上,這是因為這些位置由于設定的開口沒有被覆蓋。此外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機動車,其包括至少一個按照本專利技術的蓄能裝置。此外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制造按照本專利技術的蓄能裝置的方法,該蓄能裝置包括第一匯流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蓄能裝置,包括第一匯流排(3)、第二匯流排(4)和多個蓄能器(2),該蓄能器分別具有位于蓄能器(2)的第一電極的靜電電位上的、設置在蓄能器(2)的端側上的極連接端(7),其中第一匯流排(3)導電固定在極連接端(7)上,其特征在于,第二匯流排(4)在與第一匯流排(3)相同的端側上導電固定在每個蓄能器(2)的殼體(5)上,該殼體位于蓄能器(2)的第二電極的靜電電位上。
【技術特征摘要】
2015.08.14 DE 102015215599.41.蓄能裝置,包括第一匯流排(3)、第二匯流排(4)和多個蓄能器(2),該蓄能器分別具有位于蓄能器(2)的第一電極的靜電電位上的、設置在蓄能器(2)的端側上的極連接端(7),其中第一匯流排(3)導電固定在極連接端(7)上,其特征在于,第二匯流排(4)在與第一匯流排(3)相同的端側上導電固定在每個蓄能器(2)的殼體(5)上,該殼體位于蓄能器(2)的第二電極的靜電電位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匯流排(3)借助于焊接連接(10)固定在極連接端(7)上,和/或第二匯流排(4)借助于焊接連接(10)固定在殼體(5)上。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蓄能器(2)的殼體(5)構成為盆狀的并且具有蓋件(6),該蓋件包圍極連接端(7)并且將殼體(5)相對于該極連接端電絕緣地封閉,其中第二匯流排(4)固定在每個殼體(5)的邊緣區域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匯流排(4)為了固定在每個殼體(5)上具有至少一個觸點元件(14),該觸點元件至少部分搭接邊緣區域。5.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蓄能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匯流排(3)對于每個要固定的極連接端(7)具有突出的觸點部分(9)。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蓄能裝置,其特征在于,觸點部分(9)沿橫截面看去是彎曲的。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蓄能裝置,其特征在于,觸點部分(9)分別構成為板件突出部,該板件突出部以其自由端固定在極連接端(7)上并且能夠彈性變形以壓緊在極連接端(7)上。8.根據權利要求4至7之一所述的蓄能裝置,其特征在于,觸點元件(14)和/或觸點部分(9)、特別是板件突出部由鋼或鎳制成。9.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蓄能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匯流排(3)和第二匯流排(4)層狀地與在所述第一匯流排和第二匯流排之間設置的絕緣層(15)連接為匯流裝置(16)。10.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蓄能...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H·費斯,R·邁施,T·克歇爾,
申請(專利權)人:奧迪股份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德國;DE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