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接地線收放架,包括手推車體,所述手推車體上設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設有可轉動的接地線輪、繩輪和傳動軸,所述接地線輪、繩輪和傳動軸同軸設置,所述接地線輪用于纏繞接地線,所述繩輪用于纏繞拉繩,所述傳動軸設置在接地線輪和繩輪之間,所述接地線輪上設有第一從動齒輪,所述繩輪上設有第二從動齒輪,所述傳動軸上并列設有可沿傳動軸滑動的第一主動齒輪和第二主動齒輪,所述傳動軸上設有驅動傳動軸轉動的手動搖柄。本收放架在使用時,通過地面的工作人員即可完成接地線的升高和下降,整個過程無需作業人員在高處時刻輔助,且接地線可直接在升降過程中進行收放,其使用省時省力,且方便作業人員操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主要涉及電力施工檢修用接地線
,具體是一種接地線收放架。
技術介紹
在電力系統停電線路上進行檢修作業時,應掛上相應電壓等級的接地線,工作完畢后要按規定對接地線進行保護,接地線可以說是電力作業人員的生命保護線,因此其使用方便性和安全性顯得尤為重要。一般情況下,接地線是禁止折彎亂纏,以免影響其安全性能,傳統結構的接地線繞線架一般采用一圓盤線輪,將接地線纏繞在線輪上,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將接地線從線輪上放開,作業工人拿著接地線攀爬到高壓電纜處,將接地線夾頭夾住高壓電線,當使用完成后,作業工人從高處使用輔助工具將接地線慢慢放置地面,以免直接扔下損壞接地線,然后再將接地線纏繞在接地線架上。傳統接地線收放架結構其使用具有如下缺點:傳統接地線架在現場施工時,需要首先將接地線從線輪上放開,然后通過作業人員將接地線從地面帶到高處,使用完成后,需要將接地線放到地面再進行纏繞,整個過程費時費力,使用極為不便,同時需要作業工人在高處進行接地線的拉扯,操作不便,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目前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結合現有技術,從實際應用出發,提供一種接地線收放架,本收放架在使用時,通過地面的工作人員即可完成接地線的升高和下降,整個過程無需作業人員在高處時刻輔助,且接地線可直接在升降過程中進行收放,其使用省時省力,且方便作業人員操作。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接地線收放架,包括手推車體,所述手推車體上設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設有可轉動的接地線輪、繩輪和傳動軸,所述接地線輪、繩輪和傳動軸同軸設置,所述接地線輪用于纏繞接地線,所述繩輪用于纏繞拉繩,所述傳動軸設置在接地線輪和繩輪之間,所述接地線輪上設有第一從動齒輪,第一從動齒輪與接地線輪固定連接,所述繩輪上設有第二從動齒輪,第二從動齒輪與繩輪固定連接,所述傳動軸上并列設有可沿傳動軸滑動的第一主動齒輪和第二主動齒輪,所述第一主動齒輪與第一從動齒輪相配合,所述第二主動齒輪與第二從動齒輪相配合,第一主動齒輪、第二主動齒輪與傳動軸通過導向鍵連接,第一主動齒輪和第二主動齒輪可在導向鍵上滑動,所述傳動軸上設有驅動傳動軸轉動的手動搖柄。還包括分體的掛輪,所述掛輪包括用于掛在高壓電纜上的掛鉤和滑輪,所述滑輪設置在掛鉤底部且與掛鉤固定連接。所述滑輪上設有線槽。所述支架內設有軸承,所述接地線輪、繩輪和傳動軸兩端均通過軸承支撐。所述拉繩端部設有與接地線相扣合的卡扣。本技術的有益效果:1、本技術在使用時,如需將接地線從地面拉到高壓電纜處,只需作業人員將拉繩帶到高處,然后使拉繩掛在高壓電纜上,直接將拉繩拋下地面,地面作業人員即可通過拉繩輔助將接地線升高至高壓電纜處,由于接地線不能由高處直接拋下,因此本裝置在使用時相比傳統方法,大大方便了作業人員操作,同時可避免作業人員高空作業帶來的安全威脅,接地線需要由高處放至地面時可采用同樣方法即可,由于本技術同時設置了接地線輪和繩輪,因此在拉繩和接地線升降過程中,可直接完成接地線或拉繩的纏繞,使用省時省力。2、本技術通過設置的掛輪,作業人員在高處直接將掛輪的掛鉤掛在高壓電纜上,然后通過滑輪輔助拉繩進行接地線的升降,進一步方便了作業人員操作,同時避免拉繩的過度磨損。3、本技術的拉繩上設置的卡扣方便拉繩與接地線夾頭的卡合,提高作業人員作業效率。附圖說明附圖1為本技術主視圖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技術俯視圖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技術傳動軸截面結構示意圖;附圖4為本技術掛輪結構示意圖;附圖5為本技術滑輪結構示意圖;附圖6為本技術傳動軸結構示意圖。附圖中所示標號:1、高壓電纜;2、掛輪;3、拉繩;4、夾頭;5、接地線;6、第二從動齒輪;7、第二主動齒輪;8、第一從動齒輪;9、支架;10、手推車體;11、接地線輪;12、第一主動齒輪;13、繩輪;14、傳動軸;15、導向鍵;16、掛鉤;17、滑輪;18、手動搖柄;19軸承。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技術而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技術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技術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限定的范圍。如附圖所述,一種接地線收放架,包括手推車體10,所述手推車體10上設有支架9,所述支架9上設有可轉動的接地線輪11、繩輪13和傳動軸14,所述接地線輪11、繩輪13和傳動軸14同軸設置,所述接地線輪11用于纏繞接地線5,所述繩輪13用于纏繞拉繩3,所述傳動軸14設置在接地線輪11和繩輪13之間,所述接地線輪11上設有第一從動齒輪8,第一從動齒輪8與接地線輪11固定連接,所述繩輪13上設有第二從動齒輪6,第二從動齒輪6與繩輪13固定連接,所述傳動軸14上并列設有可沿傳動軸14滑動的第一主動齒輪12和第二主動齒輪7,所述第一主動齒輪12與第一從動齒輪8相配合,所述第二主動齒輪7與第二從動齒輪6相配合,第一主動齒輪12、第二主動齒輪7與傳動軸14通過導向鍵15連接,第一主動齒輪12和第二主動齒輪7可在導向鍵15上滑動,所述傳動軸14上設有驅動傳動軸14轉動的手動搖柄18。如附圖1所示,本技術的手推車體10方便作業人員將本收放架推到施工現場,支架9固定在手推車體10上,支架9為三個,并列設置,三個支架9分別安裝接地線輪11、繩輪13、和傳動軸14,傳動軸14上設置的第一主動齒輪12和第二主動齒輪7位置均可調節,調節過程中可使第一主動齒輪12與第一從動齒輪8、第二主動齒輪7與第二從動齒輪6同時嚙合,則傳動軸14轉動過程中,可使拉繩3和接地線5同時纏繞,還可通過調節第一主動齒輪12和第二主動齒輪7位置選擇第一主動齒輪12與第一從動齒輪8嚙合,第二主動齒輪7與第二從動齒輪6不嚙合,則可單獨進行接地線5纏繞,或第一主動齒輪12與第一從動齒輪8不嚙合,第二主動齒輪7與第二從動齒輪6嚙合則可進行拉繩3單獨纏繞。本技術還包括分體的掛輪2,所述掛輪2包括用于掛在高壓電纜1上的掛鉤16和滑輪17,所述滑輪17設置在掛鉤16底部且與掛鉤16固定連接,滑輪17上設有線槽。掛鉤16可掛在高壓電纜1上,滑輪17上用于供拉繩3滑動。本技術支架9內設有軸承19,所述接地線輪11、繩輪13和傳動軸14兩端均通過軸承19支撐;所述拉繩3端部設有與接地線5相扣合的卡扣。拉繩3與接地線5連接時,通過將卡扣卡在接地線5的夾頭4上即可。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施工現場,需要將接地線5的夾頭4連接到高壓電纜1時,作業人員攜帶拉繩3爬到高壓電纜1處,首先將掛輪2掛在高壓電纜1上,將拉繩3纏到滑輪17上并拋到地面,地面工作人員將拉繩3與夾頭4連接,通過搖動手動搖柄18,使接地線輪11和繩輪13轉動,拉繩3纏繞,接地線5放開,此時接地線5隨拉繩3升高到掛輪2處,高空作業人員即可將夾頭4掛在高壓電纜1上,當使用完成后采用同樣方法,使拉繩3將接地線5放置到地面上,作業人員將掛輪2拆下即可,本技術通過導向鍵15可選擇接地線輪11和繩輪13的運動狀態,在需要單獨收放接地線5或拉繩3時使用。本技術結構簡單,通過地面的工作人員即可完成接地線的升高和下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接地線收放架,包括手推車體(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推車體(10)上設有支架(9),所述支架(9)上設有可轉動的接地線輪(11)、繩輪(13)和傳動軸(14),所述接地線輪(11)、繩輪(13)和傳動軸(14)同軸設置,所述接地線輪(11)用于纏繞接地線(5),所述繩輪(13)用于纏繞拉繩(3),所述傳動軸(14)設置在接地線輪(11)和繩輪(13)之間,所述接地線輪(11)上設有第一從動齒輪(8),第一從動齒輪(8)與接地線輪(11)固定連接,所述繩輪(13)上設有第二從動齒輪(6),第二從動齒輪(6)與繩輪(13)固定連接,所述傳動軸(14)上并列設有可沿傳動軸(14)滑動的第一主動齒輪(12)和第二主動齒輪(7),所述第一主動齒輪(12)與第一從動齒輪(8)相配合,所述第二主動齒輪(7)與第二從動齒輪(6)相配合,第一主動齒輪(12)、第二主動齒輪(7)與傳動軸(14)通過導向鍵(15)連接,第一主動齒輪(12)和第二主動齒輪(7)可在導向鍵(15)上滑動,所述傳動軸(14)上設有驅動傳動軸(14)轉動的手動搖柄(18)。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接地線收放架,包括手推車體(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推車體(10)上設有支架(9),所述支架(9)上設有可轉動的接地線輪(11)、繩輪(13)和傳動軸(14),所述接地線輪(11)、繩輪(13)和傳動軸(14)同軸設置,所述接地線輪(11)用于纏繞接地線(5),所述繩輪(13)用于纏繞拉繩(3),所述傳動軸(14)設置在接地線輪(11)和繩輪(13)之間,所述接地線輪(11)上設有第一從動齒輪(8),第一從動齒輪(8)與接地線輪(11)固定連接,所述繩輪(13)上設有第二從動齒輪(6),第二從動齒輪(6)與繩輪(13)固定連接,所述傳動軸(14)上并列設有可沿傳動軸(14)滑動的第一主動齒輪(12)和第二主動齒輪(7),所述第一主動齒輪(12)與第一從動齒輪(8)相配合,所述第二主動齒輪(7)與第二從動齒輪(6)相配合,第一主動齒輪(...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健,劉光磊,徐曉蕊,賀鑫,劉文紅,徐紅葉,張棟,李濤,王鵬,
申請(專利權)人: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平原縣供電公司,國家電網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