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飛龍鳥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智能化飛龍生態養殖籠。
技術介紹
花尾榛雞,俗稱“飛龍”(東北哈爾濱又有“樹雞”、“樹榛雞”之稱),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全世界共有3種,即花尾榛雞、斑尾榛雞和披肩雞。產于東北的大興安嶺(黑龍江、內蒙古)和小興安嶺(黑龍江)。飛龍鳥多棲息于灌木叢或松樺樹混交林中,雌雄成雙成對,形影不離,有“林中鴛鴦”的美稱。羽毛煙灰色,尾端有黑色條紋,眼栗紅色。雌鳥稍帶褐色,喉部棕色。善奔走,常隱于樹上。生活在針、闊混交林或楊樺林中。春季繁殖期雌鳥產卵6-10枚,孵化時間20-25天。食物隨季節變化,以植物為主,夏季也食昆蟲。冬季結成小群生活,鉆入雪下過夜。花尾榛雞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且富有營養,素有“天上龍肉”之稱,為八珍之一。清朝乾隆年間就列為向皇室進貢的珍品,有“歲共鳥”之稱。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榛雞食品已成為人們追求的新熱點。現有的飛龍生態養殖籠,雖然越來越注重對籠體環境的把控,但是卻忽視了鳥兒飛動容易與籠體產生撞擊的情況,當鳥兒飛起速度過快時,撞擊可能會導致其受傷、暈倒,甚至死亡,而且現有的飛龍生態養殖籠不便于移動。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智能化飛龍生態養殖籠,方便飛龍生態養殖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安全性,防止飛龍鳥飛動時,撞擊到籠板,造成傷害或死亡,監拍飛龍鳥入籠出籠情況。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智能化飛龍生態養殖籠,包括籠體,所述籠體包括籠體框架和橡膠皮罩,所述籠體框架設為矩形結構的框架,籠體框架的桿體通過鐵絲和膠水固定連接橡膠皮罩,所述橡膠皮罩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智能化飛龍生態養殖籠,包括籠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籠體(1)包括籠體框架和橡膠皮罩(2),所述籠體框架設為矩形結構的框架,籠體框架的桿體通過鐵絲和膠水固定連接橡膠皮罩(2),所述橡膠皮罩(2)安裝在籠體框架的外部,所述籠體(1)兩個相對側面的橡膠皮罩(2)上間隔開設通風長縫(3),所述籠體(1)的籠口頂部安裝監控攝像頭(4),所述監控攝像頭(4)連接養殖場主控室,所述籠體(1)的底部安裝底板,底板的下方安裝滾輪(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化飛龍生態養殖籠,包括籠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籠體(1)包括籠體框架和橡膠皮罩(2),所述籠體框架設為矩形結構的框架,籠體框架的桿體通過鐵絲和膠水固定連接橡膠皮罩(2),所述橡膠皮罩(2)安裝在籠體框架的外部,所述籠體(1)兩個相對側面的橡膠皮罩(2)上間隔開設通風長縫(3),所述籠體(1)的籠口頂部安裝監控攝像頭(4),所述監控攝像頭(4)連接養殖場主控室,所述籠體(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靜,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市華野生態養殖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