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裝水裝置,包括外囊和取水組件,所述取水組件包括固定本體和與所述固定本體連接的取水針頭,所述固定本體的底部與所述外囊的頂部連接。取水組件中的取水針頭可伸入外設的裝水的內袋中取水,外囊可對外設的裝水的內袋起到保護作用,外囊與取水組件均為多次重復使用,可減薄裝水的內袋的厚度,大大節約成本,并降低對環境的污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飲用水用水袋
,特別涉及一種裝水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的袋裝水的水袋或者瓶裝水的水瓶上均設有一個飲水口,喝水時,將飲水口打開進行取水,每次飲水后再將飲水口蓋上蓋子,這種飲水方式在每打開一次飲水口的蓋子喝水時就會有空氣進入水袋或者水瓶中,造成水袋或者水瓶中的水污染,,如果短期內沒有喝完,就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另外,現有的袋裝水的水袋或者瓶裝水的水瓶都是一次性的,水袋或者水瓶均較厚,且設有飲水口,因此造成材料成本以及生產成本的增加,使水袋或者水瓶的成本遠遠高于水袋或者水瓶內盛裝的水的價格;現有的瓶裝水的水瓶在回收利用的過程需經過清洗、熱熔、吹塑等系列環節,存在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以及處理過程中存在大量的碳排放等造成環境污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節約成本,減少環境污染的裝水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裝水裝置,包括外囊和取水組件,所述取水組件包括固定本體和與所述固定本體連接的取水針頭,所述固定本體的底部與所述外囊的頂部連接。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外囊套在外設的裝水的內袋的外部,對內袋起到支撐保護的作用;所述取水針頭伸入外設的裝水的內袋的頂部,取水組件通過取水針頭伸入內袋進行取水,操作便捷,且取水針頭與內袋之間連接處會形成密封,結構合理,防止外部的空氣從取水針頭與內袋的連接處進入內袋,飲用水安全性高;內袋可避免袋內液體與外界接觸,起到密封隔絕作用,固定本體與外囊形成了堅固的外殼,可有效保護內袋,防止內袋因外力作用破裂漏水;在可循環使用的外囊的保護下,內袋的厚度可大大減薄,從而大大降低水的成本,并降低對環境的污染。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裝水裝置的剖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裝水裝置的剖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下端為斜口的取水針頭的剖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下端為錐形面的取水針頭的剖視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內袋的正視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內袋的俯視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設有收緊口的外囊與固定本體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開合組件為拉鏈的外囊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開合組件為綁繩的外囊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開合組件為搭扣的外囊的結構示意圖。標號說明:1、外囊;2、內袋;3、取水組件;11、收緊口;111、拉繩;112、松緊繩;12、開口;13、開合組件;131、拉鏈;132、綁繩;133、搭扣;14、第二凹槽;15、臺階面;21、內袋本體;22、卡位環;31、固定本體;311、第一凹槽;312、卡槽;32、取水針頭;33、單向閥;34、取水管道;35、取水蓋;36、固定盤;37、壓緊組件;371、卡扣;372、轉軸。具體實施方式為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本專利技術最關鍵的構思在于:用取水組件上的取水針頭從外設的裝水的內袋中取水,通過外囊對外設的裝水的內袋起到保護作用,可減少外界細菌進入內袋中,可減薄外設的裝水的內袋的厚度,降低成本,減少環境污染。請參照圖1至圖10,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裝水裝置,包括外囊1和取水組件3,所述取水組件3包括固定本體31和與所述固定本體31連接的取水針頭32,所述固定本體31的底部與所述外囊1的頂部連接。進一步的,請參見圖3,所述取水針頭32為中空管,且下端設有斜口。由上述描述可知,使用時,取水針頭32下端的斜口均要伸入內袋2中,所述取水針頭32結構簡單,較易伸入內袋2中。進一步的,請參見圖4,所述取水針頭32為中空管,且下端設有錐形面,所述錐形面上設有通孔。由上述描述可知,設有錐形面的取水針頭32下端有個尖角,使取水針頭32方便伸入內袋2中,使用時,錐形面上的通孔均要伸入內袋2中。進一步的,所述取水組件3還包括取水管道34,所述取水管道34與所述取水針頭32的頂部連通。由上述描述可知,取水針頭32頂部連接取水管道34,便于飲水者從內袋2中吸取飲用水,飲水便捷。進一步的,所述取水組件3還包括單向閥33,所述單向閥33位于所述取水管道34上。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取水管道34上設置單向閥33,使內袋2中的水可從單向閥33中出來,但是外部的空氣不能到達內袋2中,從而有效防止空氣進入內袋2中污染內袋2中的水,提高飲用水安全,延長內袋2中存儲的水的保質期,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進一步的,所述取水組件3還包括取水蓋35,所述取水蓋35與所述固定本體31的頂部轉動連接或者螺接。由上述描述可知,固定本體31底部與外囊1連接,頂部與取水蓋35連接,固定本體31為空心圓柱狀,取水針頭32、單向閥33、取水管道34均位于固定本體31內,取水蓋35可防止外部空氣中的微生物、粉塵等污染取水管道34、單向閥33、取水針頭32,保證飲用水安全衛生。進一步的,所述取水組件3還包括固定盤36,所述取水針頭32固定在所述固定盤36上,所述固定盤36與所述固定本體31固定連接、轉動連接或者滑動連接。由上述描述可知,固定盤36與固定本體31連接,取水組件3固定在固定盤36上,結構簡單合理,方便取水針頭32的安裝固定;固定盤36與固定本體31固定連接,則通過固定本體31與外囊1之間連接結構,例如,外囊1相對于固定本體31轉動、上下滑動、螺旋運動等,實現取水針頭32伸入內袋2中;固定盤36與固定本體31轉動連接,例如螺接,通過固定盤36與固定本體31之間的轉動連接使取水針頭32有上下運動,從而實現取水針頭32伸入內袋2中;固定盤36與固定本體31滑動連接,通過固定盤36相對于固定本體31的向下滑動實現取水針頭32伸入內袋2中,操作便捷。進一步的,所述固定盤36為硅膠盤或者橡膠盤。由上述描述可知,固定盤36為硅膠盤或者橡膠盤,具有柔性好,容易實現固定盤36與取水針頭32之間的密封連接,以及固定盤36與固定本體31之間的密封連接的優點,當外囊1套在內袋2外以及固定本體31與外囊1連接后,在內袋2上表面、外囊1、固定本體31、固定板下表面之間形成密封空間,防止空氣進入,也防止在取水針頭32與內袋2連接處漏水時,水漏至裝水裝置的外部。進一步的,所述取水組件3的固定本體31的底部與所述外囊1的頂部螺接、卡位連接或者轉動連接。由上述描述可知,固定本體31與外囊1之間螺接、卡位連接或者轉動連接,容易實現,操作便捷。進一步的,所述外囊1的材料為皮革、塑料、橡膠中的任意一種。由上述描述可知,外囊1的材料為皮革、塑料、橡膠中的任意一種,均具有質量輕的優點,同時皮革和橡膠還具有柔軟的優點,便于縮小體積攜帶,塑料材質的外囊1可做成薄而柔軟的,也可做成硬質的,根據用戶愛好進行選擇。進一步的,請參見圖7,所述固定本體31的外壁上設有一圈第一凹槽311,所述外囊1頂部設有一個收緊口11,所述外囊1的收緊口11卡位在所述固定本體31的第一凹槽311上。由上述描述可知,外囊1通過收緊口11卡位在固定本體31的第一凹槽311中,外囊1與固定本體31之間連接、分離快速便捷。進一步的,請參見圖9,所述收緊口11處包覆有拉繩111。由上述描述可知,收緊口11包覆有拉繩111,通過拉繩111實現外囊1的收緊口11的收緊與張開,操作便捷。進一步的,請參見圖8,所述收緊口11處包覆有松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裝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囊和取水組件,所述取水組件包括固定本體和與所述固定本體連接的取水針頭,所述固定本體的底部與所述外囊的頂部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裝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囊和取水組件,所述取水組件包括固定本體和與所述固定本體連接的取水針頭,所述固定本體的底部與所述外囊的頂部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組件還包括取水管道,所述取水管道與所述取水針頭的頂部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組件還包括單向閥,所述單向閥位于所述取水管道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組件還包括取水蓋,所述取水蓋與所述固定本體的頂部轉動連接或者螺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組件還包括固定盤,所述取水針頭固定在所述固定盤上,所述固定盤與所述固定本體固定連接、轉動連接或者滑動連接。6.根據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文明,林玲,
申請(專利權)人:福州匯智集佳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