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靈活型發動機機油切換分離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14709567 閱讀: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6 03:54
    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發動機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靈活型發動機機油切換分離裝置。其包括氣缸蓋、氣缸體、油底殼、曲軸、凸輪軸、機油儲存裝置、機油泵、吸油軟管、送油管路和機油回流油管,氣缸體上設有曲軸位置傳感器,油底殼上設有電機和蓋板,蓋板上設有槽口,機油儲存裝置包括油槽一和油槽二,機油儲存裝置與電機連接,曲軸位置傳感器和電機分別與發動機的控制系統連接,機油儲存裝置內設有油筒,油筒上設有筒槽和油柱。在機油儲存裝置內設置油筒,油筒上設有筒槽和油柱,形成靈活分油機構。工作時,運行阻力小,切換反應靈敏,換油速度快,有效減少了原有機油混入現在工作機油中量,避免了機油潤滑性能的改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發動機
    ,尤其是一種靈活型發動機機油切換分離裝置。
    技術介紹
    現在的發動機一般采用機油進行潤滑,然而發動機中用于儲存機油的油底殼中,一般只存放一種類型的機油。市場上有多種機油型號可供選擇,每一種型號的機油都有一個最佳的工作環境溫度范圍,超過這個最佳的工作環境溫度范圍,則機油的潤滑性能會出現下降,嚴重情況下會損壞發動機。像中國這樣的緯度跨度較大的國家,冬季從最北端至最南端,氣溫的溫差大,如果汽車從最北端行駛到最南端或者從最南端行駛到最北端,為了使發動機得到更好地潤滑,需要有必要中途更換不同的機油,以適應不同溫度環境。目前專利技術了一種可同時儲存兩種機油的切換裝置,但在使用過程中運行阻力大,切換反應慢,靈敏性差。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的發動機機油切換裝置存在運行阻力大,切換反應慢,靈敏性差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靈活型發動機機油切換分離裝置。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靈活型發動機機油切換分離裝置,包括氣缸蓋、氣缸體、油底殼、曲軸、凸輪軸、機油儲存裝置、機油泵、吸油軟管、送油管路和機油回流油管,氣缸體上設有曲軸位置傳感器,油底殼上設有電機和蓋板,蓋板上設有槽口,機油儲存裝置包括油槽一和油槽二,機油儲存裝置與電機連接,曲軸位置傳感器和電機分別與發動機的控制系統連接,機油儲存裝置內設有油筒,油筒上設有筒槽和油柱,油柱的外壁與油筒的內壁在相鄰處密封轉動配合。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油筒位于蓋板的下方,筒槽開設在油筒的頂部中央,與蓋板上的槽口對接聯通。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油柱位于油筒內,其側部固定在電機的轉軸上。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油槽一和油槽二安裝在油柱的內部圓周上。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機油回流油管上設有油量計二、分油閥和分油管,送油管路上設有油量計一,分油閥內旋轉連接有閥芯,油量計二、油量計一和閥芯分別與發動機的控制系統連接。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分油管為十字形四通管,上下左右分別設有進油管、出油管三、出油管一和出油管二。進油管與機油回流油管聯通,出油管三延伸到槽口內,出油管一和出油管二密封地穿過油筒,分別延伸到油槽一和油槽二的極限邊緣位置。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分油閥位于分油管的十字交叉部,其上下左右四個方位分別設有與進油管、出油管三、出油管一和出油管二一一對應的進油孔、出油孔三、出油孔一和出油孔二,閥芯內設有由油道一、油道二、油道三和油道四組成的互通的斜叉形油路。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在機油儲存裝置內設置油筒,油筒上設有筒槽和油柱,機油回流油管上設置油量計二、分油閥和分油管,分油管的三根支管分別伸入油槽一、油槽二的極限邊緣位置和槽口內,分油閥安裝在分油管上,分油閥內旋轉連接有閥芯,同時在送油管路上設置油量計一,油量計二、油量計一和閥芯分別與發動機的控制系統連接,形成靈活分油機構。工作時,油量計二和油量計一分別計算瞬時流量,并將流量信號計入ECU(發動機控制系統)中,需要更換機油時,ECU控制電機驅動油柱旋轉切換油槽,同時ECU控制閥芯轉動,通過各油道的組合,改變機油的流向,從而將原機油回流至之前處于工作位置的油槽中,隨后,通過油量計一與油量計二的比較,計算出在油槽切換之前,經過油量計一的機油是否已流回至原油槽中,當油量計二的計算流量達到設定值,則ECU控制閥芯轉動復位,使機油回流油管中的新機油回流至現在處于工作位置的新油槽中,運行阻力小,切換反應靈敏,換油速度快,有效減少了原有機油混入現在工作機油中量,避免了機油潤滑性能的改變。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油筒管路分布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油筒管路分布俯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分油閥結構示意圖。圖中1.氣缸蓋,2.氣缸體,3.油底殼,4.曲軸,5.凸輪軸,6.機油儲存裝置,61.蓋板,62.槽口,64.油槽一,65.油槽二,68.電機,7.曲軸位置傳感器,8.油筒,81.筒槽,82.油柱,9.機油泵,10.吸油軟管,11.送油管路,12.機油回流油管,13.油量計二,14.分油閥,141.出油孔一,142.出油孔二,143.出油孔三,144.進油孔,15.分油管,151.出油管一,152.出油管二,153.出油管三,154.進油管,16.油量計一,17.閥芯,171.油道一,172.油道二,173.油道三,174.油道四。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油筒管路分布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油筒管路分布俯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分油閥結構示意圖,一種靈活型發動機機油切換分離裝置,包括氣缸蓋1、氣缸體2、油底殼3、曲軸4、凸輪軸5、機油儲存裝置6、機油泵9、吸油軟管10、送油管路11和機油回流油管12,氣缸體2上設有曲軸位置傳感器7,油底殼3上設有電機68和蓋板61,蓋板61上設有槽口62,機油儲存裝置6包括油槽一64和油槽二65,機油儲存裝置6與電機68連接,曲軸位置傳感器7和電機68分別與發動機的控制系統連接,機油儲存裝置6內設有油筒8,油筒8上設有筒槽81和油柱82。油柱82的外壁與油筒8的內壁在相鄰處密封轉動配合。油筒8位于蓋板61的下方,筒槽81開設在油筒8的頂部中央,與蓋板61上的槽口62對接聯通。油柱82位于油筒8內,其側部固定在電機68的轉軸上。油槽一64和油槽二65安裝在油柱82的內部圓周上。機油回流油管12上設有油量計二13、分油閥14和分油管15,送油管路11上設有油量計一16,分油閥14內旋轉連接有閥芯17,油量計二13、油量計一16和閥芯17分別與發動機的控制系統連接。分油管15為十字形四通管,上下左右分別設有進油管154、出油管三153、出油管一151和出油管二152。進油管154與機油回流油管12聯通,出油管三153延伸到槽口62內,出油管一151和出油管二152密封地穿過油筒8,分別延伸到油槽一64和油槽二65的極限邊緣位置。分油閥14位于分油管15的十字交叉部,其上下左右四個方位分別設有與進油管154、出油管三153、出油管一151和出油管二152一一對應的進油孔144、出油孔三143、出油孔一141和出油孔二142,閥芯17內設有由油道一171、油道二172、油道三173和油道四174組成的互通的斜叉形油路。在機油儲存裝置6內設置油筒8,油筒8上設有筒槽81和油柱82,機油回流油管12上設置油量計二65、分油閥14和分油管15,分油管15的三根支管分別伸入油槽一64、油槽二65的極限邊緣位置和槽口62內,分油閥14安裝在分油管15上,分油閥14內旋轉連接有閥芯17,同時在送油管路11上設置油量計一16,油量計二13、油量計一16和閥芯17分別與發動機的控制系統連接,形成靈活分油機構。工作時,油量計二13和油量計一16分別計算瞬時流量,并將流量信號計入ECU中,需要更換機油時,電機68驅動油柱82旋轉切換油槽,ECU收到信號,控制閥芯17轉動,通過各油道的組合,改變機油的流向,從而將原機油仍然回流至之前處于工作位置的油槽中,隨后,通過油量計一16與油量計二13的比較,計算出在油槽切換之前,經過油量計一16的機油是否已流回至原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靈活型發動機機油切換分離裝置

    【技術保護點】
    一種靈活型發動機機油切換分離裝置,包括氣缸蓋(1)、氣缸體(2)、油底殼(3)、曲軸(4)、凸輪軸(5)、機油儲存裝置(6)、機油泵(9)、吸油軟管(10)、送油管路(11)和機油回流油管(12),氣缸體(2)上設有曲軸位置傳感器(7),油底殼(3)上設有電機(68)和蓋板(61),蓋板(61)上設有槽口(62),其特征是:機油儲存裝置(6)包括油槽一(64)和油槽二(65),機油儲存裝置(6)與電機(68)連接,曲軸位置傳感器(7)和電機(68)分別與發動機的控制系統連接,機油儲存裝置(6)內設有油筒(8),油筒(8)上設有筒槽(81)和油柱(82),油柱(82)的外壁與油筒(8)的內壁在相鄰處密封轉動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靈活型發動機機油切換分離裝置,包括氣缸蓋(1)、氣缸體(2)、油底殼(3)、曲軸(4)、凸輪軸(5)、機油儲存裝置(6)、機油泵(9)、吸油軟管(10)、送油管路(11)和機油回流油管(12),氣缸體(2)上設有曲軸位置傳感器(7),油底殼(3)上設有電機(68)和蓋板(61),蓋板(61)上設有槽口(62),其特征是:機油儲存裝置(6)包括油槽一(64)和油槽二(65),機油儲存裝置(6)與電機(68)連接,曲軸位置傳感器(7)和電機(68)分別與發動機的控制系統連接,機油儲存裝置(6)內設有油筒(8),油筒(8)上設有筒槽(81)和油柱(82),油柱(82)的外壁與油筒(8)的內壁在相鄰處密封轉動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靈活型發動機機油切換分離裝置,其特征是,油筒(8)位于蓋板(61)的下方,筒槽(81)開設在油筒(8)的頂部中央,與蓋板(61)上的槽口(62)對接聯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靈活型發動機機油切換分離裝置,其特征是,油柱(82)位于油筒(8)內,其側部固定在電機(68)的轉軸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靈活型發動機機油切換分離裝置,其特征是,油槽一(64)和油槽二(65)安裝在油柱(82)的內部圓周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焱,劉成曄,蔣科軍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理工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不卡|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亚洲色在线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成在线人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无码AV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无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国产又爽又黄无码无遮挡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无码中文av有码中文av|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下载|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 超清无码无卡中文字幕|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寂寞少妇做spa按摩无码|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区日韩区无码区|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人妻少妇伦在线无码专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