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預制帶窗框的PCF外墻板及其安裝方法,墻板包括疊合梁預制部、窗框、窗下墻和由窗框向四周延伸的PCF外葉板;窗框的左、右兩側邊設有窗側邊板;疊合梁預制部位于窗框的上部,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位于疊合梁預制部的外側;窗下墻位于窗框的下部,窗下墻的內側為內葉板,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位于窗下墻內葉板的外側;窗下墻下設有灌漿層,窗下墻內設有灌漿孔和出漿孔,灌漿孔和出漿孔均與灌漿層連通。本發明專利技術能簡化現場施工程序,縮短現場施工時間,較少現場施工腳手架的數量,充分發揮預制構件的優勢;同時,窗框與周圍構件連接可靠、窗框防水性能優越,能杜絕窗戶滲水隱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工民建結構
,特別涉及一種預制帶窗框的PCF外墻板及其安裝方法。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的PCF外墻板沒有窗框結構,窗戶通過現場施工直接安裝在現澆混凝土邊緣構件上,施工時現場需要搭設較多的腳手架,現場施工時間長,無法體現預制結構的優點,并且窗框的防水性差,極易發生滲水。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專利技術的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預制帶窗框的PCF外墻板及其安裝方法,改善現有技術現場施工時間長、施工復雜以及窗框防水性差等缺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預制帶窗框的PCF外墻板,包括疊合梁預制部、窗框、窗下墻和由所述窗框向四周延伸的PCF外葉板;所述窗框的左、右兩側邊設有窗側邊板;所述疊合梁預制部位于所述窗框的上部,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位于所述疊合梁預制部的外側;所述窗下墻位于所述窗框的下部,所述窗下墻的內側為內葉板,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位于所述窗下墻內葉板的外側;所述窗下墻下設有灌漿層,所述窗下墻內設有灌漿孔和出漿孔,所述灌漿孔和所述出漿孔均與所述灌漿層連通;所述疊合梁預制部頂部設有封閉箍筋,所述疊合梁預制部的底部設有梁下部縱筋,所述梁下部縱筋向上彎折;所述窗下墻的兩側設有接駁螺栓;所述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與所述疊合梁預制部之間設有保溫層,所述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與所述疊合梁預制部之間設置連接緊固件將所述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所述保溫層和所述疊合梁預制部固定在一起;所述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與所述窗下墻內葉板之間設有保溫層,所述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與所述窗下墻內葉板之間設置連接緊固件將所述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所述保溫層和所述窗下墻內葉板固定在一起;窗框向左延伸的PCF外葉板和窗框向右延伸的PCF外葉板的內側均設有保溫層,所述窗框向左延伸的PCF外葉板與其內側的保溫層之間設置連接緊固件并將所述保溫層穿透,所述窗框向右延伸的PCF外葉板與其內側的保溫層之間設置連接緊固件并將所述保溫層穿透。預制帶窗框的PCF外墻板安裝完成后,連接緊固件的穿出保溫層的那部分被錨固于窗框兩側的現澆混凝土之內,可以防止窗框左右兩側的外葉墻板和保溫層脫落。進一步地,所述保溫層為擠塑聚苯板。進一步地,所述PCF外葉板的端部設有遇水膨脹止水條。在PCF外葉板的端部布設遇水膨脹止水條能夠增強窗框的防水性能。進一步地,所述PCF外葉板內還設置有鋼筋桁架,所述鋼筋桁架的高度不超過所述PCF外葉板和所述保溫層的厚度之和。當PCF外葉板的長度較長時,為了增加PCF外葉板的平面外剛度,可以在PCF外葉板內設置鋼筋桁架。進一步地,所述窗側邊板外側設置有柔性連接層。預制窗框安裝完成后,柔性連接處于窗框與兩側的邊緣構件之間,使得帶窗框的PCF外墻板具有一定適應主體結構變形的能力,避免窗框受力開裂,確保窗框的具有優良的防水性能。進一步地,所述柔性連接層為將所述保溫層的余量部分翻折布設于所述窗側邊板外側形成柔性連接層。本專利技術還公開了預制帶窗框的PCF外墻板的安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固定預制帶窗框的PCF外墻板:將預制帶窗框的PCF外墻板吊裝就位,調整好所述預制帶窗框的PCF外墻板的豎向標高和垂直度后,采用臨時支撐把所述預制帶窗框的PCF外墻板固定;B.澆筑窗框兩側邊緣構件混凝土及窗框上部疊合梁的疊合層混凝土;C.通過灌漿孔對窗下墻下的灌漿層進行灌漿;D.待整體結構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時,拆除臨時支撐。進一步地,所述步驟B包括:B1.綁扎窗框兩側邊緣構件的鋼筋,并安裝窗下墻兩側的接駁螺栓,所述接駁螺栓與所述窗框兩側邊緣構件的鋼筋交錯;B2.將疊合梁預制部的梁下部縱筋與所述窗框兩側邊緣構件的鋼筋交錯;B3.安裝用于現澆混凝土的模板,并將所述模板與窗框和PCF外葉板可靠拉結;B4.向模板內澆筑混凝土,將疊合梁預制部的封閉箍筋錨固于現澆的窗框上部疊合梁的疊合層內,同時將窗下墻兩側的接駁螺栓和梁下部縱筋錨固于現澆的窗框兩側邊緣構件內。將疊合梁預制部頂部的封閉箍筋錨固于現澆的窗框上部疊合梁的疊合層內,同時將窗下墻兩側的接駁螺栓和向上彎折的梁下部縱筋錨固于現澆的窗框兩側邊緣構件內,可以增加預制窗框與窗框上部疊合梁、以及窗框兩側邊緣構件的連接牢固度,接駁螺栓還能傳遞墻板所受的平面外載荷。同時,窗框左右兩側的連接緊固件穿出保溫層的部分也被錨固于窗框兩側的現澆混凝土之內,可以防止窗框左右兩側的外葉墻板和保溫層脫落。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設計和安裝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簡化現場施工程序,縮短現場施工時間,較少現場施工腳手架的數量,充分發揮預制構件的優勢;同時,連接可靠、窗框防水性能優越,能杜絕窗戶滲水隱患。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專利技術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內觀立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1-1剖面圖。圖3為圖1中2-2剖面圖。圖中,1疊合梁預制部;11梁下部縱筋;12封閉箍筋;2窗框;21窗側邊板;3窗下墻;31灌漿孔;32出漿孔;33接駁螺栓;34窗下墻內葉板;4PCF外葉板;41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42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43窗框向左延伸的PCF外葉板;44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5現澆窗框兩側邊緣構件;6擠塑聚苯板;7連接緊固件;8遇水膨脹止水條;9柔性連接層;10鋼筋桁架。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如圖1所示,包括疊合梁預制部1、窗框2、窗下墻3和由窗框向四周延伸的PCF外葉板4;窗框向四周延伸的PCF外葉板4包括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41、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42、窗框向左延伸的PCF外葉板43、窗框向右延伸的PCF外葉板44;窗框的左、右兩側邊設有窗側邊板21;疊合梁預制部1位于窗框2的上部,窗下墻3位于窗框2的下部。疊合梁預制部1頂部設有封閉箍筋12,疊合梁預制部1的底部設有梁下部縱筋11,梁下部縱筋11向上彎折;窗下墻3的兩側設有接駁螺栓33。本實施例中,PCF外葉板的厚度為55-60mm。如圖3所示,窗框2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41位于疊合梁預制部1的外側;窗下墻的內側為內葉板34,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42位于窗下墻內葉板34的外側;窗下墻3下設有灌漿層(圖未示出),窗下墻3內設有灌漿孔31和出漿孔32,灌漿孔31和出漿孔32均與灌漿層連通。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41與疊合梁預制部1之間設有保溫層6,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41與疊合梁預制部1之間設置連接緊固件7將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41、保溫層6和疊合梁預制部1固定在一起;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42與窗下墻內葉板34之間設有保溫層6,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42與窗下墻內葉板34之間設置連接緊固件7將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42、保溫層6和窗下墻內葉板34固定在一起。如圖2所示,窗框向左延伸的PCF外葉板43和窗框向右延伸的PCF外葉板44的內側均設有保溫層6,窗框向左延伸的PCF外葉板43與其內側的保溫層6之間設置連接緊固件7并將保溫層6穿透,窗框向右延伸的PCF外葉板44與其內側的保溫層6之間設置連接緊固件7并將保溫層6穿透。預制帶窗框的PCF外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制帶窗框的PCF外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疊合梁預制部、窗框、窗下墻和由所述窗框向四周延伸的PCF外葉板;所述窗框的左、右兩側邊設有窗側邊板;所述疊合梁預制部位于所述窗框的上部,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位于所述疊合梁預制部的外側;所述窗下墻位于所述窗框的下部,所述窗下墻的內側為內葉板,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位于所述窗下墻內葉板的外側;所述窗下墻下設有灌漿層,所述窗下墻內設有灌漿孔和出漿孔,所述灌漿孔和所述出漿孔均與所述灌漿層連通;所述疊合梁預制部頂部設有封閉箍筋,所述疊合梁預制部的底部設有梁下部縱筋,所述梁下部縱筋向上彎折;所述窗下墻的兩側設有接駁螺栓;所述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與所述疊合梁預制部之間設有保溫層,所述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與所述疊合梁預制部之間設置連接緊固件將所述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所述保溫層和所述疊合梁預制部固定在一起;所述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與所述窗下墻內葉板之間設有保溫層,所述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與所述窗下墻內葉板之間設置連接緊固件將所述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所述保溫層和所述窗下墻內葉板固定在一起;窗框向左延伸的PCF外葉板和窗框向右延伸的PCF外葉板的內側均設有保溫層,所述窗框向左延伸的PCF外葉板與其內側的保溫層之間設置連接緊固件并將所述保溫層穿透,所述窗框向右延伸的PCF外葉板與其內側的保溫層之間設置連接緊固件并將所述保溫層穿透。...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預制帶窗框的PCF外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疊合梁預制部、窗框、窗下墻和由所述窗框向四周延伸的PCF外葉板;所述窗框的左、右兩側邊設有窗側邊板;所述疊合梁預制部位于所述窗框的上部,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位于所述疊合梁預制部的外側;所述窗下墻位于所述窗框的下部,所述窗下墻的內側為內葉板,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位于所述窗下墻內葉板的外側;所述窗下墻下設有灌漿層,所述窗下墻內設有灌漿孔和出漿孔,所述灌漿孔和所述出漿孔均與所述灌漿層連通;所述疊合梁預制部頂部設有封閉箍筋,所述疊合梁預制部的底部設有梁下部縱筋,所述梁下部縱筋向上彎折;所述窗下墻的兩側設有接駁螺栓;所述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與所述疊合梁預制部之間設有保溫層,所述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與所述疊合梁預制部之間設置連接緊固件將所述窗框向上延伸的PCF外葉板、所述保溫層和所述疊合梁預制部固定在一起;所述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與所述窗下墻內葉板之間設有保溫層,所述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與所述窗下墻內葉板之間設置連接緊固件將所述窗框向下延伸的PCF外葉板、所述保溫層和所述窗下墻內葉板固定在一起;窗框向左延伸的PCF外葉板和窗框向右延伸的PCF外葉板的內側均設有保溫層,所述窗框向左延伸的PCF外葉板與其內側的保溫層之間設置連接緊固件并將所述保溫層穿透,所述窗框向右延伸的PCF外葉板與其內側的保溫層之間設置連接緊固件并將所述保溫層穿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帶窗框的PCF外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層為擠塑聚苯板。3.根據權利要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盧家森,鄭振鵬,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