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電磁換擋閥,包括閥體(10),閥體(10)設置有進油口(11),所述進油口(11)與進油道(12)連通,進油道(12)內設置有蓄能塞(20),所述蓄能塞(20)與所述進油道(12)構成滑動密封配合,所述蓄能塞(20)一端設置有蓄能彈簧(30),所述蓄能彈簧(30)的一端與所述蓄能塞(20)的一端抵靠,所述蓄能塞(20)的另一端設置有蓄能塞座(40),所述蓄能塞座(40)與高低速開關銜接,所述高低速開關設置有多個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設置有電磁閥(50)。本方案能夠減少高壓油液產生的沖擊,提高電磁換擋閥高壓油液輸出的平順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換擋閥
,尤其涉及一種電磁換擋閥。
技術介紹
裝載機是一種廣泛應用在公路、鐵路、建筑、港口、礦山等工程建設中的土方實施式機械,裝載機主要鏟裝土壤、砂石、石灰等物料。裝載機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由于需要頻繁的啟停,裝載機需要進行頻繁的換擋操作,現有技術中為方便實施對變速箱的換擋操作,一般采用向變速箱提供油液的方式進行換擋,高壓油液經過換擋閥流出,并流向變速箱,由于在換擋的過程中,高壓油液進入換擋閥,當換擋閥的出油口突然開啟時,會產生一定的壓力沖擊現象,從而造成換擋桿頓挫較為強烈,換擋舒適性極差,當無需換擋時,換擋閥的出油口突然關閉,高壓油液快速蓄積,造成更為強烈的沖擊,裝載機振動較為強烈,換擋平順性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磁換擋閥,能夠減少高壓油液產生的沖擊,提高電磁換擋閥高壓油液輸出的平順性。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電磁換擋閥,包括閥體,閥體設置有進油口,所述進油口與進油道連通,進油道內設置有蓄能塞,所述蓄能塞與所述進油道構成滑動密封配合,所述蓄能塞一端設置有蓄能彈簧,所述蓄能彈簧的一端與所述蓄能塞的一端抵靠,所述蓄能塞的另一端設置有蓄能塞座,所述蓄能塞座與高低速開關銜接,所述高低速開關設置有多個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設置有電磁閥。優選的,所述進油道為階梯孔狀結構,所述蓄能塞設置在所述進油道的大尺寸段內,所述蓄能彈簧的一端與進油道的階梯部抵靠。優選的,所述蓄能塞座設置在進油道的小尺寸段內,蓄能塞座一端設置有塞桿,所述塞桿41與所述蓄能塞20插接連接。優選的,所述進油口內設置有過濾分儲器,所述過濾分儲器的管腔與進油口連通,進油口設置有連通管口,所述連通管口與進油道連通。優選的,所述進油口沿著閥體貫穿設置,位于進油口的另一端開口設置有第一柱塞,所述第一柱塞與進油口的另一端開口構成螺紋連接配合,所述連通管口位于進油口位置處設置,連通管口貫穿設置在閥體外表面,位于連通管口處設置有第二柱塞。優選的,所述進油道沿著閥體貫穿設置,進油道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三柱塞和第四柱塞。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電磁換擋閥,通過在電磁換擋閥中集成蓄能塞及蓄能彈簧,蓄能塞及蓄能彈簧能夠吸收高壓油液的能量蓄能,減少高壓油液的沖擊,并且利用電磁閥得開啟將高壓油液緩慢導入變速箱,從而提高電磁換換擋閥高壓油液輸出的平順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電磁換擋閥一個實施例的剖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電磁換擋閥又一實施例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出一種電磁換擋閥,包括閥體10,閥體10設置有進油口11,進油口11與進油道12連通,進油道12內設置有蓄能塞20,蓄能塞20與進油道12構成滑動密封配合,蓄能塞20一端設置有蓄能彈簧30,蓄能彈簧30的一端與蓄能塞20的一端抵靠,蓄能塞20的另一端設置有蓄能塞座40,蓄能塞座40與高低速開關銜接,高低速開關設置有多個出油口,出油口設置有電磁閥50。可見,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電磁換擋閥,通過在電磁換擋閥中集成蓄能塞及蓄能彈簧,蓄能塞及蓄能彈簧能夠吸收高壓油液的能量蓄能,減少高壓油液的沖擊,并且利用電磁閥得開啟將高壓油液緩慢導入變速箱,從而提高電磁換換擋閥高壓油液輸出的平順性。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進油道12為階梯孔狀結構,蓄能塞20設置在進油道12的大尺寸段內,蓄能彈簧30的一端與進油道的階梯部抵靠。蓄能塞座40設置在進油道12的小尺寸段內,蓄能塞座40一端設置有塞桿41,與蓄能塞20插接連接。通過對油道的階梯孔狀設計,方便了蓄能彈簧的安裝、支撐,不需要再添加連接裝置支撐蓄能彈簧等結構蓄力,簡化了結構。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為了有效保護電磁閥50,進油口11內設置有過濾分儲器51,過濾分儲器51的管腔與進油口11連通,進油口11設置有連通管口111,連通管口111與進油道12連通。詳細地,過濾分儲器可以過濾從進油口進入的液壓油的雜質,從而保護電磁閥不受雜質影響,延長使用壽命。如圖2所示,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進油口11沿著閥體10貫穿設置,進油口11的另一端開口設置有第一柱塞60,第一柱塞60與進油口11的另一端開口構成螺紋連接配合,連通管口111位于進油口11位置處設置,連通管口111貫穿設置在閥體10外表面,位于連通管口111處設置有第二柱塞70;進油道12沿著閥體10貫穿設置,進油道12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三柱塞80和第四柱塞90。具體地,為方便過濾分儲器51的拆卸,進油口11沿閥體10貫穿設置,位于進油口11的另一端開口設置有第一柱塞60,第一柱塞60與進油口11的另一端開口構成螺紋連接配合,當需要對過濾桶51拆卸清洗或者更換時,將第一柱塞60拆卸下來即可。同理,連通管口111位于進油口11位置處設置,連通管口111貫穿設置在閥體10外表面,位于連通管口111處設置有第二柱塞70。其中,進油口的一端與外部油箱連接,為電磁換擋閥供油。為方便蓄能塞20、蓄能彈簧30及蓄能塞座40拆裝,進油道12沿閥體10貫穿設置,進油道12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三柱塞80和第四柱塞90。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實施例至少可以實現如下效果: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通過在電磁換擋閥中集成蓄能塞及蓄能彈簧,蓄能塞及蓄能彈簧能夠吸收高壓油液的能量蓄能,減少高壓油液的沖擊,并且利用電磁閥得開啟將高壓油液緩慢導入變速箱,從而提高電磁換換擋閥高壓油液輸出的平順性。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進油口內設置有過濾分儲器,過濾分儲器的管腔與進油口連通,進油口設置有連通管口,連通管口與進油道連通,過濾分儲器可以過濾從進油口進入的液壓油的雜質,從而保護電磁閥不受雜質影響,延長使用壽命。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進油口沿閥體貫穿設置,位于進油口的另一端開口設置有第一柱塞,第一柱塞與進油口的另一端開口構成螺紋連接配合,當需要對過濾桶拆卸清洗或者更換時,將第一柱塞拆卸下來即可,從而方便過濾分儲器的拆卸。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進油道沿閥體貫穿設置,進油道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三柱塞和第四柱塞,當需要對蓄能塞、蓄能彈簧及蓄能塞座拆裝時,將第三柱塞和第四柱塞拆開即可,從而方便了蓄能塞、蓄能彈簧及蓄能塞座拆裝。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磁換擋閥,其特征在于,包括閥體(10),閥體(10)設置有進油口(11),所述進油口(11)與進油道(12)連通,所述進油道(12)內設置有蓄能塞(20),所述蓄能塞(20)與所述進油道(12)構成滑動密封配合,所述蓄能塞(20)一端設置有蓄能彈簧(30),所述蓄能彈簧(30)的一端與所述蓄能塞(20)的一端抵靠,所述蓄能塞(20)的另一端設置有蓄能塞座(40),所述蓄能塞座(40)與高低速開關銜接,所述高低速開關設置有多個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設置有電磁閥(5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磁換擋閥,其特征在于,包括閥體(10),閥體(10)設置有進油口(11),所述進油口(11)與進油道(12)連通,所述進油道(12)內設置有蓄能塞(20),所述蓄能塞(20)與所述進油道(12)構成滑動密封配合,所述蓄能塞(20)一端設置有蓄能彈簧(30),所述蓄能彈簧(30)的一端與所述蓄能塞(20)的一端抵靠,所述蓄能塞(20)的另一端設置有蓄能塞座(40),所述蓄能塞座(40)與高低速開關銜接,所述高低速開關設置有多個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設置有電磁閥(50)。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換擋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油道(12)為階梯孔狀結構,所述蓄能塞(20)設置在所述進油道(12)的大尺寸段內,所述蓄能彈簧(30)的一端與所述進油道(12)的階梯部抵靠。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磁換擋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塞座(40)設置在所述進油道(12)的小尺寸段內,所述蓄能塞座(4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繼周,童心,趙崗,
申請(專利權)人:合肥協力液壓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