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潮汐車道自動地樁,包括保護殼(1)和自動地樁裝置,所述自動地樁裝置設置于保護殼(1)內部,所述自動地樁裝置由地樁(2)、鐵鏈(3)、彈簧(4)、軸承(5)、電動機(6)和固定座(8)組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有益效果:潮汐車道自動地樁能夠減少交警的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操作十分簡單,而且交警只需遠程操控就能實現地樁升降,降低了危險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道路交通地樁,具體涉及一種潮汐車道自動地樁。
技術介紹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機動車的保有量急劇上升,尤其隨著人們上下班,產生了一種車流潮汐化現狀,使道路雙向的交通呈現不對稱性,從而產生擁堵現狀,這種現象在城市與郊區結合處的道路上尤為突出。由此,潮汐車道技術也就應運而生了。目前,國內潮汐車道都需要交警手動移動地樁形成護欄,分化車流,這樣做不僅工作效率低,工作強度大,操作麻煩,而且對于來回穿梭車流的交警來說危險性也比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為全面解決上述問題,尤其是工作效率低,工作強度大,操作麻煩和危險性大,本技術提供一種潮汐車道自動地樁能夠全面解決上述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手段:一種潮汐車道自動地樁,其特征在于,包括保護殼和自動地樁裝置,所述自動地樁裝置設置于保護殼內部,所述自動地樁裝置由地樁、鐵鏈、彈簧、軸承、電動機和固定座組成,所述固定座固定連接于保護殼內側底部,所述軸承位于固定座側面通孔內,并與電動機軸承連接,所述彈簧的一端與固定座上通孔的通孔圓周緊密連接,另一端與地樁的內側頂面固定連接,所述鐵鏈一端與軸承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地樁的內側頂面中間位置固定連接,并且設置于地樁上通孔和彈簧的內部,所述地樁設置于保護殼頂側開孔處。優選的,所述保護殼內部兩側底部中間位置開有排水孔一和排水孔二。優選的,所述保護殼、鐵鏈、彈簧、軸承和固定座都由防腐材質制成。優選的,所述地樁由ABS樹脂制成。優選的,所述電動機是智能防水電動機。優選的,所述固定座的上通孔與側面通孔互通,成丁字型。本技術有益效果:潮汐車道自動地樁能夠減少交警的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操作十分簡單,而且交警只需遠程操控就能實現地樁升降,降低了危險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升起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平面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部分剖視圖。圖5是本技術固定座的剖視圖。圖6雙向四車道的城市道路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的實施例1。圖8是本技術的實施例2。圖中:1-保護殼,2-地樁,3-鐵鏈,4-彈簧,5-軸承,6-電動機,7-排水孔1,8-固定座,9-排水孔2。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至圖5所示,本技術包括保護殼1和自動地樁裝置,所述自動地樁裝置設置于保護殼1內部,所述自動地樁裝置由地樁2、鐵鏈3、彈簧4、軸承5、電動機6和固定座8組成,所述固定座8固定連接于保護殼1內側底部,所述軸承5位于固定座8側面通孔內,并與電動機6軸承連接,所述彈簧4的一端與固定座8上通孔的通孔圓周緊密連接,另一端與地樁2的內側頂面固定連接,所述鐵鏈3一端與軸承5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地樁2的內側頂面中間位置固定連接,并且設置于地樁2上通孔和彈簧4的內部,所述地樁2設置于保護殼1頂側開孔處。所述保護殼1內部兩側底部中間位置開有排水孔一7和排水孔二9,當雨雪天氣,地面的水流進潮汐車道自動地樁內部時,水會從排水孔一7和排水孔二9流出,不會出現積水現象。所述保護殼1、鐵鏈3、彈簧4、軸承5和固定座8都由防腐材質制成,因為是室外裝置,受環境污染大,如果不是防腐材質極易被破壞,這樣就會造成設備提前報廢。所述地樁2由ABS樹脂制成,地樁2是通過彈簧伸縮來實現升降,如果地樁2是金屬材質會加大彈簧的承重力,ABS樹脂材質輕,硬度強,耐腐蝕,對彈簧的承受重力要求比較低。所述電動機6是智能防水電動機,由于是路面裝置所以對帶電設備的防水性要求高,防止因為雨水或者潮濕導致電機短路或者燒壞,智能電機能實現遠程遙控,可以使操作者遠離設備進行操作,提高了危險作業的安全性。所述固定座8的上通孔與側面通孔互通,成丁字型,可以使鐵鏈3直接從固定座8的上通孔直接連接位于固定座8側通孔中的軸承5,減少路徑,實施性強。使用時只需遠程遙控電動機6反轉,帶動軸承5旋轉,釋放軸承5上的鐵鏈3,當鐵鏈3的拉力消失時,彈簧4根據彈力作用推動地樁2向上移動,地樁2升起,當升到地樁2底部時,電動機停止轉動,完成潮汐車道自動地樁升起功能;當電動機6正轉,帶動軸承5旋轉,收緊軸承5上的鐵鏈3,與鐵鏈3固定連接的地樁2就會被拉回保護殼1內部,彈簧4也會因壓縮而下移,當地樁2底部到達固定座8頂部時,電動機6停止轉動,完成潮汐車道自動地樁降落功能。下面以雙向四車道的城市道路為例,說明本技術在潮汐可變車道上的具體應用原理。當該道路不處于早晚高峰的情況下,道路的雙向車道不會出現擁堵狀況。此時,C處的潮汐車道自動地樁升起,A和B處的潮汐車道自動地樁處于收起狀態,車輛應按照路面標線指引行駛,如圖6所示,即不對道路實行交通管制措施,實行“二進二出”制。實施例1如圖7所示:當上行方向車流量很大而下行方向車流量很小時,應增加上行方向的車道數而減少下行方向的車道數。此時,應把C處的潮汐車道自動地樁收起,同時A處的潮汐車道自動地樁升起,處于直立狀態的潮汐車道自動地樁即可正確引導車輛按照“三進一出”制行駛,使上行方向的車道數變為三,下行的車道數變為一,這樣,就能大大緩解上行方向車道的壓力。實施例2如圖8所示:當上行方向車流量很小而下行方向車流量很大時,應增加下行方向的車道數而減少上行方向的車道數。此時,應把C處的潮汐車道自動地樁收起,同時B處的潮汐車道自動地樁升起,處于直立狀態的潮汐車道自動地樁即可正確引導車輛按照“三進一出”制行駛,使下行方向的車道數變為三,上行的車道數變為一,這樣,就能大大緩解下行方向車道的壓力。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技術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潮汐車道自動地樁,其特征在于,包括保護殼(1)和自動地樁裝置,所述自動地樁裝置設置于保護殼(1)內部,所述自動地樁裝置由地樁(2)、鐵鏈(3)、彈簧(4)、軸承(5)、電動機(6)和固定座(8)組成,所述固定座(8)固定連接于保護殼(1)內側底部,所述軸承(5)位于固定座(8)側面通孔內,并與電動機(6)軸承連接,所述彈簧(4)的一端與固定座(8)上通孔的通孔圓周緊密連接,另一端與地樁(2)的內側頂面固定連接,所述鐵鏈(3)一端與軸承(5)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地樁(2)的內側頂面中間位置固定連接,并且設置于地樁(2)上通孔和彈簧(4)的內部,所述地樁(2)設置于保護殼(1)頂側開孔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潮汐車道自動地樁,其特征在于,包括保護殼(1)和自動地樁裝置,所述自動地樁裝置設置于保護殼(1)內部,所述自動地樁裝置由地樁(2)、鐵鏈(3)、彈簧(4)、軸承(5)、電動機(6)和固定座(8)組成,所述固定座(8)固定連接于保護殼(1)內側底部,所述軸承(5)位于固定座(8)側面通孔內,并與電動機(6)軸承連接,所述彈簧(4)的一端與固定座(8)上通孔的通孔圓周緊密連接,另一端與地樁(2)的內側頂面固定連接,所述鐵鏈(3)一端與軸承(5)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地樁(2)的內側頂面中間位置固定連接,并且設置于地樁(2)上通孔和彈簧(4)的內部,所述地樁(2)設置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承棟,
申請(專利權)人:金承棟,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