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擠壓模具。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擠壓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在上述第一模具形成有被分割成N個的通道,上述通道以用于劃分第一模具主體的上部中央的隔板為基準,以對稱形態朝下形成,以使鋁合金進入;芯部,插入于沿著上述隔板的內側延伸的芯插;以及第二模具,形成有壓縮室和突出部,上述壓縮室收容有以擠壓口為基準經由上述通道的高壓的鋁合金,從上述第二模具主體的上部面朝下側開口的面積以多級方式縮小,上述擠壓口以開口方式設于與上述第一模具的下部面以相向的狀態相結合的第二模具主體的中央,上述突出部在上述擠壓室以朝上述擠壓口相向的狀態配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注入高壓的鋁合金的模具,更具體地涉及如下的擠壓模具:在鋁合金注入到模具之后,使鋁合金的方向從壓縮室引導到擠壓口方向,由此對使鋁合金保持規定密度的擠壓對象物進行成型。
技術介紹
通常,在擠壓模具中,模具分為上部模具和下部模具,以能夠獨立替換的方式組裝磨損程度不一的構成部分來使用。在上述擠壓模具中,在注入高壓的鋁合金的情況下,上述鋁合金經由擠壓模具內部移動后,向決定最終所成型的擠壓物的形態的擠壓口供給,按照這種狀態,來成型出正常擠壓產品或非正常擠壓產品。如此,在高壓的鋁合金經由擠壓模具而完成擠壓成型的情況下,根據上述鋁合金的移動速度、抵抗性及移動方向,對于最終擬成型的產品的品質產生不小的影響。作為一例,隨著鋁合金經由擠壓模具內部所產生的抵抗性和流速的差異即便很微小,也會帶來成品各部分中的密度差異,導致最終擠壓對象物容易受損的結果。并且,根據上述擠壓模具的位置,也可能形成擠壓物安全無法通過的盲區(deadzone),從而帶來擠壓產品的不良率上升的結果。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韓國公開技術第20-0376124號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提供可成型出保持規定密度的擠壓對象物的擠壓模具。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方面,包括:第一模具,以用于劃分第一模具主體的上部中央的隔板為基準,以對稱形態朝下形成有被分割成N個的通道,以使鋁合金進入;芯部,插入于沿著上述隔板的內側延伸的芯插;以及第二模具,形成有壓縮室和突出部,上述壓縮室收容有以擠壓口為基準經由上述通道的高壓的鋁合金,從上述第二模具主體的上部面朝下側開口的面積以多級方式縮小,上述擠壓口以開口方式設于與上述第一模具的下部面以相向的狀態相結合的第二模具主體的中央,上述突出部在上述擠壓室以朝上述擠壓口相向的狀態配置。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模具在上述芯插入槽的側面插入有結合件。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上述隔板以與上述擠壓口相向的狀態與上述擠壓口的垂直上部相隔開。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上述通道呈縱向的半圓形態或橢圓形態中的一種形態,并在上述擠壓口的上側沿著相同方向延伸。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模具包括傾斜部,上述傾斜部在上述隔板的內側位置朝向芯部傾斜地延伸。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上述芯部包括:多個單位芯,分別在具有與上述芯插入槽的內側相對應的形狀的芯殼的內部,朝上述擠壓口延伸;以及末尾單位芯,以插入于上述芯殼的狀態為基準,位于上述單位芯的最外圍左側和最外圍右側。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上述單位芯包括:芯頭,位于朝上述擠壓口延伸的芯體的前端部,在沿著與在上述擠壓口開口的方向相對應的方向相向的對應面形成有槽部;第二傾斜部,在從上述芯體向上述芯頭延伸的部分中,上述第二傾斜部的上部面和下部面分別朝上述芯頭向下傾斜地設置;曲線部,形成于上述第二傾斜部的左側面、右側面,在上述芯體以圓弧方式朝上述芯頭延伸;頸部,在上述第二傾斜部與曲線部之間的區間形成有切削面。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上述曲線部包括:第一曲線部,在從上述芯體朝上述芯頭延伸的初始位置沿著上下方向延伸;第二曲線部,在上述第一曲線部和上述芯頭之間沿著上下方向延伸的區間被擴大;第三曲線部,從上述第二曲線部越接近上述芯頭,沿著上下方向延伸的區間越小。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上述單位芯的與相鄰的單位芯相向的相對面以直線形態延伸。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上述末尾單位芯包括加固部,從芯頭越向上述芯體,上述加固部的厚度逐漸增加。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上述末尾單位芯以上述芯頭的外周面呈圓弧的形態形成。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模具的壓縮室包括:第一壓縮室,形成有第一引導部和第二引導部,上述第一引導部在俯視狀態下以上述擠壓口為基準在左側上部和右側上部的邊角位置以圓弧方式朝下側延伸,上述第二引導部以上述擠壓口為基準在左側下部和右側下部的邊角位置以圓弧方式朝下側延伸;以及第二壓縮室,提供使得經由上述第一壓縮室的鋁合金聚集到上述擠壓口的區域。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引導部、第二引導部保持從上述第一壓縮室向上述第二壓縮室的方向延伸的下端在上述第二壓縮室的底面上朝上部隔開的間隔。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引導部、第二引導部分別朝上述第一壓縮室的內周面方向和深度方向以圓弧方式延伸。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引導部、第二引導部以上述第二壓縮室的內周面方向的中央位置與上述擠壓口的開口的中央相向的方式配置。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位于上述第一引導部和第二引導部之間,以圓弧方式朝上述擠壓口以U字形突出,用于將沿著上述第一引導部、第二引導部被引導的鋁合金的移動方向引導到上述擠壓口,上述突出部朝上述擠壓口傾斜的傾斜角小于20度。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當擠壓高壓的鋁合金來成型時,不管擠壓對象物的長度如何,可通過保持規定密度的擠壓模具來實施穩定的擠壓成型。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壓縮室以多級方式形成,鋁合金經由1階壓縮室和2階壓縮室期間可被引導到擠壓口所在方向,從而實現均勻的供給,其抵抗性也減少,完成穩定的移動。并且,當利用上述擠壓模具實施擠壓時,可提高鋁合金的擠壓速度,并實現均勻的擠壓成型。附圖說明圖1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擠壓模具的分解立體圖。圖2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擠壓模具的縱剖視圖。圖3為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擠壓模具的第一模具和芯部的附圖。圖4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擠壓模具的分解剖視圖。圖5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第一模具的底面立體圖。圖6為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單位芯的立體圖。圖7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第二模具的俯視圖。圖8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第二模具的立體圖。附圖標記的說明100:第一模具200:芯部210:單位芯212:芯頭216:曲線部218:頸部220:末尾單位芯300:擠壓口410:壓縮室412、414:第一壓縮室、第二壓縮室412a、412b:第一引導部、第二引導部400:第二模具具體實施方式參照附圖對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擠壓模具的構成進行說明。所附圖1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擠壓模具的分解立體圖,圖2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擠壓模具的縱剖視圖,圖3為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擠壓模具的第一模具和芯部的附圖,圖4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擠壓模具的分解剖視圖。參照所附圖1至圖4,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擠壓模具1由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400的組合構成,當高壓的鋁合金經由上述第一模具100注入到第二模具400時,通過后述的擠壓口300成型出擠壓對象物。作為一例,上述擠壓對象物用于成型車輛用熱交換器或工業用、家庭用空調所需的冷凝器管(condensertube)。上述擠壓對象物通過上述擠壓模具1實施擠壓成型的情況下,短則以數十千米長度延伸成型,長則以數百千米長度延伸成型。如此,在擠壓對象物借助上述擠壓模具1以一定長度擠壓成型的情況下,鋁合金在上述擠壓模具1的內部移動的速度和抵抗性,對于最終成型的擠壓對象物的品質造成不小的影響。本專利技術為了使高壓的鋁合金在上述擠壓模具1的內部移動時所產生的不必要的抵抗性最小化,并保持規定的最終擠壓對象物的密度,按照如下方式構成。作為一例,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400以相向的狀態相互之間保持緊貼結合狀態,并以具有規定厚度的圓形形態形成。在上述第一模具100,以用于劃分第一模具主體102的上部中央的隔板1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具,在上述第一模具形成有被分割成N個的通道,上述通道以用于劃分第一模具主體的上部中央的隔板為基準,以對稱形態朝下形成,以使鋁合金進入;芯部,插入于沿著上述隔板的內側延伸的芯插;以及第二模具,形成有壓縮室和突出部,上述壓縮室收容有以擠壓口為基準經由上述通道的高壓的鋁合金,從上述第二模具主體的上部面朝下側開口的面積以多級方式縮小,上述擠壓口以開口方式設于與上述第一模具的下部面以相向的狀態相結合的第二模具主體的中央,上述突出部在上述擠壓室以朝上述擠壓口相向的狀態配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具,在上述第一模具形成有被分割成N個的通道,上述通道以用于劃分第一模具主體的上部中央的隔板為基準,以對稱形態朝下形成,以使鋁合金進入;芯部,插入于沿著上述隔板的內側延伸的芯插;以及第二模具,形成有壓縮室和突出部,上述壓縮室收容有以擠壓口為基準經由上述通道的高壓的鋁合金,從上述第二模具主體的上部面朝下側開口的面積以多級方式縮小,上述擠壓口以開口方式設于與上述第一模具的下部面以相向的狀態相結合的第二模具主體的中央,上述突出部在上述擠壓室以朝上述擠壓口相向的狀態配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模具在上述芯插入槽的側面插入有結合件。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隔板以與上述擠壓口相向的狀態與上述擠壓口的垂直上部相隔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通道呈縱向的半圓形態或橢圓形態中的一種形態,并在上述擠壓口的上側沿著相同方向延伸。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模具包括傾斜部,上述傾斜部在上述隔板的內側位置朝向上述芯部傾斜地延伸。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芯部包括:多個單位芯,分別在具有與上述芯插入槽的內側相對應的形狀的芯殼的內部,朝上述擠壓口延伸;以及末尾單位芯,以插入于上述芯殼的狀態為基準,位于上述單位芯的最外圍左側和最外圍右側。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單位芯包括:芯頭,位于朝上述擠壓口延伸的芯體的前端部,在沿著與在上述擠壓口開口的方向相對應的方向相向的對應面形成有槽部;第二傾斜部,在從上述芯體向上述芯頭延伸的部分中,上述第二傾斜部的上部面和下部面分別朝上述芯頭向下傾斜地設置;曲線部,形成于上述第二傾斜部的左側面、右側面,在上述芯體以圓弧的方式朝上述芯頭延伸;頸部,在上述第二傾斜部與曲線部之間的區間形成有切削面。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擠壓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育中,
申請(專利權)人:HYTC株式會社,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韓國;KR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