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塑料件內倒扣彈性變形脫模機構,包括上、下復板,上復板下設流道板下設型腔,下復板上設模腳,模腳之間設上、下頂針板上設左、右兩個滑座,滑座內壁制滑槽,滑槽之間設中滑塊連斜頂針,模腳上設型芯上設型芯鑲塊、斜頂塊和側滑塊,斜頂針穿過型芯和型芯鑲塊與斜頂塊相連,型芯鑲塊與型腔之間有塑料件,塑料件制前、左、右、上壁面,左壁面或右壁面內壁制內凹臺和擋片,擋片內壁制凸筋,其特征在于型芯上設后滑塊,后滑塊中開斜導孔和安裝槽,型腔中設斜導柱與斜導孔配合,安裝槽中設拉塊一頭與后滑塊安裝槽相固定,拉塊另一頭制拉鉤,型芯鑲塊位于塑料件擋片一側外壁上制拉鉤槽,拉鉤插入拉鉤槽與擋片相配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注塑模具,特別是涉及注塑模具塑料件內倒扣彈性變形脫模機構。
技術介紹
采用注塑模具生產塑料件,若塑料件制有前壁面、左壁面、右壁面和上壁面,且左壁面或右壁面的內壁制有內凹臺和擋片,擋片的內壁制有凸筋,擋片與內凹臺為垂直的方向,而凸筋又與擋片相垂直,這就導致模具對塑料件進行頂出時,凸筋會對塑料件傾斜向上的頂出方向起到阻礙,已有技術為了脫出該凸筋結構,通常將凸筋的上下端部以及外壁轉角處制成圓弧形,并將凸筋做的較薄,采用強脫的方式脫出凸筋,將凸筋的外壁轉角制成圓弧形并將凸筋做得較薄,影響其扣緊的能力,而強脫則容易將凸筋拉毛甚至拉斷,從而影響產品的成品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已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利用拉塊將擋片拉動,使其彈性變形后,將塑料件向上斜頂脫模,結構簡單,使塑料件順利脫模,保證塑料件成品率的注塑模具塑料件內倒扣彈性變形脫模機構。本專利技術注塑模具塑料件內倒扣彈性變形脫模機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上復板和下復板,上復板下設置流道板,流道板下設置型腔,下復板上設置模腳,模腳之間設置上頂針板和下頂針板,上、下頂針板上設置左、右兩個滑座,滑座內壁制有滑槽,滑槽之間設置中滑塊,中滑塊連接斜頂針,模腳上設置型芯,型芯上設置型芯鑲塊、斜頂塊和側滑塊,斜頂針穿過型芯和型芯鑲塊與斜頂塊相連接,在型芯鑲塊與型腔之間有注塑成型的塑料件,塑料件制有前壁面、左壁面、右壁面和上壁面,且左壁面或右壁面的內壁制有內凹臺和擋片,擋片的內壁制有凸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芯上設置后滑塊,后滑塊中開有斜導孔和安裝槽,型腔中設置斜導柱,斜導柱與斜導孔相配合,在安裝槽中設置拉塊,拉塊的一頭經緊固件與后滑塊的安裝槽相固定,拉塊另一頭制有拉鉤,在型芯鑲塊位于塑料件的擋片一側外壁上制有拉鉤槽,拉鉤插入拉鉤槽中與塑料件的擋片相配合。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注塑模具塑料件內倒扣彈性變形脫模機構,當塑料件注塑成型后,模具開模,在型腔和型芯逐漸打開的同時,由型腔的斜導柱與后滑塊的斜導孔配合,斜導柱帶動后滑塊逐漸向外移動,后滑塊經緊固件帶動安裝槽中的拉塊向外移動,由于拉塊頭部的拉鉤位于型芯鑲塊的拉鉤槽中,且拉鉤的一側是鉤住塑料件的擋片內壁,因此拉塊向外移動時,拉塊的拉鉤帶動擋片向外翻,由于為塑料材料,具有一定的彈力,擋片向外彈性變形,使擋片上的凸筋能脫出型芯鑲塊,此時由上、下頂針板帶動滑座向上移動,滑座帶動中滑塊和斜頂針向上移動,斜頂針帶動斜頂塊將塑料件向上頂出,使塑料件先脫離拉鉤,而斜頂塊在向上頂出的同時傾斜向內滑動脫出塑料件的內凹臺,此時塑料件完成脫模。本方案注塑模具塑料件內倒扣彈性變形脫模機構,利用在模具開模時,由后滑塊帶動拉塊,由拉塊上的拉鉤將塑料件后側的擋片先向后拉動,使擋片在彈性的作用下向外變形,從而保證塑料件能順利脫模,結構簡單,避免強脫而造成塑料件擋片上的凸筋拉毛或拉斷,保證成品率。本專利技術注塑模具塑料件內倒扣彈性變形脫模機構,所述的后滑塊中開有上、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安裝槽,各安裝槽中分別設置拉塊,相對應的型芯鑲塊上制有上、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拉鉤槽。可根據塑料件擋片和凸筋的長度設置不同數量的拉塊。附圖說明圖1是注塑模具塑料件內倒扣彈性變形脫模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型芯、型芯鑲塊、后滑塊配合狀態立體示意圖;圖3是型芯鑲塊、后滑塊、拉塊分解狀態立體示意圖;圖4是型芯、型芯鑲塊、后滑塊配合狀態主視示意圖;圖5是圖4的A—A方向截面示意圖;圖6是圖5的B處局部放大示意圖;圖7是塑料件的正面立體示意圖;圖8是塑料件的背面立體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注塑模具塑料件內倒扣彈性變形脫模機構,如圖1—圖7所示,包括上復板1和下復板2,上復板下設置流道板3,流道板下設置型腔4,下復板上設置模腳5,模腳之間設置上頂針板6和下頂針板7,上、下頂針板上設置左、右兩個滑座8,滑座內壁制有滑槽9,滑槽之間設置中滑塊10,中滑塊連接斜頂針11,模腳5上設置型芯12,型芯上設置型芯鑲塊13、斜頂塊14和側滑塊15,斜頂針11穿過型芯12和型芯鑲塊13與斜頂塊14相連接,在型芯鑲塊與型腔4之間有注塑成型的塑料件30,塑料件制有前壁面16、左壁面17、右壁面18和上壁面19,且左壁面或右壁面的內壁制有內凹臺20和擋片21,擋片的內壁制有凸筋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芯12上設置后滑塊23,后滑塊中開有斜導孔24和安裝槽25,型腔中設置斜導柱,斜導柱與斜導孔相配合,在安裝槽中設置拉塊27,拉塊的一頭經緊固件與后滑塊的安裝槽相固定,拉塊另一頭制有拉鉤28,在型芯鑲塊13位于塑料件30的擋片21一側外壁上制有拉鉤槽29,拉鉤插入拉鉤槽中與塑料件的擋片相配合。當塑料件30注塑成型后,模具開模,在型腔4和型芯12逐漸打開的同時,由型腔的斜導柱與后滑塊23的斜導孔24配合,斜導柱帶動后滑塊逐漸向外移動,后滑塊經緊固件帶動安裝槽25中的拉塊27向外移動,由于拉塊頭部的拉鉤28位于型芯鑲塊13的拉鉤槽29中,且拉鉤的一側是鉤住塑料件30的擋片21內壁,因此拉塊27向外移動時,拉塊的拉鉤28帶動擋片21向外翻,由于為塑料材料,具有一定的彈力,擋片向外彈性變形,使擋片上的凸筋22能脫出型芯鑲塊13,此時由上、下頂針板6、7帶動滑座8向上移動,滑座帶動中滑塊10和斜頂針11向上移動,斜頂針帶動斜頂塊14將塑料件30向上頂出,使塑料件先脫離拉鉤28,而斜頂塊14在向上頂出的同時傾斜向內滑動脫出塑料件的內凹臺20,此時塑料件完成脫模。本方案注塑模具塑料件內倒扣彈性變形脫模機構,利用在模具開模時,由后滑塊23帶動拉塊27,由拉塊上的拉鉤28將塑料件30后側的擋片21先向后拉動,使擋片在彈性的作用下向外變形,從而保證塑料件能順利脫模,結構簡單,避免強脫而造成塑料件擋片上的凸筋22拉毛或拉斷,保證成品率。所述的后滑塊23中開有上、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安裝槽25,各安裝槽中分別設置拉塊27,相對應的型芯鑲塊13上制有上、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拉鉤槽29??筛鶕芰霞跗?1和凸筋22的長度設置不同數量的拉塊27。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注塑模具塑料件內倒扣彈性變形脫模機構,包括上復板(1)和下復板(2),上復板下設置流道板(3),流道板下設置型腔(4),下復板上設置模腳(5),模腳之間設置上頂針板(6)和下頂針板(7),上、下頂針板上設置左、右兩個滑座(8),滑座內壁制有滑槽(9),滑槽之間設置中滑塊(10),中滑塊連接斜頂針(11),模腳(5)上設置型芯(12),型芯上設置型芯鑲塊(13)、斜頂塊(14)和側滑塊(15),斜頂針(11)穿過型芯(12)和型芯鑲塊(13)與斜頂塊(14)相連接,在型芯鑲塊與型腔(4)之間有注塑成型的塑料件(30),塑料件制有前壁面(16)、左壁面(17)、右壁面(18)和上壁面(19),且左壁面或右壁面的內壁制有內凹臺(20)和擋片(21),擋片的內壁制有凸筋(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芯(12)上設置后滑塊(23),后滑塊中開有斜導孔(24)和安裝槽(25),型腔中設置斜導柱,斜導柱與斜導孔相配合,在安裝槽中設置拉塊(27),拉塊的一頭經緊固件與后滑塊的安裝槽相固定,拉塊另一頭制有拉鉤(28),在型芯鑲塊(13)位于塑料件(30)的擋片(21)一側外壁上制有拉鉤槽(29),拉鉤插入拉鉤槽中與塑料件的擋片相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1.注塑模具塑料件內倒扣彈性變形脫模機構,包括上復板(1)和下復板(2),上復板下設置流道板(3),流道板下設置型腔(4),下復板上設置模腳(5),模腳之間設置上頂針板(6)和下頂針板(7),上、下頂針板上設置左、右兩個滑座(8),滑座內壁制有滑槽(9),滑槽之間設置中滑塊(10),中滑塊連接斜頂針(11),模腳(5)上設置型芯(12),型芯上設置型芯鑲塊(13)、斜頂塊(14)和側滑塊(15),斜頂針(11)穿過型芯(12)和型芯鑲塊(13)與斜頂塊(14)相連接,在型芯鑲塊與型腔(4)之間有注塑成型的塑料件(30),塑料件制有前壁面(16)、左壁面(17)、右壁面(18)和上壁面(19),且左壁面或右壁面的內壁制有內凹臺(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興國,鄭靈敏,
申請(專利權)人:臺州市黃巖坤泰模具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