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兼容市電和鎮流器輸入的LED光源驅動控制裝置,包括EMI、整流、濾波電路,BUCK控制電路,LED負載,LED負載控制電路,鎮流器檢測電路;第一電源輸入端連接EMI、整流、濾波電路,通過EMI、整流、濾波電路、BUCK控制電路、LED負載和LED負載控制電路連接鎮流器檢測電路,鎮流器檢測電路連接EMI、整流、濾波電路和第二電源輸入端;實施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兼容市電和鎮流器輸入的LED光源驅動控制裝置,通過LED負載控制電路、鎮流器檢測電路檢測鎮流器高頻信號,控制開關管與LED負載一直處于直通狀態從而保護電路,同時用繼電器做隔離,符合安全標準。采用常規元器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LED光源驅動
,具體涉及一種兼容市電和電子/電感鎮流器輸入的LED光源驅動控制裝置。
技術介紹
電子鎮流器(Electronicballast),是鎮流器的一種,是指采用電子技術驅動電光源,使之產生所需照明的電子設備。與之對應的是電感式鎮流器(或鎮流器)。現代日光燈越來越多的使用電子鎮流器,輕便小巧,甚至可以將電子鎮流器與燈管等集成在一起,同時,電子鎮流器通常可以兼具啟輝器功能,故此又可省去單獨的啟輝器。目前市場上的LED大抵采用市電、電子鎮流器和電感鎮流器的LED光源驅動控制方式,LED光源驅動控制技術都是采用Buck、Buckboost拓撲,在LED接通的那一瞬間,電源電壓應力直接加在開關管和浪涌吸收電路上,容易損壞元器件。生產商為了增大LED的可用性,需要采用高耐壓的元器件,這必將導致生產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降低,效益下降。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兼容市電和鎮流器輸入的LED光源驅動控制裝置,解決了通過兼容鎮流器控制電路來控制開關管與LED負載一直處于直通狀態從而保護電路的技術問題。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兼容市電和鎮流器輸入的LED光源驅動控制裝置,包括EMI、整流、濾波電路,BUCK控制電路,LED負載,LED負載控制電路,鎮流器檢測電路;第一電源輸入端連接EMI、整流、濾波電路,EMI、整流、濾波電路連接BUCK控制電路,BUCK控制電路連接LED負載,LED負載連接LED負載控制電路,LED負載控制電路連接鎮流器檢測電路,鎮流器檢測電路連接EMI、整流、濾波電路,鎮流器檢測電路還連接第二電源輸入端;所述第一電源輸入端接入市電,所述第二電源輸入端懸空;或者,所述第一電源輸入端連接鎮流器的第一電壓輸出端,所述第二電源輸入端連接鎮流器的第二電壓輸出端,所述鎮流器的輸入端接入市電。進一步地,所述電壓輸出端輸出的電壓經升壓電路升壓、整流濾波電路整流濾波后輸出給所述鎮流器檢測電路和繼電器,所述鎮流器檢測電路連接第一MOS管的柵極和漏極,第一MOS管的源極連接繼電器的控制端,所述繼電器的被控端連接串聯的第一二極管和第二二極管之間的連接節點,所述第一二極管和第二二極管與所述EMI、整流、濾波電路的兩個輸出端并聯;所述繼電器的被控端還連接分壓電阻后與第二MOS管的柵極連接,第二MOS管的源極接地,第二MOS管的漏極連接第三MOS管的漏極,第三MOS管的漏極連接儲能電感后與所述LED負載連接,第三MOS管的漏極還連接第三二極管后與所述BUCK控制電路的BUCK電壓輸出端連接,所述BUCK電壓輸出端連接所述LED負載,第三MOS管的源極接地,第三MOS管的柵極連接所述BUCK控制電路的PWM信號輸出端,所述第一分壓電阻和第二分壓電阻之間的連接點還連接所述BUCK控制電路的使能輸出端。更進一步地,所述繼電器的被控端連接串聯的第一分壓電阻、第二分壓電阻和第三分壓電阻,第三分壓電阻接地,第一分壓電阻和第二分壓電阻之間的連接點與所述第二MOS管的柵極連接。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柵極連接穩壓二極管的負極,穩壓二極管的正極接地。進一步地,所述繼電器為KA繼電器。進一步地,所述繼電器用機械開關或電容替代,作為電氣隔離器件。進一步地,所述BUCK控制電路的BUCK電壓輸出端與LED負載之間連接有輸出濾波電路。進一步地,BUCK控制電路為BOOST、BUCKBOOST、Flyback電路的組合電路。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LED負載控制電路、電壓經升壓電路、整流濾波電路和鎮流器檢測電路共同構成兼容鎮流器控制電路。進一步地,所述鎮流器為電子鎮流器或電感鎮流器。實施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兼容市電和鎮流器輸入的LED光源驅動控制裝置,通過兼容鎮流器控制電路來檢測電子或電感鎮流器高頻信號時控制開關管與LED負載一直處于直通狀態從而保護電路,同時用繼電器做隔離,符合各認證標準中的泄漏電流。相比只采用Buck、Buckboost拓撲的LED光源驅動控制裝置,生產商只需要采用常規元器件便能實現,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強了市場競爭力,提高了經濟效益。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電路模塊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電子鎮流器輸入連接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具體電路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具體闡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附圖僅供參考和說明使用,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專利保護范圍的限制。參考圖1,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電路模塊圖,包括EMI、整流、濾波電路10,BUCK控制電路20,LED負載30,LED負載控制電路40,電子鎮流器檢測電路50;第一電源輸入端1連接EMI、整流、濾波電路10,EMI、整流、濾波電路10連接BUCK控制電路20,BUCK控制電路10連接LED負載30,LED負載30連接LED負載控制電路40,LED負載控制電路40連接電子鎮流器檢測電路50,電子鎮流器檢測電路50連接EMI、整流、濾波電路10,電子鎮流器檢測電路10還連接第二電源輸入端2;所述第一電源輸入端1(L、N)接入市電,所述第二電源輸入端2(L1、N1)懸空;或者,參考圖2,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電子鎮流器輸入連接圖,所述第一電源輸入端1(L、N)連接電子鎮流器EB的第一電壓輸出端EB_PIN1、EB_PIN2,所述第二電源輸入端2(L1、N1)連接電子鎮流器EB的第二電壓輸出端EB_PIN3、EB_PIN4,其中,L連接EB_PIN1,N連接EB_PIN2,L1連接EB_PIN4,N1連接EB_PIN3,所述電子鎮流器EB的輸入端ACL、ACN接入市電。參考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具體電路原理圖。所述電子鎮流器EB的第二電壓輸出端EB_PIN3、EB_PIN4輸出的電壓經升壓電路501升壓、整流濾波電路502整流濾波后輸出給所述電子鎮流器檢測電路50和KA型繼電器KB,所述電子鎮流器檢測電路50連接第一MOS管Q1的柵極G和漏極D,第一MOS管Q1的源極S連接繼電器KB的控制端KB_PIN1,所述KA型繼電器KB的被控端KB_PIN3連接串聯的第一二極管D1和第二二極管D2之間的連接節點,所述第一二極管和D1第二二極管D2與所述EMI、整流、濾波電路10的兩個輸出端并聯;所述KA型繼電器KB的被控端KB_PIN3還連接分壓電阻R1、R2、R3后與第二MOS管Q2的柵極G連接,第二MOS管Q2的源極S接地,第二MOS管Q2的漏極D連接第三MOS管Q3的漏極D,第三MOS管Q3的漏極D連接儲能電感T1B后與所述LED負載30連接,第三MOS管Q3的漏極D還連接第三二極管D3后與所述BUCK控制電路20的BUCK電壓輸出端HV+連接,所述BUCK電壓輸出端HV+連接所述LED負載30,第三MOS管Q3的源極S接地,第三MOS管的柵極G連接所述BUCK控制電路的PWM信號輸出端PWM。在本實施例中,所述KA型繼電器KB的被控端KB_PIN3連接串聯的第一分壓電阻R1、第二分壓電阻R2和第三分壓電阻R3,第三分壓電阻R3接地,第一分壓電阻R1和第二分壓電阻R2之間的連接點與所述第二MOS管Q2的柵極G連接,所述第一分壓電阻R1和第二分壓電阻R2之間的連接點還連接所述BUCK控制電路10的使能輸出端EN;所述第二MOS管Q2的柵極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兼容市電和鎮流器輸入的LED光源驅動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EMI、整流、濾波電路,BUCK控制電路,LED負載,LED負載控制電路,鎮流器檢測電路;第一電源輸入端連接EMI、整流、濾波電路,EMI、整流、濾波電路連接BUCK控制電路,BUCK控制電路連接LED負載,LED負載連接LED負載控制電路,LED負載控制電路連接鎮流器檢測電路,鎮流器檢測電路連接EMI、整流、濾波電路,鎮流器檢測電路還連接第二電源輸入端;所述第一電源輸入端接入市電,所述第二電源輸入端懸空;或者,所述第一電源輸入端連接鎮流器的第一電壓輸出端,所述第二電源輸入端連接鎮流器的第二電壓輸出端,所述鎮流器的輸入端接入市電。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兼容市電和鎮流器輸入的LED光源驅動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EMI、整流、濾波電路,BUCK控制電路,LED負載,LED負載控制電路,鎮流器檢測電路;第一電源輸入端連接EMI、整流、濾波電路,EMI、整流、濾波電路連接BUCK控制電路,BUCK控制電路連接LED負載,LED負載連接LED負載控制電路,LED負載控制電路連接鎮流器檢測電路,鎮流器檢測電路連接EMI、整流、濾波電路,鎮流器檢測電路還連接第二電源輸入端;所述第一電源輸入端接入市電,所述第二電源輸入端懸空;或者,所述第一電源輸入端連接鎮流器的第一電壓輸出端,所述第二電源輸入端連接鎮流器的第二電壓輸出端,所述鎮流器的輸入端接入市電。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兼容市電和鎮流器輸入的LED光源驅動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鎮流器的第二電壓輸出端輸出的電壓經升壓電路升壓、整流濾波電路整流濾波后輸出給所述鎮流器檢測電路和繼電器,所述鎮流器檢測電路連接第一MOS管的柵極和漏極,第一MOS管的源極連接繼電器的控制端,所述繼電器的被控端連接串聯的第一二極管和第二二極管之間的連接節點,所述第一二極管和第二二極管與所述EMI、整流、濾波電路的兩個輸出端并聯;所述繼電器的被控端還連接分壓電阻后與第二MOS管的柵極連接,第二MOS管的源極接地,第二MOS管的漏極連接第三MOS管的漏極,第三MOS管的漏極連接儲能電感后與所述LED負載連接,第三MOS管的漏極還連接第三二極管后與所述BUCK控制電路的BUCK電壓輸出端連接,所述BUCK電壓輸出端連接所述LED負載,第三MOS管的源極接地,第三MOS管的柵極連接所述BUCK控制電路的PW...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忠潔,高偉,龔輝,羅桂冬,劉瑞金,唐劍偉,
申請(專利權)人:惠州市時宇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