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防止螺紋損壞的螺母,包括內接頭和外接頭,內接頭中形成螺接孔,該螺接孔的側壁上設置內螺紋,內接頭的外壁上沿軸向間隔設置多個凸起筋條,相鄰凸起筋條之間形成卡槽;外接頭內壁上設置凸起卡塊,外接頭套接在內接頭的外壁上,外接頭的凸起卡塊置于內接頭的卡槽中。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超扭力擰緊螺母時產生空轉,從而不至于損壞螺母或螺桿的螺紋。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螺母結構
,尤其是指一種防止螺紋損壞的螺母。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通常借助螺桿與螺母的配合進行固定,如花灑或者水龍頭與進水管進行連接固定時,通常在花灑或者水龍頭中固定帶進水通道的螺桿;然后在內螺紋接頭底部安裝供水管芯并伸出于內螺紋接頭底部而插入供水管中;內螺紋接頭(螺母)螺接在螺桿上,將供水管與花灑或者水龍頭接通。所述螺母與螺桿的安裝結構的缺陷在于:在擰緊螺母之后,如果繼續用力擰緊螺母,在超扭力作用下繼續擰緊螺母,必然損壞螺桿的外螺紋或者螺母的內螺紋,使得螺母與螺桿無法配合固定。有鑒于此,本技術研發出一種克服所述缺陷的防止螺紋損壞的螺母,本案由此產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止螺紋損壞的螺母,在超扭力擰緊螺母時產生空轉,從而不至于損壞螺母或螺桿的螺紋。為達成上述目的,本技術的解決方案為:一種防止螺紋損壞的螺母,包括內接頭和外接頭,內接頭中形成螺接孔,該螺接孔的側壁上設置內螺紋,內接頭的外壁上沿軸向間隔設置多個凸起筋條,相鄰凸起筋條之間形成卡槽;外接頭內壁上設置凸起卡塊,外接頭套接在內接頭的外壁上,外接頭的凸起卡塊置于內接頭的卡槽中。進一步,在內接頭旋緊方向,外接頭的凸起卡塊與內接頭的凸起筋條通過斜面或弧形面配合。進一步,外接頭的凸起卡塊具有斜面或弧形面,該斜面或弧形面在內接頭旋緊方向與內接頭的凸起筋條接觸配合。進一步,外接頭的凸起卡塊在內接頭旋緊方向與內接頭的凸起筋條接觸面上端部設置R角。進一步,內接頭的凸起筋條具有斜面或弧形面,該斜面或弧形面在內接頭旋緊方向與外接頭的凸起卡塊接觸配合。進一步,在內接頭旋松方向,外接頭的凸起卡塊與內接頭的凸起筋條通過直角面接觸配合。進一步,外接頭的凸起卡塊在內接頭旋松方向與內接頭的凸起筋條的接觸面設置為直角面,該直角面垂直于外接頭。進一步,內接頭的凸起筋條在內接頭旋松方向與外接頭的凸起卡塊的接觸面設置為直角面,該直角面垂直于內接頭。進一步,外接頭內壁上形成彈性片,凸起卡塊設置在彈性片上。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術在使用時,外接頭套接在內接頭的外壁上,外接頭的凸起卡塊置于內接頭的卡槽中,將內接頭螺接在螺桿上,通過旋緊外接頭逐漸擰緊內接頭,當內接頭旋緊后,繼續朝內接頭旋緊方向擰緊外接頭時,此時超扭力旋緊,外接頭的凸起卡塊將從內接頭的卡槽中脫出,產生空滑而不至于繼續擰緊內接頭,進而不至于損壞內接頭或螺桿的螺紋。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外觀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分解圖;圖4是本技術外接頭的俯視圖;圖4a是圖4的局部放大圖;圖5是本技術內接頭和外接頭配合示意圖;圖5a是圖5的局部放大圖;圖6是本技術的局剖圖;圖7是本技術內接頭未旋緊狀態內接頭和外接頭配合示意圖;圖7a是本技術內接頭未旋緊狀態的剖視圖;圖8是本技術內接頭旋緊狀態內接頭和外接頭配合示意圖;圖8a是本技術內接頭旋緊狀態的剖視圖;圖9是本技術內接頭超扭力狀態內接頭和外接頭配合示意圖;圖9a是圖9的局部放大圖;圖9b是本技術內接頭超扭力狀態的剖視圖。標號說明內接頭1螺接孔11內螺紋12凸起筋條13卡槽14外接頭2凸起卡塊21斜面或弧形面211R角2111直角面212彈性片22螺桿3管芯4供水管5。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做詳細描述。參閱圖1至圖9b所示,本技術揭示的一種防止螺紋損壞的螺母,包括內接頭1和外接頭2。內接頭1中形成螺接孔11,該螺接孔11的側壁上設置內螺紋12,內接頭1的外壁上沿軸向間隔設置多個凸起筋條13,相鄰凸起筋條13之間形成卡槽14。外接頭2內壁上設置凸起卡塊21,外接頭2套接在內接頭1的外壁上,外接頭2的凸起卡塊21置于內接頭1的卡槽14中。內接頭1螺接在螺桿3上時,通過旋緊外接頭2逐漸擰緊內接頭1,當內接頭1旋緊后,繼續朝內接頭1旋緊方向擰緊外接頭2時,此時超扭力旋緊,外接頭2的凸起卡塊21將從內接頭1的卡槽14中脫出,產生空滑而不至于繼續擰緊內接頭1,進而不至于損壞內接頭1或螺桿3的螺紋。本實施例中,在內接頭1旋緊方向,通常逆時針旋轉為旋緊方向,外接頭2的凸起卡塊21與內接頭1的凸起筋條13通過斜面或弧形面配合。如圖4至圖6所示,外接頭2的凸起卡塊21具有斜面或弧形面211,該斜面或弧形面211在內接頭1旋緊方向與內接頭1的凸起筋條13接觸配合。具體為,如圖4a所示,外接頭2的凸起卡塊21在內接頭1旋緊方向與內接頭1的凸起筋條13接觸面上端部設置R角2111。當然,也可以,內接頭1的凸起筋條13具有斜面或弧形面,該斜面或弧形面在內接頭1旋緊方向與外接頭2的凸起卡塊21接觸配合。在內接頭1旋緊方向,外接頭2的凸起卡塊21與內接頭1的凸起筋條13通過斜面或弧形面配合,使得內接頭1旋緊后,繼續朝內接頭1旋緊方向擰緊外接頭2時,外接頭2的凸起卡塊21較為容易從內接頭1的卡槽14中脫出。本實施例中,如圖4至圖6所示,在內接頭1旋松方向,通常順時針旋轉為旋松方向,外接頭2的凸起卡塊21與內接頭1的凸起筋條13通過直角面接觸配合。具體為:如圖4a所示,外接頭2的凸起卡塊21在內接頭1旋松方向與內接頭1的凸起筋條13的接觸面設置為直角面212,該直角面212垂直于外接頭2。當然也可以,內接頭1的凸起筋條13在內接頭1旋松方向與外接頭2的凸起卡塊21的接觸面也設置為直角面,該直角面垂直于內接頭1。在內接頭1旋松方向,外接頭2的凸起卡塊21與內接頭1的凸起筋條13通過直角面接觸配合,使得在旋松內接頭1時,較為省力就可以將內接頭1松脫。同時為增加外接頭2的凸起卡塊21置于內接頭1的卡槽14中彈性壓力,如圖7所示,外接頭2內壁上形成彈性片22,凸起卡塊21設置在彈性片22上。如圖7至圖9b所示,本技術在使用時,螺桿3通常預設在花灑或者水龍頭等中,在內接頭1中安裝管芯4,管芯4插入供水管5中,將供水管5與螺桿3和花灑或者水龍頭連通,外接頭2套接在內接頭1的外壁上,將內接頭1螺接在螺桿3上,如圖7及圖7a所示,內接頭1未旋緊狀態,外接頭2的凸起卡塊21置于內接頭1的卡槽14中。如圖8及圖8a所示,通過旋緊外接頭2逐漸擰緊內接頭1,當內接頭1旋緊后,外接頭2的凸起卡塊21置于內接頭1的卡槽14中。如圖9至圖9b所示,繼續朝內接頭1旋緊方向擰緊外接頭2時,此時超扭力旋緊,外接頭2的凸起卡塊21將從內接頭1的卡槽14中脫出,產生空滑而不至于繼續擰緊內接頭1,進而不至于損壞內接頭1或螺桿2的螺紋。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對本案設計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設計關鍵所做的等同變化,均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止螺紋損壞的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內接頭和外接頭,內接頭中形成螺接孔,該螺接孔的側壁上設置內螺紋,內接頭的外壁上沿軸向間隔設置多個凸起筋條,相鄰凸起筋條之間形成卡槽;外接頭內壁上設置凸起卡塊,外接頭套接在內接頭的外壁上,外接頭的凸起卡塊置于內接頭的卡槽中。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止螺紋損壞的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內接頭和外接頭,內接頭中形成螺接孔,該螺接孔的側壁上設置內螺紋,內接頭的外壁上沿軸向間隔設置多個凸起筋條,相鄰凸起筋條之間形成卡槽;外接頭內壁上設置凸起卡塊,外接頭套接在內接頭的外壁上,外接頭的凸起卡塊置于內接頭的卡槽中。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止螺紋損壞的螺母,其特征在于:在內接頭旋緊方向,外接頭的凸起卡塊與內接頭的凸起筋條通過斜面或弧形面配合。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防止螺紋損壞的螺母,其特征在于:外接頭的凸起卡塊具有斜面或弧形面,該斜面或弧形面在內接頭旋緊方向與內接頭的凸起筋條接觸配合。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防止螺紋損壞的螺母,其特征在于:外接頭的凸起卡塊在內接頭旋緊方向與內接頭的凸起筋條接觸面上端部設置R角。5.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永茂,張子鵬,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立業衛浴工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