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浸滲生產線上的甩液機,包括機架,該機架上固定有外筒體,所述外筒體內旋轉安裝有內筒體,所述內筒體由安裝于機架上的動力裝置驅動,所述外筒體的內壁上轉動設置有至少三個支撐滾輪,該支撐滾輪均勻分布于內筒體的外周且與內筒體的外壁支撐配合,所述內筒體的底部設置有若干個漏液孔,所述外筒體的底部設置有一個收集接口,所述收集接口與浸滲液收集裝置連通。該甩液機的內筒體結構合理,強度高,可以適應至少兩個吊筐放入其內部甩液,使甩液的效率提高,甩液機的壽命延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甩液機,特別是指一種浸滲生產線上的甩液機。
技術介紹
浸滲是一種微孔(細縫)滲透密封工藝,將密封介質(通常是低粘度的浸滲劑)通過自然滲透(即微孔自吸)、抽真空和加壓等方法滲入微孔(細縫)中,將縫隙填充滿,然后通過自然(室溫)、冷卻或加熱等方法將縫隙里的密封介質固化達到密封縫隙的作用。而浸滲后的零件通常需要通過甩液機進行甩液,以使附著在零件上的浸滲液甩落收集,減少浸滲液的浪費。而目前的甩液機結構并不合理,目前的甩液機的旋轉機構僅僅是一個圓盤,只能放一個吊筐,如果2個以上吊筐重疊放置在上面旋轉的話,上面的吊筐會掉,導致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浸滲生產線上的甩液機,該甩液機的內筒體結構合理,強度高,可以適應至少兩個吊筐放入其內部甩液,使甩液的效率提高,甩液機的壽命延長。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浸滲生產線上的甩液機,包括機架,該機架上固定有外筒體,所述外筒體內旋轉安裝有內筒體,所述內筒體由安裝于機架上的動力裝置驅動,所述外筒體的內壁上轉動設置有至少三個支撐滾輪,該支撐滾輪均勻分布于內筒體的外周且與內筒體的外壁支撐配合,所述內筒體的底部設置有若干個漏液孔,所述外筒體的底部設置有一個收集接口,所述收集接口與浸滲液收集裝置連通。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每個所述支撐滾輪均安裝于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安裝于外筒體的內壁上,所述支撐滾輪與固定架之間設置有徑向調節機構。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徑向調節機構包括設置于支撐滾輪的輪架上的兩個徑向延伸的調節孔,所述調節孔內設置有緊固螺釘,所述輪架通過該緊固螺釘安裝于固定架上。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內筒體的外壁上設置有加強箍圈,所述支撐滾輪與所述加強箍圈支撐配合。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外筒體上翻轉安裝有筒蓋,所述筒蓋有開蓋動力裝置驅動。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內筒體的內壁上設置有軸向延伸的支撐筋。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浸滲液收集裝置包括收集桶,該收集桶的入口與收集接口之間存在高度差,收集桶的入口與收集接口之間通過軟管連接。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技術的效果是:由于所述外筒體的內壁上轉動設置有至少三個支撐滾輪,該支撐滾輪均勻分布于內筒體的外周且與內筒體的外壁支撐配合,所述內筒體的底部設置有若干個漏液孔,所述外筒體的底部設置有一個收集接口,所述收集接口與浸滲液收集裝置連通,該內筒體旋轉由至少三個支撐滾輪支撐,這樣避免內筒體甩液時發生晃動,同時,內筒體的底部設置有漏液孔,而內筒體的筒身并不需要設置漏液孔,這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內筒體的強度,綜合上述結構,該浸滲生產線上的甩液機結構合理,可以適應至少兩個吊筐的甩液要求。又由于每個所述支撐滾輪均安裝于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安裝于外筒體的內壁上,所述支撐滾輪與固定架之間設置有徑向調節機構,該徑向調節機構可以調節支撐滾輪的位置,使各支撐滾輪的支撐力均衡。又由于所述內筒體的外壁上設置有加強箍圈,所述支撐滾輪與所述加強箍圈支撐配合,該加強箍圈可以提高內筒體的強度,同時還可以方便支撐滾輪運行。又由于所述內筒體的內壁上設置有軸向延伸的支撐筋。該支撐筋可以提高內筒體的強度,同時吊筐放置在內筒體內可以與支撐筋接觸,避免吊筐與內筒體的內壁接觸。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隱藏的筒蓋的俯視示意圖;附圖中:1.機架;2.外筒體;3.內筒體;4.加強箍圈;5.支撐滾輪;6.筒蓋;7.翻蓋氣缸;8.旋轉電機;9.收集桶;10.固定架;11.調節孔;12.支撐筋;13.漏液孔;14.收集接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圖1、2所示,一種浸滲生產線上的甩液機,包括機架1,該機架1上固定有外筒體2,所述外筒體2內旋轉安裝有內筒體3,所述內筒體3由安裝于機架1上的動力裝置驅動,該動力裝置為旋轉電機8,該旋轉電機8的輸出軸連接一傳動軸,該傳動軸上固定有連接板,內筒體3固定在連接板上實現固定,旋轉電機8帶動內筒體3旋轉,其旋轉方向可以左右雙向旋轉相結合,更有利于甩液,所述外筒體2的內壁上轉動設置有至少三個支撐滾輪5,該支撐滾輪5均勻分布于內筒體3的外周且與內筒體3的外壁支撐配合,所述內筒體3的底部設置有若干個漏液孔13,所述外筒體2的底部設置有一個收集接口14,所述收集接口14與浸滲液收集裝置連通。如圖2所示,支撐滾輪5的數量為四個,每個所述支撐滾輪5均安裝于固定架10上,所述固定架10安裝于外筒體2的內壁上,所述支撐滾輪5與固定架10之間設置有徑向調節機構。所述徑向調節機構包括設置于支撐滾輪5的輪架上的兩個徑向延伸的調節孔11,所述調節孔11內設置有緊固螺釘,所述輪架通過該緊固螺釘安裝于固定架10上。所述內筒體3的外壁上設置有加強箍圈4,所述支撐滾輪5與所述加強箍圈4支撐配合,同樣,外筒體2上也可設置加強圈,用來提高強度。所述內筒體3的內壁上設置有軸向延伸的支撐筋12,該支撐筋12的數量為四條且圓周均布。所述外筒體2上翻轉安裝有筒蓋6,所述筒蓋6有開蓋動力裝置驅動,該開蓋動力裝置包括一個翻蓋氣缸7,該翻蓋氣缸7一端鉸接于外筒體2上,翻蓋氣缸7的另一端鉸接在筒蓋6上,利用翻蓋氣缸7翻轉筒蓋6實現關閉和打開。所述浸滲液收集裝置包括收集桶9,該收集桶9的入口與收集接口14之間存在高度差,收集桶9的入口與收集接口14之間通過軟管連接。該收集桶9設置在方便拿取的位置,收集桶9的外壁設置有手柄。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對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的描述,不作為對本專利技術范圍的限定,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設計精神的基礎上,對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造,均應落入本專利技術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浸滲生產線上的甩液機,包括機架,該機架上固定有外筒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體內旋轉安裝有內筒體,所述內筒體由安裝于機架上的動力裝置驅動,所述外筒體的內壁上轉動設置有至少三個支撐滾輪,該支撐滾輪均勻分布于內筒體的外周且與內筒體的外壁支撐配合,所述內筒體的底部設置有若干個漏液孔,所述外筒體的底部設置有一個收集接口,所述收集接口與浸滲液收集裝置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浸滲生產線上的甩液機,包括機架,該機架上固定有外筒體,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體內旋轉安裝有內筒體,所述內筒體由安裝于機
架上的動力裝置驅動,所述外筒體的內壁上轉動設置有至少三個支撐滾
輪,該支撐滾輪均勻分布于內筒體的外周且與內筒體的外壁支撐配合,
所述內筒體的底部設置有若干個漏液孔,所述外筒體的底部設置有一個
收集接口,所述收集接口與浸滲液收集裝置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浸滲生產線上的甩液機,其特征在于:
每個所述支撐滾輪均安裝于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安裝于外筒體的內壁
上,所述支撐滾輪與固定架之間設置有徑向調節機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浸滲生產線上的甩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徑向調節機構包括設置于支撐滾輪的輪架上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延光,李毅,
申請(專利權)人:因普雷浸滲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