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生活用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排水功能的鞋子,包括鞋體,鞋體包括足掌區、足弓區和足跟區,足弓區包括內足弓區和外足弓區,鞋體的兩側面分別為內側面和外側面,鞋體內設有至少兩條內側流道和至少兩條外側流道,內側流道和外側流道分別間隔分布于鞋體內,內側流道的兩端分別為第一排出端和第一導入端,外側流道的兩端分別為第二排出端和第二導入端,內側面設有至少兩個內排流孔,外側面設有至少兩個外排流孔,第一排出端貫穿內排流孔,第二排出端貫穿外排流孔。該鞋體通過內側流道和外側流道可以快速的將水排出鞋內,配合鞋體的人體工學設計,有效的提高了鞋子的舒適性,構造簡單,結構強度高,便于使用,實用性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生活用品
,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排水功能的鞋子。
技術介紹
鞋子作為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生活用品,鞋子的種類也很多,有皮鞋、運動鞋、高跟鞋、排水鞋等等。由于夏天天氣燥熱,很多人都不愿意穿襪子,在下雨天時,鞋子容易進水,因此排水鞋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鞋類之一。在潮濕的下雨天或者是從事水邊活動時一雙實用的排水鞋更為重要?,F有的排水鞋構造復雜,舒適度低,結構強度不足,不便于使用,因此需要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克服上述缺陷而提供了一種具有排水功能的鞋子,該鞋子構造簡單,更加舒適,結構強度高,便于使用,實用性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具有排水功能的鞋子,包括鞋體,所述鞋體包括足掌區、足弓區和足跟區,所述足弓區的一端與所述足掌區連接,所述足弓區的另一端與所述足跟區連接,所述足弓區包括內足弓區和外足弓區,所述鞋體的兩側面分別為內側面和外側面,所述鞋體內設有至少兩條內側流道和至少兩條外側流道,所述內側流道和所述外側流道分別間隔分布于所述鞋體內,所述內側流道的兩端分別為第一排出端和第一導入端,所述外側流道的兩端分別為第二排出端和第二導入端,所述內側面設有至少兩個內排流孔,所述外側面設有至少兩個外排流孔,所述第一排出端貫穿所述內排流孔,所述第二排出端貫穿所述外排流孔,所述第一導入端和所述第二導入端分別與所述鞋體連接。其中,所述第一排出端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導入端的深度,所述第二排出端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導入端的深度。其中,所述第一排出端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導入端的寬度,所述第二排出端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二導入端的寬度。其中,一部分相鄰的所述內側流道的第一導入端相互連通,其中一部分相鄰的所述外側流道的第二導入端相互連通。其中,一部分相鄰的所述內側流道的第一排出端分別連通至同一個所述內排流孔,其中一部分相鄰的所述外側流道的第二排出端分別連通至同一個所述外排流孔。其中,所述足掌區及所述足跟區分別設有一道所述內側流道和所述外側流道,所述內足弓區設有一道所述內側流道,所述外足弓區設有一道所述外側流道。其中,所述鞋體上還設有鞋墊,所述鞋墊的上表面設有若干排水孔,所述鞋墊的底面設有第一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一排水槽設置于所述鞋墊的前端,所述第二排水槽設置于所述鞋墊的后端,所述第一排水槽和所述第二排水槽分別與所述排水孔連通。其中,所述鞋墊的前端和后端分別設有凸塊,所述凸塊與所述鞋墊固定連接,所述鞋墊的上表面還設有防滑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的一種具有排水功能的鞋子,包括鞋體,所述鞋體包括足掌區、足弓區和足跟區,所述足弓區的一端與所述足掌區連接,所述足弓區的另一端與所述足跟區連接,所述足弓區包括內足弓區和外足弓區,所述鞋體的兩側面分別為內側面和外側面,所述鞋體內設有至少兩條內側流道和至少兩條外側流道,所述內側流道和所述外側流道分別間隔分布于所述鞋體內,所述內側流道的兩端分別為第一排出端和第一導入端,所述外側流道的兩端分別為第二排出端和第二導入端,所述內側面設有至少兩個內排流孔,所述外側面設有至少兩個外排流孔,所述第一排出端貫穿所述內排流孔,所述第二排出端貫穿所述外排流孔,所述第一導入端和所述第二導入端分別與所述鞋體連接。該鞋體通過內側流道和外側流道可以快速的將水排出鞋內,配合鞋體的人體工學設計,有效的提高了鞋子的舒適性,構造簡單,結構強度高,便于使用,實用性強。附圖說明用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任何限制。圖1是本技術的一種具有排水功能的鞋子的俯視圖。圖2是本技術的一種具有排水功能的鞋子的立體圖。圖3是本技術的一種具有排水功能的鞋子的側視圖。圖4是本技術的鞋墊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鞋墊的另一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這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實施例。如圖1-5所示,本技術的一種具有排水功能的鞋子,包括鞋體1,所述鞋體1包括足掌區2、足弓區3和足跟區4,所述足弓區3的一端與所述足掌區2連接,所述足弓區3的另一端與所述足跟區4連接,所述足弓區3包括內足弓區5和外足弓區6,所述鞋體1的兩側面分別為內側面7和外側面8,所述鞋體1內設有至少兩條內側流道9和至少兩條外側流道10,所述內側流道9和所述外側流道10分別間隔分布于所述鞋體1內,所述內側流道9的兩端分別為第一排出端11和第一導入端12,所述外側流道10的兩端分別為第二排出端13和第二導入端14,所述內側面7設有至少兩個內排流孔15,所述外側面8設有至少兩個外排流孔16,所述第一排出端11貫穿所述內排流孔15,所述第二排出端13貫穿所述外排流孔16,所述第一導入端12和所述第二導入端14分別與所述鞋體1連接。該鞋體1通過內側流道9和外側流道10可以快速的將水排出鞋內,配合鞋體1的人體工學設計,有效的提高了鞋子的舒適性,構造簡單,結構強度高,便于使用,實用性強。本實施例的第一排出端11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導入端12的深度,所述第二排出端13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導入端14的深度。該內側流道9的深度是由第一導入端12的深度逐漸加深到第一排出端11的深度,該外側流道10的深度是由第二導入端14的深度逐漸加深到第二排出端13的深度,便于在使用過程中水能夠進入第一排出端11和第二排出端13。本實施例的第一排出端11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導入端12的寬度,所述第二排出端13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二導入端14的寬度。該內側流道9的寬度是由第一導入端12的寬度逐漸加寬到第一排出端11的寬度,該外側流道10的寬度是由第二導入端14的寬度逐漸加寬到第二排出端13的寬度,便于在使用過程中水能夠進入第一排出端11和第二排出端13。本實施例的一部分相鄰的所述內側流道9的第一導入端12相互連通,其中一部分相鄰的所述外側流道10的第二導入端14相互連通。一部分相鄰的所述內側流道9的第一排出端11分別連通至同一個所述內排流孔15,其中一部分相鄰的所述外側流道10的第二排出端13分別連通至同一個所述外排流孔16。足掌區2及所述足跟區4分別設有一道所述內側流道9和所述外側流道10,所述內足弓區5設有一道所述內側流道9,所述外足弓區6設有一道所述外側流道10。該設置便于水能夠及時的排出鞋外。本實施例的鞋體1上還設有鞋墊17,所述鞋墊17的上表面設有若干排水孔18,所述鞋墊17的底面設有第一排水槽20和第二排水槽21,所述第一排水槽20設置于所述鞋墊17的前端,所述第二排水槽21設置于所述鞋墊17的后端,所述第一排水槽20和所述第二排水槽21分別與所述排水孔18連通。在鞋子的使用過程中,使用者可以選擇添加鞋墊17,也可以選擇不使用鞋墊17,通過鞋墊17增加鞋體1內部的高度,并提升鞋跟的整體高度,通過排水孔18將鞋墊17上的水排入第一排水槽和20第二排水槽21,再經過第一排水槽20和第二排水槽21進入內側流道9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排水功能的鞋子,包括鞋體,所述鞋體包括足掌區、足弓區和足跟區,所述足弓區的一端與所述足掌區連接,所述足弓區的另一端與所述足跟區連接,所述足弓區包括內足弓區和外足弓區,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體的兩側面分別為內側面和外側面,所述鞋體內設有至少兩條內側流道和至少兩條外側流道,所述內側流道和所述外側流道分別間隔分布于所述鞋體內,所述內側流道的兩端分別為第一排出端和第一導入端,所述外側流道的兩端分別為第二排出端和第二導入端,所述內側面設有至少兩個內排流孔,所述外側面設有至少兩個外排流孔,所述第一排出端貫穿所述內排流孔,所述第二排出端貫穿所述外排流孔,所述第一導入端和所述第二導入端分別與所述鞋體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排水功能的鞋子,包括鞋體,所述鞋體包括足掌區、足弓區和足跟
區,所述足弓區的一端與所述足掌區連接,所述足弓區的另一端與所述足跟區
連接,所述足弓區包括內足弓區和外足弓區,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體的兩側面
分別為內側面和外側面,所述鞋體內設有至少兩條內側流道和至少兩條外側流
道,所述內側流道和所述外側流道分別間隔分布于所述鞋體內,所述內側流道
的兩端分別為第一排出端和第一導入端,所述外側流道的兩端分別為第二排出
端和第二導入端,所述內側面設有至少兩個內排流孔,所述外側面設有至少兩
個外排流孔,所述第一排出端貫穿所述內排流孔,所述第二排出端貫穿所述外
排流孔,所述第一導入端和所述第二導入端分別與所述鞋體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排水功能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
出端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導入端的深度,所述第二排出端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
導入端的深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排水功能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
出端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導入端的寬度,所述第二排出端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二
導入端的寬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排水功能的鞋子,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柯文榮,
申請(專利權)人:柯文榮,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