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軸流風扇之復合扇葉風量增進結構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4535948 閱讀: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21:39
    本新型公開一種軸流風扇之復合扇葉風量增進結構,包括一輪轂以及若干片第一葉片,所述若干第一葉片內側端分設于輪轂周圍,在所述若干第一葉片外側端上增設若干第二葉片,且每一所述第二葉片通過兩支撐肋與位于該第二葉片前后位置上兩所述第一葉片連接;所述第二葉片面積小于所述第一葉片面積,且所述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交錯設置,使所述第一葉片上方氣流經第二葉片彎折流入該第一葉片下方的軸向氣流中。本新型利用第二葉片將流經第一葉片的第一上弧面上的氣流彎折入第二下弧面,令下弧面產生的軸向氣流可有效地增加風扇的風量,且風扇噪聲小,轉動平穩。

    Air flow increasing structure of composite fan blade of axial flow fa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xial flow fan blades to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composite air, including a hub and a plurality of the first leaf,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blade end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a plurality of first wheels around, some additional second leaves outside of the plurality of the first blade end, and each of the second leaves by two and in supporting ribs before and after the second leaf position two of the first leaf blade; the second leaf area is smaller than the first leaf area,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blades are alternately arranged, the axial flow of the first leaf above the airflow into the first blade below the bent blade by second. This model uses the second blade through the first blade on the first surface, the air into the second bending arc, axial flow to the surface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fan and the fan air volume, low noise, smooth rotation.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型扇熱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軸流風扇之復合扇葉風量增進結構
    技術介紹
    隨著計算機產業迅速發展,中央處理器(CPU)等芯片不斷地追求高功能化、高速度化及微型化,使得熱能堆積問題越來越嚴重,如何將電子芯片等發熱體之熱能移除逐漸地受到重視,業界最常采用的散熱組件不外乎是導熱體、熱管、散熱片及散熱風扇,其中最具立竿見影效果的便是散熱風扇,利用散熱風扇所產生之低溫氣流吹拂發熱體而發生熱交換效果,而將熱能排出機殼外部,故散熱風扇在所有的散熱組件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參考附圖1,常見的散熱風扇主要包含有:一扇框(圖中未示)及容置于該扇框內的扇葉組1,其中該扇葉組1由一輪轂10以及分設于輪轂10周圍的多片扇葉11所構成,該扇葉組1于扇框內旋轉時,其扇葉11會帶動空氣產生一軸向氣流,該扇葉組1轉速越高、氣流流速越快、風量越大所能產生熱交換效果越佳,如何在有限的轉速范圍追求大風量及高風壓為業界普遍的技術瓶頸。上述中,每片扇葉11設有相對應的上弧面111及下弧面112,且該下弧面112的弧面較該上弧面111平緩,故當該扇葉組1轉動擾動氣流時,該氣流分別于該上弧面111及該下弧面112產生不同的壓力及流速,依白努利定律(Bernoulli)氣流,位于上弧面111上的氣流流速較高,壓力較低,位于下弧面112上的氣流流速較低,壓力較高,因此,大部分氣流均會流入低壓的上弧面,導致流入上弧面111及下弧面112的氣流均會于各扇葉11尾端產生兩股不同流向及流速的氣流,一般來說:下弧面112的氣流均朝軸向流動故稱為軸向氣流,上弧面111的氣流流向均沿切線方向,故稱切線氣流,但,該切線氣流氣流量較大,故會與軸向速氣流抵銷而產生渦流損失,導致風扇風量及風壓無法有效地提升。為此,如何改善扇葉尾端的氣流量較大的切線氣流并將其彎折為可作功的軸向氣流,進而提升扇葉的風量為本技術所鉆的課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設計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軸流風扇之復合扇葉風量增進結構,該風扇噪聲小,轉動平穩,風扇的風量得到增強。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軸流風扇之復合扇葉風量增進結構,該扇葉包含:一輪轂以及若干片第一葉片,所述若干第一葉片內側端分設于輪轂周圍;在所述若干第一葉片外側端上增設若干第二葉片,且每一所述第二葉片通過兩支撐肋與位于該第二葉片前后位置上兩所述第一葉片連接;所述第二葉片面積小于所述第一葉片面積,且所述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交錯設置,使所述第一葉片上方氣流經第二葉片彎折流入該第一葉片下方的軸向氣流中。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闡述: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兩支撐肋包含第一支撐肋和第二支撐肋,每一所述第二葉片的外側端通過第一支撐肋連接位于該第二葉片前后位置上的兩所述第一葉片其中之一的外側端,且所述第二葉片的外側端與和其連接的所述第一葉片的外側端平齊,該所述第二葉片的內側端通過第二支撐肋連接到另一所述的第一葉片上。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二葉片和與其外側端相連的所述第一葉片保持一間距,該間距寬度與所述第一支撐肋長度相匹配。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二葉片和與其內側端相連的所述第一葉片保持一間隔,該間隔的區間寬度與所述第二支撐肋長度相匹配,且所述第一葉片、第二葉片及第二支撐肋在該間隔區間上形成增強軸向風量的增強區間。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葉片上設有位于上、下兩相對應面的第一上弧面及第一下弧面,所述第二葉片上設有位于上、下兩相對應面的第二上弧面及第二下弧面,且所述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的上下弧面保持匹配對應。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利用第二葉片將流經第一葉片的第一上弧面上的氣流彎折入第二下弧面,令下弧面產生的軸向氣流可有效地增加風扇的風量。且風扇噪聲小,轉動平穩。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風扇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風扇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之一,風向箭頭表示風的走向。圖3是本技術的風扇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之二。圖中,1.輪轂,2.第一葉片,3.第二葉片,4.支撐肋,21.第一上弧面,22.第一下弧面,31.第二上弧面,32.第二下弧面,41.第二支撐肋,42.第一支撐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2-3實例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參考附圖2-3,一種軸流風扇之復合扇葉風量增進結構,該扇葉包含:一輪,1以及若干片第一葉片2,其中,第一葉片2包括位于上、下兩相對應面的第一上弧面21及第一下弧面22(第一上弧面21為凸弧面,而第一下弧面22為凹弧面);所述若干第一葉片2內側端分設于輪轂1周圍;在所述若干第一葉片2外側端上增設若干第二葉片3,其中,第二葉片3包括位于上、下兩相對應面的第二上弧面31及第二下弧面32(當然,第二上弧面31為凸弧面,而第二下弧面32為凹弧面),第一葉片2和第二葉片3的上、下弧面保持對應平行(也就是第一上弧面21和第二上弧面31保持平行,該平行是指弧面的弧度及趨勢保持一致,在弧面上處于相對應位置上的兩點間的距離始終相等,同樣,下弧面也對應平行);每一所述第二葉片3通過兩支撐肋4與位于該第二葉片3前后位置上兩所述第一葉片2連接(本文中,前后位置上的兩所述第一葉片2,是指沿輪轂1圓周逆時針方式的前后)。此外,所述第二葉片3面積小于所述第一葉片2面積,且所述第一葉片2和第二葉片3交錯設置,使所述第一葉片2上方氣流經第二葉片2彎折流入該第一葉片2下方的軸向氣流中;當扇葉旋轉時,該輪轂1周圍的若干片第一葉片2帶動空氣產生一軸向氣流,該扇葉轉速越高所帶動的氣流流速越快,相對地,產生的風量越大。參考附圖2,所述兩支撐肋4包含第一支撐肋42和第二支撐肋41,每一所述第二葉片3的外側端通過第一支撐肋42連接位于該第二葉片3前后位置上的兩所述第一葉片2其中之一的外側端,且所述第二葉片2的外側端與和其連接的所述第一葉片2的外側端平齊,該所述第二葉片2的內側端通過第二支撐肋41連接到另一所述的第一葉片2上(需要說明是,本文中,前后位置上的兩第一葉片2中間通過兩支撐肋4和第二葉片3連接,第一支撐肋42連接第二葉片3的外端,內側端則通過第二支撐肋41連接另一第一葉片2的中部,除了強化第一葉片2穩定性之外,還能用于增加的第二葉片3的支撐)。其中,第二葉片3和第一葉片2之間形成有兩間隔空間,其中之一為第二葉片3與后一第一葉片2形成的間隔空間,也即所述第二葉片3和與其外側端相連的所述第一葉片2保持一間距設置,該間距寬度與所述第一支撐肋42長度相匹配;另一間隔為第二葉片3相對在前的第一葉片2形成的間隔空間,也就是所述第二葉片3和與其內側端相連的所述第一葉片2保持一間隔設置,該間隔的區間寬度與所述第二支撐肋41長度相匹配,而另一種間隔區間所述第一葉片1、第二葉片2及第二支撐肋41構成并形成增強軸向風量的增強區間。本實施例中,在扇葉轉動時,第一葉片2的第一上弧面21上的氣流經第二葉片3彎折并由軸向風量的增強區間流入第一葉片2的第一下弧面22所形成的軸向氣流中(如圖2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軸流風扇之復合扇葉風量增進結構,?該扇葉包含:一輪轂以及若干片第一葉片,所述若干第一葉片內側端分設于輪轂周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干第一葉片外側端上增設若干第二葉片,且每一所述第二葉片通過兩支撐肋與位于該第二葉片前后位置上兩所述第一葉片連接;所述第二葉片面積小于所述第一葉片面積,且所述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交錯設置,使所述第一葉片上方氣流經第二葉片彎折流入該第一葉片下方的軸向氣流中。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軸流風扇之復合扇葉風量增進結構,該扇葉包含:一輪轂以及若干片第一葉片,所述若干第一葉片內側端分設于輪轂周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干第一葉片外側端上增設若干第二葉片,且每一所述第二葉片通過兩支撐肋與位于該第二葉片前后位置上兩所述第一葉片連接;所述第二葉片面積小于所述第一葉片面積,且所述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交錯設置,使所述第一葉片上方氣流經第二葉片彎折流入該第一葉片下方的軸向氣流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軸流風扇之復合扇葉風量增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支撐肋包含第一支撐肋和第二支撐肋,每一所述第二葉片的外側端通過第一支撐肋連接位于該第二葉片前后位置上的兩所述第一葉片其中之一的外側端,且所述第二葉片的外側端與和其連接的所述第一葉片的外側端平齊,該所述第二葉片的內側端通過第二支撐肋連接到另一所述的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文昉李泳毅謝榮忠劉學良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動利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伊人亚洲AV无码网站|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18|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喷吹|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在线播放无码后入内射少妇|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免费|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 亚洲成?v人片天堂网无码| 精品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中日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色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无码成A毛片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午夜无码熟熟妇丰满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