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按鍵結構及應用該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該按鍵結構包括電路板、開關模塊、發光組件及按鍵體,該開關模塊、該發光組件及該按鍵體設置于該電路板,該按鍵體包括導光件及按壓件,該按壓件裝設于該導光件,且與該開關模塊對準,該按壓件受按壓可觸發該開關模塊控制該發光組件發光,該導光件包括底壁及圍設于該底壁周緣的周壁,該周壁及該底壁形成至少一容置腔,該按壓件容置于該容置腔內,該周壁具有一環形頂部,且具有與該發光組件對應的導光面,該發光組件所發出光線經該導光面進入導光件,再從該周壁的環形頂部發出。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按鍵結構及應用該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可發光的按鍵結構及應用該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
技術介紹
電子裝置如移動電話除了現有的鍵盤、觸控面板等輸入裝置外,通常還設有可對電子裝置的電源開關、音量、解鎖、攝像等進行控制的按鍵。同時,電子裝置還采用發光按鍵來增加其的功能性及趣味性。然而,現有的發光按鍵通常將點光源設置于透明或半透明的按鍵下方,光源發出的光線直接經按鍵透出,因光源距按鍵表面的距離不一,加之周圍的不均勻反射,會使得按鍵表面受光不均勻,導致透過按鍵的光線亮度不均勻,影響其視覺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亮度均勻的發光的按鍵結構。另外,有必要提供一種應用該按鍵結構的電子裝置。一種按鍵結構,該按鍵結構包括電路板、開關模塊、發光組件及按鍵體,該開關模塊、該發光組件及該按鍵體設置于該電路板,該按鍵體包括導光件及按壓件,該按壓件裝設于該導光件,且與該開關模塊對準,該按壓件受按壓可觸發該開關模塊控制該發光組件發光,該導光件包括底壁及圍設于該底壁周緣的周壁,該周壁及該底壁形成至少一容置腔,該按壓件容置于該容置腔內,該周壁具有一環形頂部,且具有與該發光組件對應的導光面,該發光組件所發出光線經該導光面進入導光件,再從該周壁的環形頂部發出。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殼體及設置于該殼體的按鍵結構,該按鍵結構包括電路板、開關模塊、發光組件及按鍵體,該開關模塊、該發光組件及該按鍵體設置于該電路板,該按鍵體包括導光件及按壓件,該按壓件裝設于該導光件,且與該開關模塊對準,該按壓件受按壓可觸發該開關模塊控制該發光組件發光,該導光件包括底壁及圍設于該底壁周緣的周壁,該周壁及該底壁形成至少一容置腔,該按壓件容置于該容置腔內,該周壁具有一環形頂部,且具有與該發光組件對應的導光面,該發光組件所發出光線經該導光面進入導光件,再從該周壁的環形頂部發出。該環形頂部外露于該殼體上。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方式所述的按鍵結構的周壁形成與該發光組件對應的弧形導光面,另,于該遮光部的外表面設有反光層,使得該發光組件所發出光線經該導光面進入導光件,再由導光件的環形頂部發出,光線亮度更加均勻。附圖說明圖1及圖2為本專利技術第一較佳實施方式按鍵結構用于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第一較佳實施方式按鍵結構的立體圖。圖4為圖2所示按鍵結構的分解圖。圖5為圖2所示按鍵結構的另一角度分解示意圖。圖6是圖3所示按鍵結構沿IV-IV方向的剖視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第二較佳實施方式的按鍵結構的分解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第三較佳實施方式的按鍵結構的剖視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按鍵結構100、400、500移動電話200數碼相機300殼體60電路板10開關模塊20發光組件30第一組發光元件33第二組發光元件35第三組發光元件37按鍵體40導光件41頂部411底壁412周壁413通孔414卡槽415導光面416遮光部417反光層418按壓件43按壓部431抵持部432卡持部433頂壁434側壁435按壓面436配合面437彈性件45第一容置腔46第二容置腔47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圖2及圖3,本專利技術第一較佳實施方式的按鍵結構100適用于如移動電話200、數碼相機300等具有按鍵的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括殼體60及設置于該殼體60并部分外露的按鍵結構100。該按鍵結構100可控制電子裝置的電源開關、音量、解鎖、攝像等。請參閱圖4及圖5,該按鍵結構100包括電路板10、開關模塊20、發光組件30及按鍵體40。該電路板10為柔性電路板,該開關模塊20、發光組件30及按鍵體40設置于該電路板10上。該開關模塊20設置于該電路板10大致中間位置,按壓該開關模塊20可控制發光組件30發光。該發光組件30包括至少一組發光元件,每一組發光元件包括至少一個發光元件。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發光組件30包括一組發光元件,該組發光元件包括兩個發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diode,LED)。該兩個LED為白色LED。該兩個LED分別設置于該開關模塊20兩側。該按鍵體40設置于該開關模塊20及發光組件30上,該按鍵體40包括導光件41、按壓件43及彈性件45。該導光件41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其大致為圓柱體,包括底壁412及周壁413。該底壁412大致呈圓形。該周壁413大致為環形中空圓柱體,具有環形頂部411。該周壁413圍設于該底壁412周緣,且與該底壁412一并形成分別位于底壁412兩側的第一容置腔46及第二容置腔47。該底壁412大致圓心位置開設通孔414。該通孔414兩側分別開設大致為矩形的卡槽415。該周壁413的外側形成與該發光組件30對應的導光面416(請參閱圖5),該導光面416可為凹面,較佳為弧形面,用以將發光組件30發出的光線導入至導光件41的周壁413,并從周壁413的環形頂部411均勻透出。因為導光面416具有弧形的結構,使得發光組件30發出的光線透過弧形的導光面416后,均勻地導入周壁413,并傳遞至該環形頂部411均勻透出。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周壁413的外側形成有兩個導光面416以分別對應上述的兩個發光二極管。兩個導光面416分別靠近一卡槽415。該導光件41還包括與該發光組件30對應設置的該遮光部417,該遮光部417與底壁412及周壁413一體成型而成,也是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導光件41包括兩個遮光部417。每一遮光部417大致呈“U”型,由該周壁413的外側垂直延伸形成。該遮光部417的外表面設有反光層418,該反光層418由涂設或粘設于遮光部417外表面的反光材料形成。該遮光部417與該導光面416對應。每一遮光部417將其中一對應的導光面416圍設在其內,以將發光組件30所發出的光線進入遮光部417后反射至周壁413內,并由頂部411發出,使得光線盡可能地導入至導光件41。可以理解,該遮反光層418也可設置在遮光部417的內表面,直接將發光組件30所發出的光線反射至周壁413內,并由頂部411發出。該按壓件43包括按壓部431及凸設于該按壓部431的抵持部432與卡持部433。該按壓部431包括頂壁434及側壁435。該頂壁434大致呈圓形。于其他實施例中,該頂壁434可大致呈方形或橢圓形。該側壁435大致為環形中空圓柱,其圍設于該頂壁434的周緣。該頂壁434包括按壓面436及與該按壓面436相對的配合面437。該按壓面436由該環形頂部411圍設于其內,與該環形頂部411一并外露于該殼體60上。該抵持部432大致呈圓柱狀,凸設于配合面437的大致圓心位置,并與該通孔414對應,可穿過通孔414,并對準開關模塊20。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卡持部433為兩個相對設置的卡鉤,凸設于配合面437上,并位于抵持部432兩側與該卡槽415對應,可卡持于卡槽415。該彈性件45為彈簧,套設于抵持部432,并抵持于按壓件43的配合面437與導光件41的底壁412之間,提供按壓件43相對導光件41上下移動的彈力。請一并參閱圖6,組裝該按鍵結構100時,首先,將該開關模塊20與該發光組件30設置于該電路板10上。然后,將該按壓件43及該彈性件45裝設于該導光件41。該彈性件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按鍵結構,該按鍵結構包括電路板、開關模塊、發光組件及按鍵體,該開關模塊、該發光組件及該按鍵體設置于該電路板,該按鍵體包括導光件及按壓件,該按壓件裝設于該導光件,且與該開關模塊對準,該按壓件受按壓可觸發該開關模塊控制該發光組件發光,其特征在于:該導光件包括底壁及圍設于該底壁周緣的周壁,該周壁及該底壁形成至少一容置腔,該按壓件容置于該容置腔內,該周壁具有一環形頂部,且具有與該發光組件對應的導光面,該發光組件所發出光線經該導光面進入導光件,再從該周壁的環形頂部發出。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按鍵結構,該按鍵結構包括電路板、開關模塊、發光組件及按鍵體,該開關模塊、該發光組件及該按鍵體設置于該電路板,該按鍵體包括導光件及按壓件,該按壓件裝設于該導光件,且與該開關模塊對準,該按壓件受按壓可觸發該開關模塊控制該發光組件發光,其特征在于:該導光件包括底壁及圍設于該底壁周緣的周壁,該周壁及該底壁形成至少一容置腔,該按壓件容置于該容置腔內,該周壁具有一環形頂部,且具有與該發光組件對應的導光面,該發光組件所發出光線經該導光面進入導光件,再從該周壁的環形頂部發出。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導光面為弧形面,該導光件還包括遮光部,其由該周壁的外側垂直延伸形成,該遮光部與該導光面對應,將該導光面圍設在其內。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遮光部大致呈“U”型,其外表面設有反光層。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鍵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發光組件包括第一組發光元件及第二組發光元件,該開關模塊包括第一按壓狀態及第二按壓狀態;當該按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玉維,蘇皋寬,王閔生,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業有限公司,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