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生產凝膠的裝置,包括一用于盛放培養基液的料箱,在該料箱內設置有轉軸,該轉軸與料箱外的第一驅動電機連接,所述轉軸上設置有多個漿葉,料箱上設置有進液口、出液口和氣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為圓柱形,料箱的外周壁上設置有環形的導向槽以及外齒輪,所述漿葉為弧形,所述料箱的下方設置有臺座,該臺座的上部開設有上大下小的梯形槽,所述料箱置于梯形槽中,臺座的兩側向上延伸有擋板,每個擋板上設置有導向塊,導向塊設置于導向槽內,臺座上設置有第二驅動電機和驅動盤,該第二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有第一帶輪,所述驅動盤包括第二帶輪以及與該第二帶輪相連的與料箱外周壁上的外齒輪相適配的驅動齒輪,第一帶輪和第二帶輪之間連接有皮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生產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生產凝膠的裝置。
技術介紹
生物纖維素(Biocellulose)又稱為細菌纖維素(Bacterialcellulose),未干燥脫水的產品呈凝膠狀,因此被稱為生物纖維素凝膠。其通常是由醋酸菌屬等細菌合成的纖維素。其與植物或海藻產生的天然纖維素具有相同的分子結構單元,但是其中沒有木質素、果膠和半纖維素等伴生產物,具有更高的結晶度和更高的聚合度。生物纖維素還具有超精細的空間網狀結構,通常由直徑3-4納米的微纖組成纖維素,并相互交織形成發達的空間網狀結構。這些特性使得生物纖維素具有更好的機械強度和超高的持水能力,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適應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目前已經在食品、醫藥、造紙、紡織等領域廣泛應用。生物纖維素的生產,常使用靜態培養或動態培養,菌種常用木醋桿菌或木葡糖酸醋桿菌,培養基常用的有天然培養基,如椰子水培養基、菠蘿汁培養基、玉米漿培養基等、人工配置培養基(即直接用葡萄糖、蛋白胨等成分配置而成的培養基和混合培養基,即往天然成分中添加營養成分而制得的培養基)。靜態培養又稱為淺盤培養或表面培養,即在淺盤中裝入液態的培養基,接種菌種發酵培養,8-15天后會在液體培養基液面上生成生物纖維素凝膠產品。這種方法得到的生物纖維素產品空間網狀結構較為致密,產品的品質較高,例如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口感爽脆等。動態培養目前仍然停留在實驗室研究階段,其是采用搖床或攪拌培養的方式來生產生物纖維素凝膠,這種方法發酵的效率雖然更高,但是獲得產品的空間網狀結構較為松散,機械性能和口感相對較差。不論是上述的靜態培養法還是動態培養法,均無法實現連續化生產,操作困難;且靜態培養法發酵效率低下,這是由于在靜態發酵過程中,逐步產生的生物纖維素凝膠會隔絕氧氣(空氣),導致后續的發酵效率降低;而動態培養雖然能夠保證較高的發酵效率,但是其產品的品質卻受到了較大影響,無法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用于生產凝膠的裝置,其能夠實現生物纖維素凝膠的高效率生產。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生產凝膠的裝置,包括一用于盛放培養基液的料箱,在該料箱內設置有轉軸,該轉軸與料箱外的第一驅動電機連接,所述轉軸上設置有多個漿葉,料箱上設置有進液口、出液口和氣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為圓柱形,料箱的外周壁上設置有環形的導向槽以及外齒輪,所述漿葉為弧形,所述料箱的下方設置有臺座,該臺座的上部開設有上大下小的梯形槽,所述料箱置于梯形槽中,臺座的兩側向上延伸有擋板,每個擋板上設置有導向塊,導向塊設置于導向槽內,臺座上設置有第二驅動電機和驅動盤,該第二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有第一帶輪,所述驅動盤包括第二帶輪以及與該第二帶輪相連的與料箱外周壁上的外齒輪相適配的驅動齒輪,第一帶輪和第二帶輪之間連接有皮帶。作為改進,所述臺座的兩側設置有立柱,所述臺座滑動設置于立柱之上,臺座的底部設置有一液壓缸,該液壓缸的輸出軸與臺座的底部連接,通過設置液壓缸和立柱,便于臺座的上下升降。再改進,所述轉軸和漿葉內部中空,轉軸上設置有進氣管,轉軸和漿葉上開設有通孔,在需要分離轉軸和漿葉上的凝膠時,只需要在轉軸的進氣管上連接氣泵,氣泵吹氣,即可將凝膠進行有效分離。再改進,所述料箱的側部開設有一可開啟或封閉的艙門,艙門大于漿葉的大小,通過設置可開啟的艙門,便于將轉軸和漿葉從料箱內取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第二驅動電機帶動第一帶輪旋轉,第一帶輪通過皮帶帶動驅動盤旋轉,驅動盤上的驅動齒輪與料箱外周壁上的外齒輪嚙合,帶動整個料箱發生旋轉,在料箱旋轉過程中,導向塊限位于料箱的導向槽內,實現對料箱的導向限位作用,第一驅動電機和第二驅動電機反向旋轉,使得轉軸的旋轉方向與料箱的旋轉方向相反,在料箱旋轉的過程中,使得料箱內的培養基液得到更為充分的擾動,提高培養基液與漿葉的接觸,從而提高了生物纖維素凝膠的生產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中用于生產凝膠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中用于生產凝膠的裝置的外形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中料箱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至3所示,本實施中的用于生產凝膠的裝置,包括一用于盛放培養基液的料箱6、轉軸71、漿葉72、臺座3、立柱2、液壓缸1、第一驅動電機、第二驅動電機、第一帶輪4、驅動盤5和皮帶8。其中,在料箱6內設置有轉軸71,該轉軸與71料箱6外的第一驅動電機連接,轉軸71上設置有多個漿葉2,料箱6上設置有進液口63、出液口64和氣孔,料箱6為圓柱形,料箱6的外周壁上設置有環形的導向槽61以及外齒輪62,漿葉72為弧形,料箱6的下方設置有臺座3,該臺座3的上部開設有上大下小的梯形槽31,料箱6置于梯形槽31中,臺座3的兩側向上延伸有擋板32,每個擋板32上設置有導向塊321,導向塊321設置于導向槽61內,臺座3上設置有第二驅動電機和驅動盤5,該第二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有第一帶輪4,驅動盤5包括第二帶輪51以及與該第二帶輪51相連的與料箱6外周壁上的外齒輪相適配的驅動齒輪52,第一帶輪4和第二帶輪51之間連接有皮帶8。另外,臺座3的兩側設置有立柱2,臺座3滑動設置于立柱2之上,臺座3的底部設置有一液壓缸1,該液壓缸1的輸出軸與臺座3的底部連接,通過設置液壓缸1和立柱2,便于臺座3的上下升降。此外,轉軸71和漿葉72內部中空,轉軸71上設置有進氣管711,轉軸71和漿葉72上開設有通孔721,在需要分離轉軸71和漿葉72上的凝膠時,只需要在轉軸71的進氣管711上連接氣泵,氣泵吹氣,即可將凝膠進行有效分離。最后,料箱6的側部開設有一可開啟或封閉的艙門65,艙門65大于漿葉72的大小,通過設置可開啟的艙門65,便于將轉軸71和漿葉72從料箱6內取出。本技術的工作原理為:封閉出液口64,保持氣孔暢通,從進液口63向料箱6內加入70度的熱水,開啟第一驅動電機,帶動轉軸71和漿葉72旋轉,保持20分鐘后,關閉第一驅動電機,打開出液口64,將熱水放出,完成對料箱6進行清洗和消毒;再封閉出液口64,保持氣孔通暢,從進液口64向料箱內注入滅菌后接種了生物纖維素產生菌的液體培養基液,培養基液液面至少與漿葉72接觸,但不超過轉軸71,開啟第一驅動電機,調節轉速為20rpm開始發酵,同時開啟第二驅動電機,帶動料箱6整個發生緩慢旋轉;5天后,液壓缸1動作,臺座3帶動料箱6下降,關閉第一驅動電機和第二驅動電機,開啟出液口64,將料箱6內的培養基液排出,打開艙門65,取出轉軸71和漿葉72,同時,在料箱6內安裝上經過滅菌的新的轉軸和漿葉,同時,在拆卸下來的轉軸71的進氣管711上連接氣泵,氣泵向轉軸71和漿葉72的空心內部吹氣,使得生物纖維素凝膠與轉軸71和漿葉72分離。綜上,第二驅動電機帶動第一帶輪4旋轉,第一帶輪4通過皮帶8帶動驅動盤5旋轉,驅動盤5上的驅動齒輪52與料箱6外周壁上的外齒輪62嚙合,帶動整個料箱6發生旋轉,在料箱6旋轉過程中,導向塊321限位于料箱6的導向槽61內,實現對料箱6的導向限位作用,第一驅動電機和第二驅動電機反向旋轉,使得轉軸71的旋轉方向與料箱6的旋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生產凝膠的裝置,包括一用于盛放培養基液的料箱(6),在該料箱(6)內設置有轉軸(71),該轉軸(71)與料箱(6)外的第一驅動電機連接,所述轉軸(71)上設置有多個漿葉(72),料箱(6)上設置有進液口(63)、出液口(64)和氣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6)為圓柱形,料箱(6)的外周壁上設置有環形的導向槽(61)以及外齒輪(62),所述漿葉(72)為弧形,所述料箱(6)的下方設置有臺座(3),該臺座(3)的上部開設有上大下小的梯形槽(31),所述料箱(6)置于梯形槽(31)中,臺座(3)的兩側向上延伸有擋板(32),每個擋板(32)上設置有導向塊(321),導向塊(321)設置于導向槽(61)內,臺座(3)上設置有第二驅動電機和驅動盤(5),該第二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有第一帶輪(4),所述驅動盤(5)包括第二帶輪(51)以及與該第二帶輪(51)相連且與料箱(6)外周壁上的外齒輪(62)相適配的驅動齒輪(52),第一帶輪(4)和第二帶輪(51)之間連接有皮帶(8)。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生產凝膠的裝置,包括一用于盛放培養基液的料箱(6),在該料箱(6)內設置有轉軸(71),該轉軸(71)與料箱(6)外的第一驅動電機連接,所述轉軸(71)上設置有多個漿葉(72),料箱(6)上設置有進液口(63)、出液口(64)和氣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6)為圓柱形,料箱(6)的外周壁上設置有環形的導向槽(61)以及外齒輪(62),所述漿葉(72)為弧形,所述料箱(6)的下方設置有臺座(3),該臺座(3)的上部開設有上大下小的梯形槽(31),所述料箱(6)置于梯形槽(31)中,臺座(3)的兩側向上延伸有擋板(32),每個擋板(32)上設置有導向塊(321),導向塊(321)設置于導向槽(61)內,臺座(3)上設置有第二驅動電機和驅動盤(5),該第二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有第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尹志明,
申請(專利權)人:吉安市御美麗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西;3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