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雙面發電雙玻光伏組件的制備方法,屬于太陽能電池技術領域。本發明專利技術包括以下步驟:將一組電池片正面朝上放到電池片載片盒中;將若干條焊帶拉直并裁切為與電池片長度相應的長度尺寸,依次平行放置到焊接平臺的傳送帶的預熱位置,傳送帶的上表面設有凹凸結構;將電池片載片盒中的電池片放置到焊帶上面對應的位置上,電池片的背面與焊帶接觸,正面朝上再放置拉伸的焊帶;重復放置焊帶和電池片直至達到電池片的片數要求;將放置好的電池片通過傳送帶輸送到焊接單元進行焊接;與傳送帶接觸焊帶在焊錫熔化固化后,形成與傳送帶表面的凹凸結構相匹配的凹凸結構,實現電池片背面反光帶的制備,提高了光電轉換的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太陽能電池
,尤其涉及一種雙面發電雙玻光伏組件的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光伏組件的發電原理是組件內的太陽能電池片吸收太陽光能,并轉化為電能。各個太陽能電池片之間通過焊帶進行串聯。在太陽能電池片主柵上進行焊帶焊接的工序是光伏組件生產中的一道重要工序,焊帶主要起電氣連接作用,將太陽能電池片主柵收集的電流通過焊帶傳輸出去。目前工業化生產中,太陽能電池片的焊接主要是采用串焊機自動焊接。但焊帶本身不具備光電轉換能力,焊接后依附在太陽能電池片表面會對電池片的采光形成遮擋,進而減少太陽能電池片的受光面積,影響光伏組件的整體發電效率。為了減少焊帶遮擋對電池片光電轉換效率的影響,目前解決的方法是采用復合結構的反光膜,反光膜粘貼于焊帶表面,增加了電池片對光的吸收。其工作原理是:太陽光透過光伏組件的玻璃入射到反光膜表面,由于反光膜表面的V型或弧形微觀結構的影響,改變了焊帶表面太陽光的反射路徑,在反射光由光密介質玻璃進入光疏介質空氣的界面處發生全反射,太陽光經界面全反射重新射向電池片,增加了電池片對太陽光采光效率。但是焊接貼膜工藝的增加帶來一些弊端:首先,反光膜價格昂貴,增加了光伏組件的整體成本;其次,貼膜需要與串焊機專門配套的貼膜設備,新設備的投入及設備運行的維護保養都會給企業造成較大的成本壓力。基于同樣的增加電池片對太陽光吸收的原理,目前出現了一些反光焊帶,將焊帶表面制備成V型、弧形或花紋型,以改變太陽光在焊帶表面的反射路徑。采用這些結構的焊帶雖然在常規光伏組件提高光能利用率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沒有充分考慮雙面發電雙玻組件的具體特點,在焊帶的設計上仍有如下缺點:1)電池片背面焊帶表面結構未做優化,因此從背面進入雙玻光伏組件的光線,入射到焊帶表面后,又被重新反射回空氣中。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雙面發電雙玻組件的制備方法,能夠提高電池片的光電轉換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面發電雙玻光伏組件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一組電池片放到電池片載片盒中,所述電池片正面朝上放置;步驟二,設以0.3%-0.7%的拉伸系數,將若干條第一焊帶拉直并裁切為與所述電池片長度相應的長度尺寸,依次放置到焊接平臺的傳送帶的預熱位置,放置好后,所述若干條第一焊帶相互平行,所述傳送帶的上表面設有凹凸結構;步驟三,將電池片載片盒中的第一電池片放置到第一焊帶上面對應的位置上,第一電池片的背面與第一焊帶接觸,正面朝上;步驟四,設以0.3%-0.7%的拉伸系數,再將若干條第二焊帶拉直并裁切為相應的長度尺寸,依次放置到第一電池片的上面以及第一電池片旁邊的傳送帶上,放置好后,所述若干條第二條焊帶相互平行;步驟五,電池片載片盒中的第二電池片放置到第二焊帶位于傳送帶部分的上面的對應位置上,第二電池片的背面與第二焊帶接觸,正面朝上;步驟六,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五,直至達到電池片的片數要求;步驟七,將步驟六中的電池片及焊帶通過傳送帶輸送到焊接單元;步驟八,電池片焊接操作,在高溫焊接過程中,焊帶表面錫層熔化,第二焊帶朝上的錫層面與電池片背面主柵形成合金,第二焊帶朝下的錫層面與傳送帶接觸,在焊錫熔化后焊錫填充傳送帶表面的凹凸結構,焊接完成焊錫重新固化后,第二焊帶朝下的錫層面形成與傳送帶表面的凹凸結構相匹配的凹凸結構;步驟九:重復步驟八的操作,依次完成整個電池串的焊接工序。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傳送帶的凹凸結構為花紋型結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花紋型結構為鋸齒形結構并沿傳送帶寬度方向或長度方向均布。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鋸齒形結構凸起的頂面為圓弧過渡,鋸齒形結構的齒底為圓弧面過渡。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鋸齒形結構的橫斷面為三角形、梯形。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凹凸結構的深度為4-17微米。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深度為6微米。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拉伸系數為0.5%。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二焊帶包括兩個高低不同且相互平行的平面,兩平面之間用斜面相連,高平面的下表面與低平面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等于電池片的厚度,第二焊帶高平面的下表面與第一電池片的正面接觸,其低平面的下表面自然與傳送帶接觸,第二電池片放置在所述低平面上,且第二電池片的背面與低平面的上表面接觸。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第二焊帶的高平面、低平面及之間的斜面的厚度相等。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專利技術是在傳送帶上設置凹凸結構,在電池片下面的焊帶的焊錫熔化后,填充到傳送帶的凹凸結構上,隨著焊接完成焊錫重新固化,焊接在電池片下面的焊帶的錫層面形成與傳送帶表面的凹凸結構相匹配的凹凸結構,從而在電池片背面形成反光花紋,形成太陽光在焊帶表面的反射路徑,從而減少焊帶遮擋電池片對電池片光電轉換效率的影響,提高電池片的光電轉換效率。本專利技術無需增加材料成本、及額外的設備成本,即可實現電池片背面焊帶的優化,相對于用反光膜,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1、第一焊帶;12、第二焊帶;13、傳送帶;21、第一電池片;22、第二電池片。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需要說明的是,反光膜和反光焊帶雖然都可以通過改變太陽光在焊帶表面的反射路徑,增加正面電池片對光的吸收。但是雙面發電雙玻組件的特點是組件可以實現對光更高效的利用,從組件正面和背面進入組件的光都能轉化成電能,所以僅僅增加正面電池片對光的吸收顯然是不能滿足雙面發電雙玻組件的要求。本專利技術通過改進制備方法,特別是對背面結構的優化,實現提高光電轉換效率的目的。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雙面發電雙玻光伏組件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一組電池片放到電池片載片盒中,電池片正面朝上放置;步驟二,設以0.3%-0.7%的拉伸系數,將若干條第一焊帶11拉直并裁切為與電池片長度相應的長度尺寸,依次放置到焊接平臺的傳送帶13的預熱位置,放置好后,若干條第一焊帶11相互平行,傳送帶13的上表面設有凹凸結構;步驟三,將電池片載片盒中的第一電池片21放置到第一焊帶11上面對應的位置上,第一電池片21的背面與第一焊帶11接觸,正面朝上;步驟四,設以0.3%-0.7%的拉伸系數,在將若干條第二焊帶12拉直并裁切為相應的長度尺寸,依次放置到第一電池片21的上面以及第一電池片21旁邊的傳送帶13上,放置好后,若干條第二條焊帶相互平行;步驟五,重復步驟二至步驟四,直至達到電池片的片數要求;步驟六,將步驟五中的電池片及焊帶通過傳送帶13輸送到焊接單元;步驟七,電池片焊接操作,在高溫焊接過程中,焊帶表面錫層熔化,第二焊帶12朝上的錫層面與電池片背面主柵形成合金,第二焊帶12朝下的錫層面與傳送帶13接觸,在焊錫熔化后焊錫填充傳送帶13表面的凹凸結構,焊接完成焊錫重新固化后,第二焊帶12朝下的錫層面形成與傳送帶13表面的凹凸結構相匹配的凹凸結構;采用該方法,無需增加額外的材料費及設備費,也即在不增加成本且不降低生產效率的前提下,即可在電池片背面的焊帶上形成凹凸反光結構,大大提高電池片的光電轉換效率。步驟八:重復步驟七的操作,依次完成整個電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面發電雙玻光伏組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一組電池片放到電池片載片盒中,所述電池片正面朝上放置;步驟二,設以0.3%?0.7%的拉伸系數,將若干條第一焊帶(11)拉直并裁切為與所述電池片長度相應的長度尺寸,依次放置到焊接平臺的傳送帶(13)的預熱位置,放置好后,所述若干條第一焊帶(11)相互平行,所述傳送帶(13)的上表面設有凹凸結構;步驟三,將電池片載片盒中的第一電池片(21)放置到第一焊帶(11)上面對應的位置上,第一電池片(21)的背面與第一焊帶(11)接觸,正面朝上;步驟四,設以0.3%?0.7%的拉伸系數,再將若干條第二焊帶(12)拉直并裁切為相應的長度尺寸,依次將第二焊帶(12)放置到第一電池片(21)的上面以及第一電池片(21)旁邊的傳送帶(13)上,所述若干條第二條焊帶相互平行;步驟五,電池片載片盒中的第二電池片(22)放置到第二焊帶(12)位于傳送帶(13)部分的上面的對應位置上,第二電池片(22)的背面與第二焊帶(12)接觸,正面朝上;步驟六,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五,直至達到電池片的片數要求;步驟七,將步驟六中的電池片及焊帶通過傳送帶(13)輸送到焊接單元;步驟八,電池片焊接操作,在高溫焊接過程中,焊帶表面錫層熔化,第二焊帶(12)朝上的錫層面與電池片背面主柵形成合金,第二焊帶(12)朝下的錫層面與傳送帶(13)接觸,在焊錫熔化后焊錫填充傳送帶(13)表面的凹凸結構,焊接完成焊錫重新固化后,第二焊帶(12)朝下的錫層面形成與傳送帶(13)表面的凹凸結構相匹配的凹凸結構;步驟九,重復步驟八的操作,依次完成整個電池串的焊接工序。...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面發電雙玻光伏組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一組電池片放到電池片載片盒中,所述電池片正面朝上放置;步驟二,設以0.3%-0.7%的拉伸系數,將若干條第一焊帶(11)拉直并裁切為與所述電池片長度相應的長度尺寸,依次放置到焊接平臺的傳送帶(13)的預熱位置,放置好后,所述若干條第一焊帶(11)相互平行,所述傳送帶(13)的上表面設有凹凸結構;步驟三,將電池片載片盒中的第一電池片(21)放置到第一焊帶(11)上面對應的位置上,第一電池片(21)的背面與第一焊帶(11)接觸,正面朝上;步驟四,設以0.3%-0.7%的拉伸系數,再將若干條第二焊帶(12)拉直并裁切為相應的長度尺寸,依次將第二焊帶(12)放置到第一電池片(21)的上面以及第一電池片(21)旁邊的傳送帶(13)上,所述若干條第二條焊帶相互平行;步驟五,電池片載片盒中的第二電池片(22)放置到第二焊帶(12)位于傳送帶(13)部分的上面的對應位置上,第二電池片(22)的背面與第二焊帶(12)接觸,正面朝上;步驟六,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五,直至達到電池片的片數要求;步驟七,將步驟六中的電池片及焊帶通過傳送帶(13)輸送到焊接單元;步驟八,電池片焊接操作,在高溫焊接過程中,焊帶表面錫層熔化,第二焊帶(12)朝上的錫層面與電池片背面主柵形成合金,第二焊帶(12)朝下的錫層面與傳送帶(13)接觸,在焊錫熔化后焊錫填充傳送帶(13)表面的凹凸結構,焊接完成焊錫重新固化后,第二焊帶(12)朝下的錫層面形成與傳送帶(13)表面的凹凸結構相匹配的凹凸結構;步驟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炯,張雷,麻超,榮丹丹,楊燕,王坤,倪健雄,王永澤,甄云云,任秀強,
申請(專利權)人:英利能源中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