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樞軸裝置的扭力模塊,提供一具有常態性扭力和不同扭力變化機制,扭力模塊是主碟板和副碟板的組合。主碟板、副碟板分別形成有相對的第一臂、第二臂和位于第一臂、第二臂之間的開口。以及,第一臂、第二臂分別具有一內邊,共同界定出一軸孔,樞接樞軸;主碟板第一臂內邊及/或第二臂內邊設有第一斜面、連接第一斜面的變形區或弧形區、連接弧形區的第二斜面,配合樞軸裝置的兩對稱型態的平面部和弧面部,以提供不同扭力變化機制。以及,副碟板第一臂內邊及第二臂內邊設有復數個凹槽和連接凹槽的干涉段,組合樞軸裝置的圓形斷面結構,以產生一常態性摩擦扭力作用;改善現有應力過度集中、摩擦干涉或定位效果不穩定等情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樞軸裝置的扭力模塊;特別是指一種主碟板、副碟板構成的扭力模塊,形成有第一臂、第二臂和設置在第一臂內邊、第二臂內邊的弧形區及/或凹槽、干涉段,而配裝組合樞軸,以提供一具有常態性(或恒定)扭力作用和不同扭力變化機制的新型。
技術介紹
應用因外力可往復轉動自如的樞軸或轉軸,來配裝在電子器物上,例如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PDA、電子書等,使其蓋或顯示屏幕可轉動而具有開、閉作用,系已為現有技藝。例如,中國臺灣第97222022號“轉軸結構”、第98207366號“樞軸結構”等專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實施例。為了使電子器物的顯示模塊(例如,屏幕)及/或機體模塊在使用方面具備有更多的操作模式和應用范圍,現有技藝也已揭示一種在顯示模塊和機體模塊之間設置雙轉軸,使顯示模塊及/或機體模塊可產生不同操作模式或轉動角度的結構。例如,中國臺灣第99211350號“雙樞軸樞紐器”、第99225737號“雙軸向樞紐器”、US7512426B2“MOBILECOMMUNICATIONSDEVICEWITHSYNCHRONISINGHINGE”專利案等,提供了可行的實施例。這類樞軸或雙轉軸組件的一端(或稱樞接端)通常應用了復數個具有套合轉軸的通孔的墊片(及/或摩擦片),同向或反向疊置的型態,或組合彈簧等,而構成組合在樞軸或雙轉軸上的扭力模塊。轉軸裝配在電子器物的機體模塊和顯示模塊上,轉軸兩端分別以扣環或固定件固定,或配合螺帽鎖固迫緊;在操作轉軸(或電子器物)轉動時,產生一彈性夾摯作用或摩擦阻力,來達到轉軸組件或顯示屏幕轉動開、閉的過程中,獲得定位效果。上述有關彈性夾摯作用或摩擦阻力的力量調整,舊法是經操作固定件或螺帽的鎖固迫緊程度來獲得。如果墊片或彈片被迫緊的程度太松,轉軸(或顯示屏幕)無法獲得理想的定位效果;如果墊片或彈片被迫緊的程度太緊,容易使該墊片或彈片產生應力及永久變形的情形,也會造成使用者初始(打開顯示屏幕)操作較麻煩或費力、手感不理想的情形。現有技藝也已揭示一種板片結構的扭力模塊,具有第一臂、第二臂,第一臂、第二臂共同形成一圓形軸孔,來樞接轉軸。憑借轉軸轉動而和第一臂、第二臂產生干涉摩擦,來獲得扭力作用。就像那些熟習此技藝的人所知悉,圓形轉軸和圓形軸孔的制作很難達到真圓結構的型態,因此隨著第一臂、第二臂和轉軸觸接位置或轉動配合位置的不同,容易于某些配合位置產生應力過度集中的情形;不僅會降低扭力模塊的使用壽命,在長期高頻率的轉動使用過程,也會增加第一臂或第二臂斷裂的機率。另一個有關該扭力模塊和轉軸組合的課題,是上述第一臂、第二臂的圓形軸孔大面積包覆圓形轉軸的結構型態,布置在扭力模塊軸孔和轉軸之間的潤滑油,容易于轉動配合的操作過程中被大量刮除,造成潤滑效果不理想,不僅增加扭力模塊和轉軸的磨損情形,也影響了使用者的操作手感。為了改善上述應力過度集中的情形,舊法也已揭示了一種在圓形軸孔上(即,第一臂內邊、第二臂內邊)突出復數個凸緣,來和轉軸產生摩擦干涉的扭力作用。所述的結構型態也可以降低布置在軸孔或轉軸上的潤滑油被大量刮除的情形。一個有關樞軸和扭力模塊裝配組合在電子器物,執行開、閉操作運動和結構設計方面的課題是,該凸緣結構和轉軸的轉動配合,系形成一種銳利角度或點接觸的結構配合型態,容易造成彼此(表面結構)不同程度的磨損或刮傷,使得轉軸運動不平均、轉動打滑或作動不確實的現象,影響定位效果等情形,而這種情形并不是我們所期望的。代表性的來說,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在有關樞軸、扭力模塊或其相關結合組件在使用和結構設計方面的情形。我們發覺它應包括下列的課題:1.如果重行設計考量該樞軸和相關組件結構,以及上述的應用情形,使其不同于現有者,將可改變它的使用型態,而有別于舊法;特別是,提供一種具有常態性(或恒定)扭力作用和不同扭力變化機制的結構。實質上,不僅可改善現有技藝制作轉軸配合軸孔的真圓度課題和應力過度集中某些區域的情形;同時,也會增加它在操作方面的定位效果,使現有轉軸和扭力模塊產生不同的磨損程度,造成轉軸運動不平均、轉動打滑或作動不確實的現象,影響定位效果等情形,獲得明顯的改善。2.或更進一步,使它的結構設計有利于人員組裝,增加它的應用范圍和組裝方面的簡便性。并且,達到只需調整扭力模塊的數量,即可產生不同的摩擦力量或扭力值,來因應不同的樞軸(或雙轉軸)規格或操作模式,以符合電子器物輕巧、簡潔、薄型化的造型設計要求。而這些課題在上述的參考資料中均未被具體教示或揭示。
技術實現思路
爰是,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樞軸裝置的扭力模塊,提供一具有常態性(或恒定)扭力和不同扭力變化機制的作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樞軸裝置的扭力模塊,定義有一參考軸;其特征在于:該扭力模塊是主碟板和副碟板的組合;主碟板、副碟板分別形成有第一臂、第二臂和位于第一臂、第二臂之間的開口;主碟板第一臂、第二臂和副碟板第一臂、第二臂分別具有一內邊,主碟板第一臂、第二臂之間和副碟板第一臂、第二臂之間分別界定出相通于開口的軸孔;主碟板第一臂內邊和第二臂內邊的至少其中之一設有:第一斜面、連接第一斜面的弧形區以及連接弧形區的第二斜面;副碟板第一臂內邊、第二臂內邊均設有復數個凹槽和連接凹槽的干涉段。其中:該扭力模塊具有第一區和相同于第一區結構的第二區;第一區、第二區均設有該第一臂、該第二臂、第一臂與第二臂之間的該開口以及相通于開口的該軸孔;主碟板第一區的第一臂內邊、第二臂內邊設有該第一斜面、該弧形區以及該第二斜面,主碟板第二區的第一臂內邊、第二臂內邊設有該第一斜面、該弧形區以及該第二斜面;主碟板和副碟板分別是至少一個板片結構;主碟板的軸孔和副碟板的軸孔組合至一樞軸裝置。其中:該扭力模塊的主碟板、副碟板分別以參考軸為參考線形成大小、形狀相對的第一臂、第二臂;主碟板的軸孔和副碟板的軸孔組合至一樞軸裝置;主碟板第一臂、主碟板第二臂分別有一基端和一尾端,該主碟板的開口位于主碟板第一臂尾端與主碟板第二臂尾端之間的區域;副碟板第一臂、副碟板第二臂分別有一基端和一尾端,該副碟板的開口位于副碟板第一臂尾端與副碟板第二臂尾端之間的區域;副碟板的復數個干涉段和凹槽成間隔配置結構;主碟板第一臂、主碟板第二臂在基端、尾端之間的區域分別設有一指部,所述指部和主碟板第一臂內邊、主碟板第二臂內邊共同界定出該軸孔;指部和基端之間的區域形成有一鏤空區;主碟板第一臂的指部和主碟板第二臂的指部分別朝參考軸的方向凸出,形成具有缺口的相對型態。其中:該扭力模塊的主碟板、副碟板分別以參考軸為參考線,形成大小、形狀相對的第一臂、第二臂;主碟板第一臂、主碟板第二臂分別有一基端和一尾端,該主碟板的開口位于主碟板第一臂尾端與主碟板第二臂尾端之間的區域;副碟板第一臂、副碟板第二臂分別有一基端和一尾端,該副碟板的開口位于副碟板第一臂尾端與副碟板第二臂尾端之間的區域;副碟板的復數個干涉段和凹槽成間隔配置結構;主碟板第一臂、主碟板第二臂在基端、尾端之間的區域分別設有一指部,所述指部和主碟板第一臂內邊、主碟板第二臂內邊共同界定出該軸孔;指部和基端之間的區域形成有一鏤空區;主碟板第一臂的指部和主碟板第二臂的指部分別朝參考軸的方向凸出,形成具有缺口的相對型態。其中:該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樞軸裝置的扭力模塊,定義有一參考軸;其特征在于:該扭力模塊是主碟板和副碟板的組合;主碟板、副碟板分別形成有第一臂、第二臂和位于第一臂、第二臂之間的開口;主碟板第一臂、第二臂和副碟板第一臂、第二臂分別具有一內邊,主碟板第一臂、第二臂之間和副碟板第一臂、第二臂之間分別界定出相通于開口的軸孔;主碟板第一臂內邊和第二臂內邊的至少其中之一設有:第一斜面、連接第一斜面的弧形區以及連接弧形區的第二斜面;副碟板第一臂內邊、第二臂內邊均設有復數個凹槽和連接凹槽的干涉段。
【技術特征摘要】
2016.07.07 TW 1052102821.一種用于樞軸裝置的扭力模塊,定義有一參考軸;其特征在于:該扭力模塊是主碟板和副碟板的組合;主碟板、副碟板分別形成有第一臂、第二臂和位于第一臂、第二臂之間的開口;主碟板第一臂、第二臂和副碟板第一臂、第二臂分別具有一內邊,主碟板第一臂、第二臂之間和副碟板第一臂、第二臂之間分別界定出相通于開口的軸孔;主碟板第一臂內邊和第二臂內邊的至少其中之一設有:第一斜面、連接第一斜面的弧形區以及連接弧形區的第二斜面;副碟板第一臂內邊、第二臂內邊均設有復數個凹槽和連接凹槽的干涉段。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樞軸裝置的扭力模塊,其特征在于:該扭力模塊具有第一區和相同于第一區結構的第二區;第一區、第二區均設有該第一臂、該第二臂、第一臂與第二臂之間的該開口以及相通于開口的該軸孔;主碟板第一區的第一臂內邊、第二臂內邊設有該第一斜面、該弧形區以及該第二斜面,主碟板第二區的第一臂內邊、第二臂內邊設有該第一斜面、該弧形區以及該第二斜面;主碟板和副碟板分別是至少一個板片結構;主碟板的軸孔和副碟板的軸孔組合至一樞軸裝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樞軸裝置的扭力模塊,其特征在于:該扭力模塊的主碟板、副碟板分別以參考軸為參考線形成大小、形狀相對的第一臂、第二臂;主碟板的軸孔和副碟板的軸孔組合至一樞軸裝置;主碟板第一臂、主碟板第二臂分別有一基端和一尾端,該主碟板的開口位于主碟板第一臂尾端與主碟板第二臂尾端之間的區域;副碟板第一臂、副碟板第二臂分別有一基端和一尾端,該副碟板的開口位于副碟板第一臂尾端與副碟板第二臂尾端之間的區域;副碟板的復數個干涉段和凹槽成間隔配置結構;主碟板第一臂、主碟板第二臂在基端、尾端之間的區域分別設有一指部,所述指部和主碟板第一臂內邊、主碟板第二臂內邊共同界定出該軸孔;指部和基端之間的區域形成有一鏤空區;主碟板第一臂的指部和主碟板第二臂的指部分別朝參考軸的方向凸出,形成具有缺口的相對型態。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樞軸裝置的扭力模塊,其特征在于:該扭力模塊的主碟板、副碟板分別以參考軸為參考線,形成大小、形狀相對的第一臂、第二臂;主碟板第一臂、主碟板第二臂分別有一基端和一尾端,該主碟板的開口位于主碟板第一臂尾端與主碟板第二臂尾端之間的區域;副碟板第一臂、副碟板第二臂分別有一基端和一尾端,該副碟板的開口位于副碟板第一臂尾端與副碟板第二臂尾端之間的區域;副碟板的復數個干涉段和凹槽成間隔配置結構;主碟板第一臂、主碟板第二臂在基端、尾端之間的區域分別設有一指部,所述指部和主碟板第一臂內邊、主碟板第二臂內邊共同界定出該軸孔;指部和基端之間的區域形成有一鏤空區;主碟板第一臂的指部和主碟板第二臂的指部分別朝參考軸的方向凸出,形成具有缺口的相對型態。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樞軸裝置的扭力模塊,其特征在于:該主碟板的第一斜面朝參考軸方向傾斜上升延伸并連接弧形區的第一端;第二斜面連接相對于弧形區第一端的第二端,第二斜面朝遠離參考軸的方向傾斜下降延伸;弧形區呈凹弧延伸型態;對應主碟板的第一斜面、弧形區、第二斜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江宜宏,
申請(專利權)人: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