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車用尿素生產線攪拌防沉淀裝置,包括底座、兩個相同規格的氣缸、提升桿、攪拌軸、葉片、氣動馬達、行走輪和把手;所述兩個氣缸均垂直向上固定于底座上;所述提升桿固定連接于所述兩個氣缸的軸端;所述攪拌軸豎直設于提升桿的下方并與提升桿通過滾動軸承固定連接;所述葉片固定于攪拌軸的下部,所述葉片為上下兩層,上下兩層葉片均可繞攪拌軸折疊成與攪拌軸平行和與攪拌軸垂直兩種位置狀態;所述提升桿上部設有氣動馬達,所述攪拌軸與所述氣動馬達固定連接;所述行走輪設于所述底座下的四角處,所述把手設于所述底座上行走方向的后側。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體積小、移動方便、攪拌軸和葉片可上下移動,能有效防止車用尿素液結晶現象的發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車用尿素生產裝置
,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車用尿素生產線的氣動攪拌防沉淀裝置。
技術介紹
車用尿素,它是一種使用在SCR(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Technology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技術中,用來減少柴油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污染的液體。其組成成分為32.5%的高純尿素和67.5%的去離子水。采用柴油發動機的汽車,因其具有優良的燃油經濟性和動力性能,在中大型客車、中重型貨車和專用汽車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采用柴油發動機的汽車排放的尾氣中,含有大量有害的氣體排放物,如,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隨著國內排放法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重型發動機廠商基本上選擇了選擇性催化還原(SCR)的尾氣處理技術,該技術要求使用車用尿素水溶液作為選擇性催化還原反應的還原劑。車用尿素水溶液的標準很高,比如Na、Mg、Al、K、Ca、Fe等元素的含量不大于0.5ppm,Cr、Ni、Cu、Zn元素含量不大于0.2ppm。這不但要求嚴格控制去離子水和尿素等原材料的品質,而且對尿素水溶液的生產設備、灌裝設備及生產環境的要求也達到了極其苛刻的程度。車用尿素適用于配有SCR(車用選擇性催化還原尾氣后處理)系統的轎車、卡車、客車和重型非道路使用柴油發動機車輛,是SCR技術中必須要用到的消耗品,與SCR催化劑一起將柴油發動機排放的有害氮氧化物轉換成無害的水蒸氣和氮。隨著國Ⅳ排放標準實施時間的臨近,國內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已經提前開始執行國Ⅳ標準。同時,目前國內中重型貨車、客車、公交車輛大部分采用SCR技術路線達到國Ⅳ排放標準要求,因此,SCR系統所需的車用尿素溶液成為與柴油等同的消耗品。車用尿素必須在-5度-25度之間儲存。并且儲存溫度的不同其保質期也不一樣,尤其尿素制備、儲存的過程中及易產生結晶。車用尿素生產線的攪拌系統在車用尿素生產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尿素溶液極易結晶,若生產過程中攪拌不均勻,將嚴重影響到車用尿素對汽車尾氣的凈化質量。目前,傳統的車用尿素生產過程中采用攪拌葉輪法進行攪拌、混合,攪拌軸和葉輪固定無法移動,申請號為CN201320491907.3的專利,公開了一種尿素反應釜的攪拌裝置,如附圖1所示,其包括驅動裝置1、攪拌軸2和槳葉3,所述驅動裝置1連接有攪拌軸2,攪拌軸2的另一端設有槳葉3,所述槳葉3為半圓弧形,所述槳葉3上設有加強桿4,所述加強桿4固定在攪拌軸2上。此裝置攪拌軸和葉輪固定,將導致攪拌不均勻,局部無法充分攪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適用性廣、靈活性高、體積小、移動方便、攪拌軸和上下兩層葉片可上下移動的車用尿素生產線的氣動攪拌防沉淀裝置。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車用尿素生產線攪拌防沉淀裝置,包括底座、兩個相同規格的氣缸、提升桿、攪拌軸、葉片、氣動馬達、行走輪和把手;所述兩個氣缸均垂直向上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提升桿固定連接于所述兩個氣缸的軸端;所述攪拌軸豎直設于所述提升桿的下方并與所述提升桿通過滾動軸承固定連接;所述葉片固定于所述攪拌軸的下部,所述葉片為上下兩層,所述上下兩層葉片均可繞攪拌軸折疊成與所述攪拌軸平行和與所述攪拌軸垂直兩種位置狀態;所述提升桿上部設有氣動馬達,所述攪拌軸與所述氣動馬達固定連接;所述行走輪設于所述底座下的四角處,所述行走輪包括兩個萬向輪和兩個定向輪,所述兩個定向輪上設有剎車裝置,所述兩個定向輪設于行走方向的后部;所述把手設于所述底座上行走方向的后側。優選的方案,所述兩個氣缸的升降行程均為1050mm。進一步優選的方案,所述攪拌軸和葉片均由304不銹鋼制成。更進一步優選的方案,所述攪拌軸直徑為25mm,長度為1000mm。再進一步優選的方案,所述車用尿素生產線攪拌防沉淀裝置各零部件均通過噴塑處理。所述氣動馬達為活塞式氣動馬達。通過采用上述方案,本專利技術的一種車用尿素生產線攪拌防沉淀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技術效果在于:1、采用可上下伸縮式攪拌軸對車用尿素液進行攪拌,且葉片采用上下兩層設計,實現了攪拌無死角,能有效避免結晶現象的產生;2、葉片采用可收放設計,有效避免車用尿素生產線攪拌防沉淀裝置在移動過程中對葉片造成意外損壞或導致葉片的變形;3、本裝置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采用前面兩個萬向輪、后面兩個帶剎車的定向輪的行走裝置,移動方便,靈活性高;4、攪拌軸和葉片采用304不銹鋼制作,有效降低了液體對攪拌裝置的腐蝕,提高了使用壽命;5、攪拌軸由氣動馬達帶動,與傳統的電動機相比,其體積小、功率高、能實現無級調速,可以急啟動、急停機,特別適用于車用尿素生產線系統;6、車用尿素生產線攪拌防沉淀裝置各零部件均通過噴塑處理,避免了腐蝕,提高了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尿素反應釜的攪拌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一種車用尿素生產線攪拌防沉淀裝置的正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一種車用尿素生產線攪拌防沉淀裝置的左側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結合具體實例并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應該理解,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專利技術的概念。如圖2和圖3所示:一種車用尿素生產線攪拌防沉淀裝置,包括底座5、兩個相同規格的氣缸6、提升桿7、攪拌軸8、葉片9、氣動馬達10、行走輪11和把手12。所述兩個氣缸6均垂直向上固定于所述底座5上,所述兩個氣缸6的升降行程均為1050mm。所述提升桿7固定連接于所述兩個氣缸6的軸端。所述攪拌軸8豎直設于所述提升桿7的下方并與所述提升桿7通過滾動軸承固定連接,所述攪拌軸8直徑為25mm,長度為1000mm。所述葉片9固定于所述攪拌軸8的下部,所述葉片9為上下兩層,所述上下兩層葉片9均可繞攪拌軸8折疊成與所述攪拌軸8平行和與所述攪拌軸8垂直兩種位置狀態。所述攪拌軸8和葉片9均由304不銹鋼制成。所述提升桿7上部設有活塞式氣動馬達10,所述攪拌軸8與所述氣動馬達10固定連接。所述行走輪11設于所述底座5下的四角處,所述行走輪11包括兩個萬向輪111和兩個定向輪112,所述兩個定向輪112上設有剎車裝置,所述兩個定向輪112設于行走方向的后部。所述把手12設于所述底座5上行走方向的后側。所述車用尿素生產線攪拌防沉淀裝置各零部件均通過噴塑處理。如圖3所示,上層葉片9處于打開狀態,下層葉片9處于收縮狀態。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均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用尿素生產線攪拌防沉淀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兩個相同規格的氣缸、提升桿、攪拌軸、葉片、氣動馬達、行走輪和把手;所述兩個氣缸均垂直向上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提升桿固定連接于所述兩個氣缸的軸端;所述攪拌軸豎直設于所述提升桿的下方并與所述提升桿通過滾動軸承固定連接;所述葉片固定于所述攪拌軸的下部,所述葉片為上下兩層,所述上下兩層葉片均可繞攪拌軸折疊成與所述攪拌軸平行和與所述攪拌軸垂直兩種位置狀態;所述提升桿上部設有氣動馬達,所述攪拌軸與所述氣動馬達固定連接;所述行走輪設于所述底座下的四角處,所述行走輪包括兩個萬向輪和兩個定向輪,所述兩個定向輪上設有剎車裝置,所述兩個定向輪設于行走方向的后部;所述把手設于所述底座上行走方向的后側。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車用尿素生產線攪拌防沉淀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兩個相同規格的氣缸、提升桿、攪拌軸、葉片、氣動馬達、行走輪和把手;所述兩個氣缸均垂直向上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提升桿固定連接于所述兩個氣缸的軸端;所述攪拌軸豎直設于所述提升桿的下方并與所述提升桿通過滾動軸承固定連接;所述葉片固定于所述攪拌軸的下部,所述葉片為上下兩層,所述上下兩層葉片均可繞攪拌軸折疊成與所述攪拌軸平行和與所述攪拌軸垂直兩種位置狀態;所述提升桿上部設有氣動馬達,所述攪拌軸與所述氣動馬達固定連接;所述行走輪設于所述底座下的四角處,所述行走輪包括兩個萬向輪和兩個定向輪,所述兩個定向輪上設有剎車裝置,所述兩個定向輪設于行走方向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萍,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瓦西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