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主斜井溜泥凹槽設備,包括斜坡、皮帶機支架、皮帶機上帶面、卸載滾筒、溜泥槽入口、擋泥墻、溜泥槽凹槽、溜泥槽支架、溜泥槽出口以及鐵皮空桶,所述擋泥墻安裝在斜坡上,所述溜泥槽支架裝配在斜坡上,所述溜泥槽入口與擋泥墻相連接,所述溜泥槽入口安裝在溜泥槽凹槽左端,所述溜泥槽凹槽裝配在溜泥槽支架上,所述溜泥槽出口設置在溜泥槽凹槽的右端,所述溜泥槽出口與裝配在皮帶機上帶面上,所述鐵皮空桶吊掛在溜泥槽出口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合理,治理效果好,省時省力,有效降低了企業的人工成本,可靠性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一種主斜井溜泥凹槽設備,屬于機械設備領域。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由于紅慶梁煤礦正處于二期建設,井下掘進所出貨物含大量泥沙巖、煤泥水。主斜井皮帶運轉時2#、3#、4#皮帶機頭儲帶倉處產生大量煤泥水、沙巖水(此后簡稱煤沙水)沿斜巷下流。主斜井坡度為16度,煤沙水沿斜巷下流200-250m左右且堆積嚴重,煤沙水量大時甚至流至主斜井700m、1200m水倉,為清貨人員帶來極大困難。起初運轉區在主斜井巷道上每隔100m左右挖一個深度為800mm的簡易沉淀池,共挖了12個沉淀池,安排人員在早、中、夜班(早班安排2人,中、夜班各安排4人)專門清理沉淀池,但效果不佳且每日需消耗10名人員專門清理沉淀池,紅慶梁煤礦正處于二期建設,由于井下掘進所出貨物含大量泥沙巖、煤泥水。皮帶運轉時產生大量煤沙水沿斜巷下流,給清貨人員帶來極大困難,所以急需要一種主斜井溜泥凹槽設備來解決上述出現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主斜井溜泥凹槽設備,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本技術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穩定性好,可靠性高。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主斜井溜泥凹槽設備,包括斜坡、皮帶機組件以及溜泥槽組成,所述斜坡設置在主斜井內,所述皮帶機組件由皮帶機支架、皮帶機上帶面以及卸載滾筒組成,所述皮帶機上帶面安裝在皮帶機支架上,所述卸載滾筒裝配在皮帶機上帶面左端,所述卸載滾筒下端連接皮帶機支架,所述溜泥槽組件由溜泥槽入口、擋泥墻、溜泥槽凹槽、溜泥槽支架、溜泥槽出口以及鐵皮空桶組成,所述擋泥墻安裝在斜坡上,所述溜泥槽支架裝配在斜坡上,所述溜泥槽入口與擋泥墻相連接,所述溜泥槽入口安裝在溜泥槽凹槽左端,所述溜泥槽凹槽裝配在溜泥槽支架上,所述溜泥槽出口設置在溜泥槽凹槽的右端,所述溜泥槽出口與裝配在皮帶機上帶面上,所述鐵皮空桶吊掛在溜泥槽出口處。進一步地,所述斜坡的傾斜角度為16°。進一步地,所述溜泥槽凹槽的規格為是寬為400mm、兩側高為300mm的矩形凹槽。進一步地,所述溜泥槽凹槽的總長度為40m。進一步地,所述溜泥槽凹槽焊接在溜泥槽支架上。進一步地,所述皮帶機支架設有三組以上,三組以上所述皮帶機支架內均裝配有加強筋。進一步地,所述溜泥槽支架由直徑為20mm鋼筋棍搭接而成,所述溜泥槽支架設有三組以上,三組以上所述溜泥槽支架等距安裝在斜坡上且三組以上溜泥槽支架結構相同。進一步地,所述擋泥墻設有兩組且兩組擋泥墻對稱安裝在斜坡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的一種主斜井溜泥凹槽設備,因本技術添加了溜泥槽入口、溜泥槽凹槽、溜泥槽支架以及溜泥槽出口,該設計原有煤泥水和沙巖水不易清理的難題,大大降低了煤泥水和沙巖水的清理難度,同時節省了清理沉淀池的人力資源,為企業降低了人工成本,另添加擋泥墻,該設計能夠將煤泥水快速準確引導至溜泥槽凹槽內,因本技術添加了鐵皮空桶,該設計避免了煤沙水沿溜泥槽凹槽下流時沖擊力較大,部分煤沙水不會直接流至皮帶上,造成溜泥槽出口處飛濺煤沙水的情況發生,另添加了加強筋,該設計大大增加溜泥槽支架的穩定性,提高了本技術的使用壽命,本技術結構合理,治理效果好,省時省力,有效降低了企業的人工成本,可靠性高。附圖說明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圖1為本技術一種主斜井溜泥凹槽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溜泥槽入口、2-擋泥板、3-溜泥槽凹槽、4-溜泥槽支架、5-溜泥槽出口、6-斜坡、7-鐵皮空桶、8-皮帶機支架、9-皮帶機上帶面、10-卸載滾筒。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請參閱圖1,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主斜井溜泥凹槽設備,包括斜坡6、皮帶機組件以及溜泥槽組成,斜坡6設置在主斜井內,皮帶機組件由皮帶機支架8、皮帶機上帶面9以及卸載滾筒10組成,皮帶機上帶面9安裝在皮帶機支架8上,卸載滾筒10裝配在皮帶機上帶面9左端,卸載滾筒10下端連接皮帶機支架8,溜泥槽組件由溜泥槽入口1、擋泥墻2、溜泥槽凹槽3、溜泥槽支架4、溜泥槽出口5以及鐵皮空桶7組成,擋泥墻2安裝在斜坡6上,溜泥槽支架4裝配在斜坡6上,溜泥槽入口1與擋泥墻3相連接,溜泥槽入口1安裝在溜泥槽凹槽3左端,溜泥槽凹槽3裝配在溜泥槽支架4上,溜泥槽出口5設置在溜泥槽凹槽3的右端,溜泥槽出口5與裝配在皮帶機上帶面9上,鐵皮空桶10吊掛在溜泥槽出口5處。斜坡6的傾斜角度為16°,溜泥槽凹槽3的規格為是寬為400mm、兩側高為300mm的矩形凹槽,溜泥槽凹槽3的總長度為40m,溜泥槽凹槽3焊接在溜泥槽支架4上,皮帶機支架8設有三組以上,三組以上皮帶機支架8內均裝配有加強筋,溜泥槽支架4由直徑為20mm鋼筋棍搭接而成,溜泥槽支架4設有三組以上,三組以上溜泥槽支架4等距安裝在斜坡6上且三組以上溜泥槽支架4結構相同,擋泥墻2設有兩組且兩組擋泥墻2對稱安裝在斜坡6上。具體實施方式:作業人員在儲帶倉張緊絞車機架尾處攔截兩組擋泥墻2,兩組擋泥墻2中間有出口,當煤沙水流至擋泥墻2時,擋泥墻2阻擋煤沙水外流,并能夠將煤沙水導入至溜泥槽入口1,因本技術添加了擋泥墻2,該設計能夠將煤泥水快速準確引導至溜泥槽凹槽3內。當煤沙水從溜泥槽入口1進入溜泥槽凹槽3內,并利用主斜井斜坡6高度差將煤沙水直接從溜泥槽出口5引至皮帶機上帶面9上,因本技術添加了溜泥槽入口1、溜泥槽凹槽3、溜泥槽支架4以及溜泥槽出口5,該設計原有煤泥水和沙巖水不易清理的難題,大大降低了煤泥水和沙巖水的清理難度,同時節省了清理沉淀池的人力資源,為企業降低了人工成本。當煤沙水沿溜泥槽凹槽3下流至溜泥槽出口5處時,鐵皮空桶7能夠將煤沙水平緩的引入皮帶機上帶面9上,作業人員運行皮帶機,將煤沙水輸送至卸載滾筒10即可,因本技術添加了鐵皮空桶7,該設計避免了煤沙水沿溜泥槽凹槽3下流時沖擊力較大,部分煤沙水不會直接流至皮帶上,造成溜泥槽出口5處飛濺煤沙水的情況發生。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主斜井溜泥凹槽設備,包括斜坡、皮帶機組件以及溜泥槽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設置在主斜井內,所述皮帶機組件由皮帶機支架、皮帶機上帶面以及卸載滾筒組成,所述皮帶機上帶面安裝在皮帶機支架上,所述卸載滾筒裝配在皮帶機上帶面左端,所述卸載滾筒下端連接皮帶機支架,所述溜泥槽組件由溜泥槽入口、擋泥墻、溜泥槽凹槽、溜泥槽支架、溜泥槽出口以及鐵皮空桶組成,所述擋泥墻安裝在斜坡上,所述溜泥槽支架裝配在斜坡上,所述溜泥槽入口與擋泥墻相連接,所述溜泥槽入口安裝在溜泥槽凹槽左端,所述溜泥槽凹槽裝配在溜泥槽支架上,所述溜泥槽出口設置在溜泥槽凹槽的右端,所述溜泥槽出口與裝配在皮帶機上帶面上,所述鐵皮空桶吊掛在溜泥槽出口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主斜井溜泥凹槽設備,包括斜坡、皮帶機組件以及溜泥槽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設置在主斜井內,所述皮帶機組件由皮帶機支架、皮帶機上帶面以及卸載滾筒組成,所述皮帶機上帶面安裝在皮帶機支架上,所述卸載滾筒裝配在皮帶機上帶面左端,所述卸載滾筒下端連接皮帶機支架,所述溜泥槽組件由溜泥槽入口、擋泥墻、溜泥槽凹槽、溜泥槽支架、溜泥槽出口以及鐵皮空桶組成,所述擋泥墻安裝在斜坡上,所述溜泥槽支架裝配在斜坡上,所述溜泥槽入口與擋泥墻相連接,所述溜泥槽入口安裝在溜泥槽凹槽左端,所述溜泥槽凹槽裝配在溜泥槽支架上,所述溜泥槽出口設置在溜泥槽凹槽的右端,所述溜泥槽出口與裝配在皮帶機上帶面上,所述鐵皮空桶吊掛在溜泥槽出口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主斜井溜泥凹槽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的傾斜角度為16°。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邊相杰,朱一峰,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昊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