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機械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軌道照明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自動軌道照明車,包含位于軌道上移動的主車體,還包含用于照明的燈具和用于將所述燈具固定在所述主車體上的固定裝置,還包含用于調節所述同步帶漲緊程度的漲緊調節裝置,所述漲緊調節裝置包含安裝架、與所述同步帶抵觸的調節輪和穿過所述調節輪的調節軸,所述安裝架上開設有垂直方向延伸的調節槽,所述調節軸能在所述調節槽中移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軌道照明車,主車體依靠行走結構在軌道上行走,軌道車在軌道上的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都能得到較好的夾持和穩定,確保行駛平穩,也能對行走結構的漲緊度進行調節,避免打滑。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軌道照明車。
技術介紹
隨著自動化技術的日漸成熟,在傳統的機械控制領域,應用了智能化更高和自動程度更高的機械設備。在舞美配合與燈光控制上,傳統的燈光是通過懸掛在屋頂的燈具在燈座上旋轉,調整燈具的功率和角度,從而實現舞美燈光的變化。隨著智能自動化的研發,也有廠商嘗試使用公告號為CN102470879B的中國專利文件所公布的技術方案,在屋頂增設軌道,配合軌道使用軌道車,軌道車上增設燈具,利用軌道車的移動對舞臺燈光效果進行調節。不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存在著諸多不足,由于軌道車行駛在空中的軌道,需要加強安全性的設計,無論是水平穩定還是豎直穩定,都提出了更高的車身行走穩定需求,此外,操控需要精確,避免打滑。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軌道照明車,主車體依靠行走結構在軌道上行走,軌道車在軌道上的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都能得到較好的夾持和穩定,確保行駛平穩,也能對行走結構的漲緊度進行調節,避免打滑。本技術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自動軌道照明車,包含位于軌道上移動的主車體,還包含用于照明的燈具和用于將所述燈具固定在所述主車體上的固定裝置,所述主車體包含前后板和側板,所述側板按豎直方向從上至下依次包含上平板、傾斜設置的中斜板和與所述上平板平行的下平板,在所述中斜板上設有散熱板,還包含用于防止前后相鄰軌道車相撞的防撞裝置。所述軌道上安裝有電纜;還包含安裝在所述主車體上的動力裝置,所述動力裝置包含驅動裝置、用于與所述電纜碰觸且給所述驅動裝置提供運轉所需電能的取電裝置和傳動裝置,還包含設在所述主車體上的輪組,所述輪組包含行動輪組和導向輪組,所述導向輪組安裝在所述主車體上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與所述軌道的側邊抵觸,所述行動輪組安裝在所述主車體上且在豎直方向上延伸,滑動立于所述軌道上,所述驅動裝置包含輸出軸,帶動所述行動輪組轉動,所述行動輪組上連接有連接軸,在所述行動輪組在豎直方向靠近所述燈具的方向上設有夾持輪組,所述夾持輪組與所述行動輪組共同配合在豎直方向上夾著所述軌道,所述傳動裝置為同步帶,還包含用于調節所述同步帶漲緊程度的漲緊調節裝置,所述漲緊調節裝置包含安裝架、與所述同步帶抵觸的調節輪和穿過所述調節輪的調節軸,所述安裝架上開設有垂直方向延伸的調節槽,所述調節軸能在所述調節槽中移動。所述軌道裝在屋頂天花板上,所述主車體在所述軌道上移動,調整所述主車體的位置。所述固定裝置將所述燈具安裝在所述主車體上。隨著所述主車體的移動,所述燈具發光,也改變自身的發光位置,從而達到不同的舞美視覺效果。所述側板上包含所述上平板和所述下平板,彼此平行,減少風阻,增加所述主車體在所述軌道上移動的順暢度。所述中斜板位于中部,靠近所述主車體對應機械設備和電子元件的位置,即發熱量最大的位置,傾斜設計,加大接觸面積和散熱面積,通過所述散熱板將熱量發散出去。所述防撞裝置的實現方式可以為多樣,例如紅外線感應器,當感應到相鄰的軌道車太近的時候,即會發出警告信號。系統會根據警告信號進行減速處理。當所述驅動裝置運作,帶動所述輸出軸轉動,從而帶動所述行動輪組轉動,所述行動輪組即滑動立在所述軌道上,轉動之后,帶動所述主車體在所述軌道上轉動。在所述主車體行動的時候,所述導向輪組在水平方向延伸,與所述軌道的左右兩個側面抵觸,從而在側面方向為所述主車體提供導向。除了水平側面的平穩導向之外,還需要豎直方向上的平穩夾持,所述夾持輪組與所述行動輪組共同在豎直方向夾持所述軌道,增加豎直方向平穩性。所述調節軸在所述調節槽中移動,即調整了所述調節輪相對于所述主車體在豎直方向上的位置,所述同步帶被所述調節輪頂起,而所述同步帶環繞設置,通過被頂起的幅度就調節了自身的漲緊程度。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行動輪組至少包含兩組,之間使用所述傳動裝置連接。所述傳動裝置可以連接這兩組所述行動輪組相對應的連接軸上。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驅動裝置為電機,所述傳動裝置為同步帶,所述取電裝置為劃電片。所述電纜固定設在所述軌道上,不需要再使用額外的蓄電池。當軌道車在所述軌道上移動的時候,所述化電片與所述電纜接觸,電纜的電能就提供給電機作為能源,驅動電機運轉,電機通過旋轉軸和齒輪組合與所述同步帶連接,驅動所述主車體在所述軌道上前進。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劃電片包含位于基座部和位于所述基座部上的取電薄片,所述取電薄片包含位于中部且表面平整的滑動平直部和位于所述滑動平直部兩側的呈弧線形狀的側弧部,所述取電薄片的延伸方向為所述主車體移動的前后方向。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防撞裝置包括設在所述燈具側端的支架和設在所述支架上的磁鐵,所述支架開設有內陷的加固棱槽。通過所述磁鐵的作用,同性相斥,當相鄰的軌道車靠的太近的時候,受到所述磁鐵的斥力,從而保證相鄰軌道車的距離不會太近從而發生碰撞。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固定裝置包含與所述主車體連接的連接座、與所述連接座連接的承力框和用于將所述燈具固定在所述承力框上的卡扣部。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卡扣部包含位于兩端的側邊部和位于兩個所述側邊部中部的中固部,所述中固部上設有用于與所述燈具貼合的弧槽。所述燈具一般為圓弧形,與所述弧槽貼合,固定緊密,不易滑脫。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承力框中部開設有中空部。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前后板上設有多個彼此平行的長槽和位于所述長槽側端的透微孔。所述長槽可以在豎直方向上延伸。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散熱板按靠近所述主車體內腔方向,依次設有反射板、透氣板、固定板和抗震板,所述透氣板上設有多個透氣孔。所述反射板用于反射強光所造成的熱量,所述透氣孔用于散發所述主車體內腔中產生的熱量。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固定板上設有摩擦件,所述摩擦件呈梯形,按靠近下方位置的方向面積逐漸增大。所述主車體在所述軌道上行駛的時候,會有顛簸或者不穩的情況,所述摩擦件增大所述固定板上的摩擦系數,避免各層之間存在滑動的情況。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摩擦件排布成三行,每行為多個,按靠近上方位置的方向,所述摩擦件的整體尺寸逐漸減小。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抗震板上設有形變件,所述形變件包含兩個呈圓柱形的抵觸部和設在兩個所述抵觸部之間的形變部,所述形變部向所述形變件的中軸線方向內陷。在發生顛簸的時候,所述形變件會發生形變,以形變的方式吸收震動產生的能量,從而減震,也改善所述燈具發光角度的穩定性。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夾持輪組與行動輪組配合,夾住軌道,增加軌道車對于軌道豎直方向的夾持力,增加穩定性。2、通過取電裝置與所述軌道上的電纜接觸,為驅動裝置提供電能,無需使用蓄電池,減小軌道車自重。3、所述行動輪組在所述軌道上滑動,所述導向輪組為軌道車的左右方向提供導向。4、所述主車體在所述軌道上移動,調整相對位置,從而調整所述燈具的發光位置,造成不同的舞美效果。5、所述防撞裝置包含磁鐵,避免前后相鄰小車發生碰撞。6、所述固定裝置拆卸方便,對燈具的固定效果牢固穩定。7、所述長槽和微透孔加強所述主車體散熱。8、所述散熱板安裝在所述中斜板上,散熱面積大,散熱位置靠近發熱量最大的地方。附圖說明圖1是實施例1的示意圖;圖2是圖1A處細節放大圖圖3是取電裝置的示意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軌道照明車,包含位于軌道(2)上移動的主車體(1),其特征在于:還包含用于照明的燈具(4)和用于將所述燈具(4)固定在所述主車體(1)上的固定裝置(3),所述主車體(1)包含前后板(11)和側板(12),所述側板(12)按豎直方向從上至下依次包含上平板(121)、傾斜設置的中斜板(122)和與所述上平板(121)平行的下平板(123),在所述中斜板(122)上設有散熱板(5),還包含用于防止前后相鄰軌道車相撞的防撞裝置(41),所述軌道(2)上安裝有電纜;還包含安裝在所述主車體(1)上的動力裝置(6),所述動力裝置(6)包含驅動裝置(61)、用于與所述電纜碰觸且給所述驅動裝置(61)提供運轉所需電能的取電裝置(62)和傳動裝置(63),還包含設在所述主車體(1)上的輪組(7),所述輪組(7)包含行動輪組(71)和導向輪組(72),所述行動輪組(71)安裝在所述主車體(1)上且在豎直方向上延伸,滑動立于所述軌道(2)上,所述驅動裝置(61)包含輸出軸(611),帶動所述行動輪組(71)轉動,所述行動輪組(71)上連接有連接軸(73),在所述行動輪組(71)在豎直方向靠近所述燈具(4)的方向上設有夾持輪組(74),所述夾持輪組(74)與所述行動輪組(71)共同配合在豎直方向上夾著所述軌道(2),所述傳動裝置(63)為同步帶,還包含用于調節所述同步帶漲緊程度的漲緊調節裝置(8),所述漲緊調節裝置(8)包含安裝架(81)、與所述同步帶抵觸的調節輪(82)和穿過所述調節輪(82)的調節軸(83),所述安裝架(81)上開設有垂直方向延伸的調節槽(811),所述調節軸(83)能在所述調節槽(811)中移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動軌道照明車,包含位于軌道(2)上移動的主車體(1),其特征在于:還包含用于照明的燈具(4)和用于將所述燈具(4)固定在所述主車體(1)上的固定裝置(3),所述主車體(1)包含前后板(11)和側板(12),所述側板(12)按豎直方向從上至下依次包含上平板(121)、傾斜設置的中斜板(122)和與所述上平板(121)平行的下平板(123),在所述中斜板(122)上設有散熱板(5),還包含用于防止前后相鄰軌道車相撞的防撞裝置(41),所述軌道(2)上安裝有電纜;還包含安裝在所述主車體(1)上的動力裝置(6),所述動力裝置(6)包含驅動裝置(61)、用于與所述電纜碰觸且給所述驅動裝置(61)提供運轉所需電能的取電裝置(62)和傳動裝置(63),還包含設在所述主車體(1)上的輪組(7),所述輪組(7)包含行動輪組(71)和導向輪組(72),所述行動輪組(71)安裝在所述主車體(1)上且在豎直方向上延伸,滑動立于所述軌道(2)上,所述驅動裝置(61)包含輸出軸(611),帶動所述行動輪組(71)轉動,所述行動輪組(71)上連接有連接軸(73),在所述行動輪組(71)在豎直方向靠近所述燈具(4)的方向上設有夾持輪組(74),所述夾持輪組(74)與所述行動輪組(71)共同配合在豎直方向上夾著所述軌道(2),所述傳動裝置(63)為同步帶,還包含用于調節所述同步帶漲緊程度的漲緊調節裝置(8),所述漲緊調節裝置(8)包含安裝架(81)、與所述同步帶抵觸的調節輪(82)和穿過所述調節輪(82)的調節軸(83),所述安裝架(81)上開設有垂直方向延伸的調節槽(811),所述調節軸(83)能在所述調節槽(811)中移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軌道照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行動輪組(71)至少包含兩組,之間使用所述傳動裝置(63)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軌道照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61)為電機,所述取電裝置(62)為劃電片。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動軌道照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劃電片包含基座部(621)和位于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建章,陳峰,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海悅機器人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