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利查詢>德州學院專利>正文

    一種用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振動能量回收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14438351 閱讀: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16:16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振動能量回收裝置,包括缸體、活塞、活塞桿、旋轉器、發電機、第一單向閥和第二單向閥;活塞可滑動安裝在缸體內,并將缸體的內腔分隔成第一液壓腔和第二液壓腔;活塞上設有通孔,第一單向閥安裝在所述的通孔內;第一液壓腔內的液壓油能夠從所述的通孔流入到第二液壓腔;活塞桿的第一端穿過缸體并與活塞靠近第一液壓腔的一側連接;第二液壓腔內安裝有彈性元件,彈性元件的第一端與活塞連接,第二端與缸體的底部連接;缸體上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進油口與第一液壓腔連通,出油口與第二液壓腔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儲存電能從而節約能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動汽車
    ,尤其涉及用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振動能量回收裝置
    技術介紹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是指車上裝有兩個以上動力源,包括有電機驅動,符合汽車道路交通、安全法規的汽車,車載動力源有多種:蓄電池、燃料電池、太陽能電池、內燃機車的發電機組,當前復合動力電動汽車一般是指內燃機車發電機,再加上蓄電池的電動汽車。汽車在行駛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產生振動,會消耗大量的能量。現有技術中,只是單純地通過各種減振器來達到減振的目的,而不能將振動的能量進行回收。如何回收這部分能量是本領域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
    技術介紹
    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出了一種用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振動能量回收裝置。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用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振動能量回收裝置,包括缸體、活塞、活塞桿、旋轉器、發電機、第一單向閥和第二單向閥;活塞可滑動安裝在缸體內,并將缸體的內腔分隔成第一液壓腔和第二液壓腔;活塞上設有通孔,第一單向閥安裝在所述的通孔內;第一液壓腔內的液壓油能夠從所述的通孔流入到第二液壓腔;活塞桿的第一端穿過缸體并與活塞靠近第一液壓腔的一側連接;第二液壓腔內安裝有彈性元件,彈性元件的第一端與活塞連接,第二端與缸體的底部連接;缸體上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進油口與第一液壓腔連通,出油口與第二液壓腔連通;旋轉器包括殼體、旋轉盤、柱塞和彈簧;殼體內設有截面為圓形的腔體,旋轉盤可轉動安裝在腔體內,旋轉盤與腔體的軸線按一定的距離平行設置;旋轉盤上設有多個沿徑向布置的柱塞孔,柱塞可滑動安裝在柱塞孔內;彈簧安裝在柱塞孔內,其一端與柱塞連接,另一端與柱塞孔的底部連接;柱塞為多個,且其與旋轉盤配合,將腔體分隔成多個變量腔;殼體上設有第二進油口和第二出油口,第二進油口和第二出油口位于殼體軸線、旋轉盤軸線所在平面的兩側;旋轉盤與發電機的轉子傳動連接;第二進油口與第一出油口通過管道連通,第二出油口與第二單向閥的進口通過管道連通,第二單向閥的出口與第一進油口連通。優選的,連接第二單向閥與缸體的管道上安裝有儲液罐,所述的儲液罐由彈性材料制成。優選的,所述的柱塞孔為5-9個,且柱塞孔在旋轉盤的周上圓周陣列分布。優選的,所述的柱塞孔為6個。優選的,第二出油口為長條形,且同時與多個變量腔連通。優選的,所述的彈性元件為彈簧。優選的,所述的進油口的直徑大于出油口的直徑。優選的,第二進油口在殼體軸線、旋轉盤軸線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旋轉盤的軸線處。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用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振動能量回收裝置,通過安裝在車身與底盤之間的缸體、活塞及活塞桿,活塞上安裝有第一單向閥,在活塞向第一液壓腔移動時,第一液壓腔內的液壓油能夠通過第一單向閥流入到第二液壓腔內,在活塞向第二液壓腔移動的時候,第二液壓腔內的壓力增大,使第二液壓腔內的液壓油流入到旋轉器內,并推動旋轉盤轉動,從而帶動發動機轉動并發電。進而達到將汽車行駛過程中振動能量轉化為電能并儲存到所述汽車蓄電池內的目的。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對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包括缸體1、活塞2、活塞桿3、旋轉器4、發電機5、第一單向閥6和第二單向閥7;活塞2可滑動安裝在缸體1內,并將缸體1的內腔分隔成第一液壓腔8和第二液壓腔9;活塞2上設有通孔,第一單向閥6安裝在所述的通孔內;第一液壓腔8內的液壓油能夠從所述的通孔流入到第二液壓腔;活塞桿3的第一端穿過缸體1并與活塞2靠近第一液壓腔8的一側連接;第二液壓腔9內安裝有彈性元件10,彈性元件10的第一端與活塞2連接,第二端與缸體1的底部連接;具體實施時,所述的彈性元件10為彈簧。缸體1上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進油口與第一液壓腔8連通,出油口與第二液壓腔9連通;具體實施時,所述的進油口的直徑大于出油口的直徑。旋轉器4包括殼體、旋轉盤、柱塞和彈簧;殼體內設有截面為圓形的腔體,旋轉盤可轉動安裝在腔體內,旋轉盤與腔體的軸線按一定的距離平行設置;旋轉盤上設有多個沿徑向布置的柱塞孔,柱塞可滑動安裝在柱塞孔內;彈簧安裝在柱塞孔內,其一端與柱塞連接,另一端與柱塞孔的底部連接;柱塞為多個,且其與旋轉盤配合,將腔體分隔成多個變量腔;殼體上設有第二進油口和第二出油口,第二進油口和第二出油口位于殼體軸線、旋轉盤軸線所在平面的兩側;旋轉盤與發電機5的轉子傳動連接;具體實施時,所述的柱塞孔為5-9個,所述的柱塞孔為6個。且柱塞孔在旋轉盤的周上圓周陣列分布。如此,可保證向變量腔內通入液壓油,從而推動旋轉盤的轉動,并帶動發電機5轉動,從而達到將振動能量轉化為電能的目的。具體實施時,第二出油口為長條形,且同時與多個變量腔連通。如此,有利于減少旋轉器4轉動所產生的阻力。具體實施時,第二進油口在殼體軸線、旋轉盤軸線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旋轉盤的軸線處。第二進油口與第一出油口通過管道連通,第二出油口與第二單向閥7的進口通過管道連通,第二單向閥7的出口與第一進油口連通。具體實施時,連接第二單向閥7與缸體1的管道上安裝有儲液罐,所述的儲液罐由彈性材料制成。具體使用時,活塞桿3與所述汽車的車身連接,所述缸體1與所述汽車的底盤連接,如此,在行駛過程中,汽車不斷振動,每振動一次,就會將一定量的液壓油推入到旋轉器4內,從而帶動發電機的轉動。實現振動能量的回收。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技術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一種用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振動能量回收裝置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振動能量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體(1)、活塞(2)、活塞桿(3)、旋轉器(4)、發電機(5)、第一單向閥(6)和第二單向閥(7);活塞(2)可滑動安裝在缸體(1)內,并將缸體(1)的內腔分隔成第一液壓腔(8)和第二液壓腔(9);活塞(2)上設有通孔,第一單向閥(6)安裝在所述的通孔內;第一液壓腔(8)內的液壓油能夠從所述的通孔流入到第二液壓腔(9);活塞桿(3)的第一端穿過缸體(1)并與活塞(2)靠近第一液壓腔(8)的一側連接;第二液壓腔(9)內安裝有彈性元件(10),彈性元件(10)的第一端與活塞(2)連接,第二端與缸體(1)的底部連接;缸體(1)上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進油口與第一液壓腔(8)連通,出油口與第二液壓腔(9)連通;旋轉器(4)包括殼體、旋轉盤、柱塞和彈簧;殼體內設有截面為圓形的腔體,旋轉盤可轉動安裝在腔體內,旋轉盤與腔體的軸線按一定的距離平行設置;旋轉盤上設有多個沿徑向布置的柱塞孔,柱塞可滑動安裝在柱塞孔內;彈簧安裝在柱塞孔內,其一端與柱塞連接,另一端與柱塞孔的底部連接;柱塞為多個,且其與旋轉盤配合,將腔體分隔成多個變量腔;殼體上設有第二進油口和第二出油口,第二進油口和第二出油口位于殼體軸線、旋轉盤軸線所在平面的兩側;旋轉盤與發電機(5)的轉子傳動連接;第二進油口與第一出油口通過管道連通,第二出油口與第二單向閥(7)的進口通過管道連通,第二單向閥(7)的出口與第一進油口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振動能量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體(1)、活塞(2)、活塞桿(3)、旋轉器(4)、發電機(5)、第一單向閥(6)和第二單向閥(7);活塞(2)可滑動安裝在缸體(1)內,并將缸體(1)的內腔分隔成第一液壓腔(8)和第二液壓腔(9);活塞(2)上設有通孔,第一單向閥(6)安裝在所述的通孔內;第一液壓腔(8)內的液壓油能夠從所述的通孔流入到第二液壓腔(9);活塞桿(3)的第一端穿過缸體(1)并與活塞(2)靠近第一液壓腔(8)的一側連接;第二液壓腔(9)內安裝有彈性元件(10),彈性元件(10)的第一端與活塞(2)連接,第二端與缸體(1)的底部連接;缸體(1)上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進油口與第一液壓腔(8)連通,出油口與第二液壓腔(9)連通;旋轉器(4)包括殼體、旋轉盤、柱塞和彈簧;殼體內設有截面為圓形的腔體,旋轉盤可轉動安裝在腔體內,旋轉盤與腔體的軸線按一定的距離平行設置;旋轉盤上設有多個沿徑向布置的柱塞孔,柱塞可滑動安裝在柱塞孔內;彈簧安裝在柱塞孔內,其一端與柱塞連接,另一端與柱塞孔的底部連接;柱塞為多個,且其與旋轉盤配合,將腔體分隔成多個變量腔;殼體上設有第二進油口和第二出油口,第二進油口和第二出油口位于殼體軸線、旋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豪瑞衣豐艷盤朝奉趙輝宏楊和利劉永輝王健楊君王偉光張立偉
    申請(專利權)人:德州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综合88|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国产人成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18| 无码专区中文字幕无码| 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国产亚洲?V无码?V男人的天堂 | 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 无码无需播放器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伦在线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中文无码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V|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成人|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亚洲av无码不卡|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一道久在线无码加勒比|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久久无码av三级|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永久免费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无码狠狠躁久久久久久久| 伊人久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