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通過在嬰兒車上設置收合機構,使嬰兒車能夠進行收合,從而減小體積,方便攜帶和運輸。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第一立柱(161)、第二立柱(162)和折疊架(163);第一立柱(161)和第二立柱(162)的末端分別與第一后輪支架(1101)和第二后輪支架(1102)滑動鉸接;折疊架(163)連接在第一立柱(161)和第二立柱(162)之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
技術介紹
嬰兒車作為一種用于承載嬰幼兒童的便攜式工具,解決了人們帶著嬰兒外出時的麻煩問題,大大減輕了人們外出時攜帶嬰幼負擔。嬰兒車由于具有相對大的體積,在不需要使用時會占用較大的空間。為了解決此問題,在嬰兒車上設置相應的收合機構,使嬰兒車能夠進行收合,從而減小體積,方便攜帶和運輸。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通過在嬰兒車上設置收合機構,使嬰兒車能夠進行收合,從而減小體積,方便攜帶和運輸。本技術的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第一立柱161、第二立柱162和折疊架163;第一立柱161和第二立柱162的末端分別與第一后輪支架1101和第二后輪支架1102滑動鉸接;折疊架163連接在第一立柱161和第二立柱162之間。可選的,第一后輪支架1101和第二后輪支架1102上均設有滑槽17;第一立柱161和第二立柱162的末端分別套設滑動座18;滑動座18用于在滑槽內17滑動。可選的,滑槽通過螺釘分別安裝在第一后輪支架1101和第二后輪支架1102上。可選的,折疊架163包括軸對稱設置的第一分體1631和第二分體1632;第一分體1631和第二分體1632彼此成X形鉸鏈轄連接;第一分體1631和第二分體1632均由互相鉸鏈轄連接的長臂與短臂構成;長臂的另一端和短臂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在相對立柱的上下兩端。可選的,滑槽17一端封閉,另一端設有擋板;擋板從滑槽17端部向內延伸,且厚度有小到大。可選的,滑槽17一端封閉,另一端在滑槽17上沖壓彈片。可選的,滑動座18與滑槽17接觸面為曲面結構。可選的,滑動座17的材料包括金屬、塑料、橡膠中任意一種或多種組合。可選的,靠背支架用于套裝軟墊20。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技術實施例具有以下優點:本技術的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第一立柱161、第二立柱162和折疊架163;第一立柱161和第二立柱162的末端分別與第一后輪支架1101和第二后輪支架1102滑動鉸接;折疊架163連接在第一立柱161和第二立柱162之間。與現有技術相比,折疊架163能夠擴張和收縮便于打開和收納嬰兒車;而第一立柱161和第二立柱162的末端分別與第一后輪支架1101和第二后輪支架1102滑動鉸接,能夠避免嬰兒車折疊時受軟墊拉伸限制而引起的收合阻礙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中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實施例爆炸圖;圖2為本技術中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軟墊結構。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通過在嬰兒車上設置收合機構,使嬰兒車能夠進行收合,從而減小體積,方便攜帶和運輸。下面參閱圖1-圖2,對本技術中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實施例進行說明:本技術的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第一立柱161、第二立柱162和折疊架163;第一立柱161和第二立柱162的末端分別與第一后輪支架1101和第二后輪支架1102滑動鉸接;折疊架163連接在第一立柱161和第二立柱162之間。本實施例中,位于第一立柱161和第二立柱162之間的折疊架163能夠擴張和收縮便于打開和收納嬰兒車;而第一立柱161和第二立柱162的末端分別與第一后輪支架1101和第二后輪支架1102滑動鉸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折疊架163能夠擴張和收縮便于打開和收納嬰兒車;而第一立柱161和第二立柱162的末端分別與第一后輪支架1101和第二后輪支架1102滑動鉸接,能夠避免嬰兒車折疊時受軟墊拉伸限制而引起的收合阻礙的問題。具體的,第一后輪支架1101和第二后輪支架1102上均設有滑槽17;第一立柱161和第二立柱162的末端分別套設滑動座18;滑動座18用于在滑槽17內滑動。下面對本技術的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進一步說明,滑槽17通過螺釘分別安裝在第一后輪支架1101和第二后輪支架1102上。本實施例中,螺絲將滑槽17安裝在后輪支架上,便于安裝且穩固。下面對本技術的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進一步說明,折疊架163包括軸對稱設置的第一分體1631和第二分體1632;第一分體1631和第二分體1632彼此成X形鉸鏈轄連接;第一分體1631和第二分體1632均由互相鉸鏈轄連接的長臂與短臂構成;長臂的另一端和短臂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在相對立柱的上下兩端。本實施例中,第一分體1631和第二分體1632彼此成X形鉸鏈轄連接能夠以鉸接處為支點,通過調節第一分體1631和第二分體1632之間的夾角,對嬰兒車進行打開和收納;第一分體1631和第二分體1632的長臂的另一端和短臂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在相對立柱的上下兩端,即保證在打開和收納過程中,同時調節立柱的上下立壁,防止靠背歪斜。下面對本技術的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進一步說明,滑槽17一端封閉,另一端設有擋板;擋板從滑槽17端部向內延伸,且厚度由小到大。本實施例中,滑槽17一端封閉,能夠抵住在其內部滑動的滑動座18;另一端設有擋板,能夠防止滑動座18在滑動中脫離滑槽17,保證嬰兒的安全。下面對本技術的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進一步說明,滑槽17一端封閉,另一端在滑槽17上沖壓彈片。需要說明的是,擋板的楔形結構,從滑槽端部向內延伸,且厚度由小到大。使滑動座更容易導入滑槽,而進入滑槽的滑動座不易脫離。為了節省材料,在滑槽上沖壓彈片也可以實現上述功能。下面對本技術的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進一步說明,滑動座18與滑槽17接觸面為曲面結構。本實施例中,支架帶有一定角度使推車的動作更省力、行走更便捷,而滑槽17與滑動座18接觸面為曲面結構的設計是為了與后輪支架更貼合,應用中不易形成剮蹭。下面對本技術的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進一步說明,滑動座17的材料包括金屬、塑料、橡膠中任意一種或多種組合。本實施例中,根據實際需求選擇不同的材質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需要說明的是,該滑動鉸接的方式不限于上述實施例中的配合方式,例如可以使立柱的轉動點滑動套接在后輪支架上,從而使立柱在后輪支架上滑動;或者滑槽可以設置為鏤空結構,而滑動座可以穿過該鏤空結構,并在該鏤空結構內滑動本技術區別于現有技術的特征在于。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技術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第一立柱(161)、第二立柱(162)和折疊架(163);所述第一立柱(161)和第二立柱(162)的末端分別與第一后輪支架(1101)和第二后輪支架(1102)滑動鉸接;所述折疊架(163)連接在所述第一立柱(161)和所述第二立柱(162)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第一立柱(161)、第二立柱(162)和折疊架(163);所述第一立柱(161)和第二立柱(162)的末端分別與第一后輪支架(1101)和第二后輪支架(1102)滑動鉸接;所述折疊架(163)連接在所述第一立柱(161)和所述第二立柱(162)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輪支架(1101)和所述第二后輪支架(1102)上均設有滑槽(17);所述第一立柱(161)和第二立柱(162)的末端分別套設滑動座(18);所述滑動座(18)用于在所述滑槽(17)內滑動。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通過螺釘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一后輪支架(1101)和第二后輪支架(1102)上。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應用于嬰兒車的靠背支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疊架(163)包括軸對稱設置的第一分體(1631)和第二分...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米宏林,
申請(專利權)人:英屬維京群島商貫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英國;GB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