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矯形器,該矯形器包括矯形器主體(1),所述矯形器主體(1)包括層壓的滌綸布層(11)、中間層(12)和聚乙烯層(13);所述矯形器還包括拉力帶和拉力扣;在所述矯形器主體(1)上開設有透氣孔(2)和拉力孔(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矯形器具有透氣性良好,成產成本低,成產效率高,使用者佩戴的舒適、安全、無毒等諸多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矯形器,尤其是一種制作方便,透氣性好的矯形器,屬于醫療器械領域。
技術介紹
現有的矯形器多包括有熱塑成型外殼,并在所述外殼內粘貼有泡沫作為內襯,其需要先在成品殼體上均勻刷膠,再把泡沫加溫塑型后粘在殼體上,制作成本較高,費時費力。另一方面,當現有的矯形器采用內襯物制作時,需要先裁剪,再鎖邊,最后粘貼,但是通氣孔不易處理,而且內襯層透氣性不好,使人有燥熱感。另外,粘貼泡沫或內襯用膠的氣味滯留時間比較長,對皮膚有刺激,內襯或泡沫等散熱不良,透氣不好,受用者長期使用很難堅持,所以影響矯形器的使用效果。例如,中國專利2010201066268斜頸矯形器中公開的技術方案,又如中國專利2010800498708胸腰薦骨矯形器公開的技術方案,都需要經過兩次或兩次以上的注塑加工才能成型,生產成本較高,生產效率低,而且透氣不好,使用者的佩戴效果較差。因此,現有技術亟代研究并設計出一種制備簡單、透氣性好的矯形器。由于上述原因,本專利技術人對現有的矯形器做了深入研究,以便設計出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新的矯形器。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人進行了銳意研究,設計出一種矯形器,該矯形器包括矯形器主體,所述矯形器主體包括層壓在一起的滌綸布層、中間層和聚乙烯層;所述矯形器還包括拉力帶和拉力扣;在所述矯形器主體上開設有透氣孔,在所述矯形器主體上還開設有拉力孔,所述拉力孔用于固定安裝拉力帶和/或拉力扣;從而完成本技術。具體來說,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矯形器,該矯形器包括矯形器主體1,所述矯形器主體1兩側向內彎折呈槽狀,從內向外依次包括滌綸布層11、中間層12和聚乙烯層13;在所述矯形器主體1上開設有透氣孔2和拉力孔3。其中,所述矯形器主體1的形狀與待矯形的軀體部位相適應,用于安放在所述軀體部位的外側。優選地,所述待矯形的軀體部位可以是腰、腿、腳、脖子等部位。進一步地,所述矯形器為腰部矯形器,其外形與人體腰部外形相適應。根據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透氣孔2有多個,優選在所述矯形器主體1上呈軸對稱分布。任選地,所述矯形器還包括拉力帶和拉力扣,拉力帶通過拉力扣固定在拉力孔3上并且拉力帶位于矯形器外側,即聚乙烯層13與滌綸布層11相對的一面,優選地,在矯形器內側,拉力扣不超過滌綸布層11,更優選不超過中間層12,例如拉力扣表面與聚乙烯層13平齊。根據本技術,所述矯形器邊緣處存在翻邊結構,即在聚乙烯層四周,滌綸布從內側伸出并翻卷,從而包裹聚乙烯層,翻邊寬度為5mm至2cm,優選8mm至1.2cm,例如為1cm。優選地,所述滌綸布層11、中間層12和聚乙烯層13由滌綸布和聚乙烯經層壓形成,優選地,所述中間層12是滌綸布和聚乙烯在一定溫度和一定壓力下壓制時相互浸潤和/或滲透而形成的混合材料層,更優選地,所述矯形器主體1是由滌綸布和聚乙烯板平整層壓并保持一定時間后形成。為此,可將滌綸布(或滌綸棉織物)平整的放在加熱器內,將聚乙烯板放在滌綸布上,并在所述聚乙烯板上放置金屬板,在一定溫度下以及對金屬板施加一定壓力下滌綸布和聚乙烯板最終形成滌綸布層11、中間層12和聚乙烯層13。根據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并技術的矯形器如下加工形成:將滌綸布(或滌綸棉織物)放在加熱器內,把周邊都小于滌綸棉織物一定尺寸(例如10mm至4cm,優選16mm至2.4cm,例如為2cm)的聚乙烯板材放在滌綸布(或滌綸棉織物)上;然后將金屬壓力板(優選其包裹有高溫布)壓在聚乙烯板材上,在施加一定壓強下,在100℃至200℃,優選120℃至180℃下加熱數分鐘至最多3小時,優選半小時至2小時,并趁熱把合成材料放在模具上進行拉伸或真空成型,形成滌綸布層11、中間層12和聚乙烯層13的三層結構,定型冷卻后取下毛坯件,劃線,用曲線鋸切割成型,開設通氣孔,任選翻邊并打磨邊,然后在模具上開設拉力孔,經裝訂拉力帶和拉力扣后即制成成品。本技術所提供的矯形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根據本技術提供的矯形器生產制備過程簡單,生產成本低;(2)根據本技術提供的矯形器透氣性良好,不會使人有燥熱感;(3)根據本技術提供的矯形器無異味、無毒,對皮膚無刺激。附圖說明圖1示出根據本技術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矯形器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根據本技術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矯形器端面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圖2中A區域的局部放大圖,即矯形器主體的層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號說明:1-矯形器主體11-滌綸布層12-中間層13-聚乙烯層2-透氣孔3-拉力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通過這些說明,本技術的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為清楚明確。在這里專用的詞“示例性”意為“用作例子、實施例或說明性”。這里作為“示例性”所說明的任何實施例不必解釋為優于或好于其它實施例。盡管在附圖中示出了實施例的各種方面,但是除非特別指出,不必按比例繪制附圖。根據本技術提供的矯形器,如圖1、圖2和圖3中所示,該矯形器包括矯形器主體1,所述矯形器主體1包括層壓的滌綸布層11、中間層12和聚乙烯層13;優選地,所述矯形器主體1由上述三個層構成,且從內向外依次為滌綸布層11、中間層12和聚乙烯層13。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在所述矯形器主體1上開設有透氣孔2;所述透氣孔2有多個,優選地,多個透氣孔在矯形器主體1上呈軸對稱分布,可以排成偶數列或奇數列,奇數列時有一列位于中間,例如可以有三至七列,例如四至六列,優選有五列。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矯形器主體1安放在待矯形的軀體外側,其外形與所述軀體部位相適應,這些軀體部位可以是腰、腿、腳、脖子等部位。優選地,所述矯形器為腰部矯形器,其安放在人體腰部外側,其外形與人體腰部外形相適應。進一步地,所述矯形器主體兩側向內彎折呈槽狀,環抱在軀體部位(例如腰部)外側。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矯形器還包括拉力帶和拉力扣,其用于將矯形器主體固定在軀體部位外側,并且是可以調節松緊的,以使得使用者佩戴矯形器時舒適安全,進一步地,在所述矯形器主體1上還開設有拉力孔3,所述拉力孔用于固定安裝拉力帶和/或拉力扣,所述拉力孔3同樣設置有多個。拉力帶通過拉力扣固定在拉力孔3上并且拉力帶位于矯形器外側,即聚乙烯層13與滌綸布層11相對的一面。優選地,在矯形器內側,拉力扣不超過滌綸布層11,更優選不超過中間層12,例如拉力扣表面與聚乙烯層13平齊。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矯形器邊緣處存在翻邊結構,即在聚乙烯層四周,滌綸布從內側伸出并翻卷,從而包裹聚乙烯層,翻邊寬度為5mm至2cm,優選8mm至1.2cm,例如為1cm。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滌綸布層11、中間層12和聚乙烯層13是由滌綸布和聚乙烯板材經層壓形成,優選地,所述中間層12是滌綸布和聚乙烯板材在一定溫度和一定壓力下混合壓制而形成的混合材料層,更優選地,所述矯形器主體1是由滌綸布和聚乙烯板平整層壓并保持一定時間后形成。本技術提供的矯形器可按如下工序進行加工:將滌綸棉織物(即滌綸布)按與待矯形的軀體部位相適應的尺寸放在加熱器內;再把周邊都小于滌綸棉織物一定尺寸,優選小于10至40mm,更優選小于16至24mm,例如小于約20mm的聚乙烯板材放在滌綸棉織物上;然后將金屬壓力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矯形器,其特征在于,該矯形器包括矯形器主體(1),所述矯形器主體(1)兩側向內彎折呈槽狀,從內向外依次包括滌綸布層(11)、中間層(12)和聚乙烯層(13);在所述矯形器主體(1)上開設有透氣孔(2)和拉力孔(3);所述矯形器主體(1)的形狀與待矯形的軀體部位相適應,用于安放在所述軀體部位的外側。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矯形器,其特征在于,該矯形器包括矯形器主體(1),所述矯形器主體(1)兩側向內彎折呈槽狀,從內向外依次包括滌綸布層(11)、中間層(12)和聚乙烯層(13);在所述矯形器主體(1)上開設有透氣孔(2)和拉力孔(3);所述矯形器主體(1)的形狀與待矯形的軀體部位相適應,用于安放在所述軀體部位的外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矯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矯形的軀體部位是腰、腿、腳或脖子。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矯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矯形器為腰部矯形器,其外形與人體腰部外形相適應。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矯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氣孔(2)有多個。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矯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氣孔(2)在所述矯形器主體(1)上呈軸對稱分布。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矯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矯形器還包括拉力帶和拉力扣,拉力帶通過拉力扣固定在拉力孔(3)上并且拉力帶位于矯形器外側,即聚乙烯層(13)與滌綸布層(11)相對的一面,拉力帶是可以調節松緊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漢勤,
申請(專利權)人:于漢勤,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