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利查詢>施阿丹專利>正文

    一種機械加工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14389940 閱讀: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0 17:30
    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機械加工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頂端固定安裝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內部頂端安裝有鉆孔加工機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心處安裝有輸送裝置,所述皮帶的上表面安裝有斜坡卡板,所述斜坡卡板的正面左側安裝有紅外傳感發射器,所述工作箱的內壁左側安裝有紅外傳感接收器。該機械加工裝置,通過輸送裝置、紅外傳感接收器和紅外傳感發射器的配合,使輸送裝置工作將置料臺處的工件可持續移動至工作箱內,當紅外傳感接收器接收到紅外傳感發射器發射處的信號后第一伺服電機停止轉動,鉆孔加工機組對工件進行鉆孔工作,提高了孔眼的精確度,滿足工件的加工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實專利技術涉及機械
    ,具體為一種機械加工裝置
    技術介紹
    在機械加工過程中鉆孔設備是必備的機械設備,現有的鉆孔設備有鉆床等,現有的鉆孔設備在作業過程中也達到了自動化的效果,鉆孔的效果比傳統鉆孔設備的鉆孔效果優勝許多,但是現有鉆孔設備在對工件進行化多孔同時鉆孔時,其孔眼的精確度較低,在現有技術中,底座上設有立柱,立柱上活動設有旋轉臂,旋轉臂上設有鉆孔電機,立柱頂端活動設有旋轉座,旋轉座上設有水箱和循環泵,鉆孔電機外圍設有冷卻水管,冷卻水管一端與水箱底端相連通,另一端通過循環泵與水箱側壁相連通,位于旋轉臂下方的立柱上還設有自動調節擋板,該專利雖然提高了安全性能,但在實際工作時,工件不能連續性進行加工,且孔眼的精確度較低,不能滿足工件的加工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械加工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這種機械加工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頂端固定安裝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正面右側活動安裝有控制器,所述工作箱的內部頂端安裝有鉆孔加工機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接料臺和置料臺,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心處安裝有輸送裝置,所述輸送裝置包括第一旋轉輥,所述第一旋轉輥的右側設有第二旋轉輥,所述第一旋轉輥通過皮帶與第二旋轉輥相連,所述第二旋轉輥的正面安裝有第一伺服電機,所述第一伺服電機與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皮帶的上表面安裝有斜坡卡板,所述斜坡卡板通過固定螺桿與皮帶相連,所述固定螺桿的頂端安裝有固定螺帽,所述斜坡卡板與皮帶的連接處從上到下依次設有壓緊墊、彈簧墊和平墊,所述斜坡卡板的正面左側安裝有紅外傳感發射器,所述工作箱的內壁左側安裝有紅外傳感接收器,所述紅外傳感發射器與紅外傳感接收器分別與控制器電性連接。優選的,所述置料臺的右側安裝有進給裝置,所述進給裝置包括外殼,所述外殼的內腔設有旋轉凸形臺,所述旋轉凸形臺通過底折型旋轉桿與外殼相連,所述底折型旋轉桿與外殼和旋轉凸形臺的連接處均安裝有第二旋轉件,所述外殼的內部頂端安裝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通過穩定架與外殼相連,所述固定套通過頂折型旋轉桿與旋轉凸形臺相連,所述頂折型旋轉桿與旋轉凸形臺的連接處安裝有第一旋轉件,所述固定套的頂端固定安裝有第二伺服電機,所述第二伺服電機與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第二伺服電機通過連接旋轉輥與頂折型旋轉桿相連,所述第二伺服電機通過第一連軸器與連接旋轉輥相連。優選的,所述置料臺的頂端左右兩側均安裝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內側設有距離調節板,所述距離調節板通過伸縮調節桿與固定板相連,所述距離調節板的內側設有斜度板,所述斜度板通過連接氣缸桿與距離調節板相連,所述距離調節板的右側頂端固定安裝有橫板,所述斜度板的左側底端設有調節板,所述橫板的底端旋轉連接有旋轉螺桿,所述旋轉螺桿的底端設有轉盤,所述轉盤的圓周安裝有球齒,所述調節板的內側設有調節槽,所述調節槽與球齒相配合,所述距離調節板的內部底端設有插腔,所述斜度板的右側內部設有圓形卡腔,所述圓形卡腔的內部轉動連接有轉球。優選的,所述接料臺的左側設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內側設有絲杠,所述絲杠通過軸承與固定架相連,所述固定架的頂端安裝有第三伺服電機,所述第三伺服電機通過第二連軸器與絲杠相連,所述第三伺服電機與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絲杠的外壁套接有移動套,所述移動套通過螺紋套筒與絲杠轉動連接,所述移動套的右側安裝有導料臺,所述固定架的右側底端安裝有成品槽。優選的,所述工作箱的內部底端左右兩側均安裝有斜坡板槽,所述斜坡板槽的內側底端安裝有下料管,所述底座的內部頂端左右兩側均安裝有斜板,所述底座的內部底端安裝有廢料槽。優選的,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安裝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內側安裝有擋料板,所述擋料板通過定位調節導軌與框架相連。優選的,所述置料臺的正面底端安裝有置料標識板。優選的,所述導料臺的頂端設有穩定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機械加工裝置,通過輸送裝置、紅外傳感接收器和紅外傳感發射器的配合,第二伺服電機通過連接旋轉輥帶動頂折型旋轉桿和旋轉凸形臺進行圓周往復旋轉將工件輸送至輸送裝置上,使輸送裝置工作將置料臺處的工件可持續移動至工作箱內,當紅外傳感接收器接收到紅外傳感發射器發射處的信號后第一伺服電機停止轉動,鉆孔加工機組對工件進行鉆孔工作,提高了孔眼的精確度,滿足工件的加工需求。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輸送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鉆孔加工機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進給裝置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底折型旋轉桿位置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置料臺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的斜度板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的轉盤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專利技術的斜坡卡板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專利技術的導料臺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專利技術的原理框圖。圖中:1、接料臺,2、工作箱,3、控制器,4、輸送裝置,401、第一旋轉輥,402、皮帶,403、第二旋轉輥,404、第一伺服電機,5、進給裝置,501、第二伺服電機,502、第一連軸器,503、外殼,504、連接旋轉輥,505、固定套,506、第一旋轉件,507、旋轉凸形臺,508、底折型旋轉桿,509、穩定架,510、頂折型旋轉桿,511、第二旋轉件,6、底座,7、鉆孔加工機組,8、紅外傳感接收器,9、下料管,10、廢料槽,11、斜坡板槽,12、斜板,13、置料臺,14、固定板,15、斜度板,16、伸縮調節桿,17、框架,18、距離調節板,19、定位調節導軌,20、擋料板,21、置料標識板,22、旋轉螺桿,23、橫板,24、插腔,25、圓形卡腔,26、轉球,27、連接氣缸桿,28、調節板,29、調節槽,30、球齒,31、轉盤,32、成品槽,33、紅外傳感發射器,34、固定螺帽,35、斜坡卡板,36、壓緊墊,37、彈簧墊,38、固定螺桿,39、平墊,40、第三伺服電機,41、導料臺,42、穩定槽,43、軸承,44、第二連軸器,45、移動套,46、螺紋套筒,47、固定架,48、絲杠。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11,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機械加工裝置,包括底座6,所述底座6的頂端固定安裝有工作箱2,所述工作箱2的正面右側活動安裝有控制器3,所述工作箱2的內部頂端安裝有鉆孔加工機組7,所述底座6的上表面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接料臺1和置料臺13,所述接料臺1的左側設有固定架47,所述固定架47的內側設有絲杠48,所述絲杠48通過軸承43與固定架47相連,所述固定架47的頂端安裝有第三伺服電機40,所述第三伺服電機40通過第二連軸器44與絲杠48相連,所述第三伺服電機40與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絲杠48的外壁套接有移動套45,所述移動套45通過螺紋套筒46與絲杠48轉動連接,所述移動套45的右側安裝有導料臺41,所述導料臺41的頂端設有穩定槽42,加工后的工件放置在導料臺41上,第三伺服電機40帶動絲杠48旋轉在固定架47的內側,所述導料臺41通過移動套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一種機械加工裝置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機械加工裝置,包括底座(6),所述底座(6)的頂端固定安裝有工作箱(2),所述工作箱(2)的正面右側活動安裝有控制器(3),所述工作箱(2)的內部頂端安裝有鉆孔加工機組(7),所述底座(6)的上表面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接料臺(1)和置料臺(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的上表面中心處安裝有輸送裝置(4),所述輸送裝置(4)包括第一旋轉輥(401),所述第一旋轉輥(401)的右側設有第二旋轉輥(403),所述第一旋轉輥(401)通過皮帶(402)與第二旋轉輥(403)相連,所述第二旋轉輥(403)的正面安裝有第一伺服電機(404),所述第一伺服電機(404)與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皮帶(402)的上表面安裝有斜坡卡板(35),所述斜坡卡板(35)通過固定螺桿(38)與皮帶(402)相連,所述固定螺桿(38)的頂端安裝有固定螺帽(34),所述斜坡卡板(35)與皮帶(402)的連接處從上到下依次設有壓緊墊(36)、彈簧墊(37)和平墊(39),所述斜坡卡板(35)的正面左側安裝有紅外傳感發射器(33),所述工作箱(2)的內壁左側安裝有紅外傳感接收器(8),所述紅外傳感發射器(33)與紅外傳感接收器(8)分別與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置料臺(13)的右側安裝有進給裝置(5),所述進給裝置(5)包括外殼(503),所述外殼(503)的內腔設有旋轉凸形臺(507),所述旋轉凸形臺(507)通過底折型旋轉桿(508)與外殼(503)相連,所述底折型旋轉桿(508)與外殼(503)和旋轉凸形臺(507)的連接處均安裝有第二旋轉件(511),所述外殼(503)的內部頂端安裝有固定套(505),所述固定套(505)通過穩定架(509)與外殼(503)相連,所述固定套(505)通過頂折型旋轉桿(510)與旋轉凸形臺(507)相連,所述頂折型旋轉桿(510)與旋轉凸形臺(507)的連接處安裝有第一旋轉件(506),所述固定套(505)的頂端固定安裝有第二伺服電機(501),所述第二伺服電機(501)與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第二伺服電機(501)通過連接旋轉輥(504)與頂折型旋轉桿(510)相連,所述第二伺服電機(501)通過第一連軸器(502)與連接旋轉輥(504)相連;所述置料臺(13)的頂端左右兩側均安裝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內側設有距離調節板(18),所述距離調節板(18)通過伸縮調節桿(16)與固定板(14)相連,所述距離調節板(18)的內側設有斜度板(15),所述斜度板(15)通過連接氣缸桿(27)與距離調節板(18)相連,所述距離調節板(18)的右側頂端固定安裝有橫板(23),所述斜度板(15)的左側底端設有調節板(28),所述橫板(23)的底端旋轉連接有旋轉螺桿(22),所述旋轉螺桿(22)的底端設有轉盤(31),所述轉盤(31)的圓周安裝有球齒(30),所述調節板(28)的內側設有調節槽(29),所述調節槽(29)與球齒(30)相配合,所述距離調節板(18)的內部底端設有插腔(24),所述斜度板(15)的右側內部設有圓形卡腔(25),所述圓形卡腔(25)的內部轉動連接有轉球(26);所述接料臺(1)的左側設有固定架(47),所述固定架(47)的內側設有絲杠(48),所述絲杠(48)通過軸承(43)與固定架(47)相連,所述固定架(47)的頂端安裝有第三伺服電機(40),所述第三伺服電機(40)通過第二連軸器(44)與絲杠(48)相連,所述第三伺服電機(40)與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絲杠(48)的外壁套接有移動套(45),所述移動套(45)通過螺紋套筒(46)與絲杠(48)轉動連接,所述移動套(45)的右側安裝有導料臺(41),所述固定架(47)的右側底端安裝有成品槽(3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機械加工裝置,包括底座(6),所述底座(6)的頂端固定安裝有工作箱(2),所述工作箱(2)的正面右側活動安裝有控制器(3),所述工作箱(2)的內部頂端安裝有鉆孔加工機組(7),所述底座(6)的上表面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接料臺(1)和置料臺(1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的上表面中心處安裝有輸送裝置(4),所述輸送裝置(4)包括第一旋轉輥(401),所述第一旋轉輥(401)的右側設有第二旋轉輥(403),所述第一旋轉輥(401)通過皮帶(402)與第二旋轉輥(403)相連,所述第二旋轉輥(403)的正面安裝有第一伺服電機(404),所述第一伺服電機(404)與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皮帶(402)的上表面安裝有斜坡卡板(35),所述斜坡卡板(35)通過固定螺桿(38)與皮帶(402)相連,所述固定螺桿(38)的頂端安裝有固定螺帽(34),所述斜坡卡板(35)與皮帶(402)的連接處從上到下依次設有壓緊墊(36)、彈簧墊(37)和平墊(39),所述斜坡卡板(35)的正面左側安裝有紅外傳感發射器(33),所述工作箱(2)的內壁左側安裝有紅外傳感接收器(8),所述紅外傳感發射器(33)與紅外傳感接收器(8)分別與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置料臺(13)的右側安裝有進給裝置(5),所述進給裝置(5)包括外殼(503),所述外殼(503)的內腔設有旋轉凸形臺(507),所述旋轉凸形臺(507)通過底折型旋轉桿(508)與外殼(503)相連,所述底折型旋轉桿(508)與外殼(503)和旋轉凸形臺(507)的連接處均安裝有第二旋轉件(511),所述外殼(503)的內部頂端安裝有固定套(505),所述固定套(505)通過穩定架(509)與外殼(503)相連,所述固定套(505)通過頂折型旋轉桿(510)與旋轉凸形臺(507)相連,所述頂折型旋轉桿(510)與旋轉凸形臺(507)的連接處安裝有第一旋轉件(506),所述固定套(505)的頂端固定安裝有第二伺服電機(501),所述第二伺服電機(501)與控制器(3)電性連接,所述第二伺服電機(501)通過連接旋轉輥(504)與頂折型旋轉桿(510)相連,所述第二伺服電機(501)通過第一連軸器(502)與連接旋轉輥(504)相連;所述置料臺(1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施阿丹
    申請(專利權)人:施阿丹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爆白浆| 国产高清不卡无码视频|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 性虎精品无码AV导航| 成人无码a级毛片免费| 日韩夜夜高潮夜夜爽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 | 自慰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福利av私拍| H无码精品3D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色欲|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国产高清不卡无码视频| 无码喷水一区二区浪潮AV|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亚洲av成本人无码网站|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亚洲av无码专区青青草原| 蜜桃AV无码免费看永久| 毛片无码免费无码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 午夜无码国产理论在线|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午夜福利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 一本之道高清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