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一種復合肥料混合料漿的制備裝置及制備方法;包括復合肥生產原料生產存儲裝置,復合肥生產原料生產存儲裝置依次通過混合加熱攪拌裝置、泵、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和管式固液混合裝置與造粒裝置相連;具有結構簡單、流程設計合理、減少投資成本、降低占地面積、在降低能耗的同時得到性能優良的復合肥料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復合肥料生產
,具體涉及一種復合肥料混合料漿的制備裝置及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化肥的復合化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化肥工業發展水平和農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與傳統肥料相比,復合肥具有營養成分含量高,更符合植物生長需要,節約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等優點,是國家重點推廣的農業技術。復合肥的工業化生產方法包括摻混法、團粒法、料漿法等,其中摻混法和團粒法都是以粉狀肥料為基礎原料,通過簡單摻混,或者通過添加蒸汽或其他液體的方法生產復合肥料的方法。這兩種生產的復合肥粒度不一,或者養分分布不勻,對施肥過程操作和養分的吸收都具有不利的影響。料漿法是將一定比例的復合肥原料熔化或溶解形成混合料漿,然后將料漿送至滾筒造粒機噴頭或高塔頂部的噴頭造粒生產復合肥料的方法。料漿法生產的復合肥粒度均勻,產品通用性強,具有廣泛的應用范圍。目前制備復合肥料漿的工業方法,一般是將其中一種原料加熱并攪拌致其熔化或溶解,然后將熔融液加入到下一級熔融槽中,加入另一種原料,同時維持加熱并攪拌使二者分散均勻形成料漿;如此類推,依次加入其它原料和助劑制備混合料漿。在制備料漿的過程中,需要設置數臺熔融裝置和/或混合裝置,并且每臺熔融和/或混合裝置都需要蒸汽加熱,并保持攪拌狀態。這種制備混合料漿的方式使用設備多,消耗能源高,并且不易達到理想的混合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流程設計合理、減少投資成本、降低占地面積、在降低能耗的同時得到性能優良的復合肥料的一種復合肥料混合料漿的制備裝置及制備方法。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復合肥生產原料生產存儲裝置,復合肥生產原料生產存儲裝置依次通過混合加熱攪拌裝置、泵、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和管式固液混合裝置與造粒裝置相連。優選地,所述混合加熱攪拌裝置包括罐體,罐體的頂部中間位置上設有攪拌電機,攪拌電機通過攪拌軸與罐體內下部的葉片相連,所述的罐體的內中部設有換熱盤管,換熱盤管上部的一端與蒸汽管道相連,換熱盤管下部的一端與蒸汽冷凝液管道相連。優選地,所述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和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為旋流式固液混合器。優選地,所述旋流式固液混合器的頂部設有加料漏斗。優選地,所述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和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為噴射式固液混合器。優選地,所述噴射式固液混合器的頂部進口上安裝有進料漏斗。優選地,所述的管式固液混合裝置為螺旋管道混合器,螺旋管道混合器的內部設有螺旋葉片,螺旋葉片設置在主軸上,主軸的一端與設置在螺旋管道混合器外部的電機相連;螺旋管道混合器的外部設有夾套,夾套的頂部設有蒸汽進口,夾套的底部設有冷凝液出口。一種復合肥料混合料漿的制備裝置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復合肥生產原料生產存儲裝置將物料輸送至混合加熱攪拌裝置內,使進入混合加熱攪拌裝置內的物料在葉片攪拌和換熱盤管加熱的作用下均勻升溫,并使物料處于熔融狀態;步驟二:步驟一中所述熔融狀態的物料在泵加壓的作用下依次通過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和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并進入管式固液混合裝置內,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和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頂部的進口中分別加入復合肥第一生產原料和復合肥第二生產原料,復合肥第一生產原料和復合肥第二生產原料各自進入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和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后分別與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和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內的物料均勻混合,并使復合肥第一生產原料和復合肥第二生產原料在熔融狀態的物料內分散均勻,制成分散均勻物料;步驟三:步驟二中所述的分散均勻物料進入管式固液混合裝置內,通過螺旋葉片攪拌,夾套通入蒸汽對管式固液混合裝置內的物料進行加熱,加熱至100~170℃,使物料在分散均勻的狀態下最終進入造粒裝置進行造粒。本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流程設計合理、減少投資成本、降低占地面積、在降低能耗的同時得到性能優良的復合肥料的優點。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在各圖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的部件。為使圖面簡潔,各圖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與專利技術相關的部分,它們并不代表其作為產品的實際結構。如圖1、2所示,本專利技術包括復合肥生產原料生產存儲裝置1,復合肥生產原料生產存儲裝置1依次通過混合加熱攪拌裝置2、泵3、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4、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5和管式固液混合裝置6與造粒裝置7相連。所述混合加熱攪拌裝置2包括罐體8,罐體8的頂部中間位置上設有攪拌電機9,攪拌電機9通過攪拌軸10與罐體8內下部的葉片11相連,所述的罐體8的內中部設有換熱盤管12,換熱盤管12上部的一端與蒸汽管道13相連,換熱盤管12下部的一端與蒸汽冷凝液管道14相連。所述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4和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5為旋流式固液混合器。所述旋流式固液混合器的頂部設有加料漏斗15。所述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4和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5為噴射式固液混合器。所述噴射式固液混合器的頂部進口上安裝有進料漏斗16。所述的管式固液混合裝置6為螺旋管道混合器,螺旋管道混合器的內部設有螺旋葉片17,螺旋葉片17設置在主軸18上,主軸18的一端與設置在螺旋管道混合器外部的電機19相連;螺旋管道混合器的外部設有夾套20,夾套20的頂部設有蒸汽進口21,夾套20的底部設有冷凝液出口22。一種復合肥料混合料漿的制備裝置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復合肥生產原料生產存儲裝置1將物料輸送至混合加熱攪拌裝置2內,使進入混合加熱攪拌裝置2內的物料在葉片11攪拌和換熱盤管12加熱的作用下均勻升溫,并使物料處于熔融狀態;步驟二:步驟一中所述熔融狀態的物料在泵3加壓的作用下依次通過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4和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5并進入管式固液混合裝置6內,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4和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5頂部的進口中分別加入復合肥第一生產原料和復合肥第二生產原料,復合肥第一生產原料和復合肥第二生產原料各自進入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4和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5后分別與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4和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5內的物料均勻混合,并使復合肥第一生產原料和復合肥第二生產原料在熔融狀態的物料內分散均勻,制成分散均勻物料;步驟三:步驟二中所述的分散均勻物料進入管式固液混合裝置6內,通過螺旋葉片17攪拌,夾套20通入蒸汽對管式固液混合裝置6內的物料進行加熱,加熱至100~170℃,使物料在分散均勻的狀態下最終進入造粒裝置7進行造粒。本專利技術中所述的管式固液混合裝置6中的夾套20對物料進行加熱,其主要目的為不使輸送過程中分散均勻的物料溫度下降而影響其流動性,甚至因物料的結晶而造成管道的堵塞。本專利技術中復合肥生產原料生產存儲裝置1內的物料為尿素,且該尿素一般處于熔融狀態,其主要為復合肥料提供氮元素;復合肥第一生產原料一般為氯化鉀、硫酸鉀或硝酸鉀,其主要為復合肥料提供鉀元素;復合肥第二生產原料一般為磷酸一銨,其主要為復合肥料提供磷元素;其余的添加劑,如膨潤土、凸凹棒粉等或不合格的復合肥產品可隨復合肥第一生產原料和復合肥第二生產原料一起加入,上述的氯化鉀、硫酸鉀、硝酸鉀、磷酸一銨在生產復合肥的過程中不熔化和溶解,其主要是分散于熔融狀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復合肥料混合料漿的制備裝置,包括復合肥生產原料生產存儲裝置(1),其特征在于:復合肥生產原料生產存儲裝置(1)依次通過混合加熱攪拌裝置(2)、泵(3)、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4)、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5)和管式固液混合裝置(6)與造粒裝置(7)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復合肥料混合料漿的制備裝置,包括復合肥生產原料生產存儲裝置(1),其特征在于:復合肥生產原料生產存儲裝置(1)依次通過混合加熱攪拌裝置(2)、泵(3)、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4)、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5)和管式固液混合裝置(6)與造粒裝置(7)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肥料混合料漿的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加熱攪拌裝置(2)包括罐體(8),罐體(8)的頂部中間位置上設有攪拌電機(9),攪拌電機(9)通過攪拌軸(10)與罐體(8)內下部的葉片(11)相連,所述的罐體(8)的內中部設有換熱盤管(12),換熱盤管(12)上部的一端與蒸汽管道(13)相連,換熱盤管(12)下部的一端與蒸汽冷凝液管道(14)相連。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肥料混合料漿的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4)和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5)為旋流式固液混合器。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復合肥料混合料漿的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式固液混合器的頂部設有加料漏斗(15)。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肥料混合料漿的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料固液混合裝置(4)和第二加料固液混合裝置(5)為噴射式固液混合器。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復合肥料混合料漿的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射式固液混合器的頂部進口上安裝有進料漏斗(16)。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肥料混合料漿的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式固液混合裝置(6)為螺旋管道混合器,螺旋管道混合器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顧朝暉,溫云,喬潔,劉偉,張本峰,蔣永剛,馮夢喜,盧維宏,郭景麗,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