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手機充電背夾,包括殼體、殼體內的電池腔、充電電路組件,所述殼體設置與手機對應的孔和接口,其特點是:所述的電池腔設置在殼體的背部,電池腔上設置有可打開的后蓋,電池腔內設置有與充電電池連接的觸點和電池鎖扣以及后蓋鎖柱,所述后蓋上設置有與所述鎖柱匹配的鎖孔。電池腔內的充電電池為可拆卸式安裝,可以方便、快捷地更換備用的充電電池,可以持續不斷地為手機提供電量,手機充電背夾可以長期使用,這樣可以減少浪費。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手機充電裝置,屬于移動電子產品
,具體說是一種手機充電背夾。
技術介紹
隨著大屏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待機時間短的矛盾日益突出,一般手機使用一年左右待機時間會大大縮短,充電頻繁,有時需要一天兩充,給用戶帶來煩惱,而智能手機電池大都是內置電池,又沒法更換電池。若將價值數千元的手機更換掉,既會給用戶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而且用戶剛剛熟悉了手機的各種功能,更換新手機又會給用戶帶來很大不便。因此,便于攜帶為手機充電的充電寶及具有充電功能的手機充電背夾應運而生。目前,市場上有多種具有充電功能的手機充電背夾,主要由手機腔體、充電電池、充電電路組件組成,通常在手機腔體上設置有對充電電池和手機進行充電的充電接口、錄入聲音的麥克孔、聲音外放孔和操作手機用的手機電源按鈕孔和手機音量按鈕孔,這些手機充電背夾有一體式的,在安裝手機時一般都需要將背夾用力撐開,再將手機壓入;也有分體式的,通常是在手機充電背夾的頂部設置可以分離的頂蓋,頂蓋的分離方式有滑道式和卡扣式,分體式背夾便于安裝和拆卸手機。但是,這些手機充電背夾中的充電電池也都直接固定在手機充電背夾里面與手機充電背夾成為一體,當手機電池和手機充電背夾的電池電量都耗盡時,需要用充電器對手機充電背夾和手機進行充電,充電時間比較長,外出時遇到此情況就需要找電源座充電,否則手機就無法使用,這給用戶帶來不便,甚至會貽誤重要事務或造成重大損失。此外,每個充電電池的電芯使用壽命有限,當手機充電背夾中的充電電池電芯壽命終結時,因為不能更換,手機充電背夾和其中的充電電池將一起報廢,這就造成了很大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手機充電背夾,手機充電背夾中的充電電池為可拆卸式安裝,可以方便、快捷地更換備用的充電電池,可以持續不斷地為手機提供電量,手機充電背夾可以長期使用,這樣可以減少浪費。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手機充電背夾,包括殼體、殼體內的電池腔、充電電路組件,所述殼體設置與手機對應的孔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池腔設置在殼體的背部,電池腔上設置有可打開的后蓋,電池腔內設置有與充電電池連接的觸點和電池鎖扣以及后蓋鎖柱,所述后蓋上設置有與所述鎖柱匹配的鎖孔。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電池腔內設置充電電池,并至少配備一塊備用充電電池。對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所述殼體頂部設有可以分離的頂蓋,所述的后蓋為翻蓋式,在殼體頂部的后蓋位置上設置一轉軸,后蓋的頂端兩側各設置有一軸孔,所述轉軸穿入所述軸孔中,在轉軸兩端各設置一扭簧,所述扭簧所在位置的殼體上設置有扭簧卡槽,扭簧的一端卡在扭簧卡槽中,扭簧的另一端頂在所述后蓋內側面上;所述后蓋鎖孔設置在后蓋的底端,所述后蓋鎖柱設置在后蓋鎖孔正對的殼體上,所述后蓋鎖柱內設置有后蓋開關彈簧,在與開關彈簧垂直的殼體上設置一后蓋開關按鈕。對上述技術方案的另一種改進:所述殼體頂部設有可以分離的頂蓋,所述的后蓋為滑蓋式,在電池腔兩側的殼體內側面上設置有滑槽或滑軌,所述后蓋的兩側設置有滑軌或滑槽,所述滑槽與滑軌滑動配合,所述滑槽或滑軌的一端設置有止擋,在后蓋的底端設置有后蓋鎖孔,后蓋鎖柱設置在后蓋鎖孔正對的殼體上。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充電電路組件設置在殼體的底部,充電電路組件包括:電路板、電路板保護蓋、電路板上的彈針式觸點、電源開關、充電頭前蓋、充電頭固定片、充電頭以及充電頭后蓋,電路板用螺栓固定在殼體上的螺栓柱上,充電頭前蓋、充電頭固定片、充電頭以及充電頭后蓋設置在殼體的底端。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殼體上與手機對應的孔和接口包括充電接口、麥克孔、聲音外放孔、攝像頭孔,手機電源按鈕孔、手機音量按鈕孔、手機卡座孔。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技術手機充電背夾在日常使用時無需用充電器對其中的充電電池和手機進行充電,而是直接更換電池腔內的充電電池即可。平時備有多塊已充滿電的備用充電電池,可以隨時用備用充電電池更換背夾中已經電量不足的充電電池,使手機保持持續電量,避免外出時因手機沒有電而無法使用的情況發生,以免貽誤重要事務或造成重大損失。當手機充電背夾中的充電電池壽命終結時,可以更換新的充電電池,手機充電背夾依然可以使用,這樣可以減少浪費。當然,在充電條件方便的地方和時間段,也可以用充電器為本技術手機充電背夾中的充電電池充電。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種手機充電背夾后蓋打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手機充電背夾的裝配分解示意圖。圖中:1-殼體、2-軸、3-扭簧、4-后蓋、5-后蓋鎖孔、6-頂蓋、7-攝像頭孔、8-電源按鈕孔、9-電池鎖扣、10-后蓋鎖柱、11-觸點、12-電源開關、13-聲音外放孔、14-充電頭組件、14.1-電路板、14.2-電路板保護蓋、14.3-彈針式觸點、14.4-電源開關、14.5-充電頭前蓋、14.6-組件固定片、14.7-充電頭、14.8-充電頭后蓋、15-麥克孔、16-充電接口、17-后蓋開關、18-電池腔、19-后蓋開關彈簧、20-聲音按鈕孔、21-卡座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參見圖1、圖2,本技術一種手機充電背夾的實施例,包括殼體1、殼體1內的電池腔18、充電電路組件14,所述殼體1設置與手機對應的插孔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池腔18設置在殼體1的背部,電池腔18上設置有可打開的后蓋4,電池腔18內設置有與充電電池連接的觸點11和電池鎖扣9以及后蓋鎖柱10,所述后蓋4上設置有與所述鎖柱10匹配的鎖孔5。在電池腔18內設置充電電池,并至少配備一塊備用充電電池,所述充電電池可以采用普通的手機充電電池,也可以采用專用的充電電池。具體而言:在殼體1頂部設置可以分離的頂蓋6,便于安裝。上述的后蓋4的打開方式可以是翻蓋式、滑蓋式或其它可開啟式結構,圖1、圖2所示實施例中的后蓋4為翻蓋式。所述的后蓋4為翻蓋式,在殼體1頂部的后蓋位置上設置一轉軸2,后蓋4的頂端兩側各設置有一軸孔,所述轉軸2穿入所述軸孔中,在轉軸2兩端各設置一扭簧3,所述扭簧3所在位置的殼體1上設置有扭簧卡槽,扭簧3的一端卡在扭簧卡槽中,扭簧3的另一端頂在所述后蓋4內側面上;所述后蓋鎖孔5設置在后蓋4的底端,所述后蓋鎖柱10設置在后蓋鎖孔5正對的殼體1上,所述后蓋鎖柱10內設置有后蓋開關彈簧19,在與開關彈簧19垂直的殼體1上設置一后蓋開關按鈕17。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的充電電路組件14設置在殼體1的底部,充電電路組件14包括:電路板14.1、電路板保護蓋14.2、電路板上的彈針式觸點14.3、電源開關14.4、充電頭前蓋14.5、充電頭固定片14.6、充電頭14.7以及充電頭后蓋14.8,電路板14.1用螺栓固定在殼體1上的螺栓柱14.9上,充電頭前蓋14.5、充電頭固定片14.6、充電頭14.7以及充電頭后蓋14.8設置在殼體1的底端。上述殼體1上與手機對應的插孔和接口包括充電接口16、麥克孔15、聲音外放孔13、攝像頭孔7,手機電源按鈕孔8、手機音量按鈕孔20、手機卡座孔21。使用時,按下后蓋開關按鈕17,在后蓋開關彈簧19的作用下,后蓋鎖柱10從后蓋鎖孔5中脫出,在扭簧3的作用下后蓋4沿轉軸2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手機充電背夾,包括殼體、殼體內的電池腔、充電電路組件,所述殼體設置與手機對應的孔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池腔設置在殼體的背部,電池腔上設置有可打開的后蓋,電池腔內設置有與充電電池連接的觸點和電池鎖扣以及后蓋鎖柱,所述后蓋上設置有與所述鎖柱匹配的鎖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手機充電背夾,包括殼體、殼體內的電池腔、充電電路組件,所述殼體設置與手機對應的孔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池腔設置在殼體的背部,電池腔上設置有可打開的后蓋,電池腔內設置有與充電電池連接的觸點和電池鎖扣以及后蓋鎖柱,所述后蓋上設置有與所述鎖柱匹配的鎖孔。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機充電背夾,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腔內設置充電電池,并至少配備一塊備用充電電池。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機充電背夾,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頂部設有可以分離的頂蓋,所述的后蓋為翻蓋式,在殼體頂部的后蓋位置上設置一轉軸,后蓋的頂端兩側各設置有一軸孔,所述轉軸穿入所述軸孔中,在轉軸兩端各設置一扭簧,所述扭簧所在位置的殼體上設置有扭簧卡槽,扭簧的一端卡在扭簧卡槽中,扭簧的另一端頂在所述后蓋內側面上;所述后蓋鎖孔設置在后蓋的底端,所述后蓋鎖柱設置在后蓋鎖孔正對的殼體上,所述后蓋鎖柱內設置有后蓋開關彈簧,在與開關彈簧垂直的殼體上設置一后蓋開關按鈕。4.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機充電背夾,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頂部設有可以分離的頂蓋,所述的后蓋為滑蓋式,在電池腔兩側的殼體內側面上設置有滑槽或滑軌,所述后蓋的兩側設置有滑軌或滑槽,所述滑槽與滑軌滑動配合,所述滑槽或滑軌的一端設置有止擋,在后蓋的底端設置有后蓋鎖孔,后蓋鎖柱設置在后蓋鎖孔正對的殼體上。5.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機充電背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電電路組件設置在殼體的底部,充電電路組件包括:電路板、電路板保護蓋、電路板上的彈針式觸點...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同鑫,石磊,
申請(專利權)人:劉同鑫,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