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創造提供了一種新型冷卻式塑料管模具頭,包括外模、芯模和冷卻結構,所述芯模固定于外模內腔中心部,形成流道,芯模實體部有貫通的冷卻管道,芯模冷卻管道的外置端連接有支撐主體結構,支撐主體結構的自由端連接有支撐頭,支撐主體結構為具有中空冷卻管道的柱體結構,外模實體部內設置一條外模腔壁冷卻道,一端與冷卻總管道相接,另一端與外模環形冷卻道相接,外模環形冷卻道與外模外置冷卻部相通,外模外置冷卻部固在外模外端,所述芯模冷卻管道的內置端與冷卻總管道相通。本發明專利技術創造能支撐擠出時的塑料軟管,提高塑料管壁厚的均勻性,同時從管內部和外部同時進行預冷卻,加速塑料管的冷卻固化速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創造屬于塑料管擠出機
,尤其是涉及一種能對擠出過程中的塑料管進行輔助支撐和預冷卻的模具頭。
技術介紹
塑料擠出模具是用于塑料管成型的模具,安裝在擠塑機輸出端,在生產塑料管材時,需要采用口模和芯模組合形成的模具進行擠出,口模控制塑料管材的外部形狀,芯模控制管材的內部形狀,當塑料擠出后因為塑料管未立即進行冷卻,且因重力原因,塑料管擠出時在徑向方向上極易變形甚至出現壁厚不均勻的問題,最終導致整管的結構性能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創造旨在提出一種具有支撐結構且具有冷卻結構的塑料擠出模具,支撐擠出時的塑料軟管結構,能提高塑料管壁厚的均勻性,同時從塑料管內部和外部同時進行預冷卻,加速塑料管的冷卻固化速度。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創造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新型冷卻式塑料管模具頭,包括外模、芯模和冷卻結構,所述芯模通過芯模連接部固定于外模內腔中心部,形成環形熔融料的流道,芯模實體部有貫通的冷卻管道,芯模冷卻管道的外置端連接有支撐主體結構,支撐主體結構的自由端連接有支撐頭,所述支撐主體結構為具有中空冷卻管道的柱體結構,所述外模實體部內設置一條外模腔壁冷卻道,一端與冷卻總管道相接,另一端與外模環形冷卻道相接,所述外模環形冷卻道在外模外端部的腔壁內,外模環形冷卻道與外模外置冷卻部相通,外模外置冷卻部環繞在擠出的塑料管外,所述芯模冷卻管道的內置端也與冷卻總管道相通,由冷卻總管道分別向芯模的冷卻道和外模的集成冷卻道輸送冷卻水。進一步的,若干支撐主體組成傘骨架形狀,支撐頭內空腔與支撐主體空腔相通,支撐頭外表面與擠出的塑料管內腔壁面接觸,對塑料軟管起到支撐作用。進一步的,所述支撐頭上的非接觸部為多孔部,能使支撐頭空腔內的冷卻水噴出,在塑料管內腔對擠出的塑料管進行冷卻。進一步的,所述外模外置冷卻部呈雙層套筒結構,兩套筒形成的空腔與外模環形冷卻道相通,內套筒開有若干孔,冷卻水流入雙套筒形成的空間經內套筒的孔噴出,對塑料管進行外冷卻。進一步的,所述支撐頭之間連接有緩沖部件,緩沖部件為支撐頭提供向外的支撐力,緩沖部件可以設置成可調節長度的螺桿和螺桿套配合的結構。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創造所述的塑料管模具有以下優勢:本專利技術創造能夠支撐擠出時的塑料軟管結構,防止塑料管壁厚不勻、形狀變形的缺陷,能夠從管成型后在內外部同時進行冷卻,加速塑料管的冷卻固化速度。附圖說明構成本專利技術創造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創造的進一步理解,本專利技術創造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創造,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創造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專利技術創造實施例所述的塑料管模具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塑料管;2-外模;21-外模腔壁冷卻道;22-外模環形冷卻道;23-外模外置冷卻部;230-冷卻總管道;3-芯模;30-芯模連接部通孔;31-芯模連接部;301-芯模冷卻道;302-支撐主體;303-支撐頭;304-緩沖部件。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專利技術創造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在本專利技術創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技術創造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創造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專利技術創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在本專利技術創造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專利技術創造中的具體含義。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創造。結合圖1所示,一種新型冷卻式塑料管模具頭,包括外模2、芯模3和冷卻支撐結構,所述芯模3通過芯模連接部31固定于外模2內腔中心部,形成環形熔融料的流道,芯模3實體部有貫通的芯模冷卻道301,芯模冷卻道301的外置端連接有支撐主體302結構,支撐主體302結構的自由端連接有支撐頭303,所述支撐主體302結構為具有中空冷卻管道的柱體結構,支撐頭303為中空圓球狀結構件,支撐頭303中空腔與支撐主體302中空腔相通,支撐頭303與塑料管1內壁光滑接觸,所述外模2實體部的腔壁內設置一條外模腔壁冷卻道21,一端與冷卻總管道230相接,另一端與外模環形冷卻道22相接,所述外模環形冷卻道22在外模2端部的腔壁內,外模環形冷卻道22與外模外置冷卻部23相通,外模外置冷卻部23環繞在擠出的塑料管1外,所述芯模冷卻道301的內置端也與冷卻總管道230相通,由冷卻總管道230分別向芯模冷卻道301和外模的集成冷卻道輸送冷卻水。優選的,若干支撐主體302為彎管,彎管至少為4根,最優的成對均布組成傘骨架形狀,支撐頭303內空腔與支撐主體空腔相通,支撐頭303外表面與擠出的塑料管內腔壁面光滑接觸,對塑料軟管起到支撐作用,所述支撐頭303上的非接觸部為多孔結構,能使支撐頭303空腔內的冷卻水噴出,對擠出的塑料管1進行內部冷卻。優選的,所述外模外置冷卻部23呈雙層套筒結構,兩套筒形成的空腔與外模環形冷卻道22相通,內套筒開有若干孔,冷卻水流入雙套筒形成的空間經內套筒的孔噴出,對塑料管1進行外部冷卻。優選的,所述支撐頭之間連接有緩沖部件304,緩沖部件304為支撐頭提供向外的支撐力,可根據需要調整緩沖部件304來調整支撐頭303間距,實現擴漲塑料管1的功能,緩沖部件304可以設置成可調節長度的螺桿和螺桿套配合的結構,也可采用受壓的彈簧結構。塑料管模具的工作過程:塑料熔融料從環形流道中擠出時,有受壓彈簧或可調節的螺桿和螺桿套配合的機構為支撐頭303對塑料管1內壁向外提供支撐力,同時冷卻水從冷卻總管道230流入,經芯模冷卻管道301流向支撐主體302,再從支撐頭303的多孔結構部噴出,從而實現從塑料管1內部對其進行冷卻,冷卻水從冷卻總管道230流入,經外模腔壁冷卻道21流向外模環形冷卻道22內,再流向外模外置冷卻部23后從外模外置冷卻部23上的開孔噴出,實現從擠出的塑料管1外部對齊進行冷卻,在整個生產線上,為了使塑料管1內的冷卻水從管內流出,產線設計成一定的傾斜角度,當進入烘干段位后塑料管1內部已烘成干燥狀態,所述模具能夠防止塑料管出現厚度不勻或變形缺陷導致緊隨其的壓波紋等工藝誤差的出現。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創造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創造,凡在本專利技術創造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創造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塑料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2)、芯模(3)和冷卻結構,所述芯模(3)通過芯模連接部(31)固定于外模(2)內腔中心部,形成塑料流道,所述冷卻結構包括外模(2)上的冷卻流道和芯模(3)上冷卻流道,所述外模(2)實體部的腔壁內設置一條外模腔壁冷卻道(21),外模腔壁冷卻道(21)一端與冷卻總管道(230)相通,另一端與外模環形冷卻道(22)相通,所述外模環形冷卻道(22)在外模(2)端部的腔壁內,外模環形冷卻道(22)與外模外置冷卻部(23)相通,外模外置冷卻部(23)環固外模(2)端部,且外模外置冷卻部(23)上開有噴水孔,所述芯模(3)實體部有貫通的芯模冷卻道(301),芯模冷卻道(301)的外置端連接有支撐主體(302),所述支撐主體(302)為中空結構,支撐主體(302)的自由端連接有支撐頭(303),所述支撐頭(303)為中空圓球狀結構件,支撐頭(303)中空腔與支撐主體(302)中空腔相通,支撐頭(303)與塑料管(1)內壁光滑接觸,支撐頭(303)上的非接觸部為開有多孔,所述芯模冷卻道(301)的內置端與冷卻總管道(230)相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塑料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2)、芯模(3)和冷卻結構,所述芯模(3)通過芯模連接部(31)固定于外模(2)內腔中心部,形成塑料流道,所述冷卻結構包括外模(2)上的冷卻流道和芯模(3)上冷卻流道,所述外模(2)實體部的腔壁內設置一條外模腔壁冷卻道(21),外模腔壁冷卻道(21)一端與冷卻總管道(230)相通,另一端與外模環形冷卻道(22)相通,所述外模環形冷卻道(22)在外模(2)端部的腔壁內,外模環形冷卻道(22)與外模外置冷卻部(23)相通,外模外置冷卻部(23)環固外模(2)端部,且外模外置冷卻部(23)上開有噴水孔,所述芯模(3)實體部有貫通的芯模冷卻道(301),芯模冷卻道(301)的外置端連接有支撐主體(302),所述支撐主體(302)為中空結構,支撐主體(302)的自由端連接有支撐頭(303),所述支撐頭(303)為中空圓球狀結構件,支撐頭(303)中空腔與支撐主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福,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中天富泰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