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自動足浴桶,包括浴液裝載腔、浴液加熱腔、風干腔、熱風發生腔及本體,浴液裝載腔位于本體的上部,浴液裝載腔底板、復數個按摩偏心輪、第一帶輪、驅動電機、聯軸器、第二帶輪、第三帶輪、復數根按摩偏心輪連接軸、皮帶;浴液加熱腔位于浴液裝載腔的下部,包括浴液加熱腔頂板、水泵、第二加熱裝置、浴液循環加熱進水管、第一電控閥、四通管接頭、進水管、第二電控閥、排水管、第三電控閥及浴液加熱腔底板;風干腔位于浴液加熱腔的正下方位置,設有風干腔底板;熱風發生腔位于風干腔的正下方,包括熱風發生腔頂板、第一加熱裝置、風機及進氣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自動按摩、自動清洗功能,能維持水溫恒定,并能實現腳底自動烘干。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理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多功能足浴桶。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問題受到普遍關注和重視。足底按摩被普遍認為是一種極好的養生手段。目前人們足療主要還是去商業足浴機構,依靠人工腳底按摩方式,主要原因是缺乏一種自動有效的足療設備。現有公開的技術,雖然也有一些涉及自動足浴桶,比如申請號為201510654772.1的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按摩作用和磁療功能的足浴桶,桶壁上部的桶沿及桶底板的中心上設置了磁珠,桶底板還設置了噴射孔,磁珠可以起到磁療作用,噴射孔噴出的壓力水可以起到按摩作用,但該專利技術缺少加熱裝置,無法解決足浴過程水溫維持恒定溫度問題。申請號為201410315721.1的專利技術也公開了一種帶有氣囊的足浴桶,設有用于占據桶空間的氣囊以及加熱裝置,可以實現維持恒定水溫作用,但足浴桶不能實現自動進水和自動排水,因此在首次使用足浴液泡腳時,無法實現下次自動接入清水進行清洗,同時也沒有洗完后自動烘干腳的功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針對現有足浴桶人性化以及自動化設計不足的問題,提供一種操作簡單,功能齊全,自動化程度高的足浴桶。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多功能自動足浴桶,包括浴液裝載腔、浴液加熱腔、風干腔、熱風發生腔及本體19組成,所述浴液裝載腔位于本體19的上部,設有浴液裝載腔底板10、復數個按摩偏心輪、第一帶輪21、驅動電機22、聯軸器23、第二帶輪24、第三帶輪25、復數根按摩偏心輪連接軸26、皮帶27,按摩偏心輪9裝在按摩偏心輪連接軸26上,按摩偏心輪連接軸26鉸裝在浴液裝載腔底板10上,驅動電機22通過聯軸器23、第一帶輪21、第二帶輪24、第三帶輪25、皮帶27驅動按摩偏心輪9自動轉動;所述浴液加熱腔位于浴液裝載腔的下部,由位于浴液裝載腔底板10下部且與其接觸的浴液加熱腔頂板5、水泵6、第二加熱裝置7、浴液循環加熱進水管11、第一電控閥12、四通管接頭13、進水管14、第二電控閥15、排水管16、第三電控閥17及浴液加熱腔底板18組成,浴液循環加熱進水管11通過第一電控閥12,進水管14通過第二電控閥15,排水管16通過第三電控閥17與連接在第二加熱裝置7進口的四通管接頭13連接,第二加熱裝置7的出口連接水泵6的進口,水泵6的出口連接浴液加熱腔頂板5;所述風干腔位于浴液加熱腔的正下方位置,設有風干腔底板4;所述熱風發生腔位于風干腔的正下方,由熱風發生腔頂板1、第一加熱裝置2、風機3及進氣管20組成,熱風發生腔頂板1置于風干腔底板4的下方且留有間隙,進氣管20連接第一加熱裝置2的進口,第一加熱裝置2的出口連接風機3的進口,風機3的出口連接熱風發生腔頂板1。本技術所述的按摩偏心輪9為齒形輪。本技術所述的按摩偏心輪9設置為兩組,每組六個,滿足雙腳足底按摩。本技術所述的浴液加熱腔頂板5中部為凹形結構,中間開有通孔,且通過浴液循環加熱出水管8與浴液裝載腔底板10連接,并與浴液裝載腔連通。本技術所述的第一加熱裝置2、第二加熱裝置7的加熱溫度可由控制電路調節。本技術所述的控制電路是以可編程序控制器為基礎。本技術所述的風干腔底板4陣列開有用于通風的孔4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實體模型主視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A向視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B向視圖。1. 熱風發生腔頂板 2.第一加熱裝置 3.風機 4.風干腔底板 5.浴液加熱腔頂板 6.水泵 7.第二加熱裝置 8.浴液循環加熱出水管 9.按摩偏心輪 10.浴液裝載腔底板 11.浴液循環加熱進水管 12.第一電控閥 13.四通管接頭 14.進水管 15. 第二電控閥 16.排水管 17.第三電控閥 18.浴液加熱腔底板 19.本體 20.進氣管 21.第一帶輪 22.驅動電機 23.聯軸器 24.第二帶輪 25.第三帶輪 26.按摩偏心輪連接軸 27.皮帶 41.孔。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1-圖3,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浴桶由浴液裝載腔、浴液加熱腔、風干腔、熱風發生腔及本體19組成,浴液裝載腔位于本體19的上部,主要用于裝載浴液,由浴液裝載腔底板10、按摩偏心輪9、第一帶輪21、驅動電機22、聯軸器23、第二帶輪24、第三帶輪25、按摩偏心輪連接軸26、皮帶27組成,按摩偏心輪9、第一帶輪21、第二帶輪24、第三帶輪25分別裝在按摩偏心輪連接軸26上,按摩偏心輪連接軸26鉸裝在浴液裝載腔底板10上,驅動電機22通過聯軸器23與按摩偏心輪連接軸26連接,并依靠皮帶27驅動按摩偏心輪9自動轉動;浴液加熱腔位于浴液裝載腔的下部,主要是安裝浴液加熱裝置的,由浴液裝載腔底板10、浴液加熱腔頂板5、水泵6、第二加熱裝置7、浴液循環加熱進水管11、第一電控閥12、四通管接頭13、進水管14、第二電控閥15、排水管16、第三電控閥17及浴液加熱腔底板18組成,浴液加熱腔頂板5中部為凹形結構,中間開有通孔,且通過浴液循環加熱出水管8與浴液裝載腔底板10連接,并與浴液裝載腔連通,浴液循環加熱進水管11通過第一電控閥12,進水管14通過第二電控閥15,排水管16通過第三電控閥17與連接在第二加熱裝置7進口的四通管接頭13連接,第二加熱裝置7的出口連接水泵6的進口,水泵6的出口連接浴液加熱腔頂板5;風干腔位于浴液加熱腔的正下方位置,設有風干腔底板4;熱風發生腔位于風干腔的正下方,由熱風發生腔頂板1、第一加熱裝置2、風機3及進氣管20組成,熱風發生腔頂板1置于風干腔底板4的下方且留有間隙,進氣管20連接第一加熱裝置2的進口,第一加熱裝置2的出口連接風機3的進口,風機3的出口連接熱風發生腔頂板1。本技術采用可編程控制器控制,具體使用時,進水管14連接自來水管,可編程控制器打開第二電控閥15以及水泵6并關閉第一電控閥12以及第三電控閥17,設定第二加熱裝置7的溫度后,加熱后的水經水泵6、浴液加熱腔頂板5中通孔以及浴液循環加熱出水管8最后進入浴液裝載腔,達到設定高度后,關閉第二電控閥15并開啟第一電控閥12,同時開啟驅動電機22,這時可以將雙腳放置在按摩偏心輪9上,由于按摩輪為偏心輪,可以增加按摩力度和舒適度,通常足浴時會放藥水,待按摩設定時間后,可編程控制器關閉水泵6并打開第三電控閥17排掉足浴水,待排盡后,關閉第三電控閥17以及第一電控閥12,并開啟水泵6以及第二電控閥15,將凈熱水裝入浴液裝載腔實現足底清洗后,將雙腳放入風干腔中,可編程控制器控制風機3開啟,將氣流從進氣管20吸進第一加熱裝置2變成熱風傳送至風干腔中可以讓雙腳快速烘干。以上所述,是本技術具體實現方式,并不代表本技術所有實現方式,凡是在結構上與本技術類似,有相同或類似解決方案的具體應用,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功能自動足浴桶,由浴液裝載腔、浴液加熱腔、風干腔、熱風發生腔及本體(19)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浴液裝載腔位于本體(19)的上部,設有浴液裝載腔底板(10)、復數個按摩偏心輪(9)、第一帶輪(21)、驅動電機(22)、聯軸器(23)、第二帶輪(24)、第三帶輪(25?)、復數根按摩偏心輪連接軸(26)、皮帶(27),按摩偏心輪(9)裝在按摩偏心輪連接軸(26)上,按摩偏心輪連接軸(26)鉸裝在浴液裝載腔底板(10)上,驅動電機(22)通過聯軸器(23)、第一帶輪(21)、第二帶輪(24?)、第三帶輪(25?)、皮帶(27)驅動按摩偏心輪(9)自動轉動;所述浴液加熱腔位于浴液裝載腔的下部,由位于浴液裝載腔底板(10)下部且與其接觸的浴液加熱腔頂板(5)、水泵(6)、第二加熱裝置(7)、浴液循環加熱進水管(11)、第一電控閥(12)、四通管接頭(13)、進水管(14)、第二電控閥(15)、排水管(16)、第三電控閥(17)及浴液加熱腔底板(18)組成,浴液循環加熱進水管(11)通過第一電控閥(12),進水管(14)通過第二電控閥(15),排水管(16)通過第三電控閥(17)與連接在第二加熱裝置(7)進口的四通管接頭(13)連接,第二加熱裝置(7)的出口連接水泵(6)的進口,水泵(6)的出口連接浴液加熱腔頂板(5);所述風干腔位于浴液加熱腔的正下方位置,設有風干腔底板(4);所述熱風發生腔位于風干腔的正下方,由熱風發生腔頂板(1)、第一加熱裝置(2)、風機(3)及進氣管(20)組成,熱風發生腔頂板(1)置于風干腔底板(4)的下方且留有間隙,進氣管(20)連接第一加熱裝置(2)的進口,第一加熱裝置(2)的出口連接風機(3)的進口,風機(3)的出口連接熱風發生腔頂板(1)。...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功能自動足浴桶,由浴液裝載腔、浴液加熱腔、風干腔、熱風發生腔及本體(19)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浴液裝載腔位于本體(19)的上部,設有浴液裝載腔底板(10)、復數個按摩偏心輪(9)、第一帶輪(21)、驅動電機(22)、聯軸器(23)、第二帶輪(24)、第三帶輪(25 )、復數根按摩偏心輪連接軸(26)、皮帶(27),按摩偏心輪(9)裝在按摩偏心輪連接軸(26)上,按摩偏心輪連接軸(26)鉸裝在浴液裝載腔底板(10)上,驅動電機(22)通過聯軸器(23)、第一帶輪(21)、第二帶輪(24 )、第三帶輪(25 )、皮帶(27)驅動按摩偏心輪(9)自動轉動;所述浴液加熱腔位于浴液裝載腔的下部,由位于浴液裝載腔底板(10)下部且與其接觸的浴液加熱腔頂板(5)、水泵(6)、第二加熱裝置(7)、浴液循環加熱進水管(11)、第一電控閥(12)、四通管接頭(13)、進水管(14)、第二電控閥(15)、排水管(16)、第三電控閥(17)及浴液加熱腔底板(18)組成,浴液循環加熱進水管(11)通過第一電控閥(12),進水管(14)通過第二電控閥(15),排水管(16)通過第三電控閥(17)與連接在第二加熱裝置(7)進口的四通管接頭(13)連接,第二加熱裝置(7)的出口連接水泵(6)的進口,水泵(...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賴育青,李英一,宋耀祖,楊詩杰,張珂楨,
申請(專利權)人:邵陽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