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揚聲器箱,其包括具有內腔的外殼、收容在所述內腔的揚聲器單體,所述揚聲器單體包括振膜;所述外殼包括與所述振膜之間形成發聲通道的頂板,以及沿所述頂板邊緣延伸的包圍所述揚聲器單體的側壁;所述揚聲器箱還包括嵌設在所述頂板內的第一鋼片,以及嵌設在所述側壁上的第二鋼片,所述第二鋼片自所述第一鋼片邊緣延伸并與所述第一鋼片一體成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揚聲器箱通過在擋墻上設置鋼片,從而有效減小擋墻厚度,增大揚聲器箱的內腔。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主要涉及電聲換能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適用于電子產品的揚聲器箱。
技術介紹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移動多媒體技術也隨之發展,目前很多終端電子產品配備有各種多媒體娛樂功能,如視頻播放、數碼攝像、游戲、GPS導航等,而上述多媒體娛樂功能一般需要音頻播放裝置來支持音頻播放。揚聲器箱是電子產品內部主要的音頻播放功能組件,其一般包括內腔和收容在所述內腔的揚聲器單體。相關技術的揚聲器箱的外殼一般是采用塑料制成,且塑料外殼的側壁一般需要具有相當的厚度才能有效支撐揚聲器單體,保證揚聲器箱的使用壽命,而外殼內的內腔大小也一定程度影響了揚聲器箱的聲學性能,而外殼側壁厚度過厚不利于內腔的最大化。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散熱性能較佳的揚聲器箱。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揚聲器箱,其用于解決目前揚聲器箱由于的側壁過厚而響應其聲學性能的技術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揚聲器箱,其包括具有內腔的外殼、收容在所述內腔的揚聲器單體,所述揚聲器單體包括振膜;所述外殼包括與所述振膜之間形成發聲通道的頂板,以及沿所述頂板邊緣延伸的包圍所述揚聲器單體的側壁;所述揚聲器箱還包括嵌設在所述頂板內的第一鋼片,以及嵌設在所述側壁上的第二鋼片,所述第二鋼片自所述第一鋼片邊緣延伸并與所述第一鋼片一體成型。本技術所述的揚聲器箱中,所述第一鋼片正對所述發聲通道,所述揚聲器箱還包括貫穿所述頂板的與所述第一鋼片對應的第一安裝槽,所述第一鋼片安裝在所述第一安裝槽內。本技術所述的揚聲器箱中,所述側壁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二鋼片對應的第二安裝槽,所述第二鋼片安裝在所述第二安裝槽內。本技術所述的揚聲器箱中,所述第二安裝槽貫穿所述側壁。本技術所述的揚聲器箱中,所述第二鋼片正對所述揚聲器單體設置,所述第二鋼片在平行于所述振膜方向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鋼片。本技術所述的揚聲器箱中,所述第一安裝槽與所述第二安裝槽之間具有平行于所述振膜設置的支撐桿。本技術所述的揚聲器箱中,所述支撐桿朝所述第二安裝槽延伸有與所述第二鋼片平行的支撐板,所述第二鋼片與所述支撐板之間粘接固定。本技術所述的揚聲器箱中,所述支撐板平行間隔設置。本技術所述的揚聲器箱中,所述外殼側壁開設有與所述發聲通道相連通的出聲孔,所述第二鋼片正對所述出聲孔設置。本技術所述的揚聲器箱中,設置在所述揚聲器單體遠離所述頂板一側的底板,所述底板與所述側壁卡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提供的揚聲器箱在所述頂板及側壁上設置一體成型的鋼片,能有效減小側壁厚度,在同等大小的情況下,揚聲器箱的內腔能實現最大化,因此,本技術提供的揚聲器箱的聲學性能和使用壽命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證。【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提供的揚聲器箱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揚聲器箱的剖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技術,但不用來限制本技術的范圍。請參閱圖1-2,是本技術提供的揚聲器箱1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外殼10內形成有內腔,揚聲器單體20收容在該內腔內。外殼10包括頂板12,以及沿所述頂板12邊緣延伸的包圍所述揚聲器單體20的側壁13。揚聲器單體20包括振膜202,頂板12平行正對振膜202,頂板12與振膜202之間形成發聲通道106,側壁13上開設于蓋發聲通道106連通的出聲孔107。在本實施例中,側壁13遠離頂板11的一端連接有底板11,底板11與側壁13卡合。如圖2所示,揚聲器單體20可以包括盆架211、固持于所述盆架211上的振膜202、設置在振膜202中部的球頂201、驅動所述振膜202振動發聲的音圈203、以及收容于所述盆架211內的磁路系統200。其中,所述振膜202可以在所述音圈203的驅動下發生振動而將音頻驅動信號轉換為產生聲音,從而實現電聲轉換;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揚聲器單體20將所述外殼10的上述內腔分成前聲腔110和與所述前聲腔110相對的后聲腔100。所述揚聲器箱1還包括嵌設在所述頂板12內的第一鋼片161,以及嵌設在所述側壁13上的第二鋼片162,所述第二鋼片162自所述第一鋼片161邊緣平滑延伸并與所述第一鋼片161一體成型。本技術所述的揚聲器箱1中,所述第一鋼片161正對所述發聲通道106,所述揚聲器箱1還包括貫穿所述頂板12的與所述第一鋼片161對應的第一安裝槽120,所述第一鋼片161安裝在所述第一安裝槽120內。如圖2所示,安裝槽120自頂板120外表面朝向揚聲器單體20凹陷形成且貫穿頂板12,因此第一鋼片161與振膜202之間形成上述的發聲通道106,第一鋼片161有助于發聲通道106內的散熱,提升整個揚聲器箱1的性能。并且第二鋼片162自第一鋼片161的邊緣朝向底板11方向延伸,并且在側壁13上對應所述第二鋼片162的位置開設有第二安裝槽122,第二安裝槽122貫穿側壁13,所述第二鋼片162安裝在所述第二安裝槽122內。優選地,所述第二鋼片162正對所述揚聲器單體20設置,且所述第二鋼片162在平行于所述振膜202方向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鋼片161。如圖2所示,第一鋼片161的長度與振膜202相當,而第二鋼片162的長度大于振膜202,第一鋼片161正對振膜202,主要起提高散熱的作用,而第二鋼片162則盡可能與對應的側壁13相當,用于減小側壁13的厚度,使殼體10的內腔利用率盡可能高,改善揚聲器箱的尺寸。如圖1所示,本技術所述的揚聲器箱中,所述第一安裝槽120與所述第二安裝槽122之間具有平行于所述振膜202設置的支撐桿124。第一鋼片161與第二鋼片162的邊緣緊貼支撐桿124,支撐桿124起支撐和保護揚聲器單體20的作用,所述支撐桿124朝所述第二安裝槽122延伸有與所述第二鋼片162平行的支撐板123,所述第二鋼片162與所述支撐板123之間粘接固定。優選地,所示支撐板123平行間隔設置。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揚聲器箱1中,所述第二鋼片162正對所述出聲孔107設置。應當理解,在本技術的其他優選實施例中,第二鋼片162也可以設置在鄰近出聲孔107的其他側壁13上。本技術提供的揚聲器箱在所述頂板10及側壁13上設置一體成型的第一鋼片161及第二鋼片162,能有效減小側壁13厚度,在同等大小的情況下,揚聲器箱1的內腔能實現最大化,因此,本技術提供的揚聲器箱1的聲學性能和使用壽命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證。以上所述的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在此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改進,但這些均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揚聲器箱,其包括具有內腔的外殼、收容在所述內腔的揚聲器單體,所述揚聲器單體包括振膜;所述外殼包括與所述振膜之間形成發聲通道的頂板,以及沿所述頂板邊緣延伸的包圍所述揚聲器單體的側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揚聲器箱還包括嵌設在所述頂板內的第一鋼片,以及嵌設在所述側壁上的第二鋼片,所述第二鋼片自所述第一鋼片邊緣延伸并與所述第一鋼片一體成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揚聲器箱,其包括具有內腔的外殼、收容在所述內腔的揚聲器單體,所述揚聲器單體包括振膜;所述外殼包括與所述振膜之間形成發聲通道的頂板,以及沿所述頂板邊緣延伸的包圍所述揚聲器單體的側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揚聲器箱還包括嵌設在所述頂板內的第一鋼片,以及嵌設在所述側壁上的第二鋼片,所述第二鋼片自所述第一鋼片邊緣延伸并與所述第一鋼片一體成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揚聲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鋼片正對所述發聲通道,所述揚聲器箱還包括貫穿所述頂板的與所述第一鋼片對應的第一安裝槽,所述第一鋼片安裝在所述第一安裝槽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揚聲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二鋼片對應的第二安裝槽,所述第二鋼片安裝在所述第二安裝槽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揚聲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裝槽貫穿所述側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伏虎,任璋,
申請(專利權)人:瑞聲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新加坡;SG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