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雙機芯滾筒擺閘,包括第一機芯組件、第二機芯組件、套于第一機芯組件的第一滾筒及套于第二機芯組件的第二滾筒,第一滾筒設有第一擋板,第二滾筒設有第二擋板,第一機芯組件包括第一支架、固定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驅動電機及與第一驅動電機輸出端連接的第一滾筒固定件,第一滾筒固定件與第一滾筒固定連接,第二機芯組件包括第二支架、固定在第二支架上的第二驅動電機及與第二驅動電機輸出端連接的第二滾筒固定件,第二滾筒固定件與第二滾筒固定連接,第一機芯組件與第二機芯組件通過連接件固定連接在一起,該雙機芯滾筒擺閘在設置雙通道時省去了一個單機芯滾筒擺閘,不僅節省了空間,而且還大大節省了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擺閘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機芯滾筒擺閘。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滾筒式速通門已成為各種場所、5A首先產品,它不僅有效的進行現場人員管控,其最大化實現了設備代替人力的有效轉換;但目前市場所見的滾筒式速通門只有兩個單機芯組成的單通道,這就導致每個單通道都需要兩個滾筒式擺閘,這樣就導致設立滾筒式速通門的成本提高,并且還占空間。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雙機芯滾筒擺閘。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雙機芯滾筒擺閘,包括第一機芯組件、第二機芯組件、套于所述第一機芯組件的第一滾筒及套于所述第二機芯組件的第二滾筒,所述第一滾筒設有第一擋板,所述第二滾筒設有第二擋板,所述第一機芯組件包括第一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驅動電機及與所述第一驅動電機輸出端連接的第一滾筒固定件,所述第一滾筒固定件與所述第一滾筒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機芯組件包括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驅動電機及與所述第二驅動電機輸出端連接的第二滾筒固定件,所述第二滾筒固定件與所述第二滾筒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機芯組件與所述第二機芯組件通過連接件固定連接在一起。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一定位軸承,所述第一定位軸承套于所述第一支架。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二定位軸承,所述第二定位軸承套于所述第二支架。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一角度編碼器,所述第一角度編碼器與所述第一滾筒固定件連接。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二角度編碼器,所述第二角度編碼器與所述第二滾筒固定件連接。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一離合器,所述第一離合器設于所述第一滾筒固定件與所述第一驅動電機之間。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二離合器,所述第二離合器設于所述第二滾筒固定件與所述第二驅動電機之間。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一法蘭盤,所述第一法蘭盤設于所述第一支架自由端。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二法蘭盤,所述第二法蘭盤設于所述第二支架自由端。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擋板與所述第二擋板對稱設置在所述第一機芯組件兩側。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將兩個機芯安裝在一個滾筒擺閘上,使其滾筒擺閘對稱設有兩個擋板,這樣就只需要在兩側各設有一個單機芯滾筒擺閘、并在中間設置一個雙機芯滾筒擺閘就能組成兩個通道,省去了一個單機芯滾筒擺閘,不僅節省了空間,而且還大大節省了成本。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種雙機芯滾筒擺閘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雙機芯滾筒擺閘的分解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一種雙機芯滾筒擺閘的局部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附圖標記:11-第一滾筒 12-第一擋板 13-第一驅動電機 14-第一滾筒固定件 15-第一角度編碼器 16-第一離合器 17-第一定位軸承 18-第一法蘭盤 21-第二滾筒 22-第二擋板 23-第二驅動電機 24-第二滾筒固定件 25-第二角度編碼器 26-第二離合器 27-第二定位軸承 28-第二法蘭盤 3-連接件。如圖1至圖3所示,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雙機芯滾筒擺閘,包括第一機芯組件、第二機芯組件、套于所述第一機芯組件的第一滾筒11及套于所述第二機芯組件的第二滾筒21,所述第一滾筒11設有第一擋板12,所述第二滾筒21設有第二擋板22,所述第一機芯組件包括第一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驅動電機13及與所述第一驅動電機13輸出端連接的第一滾筒固定件14,所述第一滾筒固定件14與所述第一滾筒11固定連接,第一驅動電機13通過第一滾筒固定件14帶動第一滾筒轉動11,所述第二機芯組件包括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驅動電機23及與所述第二驅動電機23輸出端連接的第二滾筒固定件24,所述第二滾筒固定件24與所述第二滾筒2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與所述第二支架通過連接件3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二驅動電機23通過第二滾筒固定件24帶動第二滾筒21轉動,所述第一擋板11與所述第二擋板21對稱設置在所述第一機芯組件兩側。所述第一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一定位軸承17,所述第一定位軸承17套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二定位軸承27,所述第二定位軸承27套于所述第二支架,通過設置定位軸承來固定滾筒,防止晃動。所述第一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一角度編碼器15,所述第一角度編碼器15與所述第一滾筒固定件14連接,所述第二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二角度編碼器25,所述第二角度編碼器25與所述第二滾筒固定件24連接,這樣可以通過角度編碼器對其進行旋轉角度限制。所述第一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一離合器16,所述第一離合器16設于所述第一滾筒固定件14與所述第一驅動電機13之間,所述第二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二離合器26,所述第二離合器26設于所述第二滾筒固定件24與所述第二驅動電機23之間,當有人誤撞擺閘時,離合器會通過離合器將其擋板鎖死,防止損壞電機。所述第一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一法蘭盤18,所述第一法蘭盤18設于所述第一支架自由端,所述第二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二法蘭盤28,所述第二法蘭盤28設于所述第二支架自由端。安裝時,首先將第一法蘭盤18固定在預裝地面上,然后將第一滾筒11從第一角度編碼器15一側套在第一機芯組件上,然后通過螺栓將第一滾筒固定件14與所述第一滾筒11固定在一起,然后再按照上述安裝方式將第二滾筒21套在第二機芯組件上并對其進行固定,最后將第一機芯組件與第二機芯組件用連接件3進行固定連接,使其成為一個滾筒擺閘并具有兩個能夠單獨旋轉的擋板。工作時,主控板VDD-OPE-L或OPE-R短接時,驅動電機就會驅動第一滾筒11或是第二滾筒21,滾筒帶動各自獨立的擋板單獨轉動,兩扇門翼擋板均可達到85°的轉動,互不影響工作效益,并通過在規定的時間內自動關門或裝置紅外來控制關門。本技術結構簡單,實用性更強,將兩個機芯安裝在一個滾筒擺閘上,使其滾筒擺閘對稱設有兩個擋板,這樣就只需要在兩側各設有一個單機芯滾筒擺閘、并在中間設置一個雙機芯滾筒擺閘就能組成兩個通道,省去了一個單機芯滾筒擺閘,不僅節省了空間,而且還大大節省了成本。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技術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技術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技術所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機芯滾筒擺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機芯組件、第二機芯組件、套于所述第一機芯組件的第一滾筒及套于所述第二機芯組件的第二滾筒,所述第一滾筒設有第一擋板,所述第二滾筒設有第二擋板,所述第一機芯組件包括第一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驅動電機及與所述第一驅動電機輸出端連接的第一滾筒固定件,所述第一滾筒固定件與所述第一滾筒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機芯組件包括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驅動電機及與所述第二驅動電機輸出端連接的第二滾筒固定件,所述第二滾筒固定件與所述第二滾筒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機芯組件與所述第二機芯組件通過連接件固定連接在一起。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機芯滾筒擺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機芯組件、第二機芯組件、套于所述第一機芯組件的第一滾筒及套于所述第二機芯組件的第二滾筒,所述第一滾筒設有第一擋板,所述第二滾筒設有第二擋板,所述第一機芯組件包括第一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驅動電機及與所述第一驅動電機輸出端連接的第一滾筒固定件,所述第一滾筒固定件與所述第一滾筒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機芯組件包括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驅動電機及與所述第二驅動電機輸出端連接的第二滾筒固定件,所述第二滾筒固定件與所述第二滾筒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機芯組件與所述第二機芯組件通過連接件固定連接在一起。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機芯滾筒擺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一定位軸承,所述第一定位軸承套于所述第一支架。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機芯滾筒擺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機芯組件還包括第二定位軸承,所述第二定位軸承套于所述第二支架。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機芯滾筒擺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金守,楊增榮,肖東波,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羅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