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可分離定位在蒸發器上的定位機構、可分離定位在所述蒸發器上的溫度探測機構、以及連接支架;所述定位機構與溫度探測機構相間隔安裝在所述連接支架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可自動化對蒸發器進行溫度測量,代替人工操作,節省在紅區的工作時間,從而降低人員外照射劑量和內照射風險,牢固可靠,降低關鍵設備失去溫度監控的風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蒸發器溫度測量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實現自動化測量的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
技術介紹
在核電廠中,目前都是采用人工進入蒸發器一次側水室安裝溫度探頭;一個機組的3臺蒸發器水壓試驗實施拆裝溫度探頭至少得進入蒸發器一次側水室12次,內污染風險高和外照射劑量大。鑒于巨大內污染和外照射風險,人員進入水室進行溫度探頭的安裝質量會有折扣,導致水壓試驗重大設備關鍵點的溫度監測有失效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實現自動化拆裝進行蒸發器溫度測量的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可分離定位在蒸發器上的定位機構、可分離定位在所述蒸發器上的溫度探測機構、以及連接支架;所述定位機構與溫度探測機構相間隔安裝在所述連接支架上。優選地,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可來回移動緊配合或脫離所述蒸發器一次側水室管板上傳熱管的定位件、以及驅動所述定位件來回移動的第一氣缸;所述定位件設置在所述第一氣缸的伸縮端上。優選地,所述定位機構還包括至少一個抵接在所述傳熱管外圍的管板上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設置在所述第一氣缸上并位于所述伸縮端的外圍,并且與所述定位件同側。優選地,所述定位件包括至少兩個伸入到所述傳熱管內且可相對開合的定位爪;所述定位爪在閉合時的寬度小于所述傳熱管的內徑。優選地,所述定位件包括配合在所述傳熱管管口處的錐形塞,所述錐形塞以直徑較大的一端設置在所述伸縮端上。優選地,所述溫度探測機構包括可來回移動緊貼或脫離所述蒸發器一次側水室管板的溫度測量探頭、以及驅動所述溫度測量探頭來回移動的第二氣缸;所述溫度測量探頭設置在所述第二氣缸的伸縮端上。優選地,所述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包括兩個所述定位機構;兩個所述定位機構相對安裝在所述連接支架的兩側,所述溫度探測機構在所述連接支架上位于兩個所述定位機構之間。優選地,所述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還包括與所述連接支架配合,將所述連接支架連同所述定位機構和溫度探測機構經人孔送至所述蒸發器或接出的長桿。優選地,所述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還包括與所述定位機構和溫度探測機構連接的遠端控制裝置。優選地,所述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還包括采集圖像或視頻信息的攝像裝置,所述攝像裝置與所述遠端控制裝置連接。本技術的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可自動化對蒸發器進行溫度測量,代替人工操作,節省在紅區的工作時間,從而降低人員外照射劑量和內照射風險,牢固可靠,降低關鍵設備失去溫度監控的風險。附圖說明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圖1是本技術一實施例的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對本技術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用于壓水堆核電廠中蒸發器的溫度測量,主要對蒸發器一次側水室進行溫度測量。該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包括至少一個可分離定位在蒸發器1上的定位機構2、可分離定位在蒸發器1上的溫度探測機構3、以及連接支架4;定位機構2與溫度探測機構3相間隔安裝在連接支架4上。其中,連接支架4作為連接支撐結構,與定位機構2、溫度探測機構3組成一個整體,實現定位機構2和溫度探測機構3同步移動以靠近蒸發器1或離開蒸發器1。連接支架4可以為框架結構,也可以為板狀結構,結構不限定。定位機構2包括可來回移動緊配合或脫離蒸發器1一次側水室管板12上傳熱管11的定位件21、以及驅動定位件21來回移動的第一氣缸22;定位件21設置在第一氣缸22的伸縮端上。本實施例中,定位件21包括至少兩個可相對開合的定位爪,定位爪可以伸入到傳熱管11內,通過定位爪相對定位在傳熱管11內。定位爪在閉合時的寬度小于傳熱管11的內徑。其中,定位爪在閉合狀態時可以進出傳熱管;在傳熱管11內,定位爪相對張開,可以緊抵在傳熱管11的內壁面上,從而實現定位機構2在蒸發器1上的定位。在其他實施例中,定位件21可以包括錐形塞,用于配合在傳熱管11管口處。錐形塞以直徑較大的一端設置在伸縮端上;錐形塞以直徑較小的一端塞入傳熱管11,直至直徑大于傳熱管11管口內徑的部分與管口緊配合。定位機構2還包括至少一個抵接在傳熱管11外圍的管板12上的定位柱23;定位柱23設置在第一氣缸22上并位于伸縮端的外圍,并且與定位件21同側。定位機構2還包括供氣裝置,與第一氣缸22連接,控制第一氣缸22伸縮端的伸縮動作。溫度探測機構3包括可來回移動緊貼或脫離蒸發器1一次側水室管板12的溫度測量探頭31、以及驅動溫度測量探頭31來回移動的第二氣缸32;溫度測量探頭31設置在第二氣缸32的伸縮端上。在定位機構2定位在蒸發器1上后,第二氣缸32的伸縮端可以伸長將溫度測量探頭31靠近蒸發器1直至將溫度測量探頭31緊貼在管板12上,進行溫度測量。溫度探測機構3還包括供氣裝置,與第二氣缸32連接,控制第二氣缸32伸縮端的伸縮動作。第一氣缸22和第二氣缸32可以通過由一個供氣裝置控制,也可以分別由一個供氣裝置控制。又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包括兩個定位機構2;兩個定位機構2相對安裝在連接支架4的兩側,溫度探測機構3在連接支架4上位于兩個定位機構2之間。進一步地,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還包括長桿(未圖示),與連接支架4配合,將連接支架4連同定位機構2和溫度探測機構3經人孔送至蒸發器1或接出,從而不需人工將連接支架4送至蒸發器1或接出。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還包括與定位機構2和溫度探測機構3連接的遠端控制裝置(未圖示)。遠端控制裝置可以通過計算機等實現。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還包括采集圖像或視頻信息的攝像裝置(未圖示),攝像裝置與遠端控制裝置連接。攝像裝置可以安裝在蒸發器1附近,將蒸發器1上待測溫度位置落入攝像范圍內即可;通過攝像裝置進行實時觀察,實現定位機構2、溫度探測機構3在蒸發器1上的準確定位。本技術使用時,通過長桿將連接支架4連同定位機構2和溫度探測機構3經人孔送至蒸發器1一次側水室,定位機構2對準在傳熱管11一側,溫度探測機構3對準在管板12一側。第一氣缸22動作驅動定位件21固定在傳熱管11內,第二氣缸32動作驅動溫度測量探頭31緊貼在管板12上,進行溫度測量。經過預定時間的溫度測量后,第二氣缸32動作驅動溫度測量探頭31離開管板12上,第一氣缸22動作驅動定位件21脫離傳熱管11。通過長桿將連接支架4連同定位機構2和溫度探測機構3經人孔接出,離開蒸發器1。整個過程不需人員進出靠近蒸發器,降低人員外照射劑量和內照射風險,并且裝置在蒸發器上的定位固定牢固可靠,降低關鍵設備失去溫度監控的風險。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可分離定位在蒸發器(1)上的定位機構(2)、可分離定位在所述蒸發器(1)上的溫度探測機構(3)、以及連接支架(4);所述定位機構(2)與溫度探測機構(3)相間隔安裝在所述連接支架(4)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可分離定位在蒸發器(1)上的定位機構(2)、可分離定位在所述蒸發器(1)上的溫度探測機構(3)、以及連接支架(4);所述定位機構(2)與溫度探測機構(3)相間隔安裝在所述連接支架(4)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機構(2)包括可來回移動緊配合或脫離所述蒸發器(1)一次側水室管板(12)上傳熱管(11)的定位件(21)、以及驅動所述定位件(21)來回移動的第一氣缸(22);所述定位件(21)設置在所述第一氣缸(22)的伸縮端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機構(2)還包括至少一個抵接在所述傳熱管(11)外圍的管板(12)上的定位柱(23);所述定位柱(23)設置在所述第一氣缸(22)上并位于所述伸縮端的外圍,并且與所述定位件(21)同側。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21)包括至少兩個伸入到所述傳熱管(11)內且可相對開合的定位爪;所述定位爪在閉合時的寬度小于所述傳熱管(11)的內徑。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蒸發器溫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21)包括配合在所述傳熱管(11)管口處的錐形塞,所述錐形塞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程鋼,王昊,言許梁,劉伯歡,陸自立,冉威,劉志偉,王國棟,付悅,鄭元鋒,何自洪,聶繼祖,潘洪巖,葉金梁,孫洪國,
申請(專利權)人: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