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車輛車廂體積測量與機械工程技術,尤其涉及一種車輛車廂體積測量的旋轉系統及其測量方法。
技術介紹
車輛貨物的體積測量,在交通治超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體積測量可查出非法改裝車輛;在收貨計量領域,體積測量可防止摻水作弊;在裝載防超領域,可避免裝貨量少了或多了。在現有技術中,多數工礦企業的貨物都通過卡車運輸,并采用計重稱量收購時,存在種種弊端:供應商刻意摻水,提高計重的重量,導致收購成本增加;雖然增加了含水檢測環節以去除水分,但該環節畢竟主要靠人工操作,由此帶來的職業道德問題令人防不勝防,抽樣、化驗過程成為腐敗現象高發區;為消除計重收購帶來的諸多弊病,該行業早已有企業嘗試采用體積測量方式收購代替計重收購,即按體積收購。目前全國只有極少數幾家企業采用體積測量方式替稱量計重,而這極少數的幾家企業又全部采用的是人工量方的方式,即用人工來測量體積。人工量方雖能避免一些計重收購帶來的問題,但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有:測量機構搭建困難,測量過程較為復雜、操作不便,需要花費工程技術人員大量的時間,而且測量準確度也不是很高,比較容易出現測量誤差,其結果其實并不盡如人意,所以難以得到推廣,與此同時,目前的車輛車廂體積快速測量方式是測量結構不動,車輛動,車輛在測量結構上行走時進行測量,這樣測量的測量方式雖然比較方便,測量速度快,但測量過程中車輛行走的速度不易控制,有時候需要重復多次測量,車輛行走時或快或慢都會導致極大的測量誤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輛車廂體積測量的旋轉系統及其測量方法,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旋轉系統及其測量方法能夠實現精準測量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輛車廂體積測量的旋轉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立架(2)、旋轉橫梁(3)、旋轉電機(4)、平衡塊(5)、行走小車(6)、變頻電機(7)和控制箱(8)和上位機(87),所述立架(2)的下端豎直固定在基座(1)上,該立架(2)的頂端固定有旋轉電機(4),旋轉橫梁(3)的一端的套設并固定在所述旋轉電機(4)的旋轉軸上,在所述旋轉橫梁(3)另一端與套設固定于所述旋轉電機(4)的旋轉軸之間設置有第一限位塊(12)和第二限位塊(13),在所述旋轉橫梁(3)的平衡延長端固定安裝所述平衡塊(5)和變頻電機(7),在所述第一限位塊(12)和第二限位塊(13)之間設置所述行走小車(6),在所述第一限位塊(12)的外側設置有鏈輪(17),該行走小車(6)通過齒合在鏈輪(17)、變頻電機(7)的驅動齒輪之間的鏈條(16)連接,在所述行走小車(6)下方還設置有第一激光掃描儀(9)和第二激光掃描儀(10),在所述行走小車(6)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行程開關(14)和第二行程開關(15),所述變頻電機(7)、旋轉電機(4)、第一行程開關(14)、第二行程開關(15)、第一激光掃描儀(9)和第二激光掃描儀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車輛車廂體積測量的旋轉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立架(2)、旋轉橫梁(3)、旋轉電機(4)、平衡塊(5)、行走小車(6)、變頻電機(7)和控制箱(8)和上位機(87),所述立架(2)的下端豎直固定在基座(1)上,該立架(2)的頂端固定有旋轉電機(4),旋轉橫梁(3)的一端的套設并固定在所述旋轉電機(4)的旋轉軸上,在所述旋轉橫梁(3)另一端與套設固定于所述旋轉電機(4)的旋轉軸之間設置有第一限位塊(12)和第二限位塊(13),在所述旋轉橫梁(3)的平衡延長端固定安裝所述平衡塊(5)和變頻電機(7),在所述第一限位塊(12)和第二限位塊(13)之間設置所述行走小車(6),在所述第一限位塊(12)的外側設置有鏈輪(17),該行走小車(6)通過齒合在鏈輪(17)、變頻電機(7)的驅動齒輪之間的鏈條(16)連接,在所述行走小車(6)下方還設置有第一激光掃描儀(9)和第二激光掃描儀(10),在所述行走小車(6)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行程開關(14)和第二行程開關(15),所述變頻電機(7)、旋轉電機(4)、第一行程開關(14)、第二行程開關(15)、第一激光掃描儀(9)和第二激光掃描儀(10)分別與控制箱(8)電氣連接,所述控制箱(8)與上位機(87)進行通信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輛車廂體積測量的旋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小車的長度為1.4m-1.8m,所述第一激光掃描儀(9)與第二激光掃描儀(10)之間的安裝距離為1m-1.5m,所述旋轉橫梁(3)的長度為5-7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輛車廂體積測量的旋轉系統,其特征在于:在立架(2)上還安裝有第三激光掃描儀(11),該第三激光掃描儀(11)與所述立架(2)的下端豎直距離為1m-1.5m,所述第三激光掃描儀(11)與控制箱(8)電氣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輛車廂體積測量的旋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8)設置有中央控制器(80)、通信接口電路(81)、第一紅外線接收器(82)、第二紅外線接收器(83)、第一交流接觸器(84)和第二交流接觸器(85),所述中央控制器(80)分別與通信接口電路(81)、第一紅外線接收器(82)、第二紅外線接收器(83)、第一交流接觸器(84)和第二交流接觸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德強,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我的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