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的微型軸承防塵密封圈下落量及軸承內圈倒角檢測裝置,包括檢測塊體,檢測塊體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檢測塊體的第一端面上設置有一其直徑與軸承內圈內徑相適配的圓柱體,圓柱體與檢測塊體的第一端面的連接處形成有一與軸承內圈的內周面兩端形成的圓弧面相適配的倒角,檢測塊體的第一端面上圍繞所述圓柱體的外周設置有一環形凸起,環形凸起的高度與微型軸承的防塵密封蓋的外側端面與軸承內圈的端面之間的下落量一致。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安裝和拆卸方便,保證了微型軸承的防塵密封性能的可靠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軸承檢測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微型軸承防塵密封圈下落量及軸承內圈倒角檢測裝置。
技術介紹
參見圖1,圖中給出的是現有的一種微型軸承,包括軸承內圈10、軸承外圈20、保持架30、若干滾珠40以及防塵密封蓋50a、50b。軸承內圈10的內周面的兩端形成有圓弧面12a、12b,保持架30設置在軸承內圈10和軸承外圈20之間,若干滾珠40放置于保持架30內,防塵密封蓋50a、50b安裝在軸承內圈10和軸承外圈20之間且位于保持架30的兩側。防塵密封蓋50a、50b安裝到位后,防塵密封蓋50a、50b嵌裝在軸承內圈10和軸承外圈20的防塵凹槽11、21內,防塵密封蓋50a、50b的外側端面51a、51b與軸承內圈10和軸承外圈20的端面之間不在同一平面上,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的下落量。防塵密封蓋50a、50b是否安裝到位對微型軸承的防塵密封性尤其重要,目前的檢測方式主要依靠有經驗的操作人工肉眼觀察,這無疑難以保證微型軸承的防塵密封性能的可靠性。為此,申請人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找到了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能夠方便檢測防塵密封蓋是否安裝到位的微型軸承防塵密封圈下落量及軸承內圈
倒角檢測裝置。本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微型軸承防塵密封圈下落量及軸承內圈倒角檢測裝置,包括檢測塊體,所述檢測塊體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檢測塊體的第一端面上設置有一其直徑與軸承內圈內徑相適配的圓柱體,所述圓柱體與所述檢測塊體的第一端面的連接處形成有一與所述軸承內圈的內周面兩端形成的圓弧面相適配的倒角,所述檢測塊體的第一端面上圍繞所述圓柱體的外周設置有一環形凸起,所述環形凸起的高度與安裝到位后的微型軸承的防塵密封蓋的外側端面與軸承內圈的端面之間的垂直距離一致,當所述檢測塊體的圓柱體插入需要被檢測的微型軸承的軸承內圈時,所述環形凸起位于軸承內圈與軸承外圈之間的防塵密封蓋上。在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圓柱體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軸承內圈的高度。在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檢測塊體為圓柱體結構,所述檢測塊體的直徑介于所述軸承內圈的外徑與軸承外圈的內徑之間。在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檢測塊體的第二端面上設置有一固定圓柱體,所述檢測塊體通過所述固定圓柱體與下壓機構可拆卸連接。本技術的微型軸承防塵密封圈下落量及軸承內圈倒角檢測裝置的檢測原理如下:檢測塊體通過固定圓柱體與下壓機構連接,需要被檢測的微型軸承放置在檢測塊體的正下方,下壓機構控制檢測塊體向下運動,使得檢測塊體的圓柱體插入需要被檢測的微型軸承的軸承內圈內,直至檢測塊體的圓柱體完全插入軸承內圈內為止,此時檢測塊體的第一端面上的環形凸起的下端面與需要被檢測的微型軸承的防塵密封蓋的端面相接觸,且圓柱體與檢測塊體的第一端面的連接處形成的倒角與軸承內圈的內周面兩端形成的圓弧面相吻合,則可以認為該需要被檢測的微型軸承為合格品。如防塵密封蓋過高,
或者軸承內圈無圓弧面,導致檢測塊體的下落量不夠,則可以認為該需要被檢測的微型軸承為不良品。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安裝和拆卸方便,并能有效地檢測微型軸承的防塵密封蓋是否安裝到位,保證了微型軸承的防塵密封性能的可靠性。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現有的微型軸承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A處放大圖。圖4是圖2的B處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參見圖2至圖4并結合圖1,圖中給出的是微型軸承防塵密封圈下落量及軸承內圈倒角檢測裝置,包括檢測塊體100,檢測塊體100為圓柱體結構,檢測塊體100的直徑介于軸承內圈10的外徑與軸承外圈20的內徑之間。檢測塊體100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面110和第二端面120。檢測塊體100的第一端面110上設置有一其直徑與軸承內圈10的內徑相
適配的圓柱體111,圓柱體111與檢測塊體111一體成型,圓柱體111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軸承內圈10的高度。圓柱體200與檢測塊體100的第一端面110的連接處形成有一倒角200,該倒角200分別與軸承內圈10的內周面兩端形成的圓弧面12a、12b相適配。檢測塊體100的第一端面110上圍繞圓柱體111的外周設置有一環形凸起112,環形凸起112的高度H與安裝到位后的微型軸承的防塵密封蓋51a、51b的外側端面與軸承內圈10的端面之間的垂直距離一致。當檢測塊體100的圓柱體111插入需要被檢測的微型軸承的軸承內圈10時,環形凸起112起位于軸承內圈10與軸承外圈20之間的防塵密封蓋50a或50b上。檢測塊體100的第二端面120上設置有一與檢測塊體100一體成型的固定圓柱體121,檢測塊體100通過固定圓柱體121與下壓機構(圖中未示出)可拆卸連接。本技術的微型軸承防塵密封圈下落量及軸承內圈倒角檢測裝置的檢測原理如下:檢測塊體100通過固定圓柱體121與下壓機構連接,需要被檢測的微型軸承放置在檢測塊體100的正下方,下壓機構控制檢測塊體100向下運動,使得檢測塊體100的圓柱體111插入需要被檢測的微型軸承的軸承內圈10內,直至檢測塊體100的圓柱體111完全插入軸承內圈10內為止,此時檢測塊體100的第一端面110上的環形凸起112的下端面112a與需要被檢測的微型軸承的防塵密封蓋50a或50b的端面相接觸,且圓柱體111與檢測塊體100的第一端面110的連接處形成的倒角200與軸承內圈10的內周面兩端形成的圓弧面12a或12b相吻合,則可以認為該需要被檢測的微型軸承為合格品。如防塵密封蓋過高,或者軸承內圈無圓弧面,導致檢測塊體的下落量不夠,則可以認為該需要被檢測的微型軸承為不良品。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
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范圍內。本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微型軸承防塵密封圈下落量及軸承內圈倒角檢測裝置,包括檢測塊體,所述檢測塊體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檢測塊體的第一端面上設置有一其直徑與軸承內圈內徑相適配的圓柱體,所述圓柱體與所述檢測塊體的第一端面的連接處形成有一與所述軸承內圈的內周面兩端形成的圓弧面相適配的倒角,所述檢測塊體的第一端面上圍繞所述圓柱體的外周設置有一環形凸起,所述環形凸起的高度與微型軸承的防塵密封蓋的外側端面與軸承內圈的端面之間的下落量一致,當所述檢測塊體的圓柱體插入需要被檢測的微型軸承的軸承內圈時,所述環形凸起位于軸承內圈與軸承外圈之間的防塵密封蓋上。
【技術特征摘要】
1.微型軸承防塵密封圈下落量及軸承內圈倒角檢測裝置,包括檢測塊體,所述檢測塊體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檢測塊體的第一端面上設置有一其直徑與軸承內圈內徑相適配的圓柱體,所述圓柱體與所述檢測塊體的第一端面的連接處形成有一與所述軸承內圈的內周面兩端形成的圓弧面相適配的倒角,所述檢測塊體的第一端面上圍繞所述圓柱體的外周設置有一環形凸起,所述環形凸起的高度與微型軸承的防塵密封蓋的外側端面與軸承內圈的端面之間的下落量一致,當所述檢測塊體的圓柱體插入需要被檢測的微型軸承的軸承內圈時,所述環形凸起位于軸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進堂,吉明梅,韓春偉,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中隆軸承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