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顆粒物傳感器及利用其的廢氣凈化系統。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顆粒物傳感器包括:第一絕緣層,以使第一電極部向第一絕緣層的一面上露出的方式形成,第一電極部包括不相互電連接的多個第一電極;第二絕緣層,在第二絕緣層的一面上設有第二電極部,第二電極部包括相互電連接的多個第二電極,第二絕緣層與第一絕緣層以相互隔開的方式平行配置;溫度檢測部,形成于第三絕緣層的一面,第三絕緣層位于第二絕緣層的另一面;以及加熱部,形成于第四絕緣層的一面,第四絕緣層位于第三絕緣層的另一面,加熱部用于對第一電極部及第二電極部進行加熱,第一電極借助堆積于多個第一電極之間的顆粒來相互電連接,從而可使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的靜電容量發生變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顆粒物傳感器(Particular matter sensor)及利用其的廢氣凈化系統。
技術介紹
通常,隨著進一步加強對排放氣體的管制,用于凈化廢氣的后處理裝置備受矚目。尤其,針對柴油汽車的顆粒物(PM,Particulate Matter)的管制變得更加嚴格。具體地,人類基于大氣污染物質所提出的對適宜環境的要求,以及隨著各國對環境的管制,對針對包含在廢氣中的排氣污染物質的管制逐漸增加,并且,作為針對上述問題的對策,正在研究多種廢氣過濾方法。鑒于此,已提出用于處理廢氣的后處理技術,上述后處理技術有氧化催化劑、氮氧化物催化劑及借助煤煙過濾裝置的廢氣減排裝置等。在如上所述的氧化催化劑、氮氧化物催化劑及煤煙過濾裝置中,針對減少顆粒物最為有效且最接近實用化的技術為利用煤煙過濾裝置的廢氣減排裝置。為了診斷廢氣減排裝置是否發生故障,而在柴油顆粒(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過濾器的后端安裝電阻方式的顆粒物傳感器。即,顆粒物沉淀于傳感器表面上的電極之間,并借助所沉淀的顆粒物來在電極之間形成電流,從而改變傳感器的電導率。由于直到形成初期的電流,如上所述的電阻方式顆粒物傳感器的響應速度極慢,當金屬等具有導電性的顆粒物沉淀于上述顆粒物傳感器的表面時,則與顆粒物的數量無關地發生信號的失真,因而存在傳感器引起傳感器失靈
的致命問題。現有技術文獻;特許文獻;(特許文獻1)日本公開特許2009-85959(公開日2009年4月23日)。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沉淀有導電性的異物,也可防止傳感器的破損的顆粒物傳感器及利用其的廢氣凈化系統。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一實施方式的顆粒物傳感器可包括:第一絕緣層,以使第一電極部向第一絕緣層的一面上露出的方式形成,上述第一電極部包括不相互電連接的多個第一電極;第二絕緣層,在第二絕緣層的一面上設有第二電極部,上述第二電極部包括相互電連接的多個第二電極,上述第二絕緣層與第一絕緣層以相互隔開的方式平行配置;溫度檢測部,形成于第三絕緣層的一面,上述第三絕緣層位于第二絕緣層的另一面;以及加熱部,形成于第四絕緣層的一面,上述第四絕緣層位于第三絕緣層的另一面,加熱部用于對第一電極部及第二電極部進行加熱,多個第一電極中的一個與第一電連接端子電連接,多個第二電極與第二電連接端子電連接,多個第一電極與多個第二電極以相對應的方式配置,第一電極借助堆積于多個第一電極之間的顆粒來相互電連接,從而可使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的靜電容量發生變化。在此情況下,多個第一電極及多個第二電極可分別以沿著上述第一絕緣層及第二絕緣層的長度方向平行的方式排列,多個第一電極及多個第二電極可以以向上述第一絕緣層及第二絕緣層的寬度方向相對應的方式排列。在此情況下,顆粒物依次堆積于多個第一電極之間,使得多個第一電極相互電連接,由此,使第一電極與上述第二電極的靜電容量隨著第一電極的面積變寬而增加。在此情況下,本專利技術還可包括介電層,上述介電層位于第一絕緣層及第
二絕緣層之間。在此情況下,可在第一絕緣層及介電層形成第一通孔,上述第一通孔用于使多個第二電極與第二電連接端子電連接。在此情況下,可在第四絕緣層形成第三電連接端子及第四電連接端子和第五電連接端子,上述第三電連接端子及第四電連接端子與加熱部電連接,上述第五電連接端子不與第三電連接端子及第四電連接端子電連接,在第三絕緣層形成第二通孔,上述第二通孔用于使上述溫度檢測部與位于第四絕緣層上的第三電連接端子及第五電連接端子電連接。在此情況下,溫度檢測部的面積可在加熱部的面積范圍之內設定。另一方面,根據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方式的廢氣凈化系統可包括:排氣歧管;廢氣微粒過濾器,用于去除包含在從排氣歧管排出的廢氣中的微粒;以及顆粒物傳感器,設置于與廢氣微粒過濾器相連接的流出側排氣管,上述顆粒物傳感器用于檢測經由廢氣微粒過濾器向下游側流出的顆粒物,顆粒物質傳感器可包括:第一絕緣層,以使第一電極部向第一絕緣層的一面上露出的方式形成,第一電極部包括不相互電連接的多個第一電極;第二絕緣層,在第二絕緣層的一面上設有第二電極部,第二電極部包括相互電連接的多個第二電極,第二絕緣層與第一絕緣層以相互隔開的方式平行配置;溫度檢測部,形成于第三絕緣層的一面,第三絕緣層位于第二絕緣層的另一面;以及加熱部,形成于第四絕緣層的一面,第四絕緣層位于第三絕緣層的另一面,加熱部用于對第一電極部及第二電極部進行加熱,多個第一電極中的一個與第一電連接端子電連接,多個第二電極與第二電連接端子電連接,多個第一電極與多個第二電極以相對應的方式配置,第一電極借助堆積于多個第一電極之間的顆粒來相互電連接,從而可使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的靜電容量,并通過測定所改變的靜電容量來檢測上述顆粒物。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廢氣凈化系統所使用的顆粒物傳感器具有如下優點,即,包含具有電導率的異物的顆粒物堆積于形成在多個第一電極部的空間中的多個一部分空間,來測定第一電極部與第二電極部之間的靜電容量,從而
可防止顆粒物傳感器基于傳感器的信號失真而發生破損。附圖說明圖1為簡要表示車輛用柴油引擎的廢氣凈化系統的整體結構的圖;圖2為簡要示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方式的顆粒物傳感器的立體圖;圖3為圖2的顆粒物傳感器的分解立體圖;圖4為示出圖2及圖3的第一電極部及第二電極部的俯視圖;圖5為示出圖2及圖3的加熱部和溫度檢測部的俯視圖;圖6為沿著圖2的A-A′線截取的放大剖視圖;圖7為示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顆粒物傳感器的工作狀態的剖視圖;圖8為簡要示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顆粒物傳感器的第一電極部和第二電極部的圖。附圖標記的說明100:廢氣凈化系統 110:引擎120:排氣歧管 130:渦輪140:渦輪增壓器 150:冷卻器160:閥 170:廢氣微粒過濾器180:排氣管 182:流出側排氣管190:差壓傳感器 200:顆粒物傳感器210:絕緣基板 220:第一電極部222:第一電極 224:第一電極引線226:第一電連接端子 230:第二電極部232:第二電極 234:第二電極引線236:第二電連接端子 240:加熱部250:溫度檢測部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使得本專利技術所屬
的普通技術人員容易實施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可體現為多種不同形態,而且本專利技術并不局限于在此所說明的實施例。圖中,為了明確說明本專利技術而省略了與說明無關的部分,并對整個說明書中的相同或類似的結構要素賦予了相同的附圖標記。在本專利技術圖1的廢氣凈化裝置100中,可在引擎110的排氣歧管120設置渦輪130,若與渦輪130連動的渦輪增壓器140進行旋轉,則可使被壓縮的空氣經由冷卻器150向吸入歧管(未圖示)流動,從排氣歧管120排出的燃燒排氣中的一部分排氣可經由閥160及冷卻器向吸入歧管(未圖示)回流。在與排氣歧管120相連接的排氣管180設有柴油氧化催化劑(未圖示)及廢氣微粒過濾器170,從而,可使上述排氣管180處理燃燒廢氣。即,在經過柴油氧化催化劑(未圖示)的期間,在向排氣管180所排出的燃燒廢氣中未燃燒的烴(HC)、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顆粒物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絕緣層,以使第一電極部向上述第一絕緣層的一面上露出的方式形成,上述第一電極部包括不相互電連接的多個第一電極;第二絕緣層,在上述第二絕緣層的一面上設有第二電極部,上述第二電極部包括相互電連接的多個第二電極,上述第二絕緣層與上述第一絕緣層以相互隔開的方式平行配置;溫度檢測部,形成于第三絕緣層的一面,上述第三絕緣層位于上述第二絕緣層的另一面;以及,加熱部,形成于第四絕緣層的一面,上述第四絕緣層位于上述第三絕緣層的另一面,上述加熱部用于對上述第一電極部及第二電極部進行加熱,上述多個第一電極中的一個與第一電連接端子電連接,上述多個第二電極與第二電連接端子電連接,上述多個第一電極與上述多個第二電極以相對應的方式配置,上述多個第一電極借助堆積于上述多個第一電極之間的顆粒來相互電連接,使得上述第一電極與上述第二電極之間的靜電容量發生變化。
【技術特征摘要】
2015.06.09 KR 10-2015-00813901.一種顆粒物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絕緣層,以使第一電極部向上述第一絕緣層的一面上露出的方式形成,上述第一電極部包括不相互電連接的多個第一電極;第二絕緣層,在上述第二絕緣層的一面上設有第二電極部,上述第二電極部包括相互電連接的多個第二電極,上述第二絕緣層與上述第一絕緣層以相互隔開的方式平行配置;溫度檢測部,形成于第三絕緣層的一面,上述第三絕緣層位于上述第二絕緣層的另一面;以及,加熱部,形成于第四絕緣層的一面,上述第四絕緣層位于上述第三絕緣層的另一面,上述加熱部用于對上述第一電極部及第二電極部進行加熱,上述多個第一電極中的一個與第一電連接端子電連接,上述多個第二電極與第二電連接端子電連接,上述多個第一電極與上述多個第二電極以相對應的方式配置,上述多個第一電極借助堆積于上述多個第一電極之間的顆粒來相互電連接,使得上述第一電極與上述第二電極之間的靜電容量發生變化。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顆粒物質傳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個第一電極及上述多個第二電極分別以沿著上述第一絕緣層及第二絕緣層的長度方向平行的方式排列,上述多個第一電極及上述多個第二電極以向上述第一絕緣層及第二絕緣層的寬度方向相對應的方式排列。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顆粒物質傳感器,其特征在于,顆粒物依次堆積于上述多個第一電極之間,使得上述多個第一電極相互電連接,使上述第一電極與上述第二電極的靜電容量隨著上述第一電極的面積變寬而增加。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顆粒物質傳感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介電
\t層,上述介電層位于上述第一絕緣層及上述第二絕緣層之間。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顆粒物質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絕緣層及上述介電層形成第一通孔,上述第一通孔用于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然守,吳洙泯,金殷智,
申請(專利權)人:阿莫泰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韓國;KR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