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自行車制動力測試系統試驗平臺技術方案

    技術編號:14266733 閱讀: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2:08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自行車制動力測試系統試驗平臺,包括前后剎制動力傳感器、腳剎動作機構、手剎動作機構、噴淋及鼓風系統、前后輪杠桿式負重系統、前后輪驅動滾筒、前后輪固定夾持裝置、動力裝置、控制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創造所述的檢測平臺,可適應各類自行車車閘耐熱試驗、自行車整車結構強度疲勞試驗、車輪/輪胎組合件疲勞試驗,操作簡單,平臺全部檢測數字化控制,沒有人為的操作誤差,數據采集準確,提高檢測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自行車測試系統實驗平臺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行車制動力測試系統實驗平臺。
    技術介紹
    自行車輕便,環保,健身等優點,使它又逐漸的回到了人民的生活中來,成為不可缺少的一種交通工具和健身器材。尤其“死飛”這種新興的自行車種類,在青少年群體中越來越普遍。自行車的需求隨之越來越大,其安全性的檢測至關重要?,F有的自行車制動檢測設備,多為皮帶驅動滾筒或者單滾筒檢測,單次只能檢測前手剎或者后手剎,檢測后需要人工把自行車卸下再換另一個手剎檢測。檢測人員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下,多次裝卸容易產生安全隱患。檢測功能和檢測車輛類型不全,許多檢測參數難以控制,不能完全滿足檢測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創造旨在提出一種自行車制動力測試系統試驗平臺,以解決車輛檢測過程中自行車需二次固定安裝,無法檢測腳剎制動力的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創造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自行車制動力測試系統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剎車制動力傳感器16、后剎車制動力傳感器17、腳剎動作機構11、手剎動作機構、噴淋及鼓風裝置18,前輪杠桿式負重裝置14、后輪杠桿式負重裝置15、前、后輪驅動滾筒1、前、后輪固定夾持裝置19、動力裝置、控制裝置、檢測平臺20和固定支架21;所述檢測平臺20兩端裝有所述固定支架21,所述固定支架21上裝有所述前后輪固定夾持裝置19,所述前后輪固定夾持裝置19上裝有所述剎前車制動力傳感器16、后車制動力傳感器17;在所述檢測平臺20上距離所述兩端的固定支架21一定距離各開有一個長方形孔,長方形孔下裝有所述前后輪驅動滾筒1;所述前輪杠桿式負重裝置14、后輪杠桿式負重裝置15與自行車前后輪輪軸相連接;所述手剎動作機構通過拉閘線與自行車車閘相連;所述噴淋及鼓風裝置18固定在所述檢測平臺20上的車輪旁;所述腳剎動作機構11設置在檢測平臺20中部內側,所述前、后輪驅動滾筒1分別與固定在檢測平臺20底座上的驅動電機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的前后輪固定夾持裝置19,分別由兩對水平桿和一對豎直桿連接組成,第一對水平桿的一端固定于支架21上,另一端與豎直桿的一端連接,豎直桿的另一端與第二對水平桿的一端連接,第二對水平桿的另一端與輪軸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的前剎車制動力傳感器16、后剎車制動力傳感器17和所述的第二對水平桿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的手剎動作機構包括縱向設置的夾持桿和定滑輪,所述夾持桿下端固定在車把上,所述夾持桿上端固定液壓泵,液壓泵活塞柱向下設置,液壓泵上端固定一定滑輪,所述拉閘線一端穿過定滑輪固定在手剎上,另一端固定在液壓泵活塞上端部。進一步的,所述前輪杠桿式負重裝置14、后輪杠桿式負重裝置15包括液壓泵、水平連桿、豎直連桿一12和豎直連桿二13,所述液壓泵活塞的端部與水平連桿相連,所述水平連桿的另一端與豎直連桿一12下端相連,豎直連桿一12上端與檢測平臺相連,豎直連桿二13上端與自行車輪軸相連,下端與水平連桿相連。進一步的,所述的液壓泵固定在自行車檢測平臺20底部,液壓泵活塞端部與所述水平連桿一端連接,所述水平連桿另一端與所述豎直連桿一12連接,所述豎直連桿一12與檢測平臺連接,所述豎直連桿二13的一端與自行車輪軸相連,另一端與水平連桿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的腳剎動作機構11包括力傳感器5、氣缸6、自行車踏板夾具7、支架10、氣管和空氣壓縮機;所述自行車踏板夾7具與腳蹬相連,所述自行車踏板夾具7與所述力傳感器相接5,所述力傳感器5與所述氣缸活塞端部相連,所述氣缸6與所述支架10連接,所述支架10通過導軌與所述檢測平臺連接,所述滾筒11設置在自行車車輪2正下方,并通過電機驅動。進一步的,所述的氣缸6倒置,其活塞端部與所述力傳感器5連接,所述力傳感器5和所述自行車踏板夾具7通過轉軸連接,所述自行車踏板夾具7與腳蹬采用螺栓連接,所述支架通過導軌與所述檢測平臺20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的后輪杠桿式負重裝置15、后輪驅動滾筒1和后輪固定夾持裝置19設置在后輪固定支架21上,所述后輪固定支架21通過滑軌與檢測平臺20可移動的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的前、后輪驅動滾筒1與所述驅動電機之間連接超越離合器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所述的一種自行車制動力測試系統試驗平臺,通過設置兩端的檢測裝置使自行車可以同步進行雙輪性能檢測,解決了自行車制動力檢測過程中必須對自行車進行拆卸來進行前后輪的制動力測試;改進的負重裝置免去了更換砝碼施加重力的繁瑣過程,結構更簡單、使用更方便;同時設置了腳剎自行車制動力檢測裝置,使本裝置適用范圍更廣,通過設置可上下移動的前、后輪固定夾持裝置和可左右移動的后輪固定支架使本裝置通用于各類型號的自行車測試,同時本檢測裝置還可進行自行車的車閘耐熱試驗、自行車整車結構強度疲勞試驗、以及車輪/輪胎組合件疲勞試驗等,極大的擴展了應用范圍。附圖說明構成本技術創造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創造的進一步理解,本技術創造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創造,并不構成對本技術創造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自行車制動力測試系統試驗平臺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腳剎動作機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滾筒;2-車輪;3-飛輪和腳閘;4-鏈條;5-力傳感器;6-氣缸;7-腳蹬夾板;8-曲柄;9-鏈輪;10-支架;11-腳剎動作機構;12-豎直連桿一;13-豎直連桿二;14-前輪杠桿式負重裝置;15-后輪杠桿式負重裝置;16-前輪力傳感器;17-后輪力傳感器;18-鼓風噴淋裝置;19-前后輪固定夾持裝置;20-檢測平臺;21-固定支架。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技術創造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在本技術創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創造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創造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技術創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在本技術創造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創造中的具體含義。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創造。一種自行車制動力測試系統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剎車制動力傳感器16、后剎車制動力傳感器17、腳剎動作機構11、手剎動作機構、噴淋及鼓風裝置18,前輪杠桿式負重裝置14、后輪杠桿式負重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行車制動力測試系統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剎車制動力傳感器、腳剎動作機構、手剎動作機構、噴淋及鼓風系統、前、后輪杠桿式負重裝置、前、后輪驅動滾筒、前、后輪固定夾持裝置、動力裝置、控制裝置、檢測平臺和固定支架;所述檢測平臺兩端裝有所述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裝有所述前后輪固定夾持裝置,所述前后輪固定夾持裝置上裝有所述剎車制動力傳感器;在所述檢測平臺上距離所述兩端的固定支架一定距離各開有一個長方形孔,長方形孔下裝有所述前后輪驅動滾筒;所述前后輪杠桿式負重裝置與自行車前后輪輪軸相連接;所述手剎動作機構通過拉閘線與自行車車閘相連;所述噴淋及鼓風系統固定在所述檢測平臺上的車輪旁;所述腳剎動作機構設置在檢測臺中部內側,所述前、后輪驅動滾筒分別與固定在檢測平臺底座上的驅動電機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行車制動力測試系統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剎車制動力傳感器、腳剎動作機構、手剎動作機構、噴淋及鼓風系統、前、后輪杠桿式負重裝置、前、后輪驅動滾筒、前、后輪固定夾持裝置、動力裝置、控制裝置、檢測平臺和固定支架;所述檢測平臺兩端裝有所述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裝有所述前后輪固定夾持裝置,所述前后輪固定夾持裝置上裝有所述剎車制動力傳感器;在所述檢測平臺上距離所述兩端的固定支架一定距離各開有一個長方形孔,長方形孔下裝有所述前后輪驅動滾筒;所述前后輪杠桿式負重裝置與自行車前后輪輪軸相連接;所述手剎動作機構通過拉閘線與自行車車閘相連;所述噴淋及鼓風系統固定在所述檢測平臺上的車輪旁;所述腳剎動作機構設置在檢測臺中部內側,所述前、后輪驅動滾筒分別與固定在檢測平臺底座上的驅動電機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制動力測試系統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輪固定夾持裝置,分別由兩對水平桿和一對豎直桿連接組成,第一對水平桿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另一端與豎直桿的一端連接,豎直桿的另一端與第二對水平桿的一端連接,第二對水平桿的另一端與輪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制動力測試系統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剎車制動力傳感器和所述的第二對水平桿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制動力測試系統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剎動作機構包括縱向設置的夾持桿和定滑輪,所述夾持桿下端固定在車把上,所述夾持桿上端固定液壓泵,液壓泵活塞柱向下設置,液壓泵上端固定一定滑輪,所述拉閘線一端穿過定滑輪固定在手剎上,另一端固定在液壓泵活塞上端部。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制動力測試系統試驗平臺,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平偉,張維童,韓文杰孫金陽,劉曉菲李冬生,楊武,
    申請(專利權)人:天祥天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久免费无码网站在线观看个|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一高潮| 中文无码字幕中文有码字幕|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碰|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 在线无码视频观看草草视频|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免费网站国产 | 无码137片内射在线影院|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 亚洲人av高清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日韩精品无码永久免费网站|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免费a级毛片无码a∨蜜芽试看| 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无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熟熟妇丰满人妻啪啪软件| 无码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