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金屬熔煉加工系統,特別是一種廢鋁、鋁灰渣再生系統。包括第一料倉、回轉爐、升降攪拌機、鋁渣溜槽、水池、冷卻桶、提升機、第二料倉、鋁液溜槽、保溫爐、鑄錠機、自動疊錠機、除塵器及控制系統。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廢鋁、鋁灰渣再生系統具有以下幾個優點:第一、自動化程度高;第二、整個生產過程,不用叉車,設備維護費用低;第三、全封閉生產有利于粉塵的控制更環保;第四、可以提高廢鋁、鋁灰渣的回收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金屬熔煉加工系統,特別是一種廢鋁、鋁灰渣再生系統。
技術介紹
由于我國優質鋁礦資源相對比較缺乏,只有山西、廣西、貴州、河南和江西幾個地方有較豐富的鋁土礦,從氧化鋁生產鋁金屬的能耗大,工藝復雜,電解鋁金屬生產還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建設發展要求,所以一些地方的鋁資源主要從回收的廢雜鋁中獲得,所述的廢渣回收熔煉生產鋁合金,同時會產生10%~20%的鋁灰渣,鋁合金重熔也會產生2%左右的鋁灰渣。全國每產生大量的鋁灰渣。如何對如此大量的鋁灰渣進行回收再利用成為本行業亟需解決的問題。傳統廢鋁、鋁灰渣的收集和再處理過程被分割在多個廠房內生產,多個廠房之間物料的運輸通過人工轉運,生產效率低下,大多為小坩堝(國家政策不允許)和回轉爐生產。現有回轉爐工作狀態,基本水平,回轉爐的角度只能在0度~35度之間調整,出渣、出水不夠徹底,對爐內物料攪拌只能依靠耙子通過叉車進行;操作不當很容易對回轉爐及叉車造成損壞。另外,電機及齒輪傳動部件均設置在筒體一側,靠摩擦傳動,筒體轉動不夠平穩。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廢鋁、鋁灰渣再生系統。該系統能夠實現全程自動化控制,設備維護費用低;全封閉生產有利于粉塵的控制更環保;可以提高廢鋁、鋁灰渣的回收率。為了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具體的技術方案:一種廢鋁、鋁灰渣再生系統,包括第一料倉、回轉爐、升降攪拌機、鋁渣溜槽、水池、冷卻桶、提升機、第二料倉、鋁液溜槽、保溫爐、鑄錠機、自動疊錠機、除塵器及控制系統;其中,所述第一料倉用于向所述回轉爐內供應轉爐原料;對原料進行冶煉時,所述回轉爐爐口朝上設置;所述升降攪拌機設置在回轉爐爐口上方,用于對回轉爐內的轉爐原料進行攪拌;所述水池設置在回轉爐的下方,水池內設有所述冷卻桶;回轉爐與冷卻桶之間設置所述鋁渣溜槽,所述回轉爐內的鋁渣經所述鋁渣溜槽進入所述冷卻桶內冷卻后通過所述提升機輸送至所述第二料倉中存放;回轉爐與保溫爐之間設置所述鋁液溜槽,所述回轉爐內的鋁液經所述鋁液溜槽進入所述保溫爐調制、精煉后進入鑄錠機鑄錠,鑄錠后的鋁錠再由所述自動疊錠機進行疊包;所述除塵器分別通過管道對回轉爐、鋁渣溜槽、冷卻桶、提升機、第二料倉及保溫爐進行除塵;所述升降攪拌機、提升機、鑄錠機、自動疊錠機及除塵機均與所述控制系統控制連接。所述回轉爐包括筒體、導輪、導輪支架、導輪軌道、電機、齒輪傳動組、轉軸、筒體支撐座及第一液壓油缸;其中,所述筒體外壁上設有導輪軌道;所述導輪支架設置在筒體外側,導輪支架的上端相鄰所述筒體外壁的一側設有所述導輪,導輪與所述導輪軌道滾動連接;導輪支架的下端連接所述電機及齒輪傳動部件;筒體底部中心固定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通過所述齒輪傳動組與電機傳動連接;所述筒體兩側的外壁上對稱設有支撐軸,兩個支撐軸分別與所述筒體支撐座鉸接;所述第一液壓油缸的活塞端與所述導輪支架的一側連接。所述筒體支撐座包括水平底座及設置在所述水平底座上的兩個支撐架,兩個支撐架對稱設置在筒體兩側,并且上端分別具有軸孔;兩個所述支撐軸分別與兩個所述支撐架上端的軸孔配合連接。所述導輪支架的底端設有電機安裝座,所述電機通過所述電機安裝座安裝在所述導輪支架上。所述水平底座上位于導輪支架的一側設有緩沖墊塊。所述水平底座上位于所述緩沖墊塊的另一側設有第二液壓油缸,所述第二液壓油缸的活塞端與所述緩沖墊塊相連。所述提升機包括:垂直設置的外殼,所述外殼內設置有上端水平軸和下端水平軸,所述上端水平軸位于下端水平軸的垂直上方,所述上端水平軸和下端水平軸上繃緊纏繞有一條或若干條鏈條,所述上端水平軸和下端水平軸分別設置有與鏈條數量相等的鏈輪,所述上端水平軸的鏈輪位置和下端水平軸的鏈輪位置上下垂直對應,所述鏈條繃緊圍繞在上端水平軸的鏈輪和下端水平軸的鏈輪上,所述下端水平軸的鏈輪與外殼之間設置有鏈擋輪,所述鏈擋輪的直徑大于鏈輪的直徑,所述鏈擋輪與鏈輪貼合。所述鑄錠機為鏈條式鑄錠機。本技術系統的有益效果:第一、流水線生產,自動化程度高,整個生產過程可實現中控操作。第二、回轉輪、冷卻桶采用中心傳動更平穩,解決由于摩擦力不足,回轉爐、冷卻桶不能旋轉的問題;冷卻桶采用泡浸法,冷卻更快速。第三、操作方便,用工少、對員工的技術要求低。第四、整個生產過程,不用叉車,設備維護費用低。第五、全封閉生產有利于粉塵的控制更環保。第六、可以提高廢鋁、鋁灰渣的回收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廢鋁、鋁灰渣再生系統總裝圖;其中,1為第一料倉,2為回轉爐,3為升降攪拌機,4為水池,5為冷卻桶,6為提升機,7為第二料倉;圖2為本技術廢鋁、鋁灰渣再生系統鋁水處理線示意圖;其中,8為保溫爐,9為鑄錠機,10為自動疊錠機,11為鋁液溜槽;圖3為圖2俯視圖。圖4為回轉爐正常工作狀態結構示意圖;其中,2-1為筒體,2-2為導輪,2-3為導輪支架,2-4為導輪軌道,2-5為電機,2-6為齒輪傳動組,2-7為轉軸,2-8為筒體支撐座,2-9為第一液壓油缸;2-10為支撐軸;2-11位緩沖墊塊;2-12為第二液壓油缸;圖5為回轉爐出水,出渣狀態結構示意圖;圖6為提升機的結構示意圖;其中,6-1為料斗,6-2為鏈條,6-3為外殼,6-4為鏈擋輪,6-5為鏈輪,6-6為下端水平軸,6-7為壓緊配重。具體實施方式現在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技術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技術有關的構成。如圖1~圖3所示,一種廢鋁、鋁灰渣再生系統,包括第一料倉1、回轉爐2、升降攪拌機3、鋁渣溜槽、水池4、冷卻桶5、提升機6、第二料倉7、鋁液溜槽11、保溫爐8、鑄錠機9、自動疊錠機10、除塵器及控制系統;其中,所述回轉爐2豎向設置,且爐口朝上,所述第一料倉1用于向所述回轉爐2內供應轉爐原料;所述升降攪拌機3設置在回轉爐2爐口上方,用于對回轉爐2內的轉爐原料進行攪拌;所述水池4設置在回轉爐2的下方,水池4內設有所述冷卻桶5;所述回轉爐2內的鋁渣經所述鋁渣溜槽進入所述冷卻桶5內冷卻后通過所述提升機6輸送至所述第二料倉7中存放;所述回轉爐2內的鋁液經所述鋁液溜槽11進入所述保溫爐8調制、精煉后進入鑄錠機9鑄錠,鑄錠后的鋁錠再由所述自動疊錠機10進行疊包;所述除塵器分別通過管道對回轉爐2、鋁渣溜槽、冷卻桶5、提升機6、第二料倉7及保溫爐8進行除塵;所述升降攪拌機3、提升機6、鑄錠機9、自動疊錠機10及除塵機均與所述控制系統控制連接。如圖4~圖5所示,所述回轉爐2包括筒體2-1、導輪2-2、導輪支架2-3、導輪軌道2-4、電機2-5、齒輪傳動組2-6、轉軸2-7、筒體支撐座2-8及液壓油缸2-9;其中,所述筒體外壁上設有導輪軌道2-4;所述導輪支架2-3設置在筒體2-1外側,導輪支架2-3的上端相鄰所述筒體2-1外壁的一側設有所述導輪2-2,導輪2-2與所述導輪軌道2-4滾動連接;導輪支架2-3的下端連接所述電機2-5及齒輪傳動組2-6;筒體2-1底部中心固定連接有轉軸2-7,所述轉軸2-7外通過所述齒輪傳動組2-6與電機2-5傳動連接;所述筒體外壁兩側對稱設有支撐軸2-10,兩個支撐軸2-10分別與所述筒體支撐座2-8鉸接;所述第一液壓油缸2-9的活塞端與所述導輪支架2-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廢鋁、鋁灰渣再生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料倉、回轉爐、升降攪拌機、鋁渣溜槽、水池、冷卻桶、提升機、第二料倉、鋁液溜槽、保溫爐、鑄錠機、自動疊錠機、除塵器及控制系統;其中,所述第一料倉用于向所述回轉爐內供應轉爐原料;對原料進行冶煉時,所述回轉爐爐口朝上設置;所述升降攪拌機設置在回轉爐爐口上方,用于對回轉爐內的轉爐原料進行攪拌;所述水池設置在回轉爐的下方,水池內設有所述冷卻桶;回轉爐與冷卻桶之間設置所述鋁渣溜槽,所述回轉爐內的鋁渣經所述鋁渣溜槽進入所述冷卻桶內冷卻后通過所述提升機輸送至所述第二料倉中存放;回轉爐與保溫爐之間設置所述鋁液溜槽,所述回轉爐內的鋁液經所述鋁液溜槽進入所述保溫爐調制、精煉后進入鑄錠機鑄錠,鑄錠后的鋁錠再由所述自動疊錠機進行疊包;所述除塵器分別通過管道對回轉爐、鋁渣溜槽、冷卻桶、提升機、第二料倉及保溫爐進行除塵;所述升降攪拌機、提升機、鑄錠機、自動疊錠機及除塵機均與所述控制系統控制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廢鋁、鋁灰渣再生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料倉、回轉爐、升降攪拌機、鋁渣溜槽、水池、冷卻桶、提升機、第二料倉、鋁液溜槽、保溫爐、鑄錠機、自動疊錠機、除塵器及控制系統;其中,所述第一料倉用于向所述回轉爐內供應轉爐原料;對原料進行冶煉時,所述回轉爐爐口朝上設置;所述升降攪拌機設置在回轉爐爐口上方,用于對回轉爐內的轉爐原料進行攪拌;所述水池設置在回轉爐的下方,水池內設有所述冷卻桶;回轉爐與冷卻桶之間設置所述鋁渣溜槽,所述回轉爐內的鋁渣經所述鋁渣溜槽進入所述冷卻桶內冷卻后通過所述提升機輸送至所述第二料倉中存放;回轉爐與保溫爐之間設置所述鋁液溜槽,所述回轉爐內的鋁液經所述鋁液溜槽進入所述保溫爐調制、精煉后進入鑄錠機鑄錠,鑄錠后的鋁錠再由所述自動疊錠機進行疊包;所述除塵器分別通過管道對回轉爐、鋁渣溜槽、冷卻桶、提升機、第二料倉及保溫爐進行除塵;所述升降攪拌機、提升機、鑄錠機、自動疊錠機及除塵機均與所述控制系統控制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廢鋁、鋁灰渣再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爐包括筒體、導輪、導輪支架、導輪軌道、電機、齒輪傳動組、轉軸、筒體支撐座及第一液壓油缸;其中,所述筒體外壁上設有導輪軌道;所述導輪支架設置在筒體外側,導輪支架的上端設有所述導輪,導輪與所述導輪軌道滾動連接;導輪支架的下端連接所述電機及齒輪傳動部件;筒體底部中心固定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通過所述齒輪傳動組與電機傳動連接;所述筒體兩側的外壁對稱設有支撐軸,兩個支撐軸分別與所述筒體支撐座鉸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進城,徐康宇,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海光金屬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