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出鋼口耐火磚的制備裝置,涉及耐火磚制備技術領域,包括按照生產工藝依次設置的粉碎裝置、篩選裝置、第一稱重裝置、干混裝置、濕混裝置、第二稱重裝置、熱壓機和干燥窯,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設計合理,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耐火磚制備
,具體涉及一種出鋼口耐火磚的制備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在耐火磚制造領域,各個生產工序之間獨立分開,且有的制磚工藝較為復雜,就需要來回拆裝工藝裝置,非常麻煩,有鑒于此,需要做出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出鋼口耐火磚的制備裝置,將各種工藝設備進行整合后,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一種出鋼口耐火磚的制備裝置,包括按照生產工藝依次設置的粉碎裝置、篩選裝置、第一稱重裝置、干混裝置、濕混裝置、第二稱重裝置、熱壓機和干燥窯;所述粉碎裝置包括粉碎桶、支撐架、第一傳動裝置、粉碎裝置和第一升降裝置,所述粉碎桶頂部開口,底部開有出料口,所述粉碎桶頂部還設有拆卸連接在所述粉碎桶頂部的頂蓋,所述頂蓋上設有通孔;所述第一升降裝置包括左升降裝置和右升降裝置,分別位于所述粉碎桶的兩側,所述左升降裝置和右升降裝置的大小一致,所述左升降裝置包括放置槽、升降桿和氣缸推桿,所述氣缸推桿安裝在放置槽底部,所述升降桿底部插入所述放置槽內,所述升降桿在氣缸推桿的作用下在所述放置槽內上下滑動;所述支撐架位于所述粉碎桶頂部,且所述支撐架底部兩側分別與所述左升降裝置和右升降裝置上的升降桿頂部連接;所述篩選裝置包括篩選進料裝置和篩選器,所述篩選進料裝置包括進料桶,所述進料桶底部設有若干出料管,所述篩選器包括篩選網、回收槽和出料箱;所述第一稱重裝置包括稱重槽和電子秤,所述稱重槽放置于所述電子秤上;所述干混裝置包括干混箱、第一攪拌裝置和第二傳動裝置,所述干混箱頂部開口,底部設有干料出料口,所述第一攪拌裝置包括上攪拌裝置和下攪拌裝置,所述上攪拌裝置和下攪拌裝置結構一致,所述上攪拌裝置包括連接軸和螺旋攪拌葉片,所述連接軸水平放置,一端位于干混箱內,另一端突出于干混箱外,所述螺旋攪拌葉片安裝在所述連接軸上,位于所述干混箱內,所述連接軸通過伸出干混箱的外端與所述第二傳動裝置連接,所述第二傳動裝置帶動連接軸轉動,所述下攪拌裝置安裝干混箱的另一側,且位于所述上攪拌裝置的下方;所述濕混裝置包括濕混箱、第二升降裝置和第二攪拌裝置,所述濕混箱為錘形結構,底部為平面,濕混箱頂部開口,底部連接設有濕料出料管,所述第二升降裝置安裝在所述濕混箱底部,所述第二攪拌裝置從上端插入濕混箱內部,所述第二升降裝置包括升降座、剪切式升降架、插接頭和電動推桿,所述插接頭和電動推桿位于所述升降座內,所述剪切式升降架頂部連接在所述濕混箱的底部,剪切式升降機構底端一側與所述插接頭連接,另一側與電動推桿連接;所述第二攪拌裝置包括第三傳動裝置和網式攪拌器;所述第二稱重裝置包括稱重架、連接盤和掛式稱重器,所述稱重架包括第一豎桿、第二豎桿和橫桿,所述第一豎桿和第二豎桿結構一致,所述橫桿兩端分別通過螺栓緊固裝置可拆卸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豎桿和第二豎桿的頂部,所述連接盤為圓環形結構,且所述連接盤直徑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所述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機構一致,均設有螺紋孔,所述第一豎桿和第二豎桿的底部外側設有螺紋結構,所述連接盤通過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分別與所述第一豎桿的第二豎桿底部可拆卸固定連接,所述掛式稱重器安裝在所述橫桿的頂部中央;所述熱壓機包括第二底座、第二上模、第二下模、第二氣動裝置,第二壓板、第二底板、上加熱裝置和下加熱裝置,所述第二底板安裝在第一底座上,第二下模安裝在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上模安裝在第二壓板底部,所述第二壓板頂部連接第二氣動裝置,所述第二下模和第二上模相對設置,第二上模在工作時上下運動,并與第二下模相互配合,所述上加熱裝置安裝在所述第二壓板中,用于加熱所述第二上模,所述下加熱裝置安裝在所述第二底中,用于加熱所述第二下模,所述上加熱裝置和下加熱裝置為螺旋形的電加熱絲;所述干燥窯包括前窯壁、后窯壁、上窯壁和右窯壁,所述前窯壁、后窯壁、上窯壁和右窯壁圍成一個干燥室,所述干燥室的底部鋪設有一層保溫板,所述前窯壁、后窯壁、上窯壁和右窯壁的外部還堆砌有一層保溫磚,所述前窯壁、后窯壁、上窯壁和右窯壁的內側壁上均設有若干加熱裝置。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傳動裝置包括電機,傳動機構和轉軸,所述電機安裝在所述支撐架上,所述轉軸與所述電機通過傳動機構連接,所述轉軸從頂蓋的通孔插入進入到粉碎桶內;所述粉碎裝置包括第一粉碎葉片和第二粉碎葉片,所述第一粉碎葉片和第二粉碎葉片大小一致,且均安裝連接在所述轉軸上,位于所述粉碎桶內,所述第一粉碎葉片位于所述第二粉碎葉片上方。進一步的,所述篩選網為錐形結構,所述篩選網中間向上凸起,頂部圓滑,所述回收槽圍繞在所述篩選網的四周,所述出料可拆卸安裝在所述篩選網的下方,所述出料管位于所述篩選網的上方;所述篩選網左右兩側的網孔直徑大小不相等,所述篩選網左側的網孔直徑大于篩選網右側的網孔直徑;還包括豎直檔板,所述豎直擋板位于所述篩選網內中部,還包括第一移動擋板和第二移動擋板,所述第一移動擋板和第二移動擋板的一致,均通過鉸接件鉸接在所述豎直擋板的底部轉動連接,還設有一對開關裝置,所述開關裝置包括拉繩、掛鉤和套圈,所述套圈設置在所述回收槽的槽壁上,所述拉繩一端通過掛鉤插入套圈可拆卸連接在所述回收槽的槽壁上,另一端穿過所述篩選網的網孔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移動擋板和第二移動裝置上,通過將拉繩固定在回收槽的槽壁上,拉繩另一端將第一移動擋板拉起,將其中一側的出料箱封堵住。進一步的,所述網式攪拌器包括錐形網、連接架和第二轉軸,所述錐形網頂部為圓面,所述連接架包括第一連接架和第二連接架,所述第一連接架包括第一軸套,所述第一軸套上均勻設有若干第一連桿,所述若干第一連桿連接在所述錐形網內壁上,所述第二連接架包括第二軸套,所述第二軸套上均勻設有若干個第二連桿,所述若干第二連桿連接在所述錐形網內壁上,所述第二連桿長度比第一連桿長度小,所述第二連接架位于第一連接架的下方,所第二轉軸從上到下依次插入所述第一軸套和第二軸套,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軸套和第二軸套上,所述第二轉軸的頂部還與第三傳動裝置連接。進一步的,所訴加熱裝置包括可以固定連接在所述前窯壁、后窯壁、上窯壁和右窯壁內側壁上的連接座,所述連接座內設有加熱管道,所述加熱管道內設有加熱絲。進一步的,還包括窯門,所述窯門形成左窯壁將所述干燥室封閉起來。進一步的,還設有冷壓機,所述冷壓機設置在所述第二稱重裝置和熱壓機之間。進一步的,所述冷壓機包括包括包括第一底座、第一上模、第一下模、第一氣動裝置,第一壓板、第一底板和冷氣管道,所述第一底板安裝在第一底座上,第一下模安裝在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一上模安裝在第一壓板底部,所述第一壓板頂部連接第一氣動裝置,所述第一下模和第一上模相對設置,第一上模在工作時上下運動,并與第一下模相互配合,所述冷風管道從所述第一底座內穿過。進一步的,所述加熱絲呈螺旋狀設置在所述加熱管道內。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按照生產工藝依次設置的粉碎裝置、篩選裝置、第一稱重裝置、干混裝置、濕混裝置、第二稱重裝置、熱壓機和干燥窯,對物料進行連續的處理,結構設計合理,各裝置的工作效率高,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裝置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粉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篩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本專利技術第一稱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5本專利技術干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6本專利技術濕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出鋼口耐火磚的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生產工藝依次設置的粉碎裝置、篩選裝置、第一稱重裝置、干混裝置、濕混裝置、第二稱重裝置、熱壓機和干燥窯;所述粉碎裝置包括粉碎桶、支撐架、第一傳動裝置、粉碎裝置和第一升降裝置,所述粉碎桶頂部開口,底部開有出料口,所述粉碎桶頂部還設有拆卸連接在所述粉碎桶頂部的頂蓋,所述頂蓋上設有通孔;所述第一升降裝置包括左升降裝置和右升降裝置,分別位于所述粉碎桶的兩側,所述左升降裝置和右升降裝置的大小一致,所述左升降裝置包括放置槽、升降桿和氣缸推桿,所述氣缸推桿安裝在放置槽底部,所述升降桿底部插入所述放置槽內,所述升降桿在氣缸推桿的作用下在所述放置槽內上下滑動;所述支撐架位于所述粉碎桶頂部,且所述支撐架底部兩側分別與所述左升降裝置和右升降裝置上的升降桿頂部連接;所述篩選裝置包括篩選進料裝置和篩選器,所述篩選進料裝置包括進料桶,所述進料桶底部設有若干出料管,所述篩選器包括篩選網、回收槽和出料箱;所述第一稱重裝置包括稱重槽和電子秤,所述稱重槽放置于所述電子秤上;所述干混裝置包括干混箱、第一攪拌裝置和第二傳動裝置,所述干混箱頂部開口,底部設有干料出料口,所述第一攪拌裝置包括上攪拌裝置和下攪拌裝置,所述上攪拌裝置和下攪拌裝置結構一致,所述上攪拌裝置包括連接軸和螺旋攪拌葉片,所述連接軸水平放置,一端位于干混箱內,另一端突出于干混箱外,所述螺旋攪拌葉片安裝在所述連接軸上,位于所述干混箱內,所述連接軸通過伸出干混箱的外端與所述第二傳動裝置連接,所述第二傳動裝置帶動連接軸轉動,所述下攪拌裝置安裝干混箱的另一側,且位于所述上攪拌裝置的下方;所述濕混裝置包括濕混箱、第二升降裝置和第二攪拌裝置,所述濕混箱為錘形結構,底部為平面,濕混箱頂部開口,底部連接設有濕料出料管,所述第二升降裝置安裝在所述濕混箱底部,所述第二攪拌裝置從上端插入濕混箱內部,所述第二升降裝置包括升降座、剪切式升降架、插接頭和電動推桿,所述插接頭和電動推桿位于所述升降座內,所述剪切式升降架頂部連接在所述濕混箱的底部,剪切式升降機構底端一側與所述插接頭連接,另一側與電動推桿連接;所述第二攪拌裝置包括第三傳動裝置和網式攪拌器;所述第二稱重裝置包括稱重架、連接盤和掛式稱重器,所述稱重架包括第一豎桿、第二豎桿和橫桿,所述第一豎桿和第二豎桿結構一致,所述橫桿兩端分別通過螺栓緊固裝置可拆卸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豎桿和第二豎桿的頂部,所述連接盤為圓環形結構,且所述連接盤直徑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所述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機構一致,均設有螺紋孔,所述第一豎桿和第二豎桿的底部外側設有螺紋結構,所述連接盤通過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分別與所述第一豎桿的第二豎桿底部可拆卸固定連接,所述掛式稱重器安裝在所述橫桿的頂部中央;所述熱壓機包括第二底座、第二上模、第二下模、第二氣動裝置,第二壓板、第二底板、上加熱裝置和下加熱裝置,所述第二底板安裝在第一底座上,第二下模安裝在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上模安裝在第二壓板底部,所述第二壓板頂部連接第二氣動裝置,所述第二下模和第二上模相對設置,第二上模在工作時上下運動,并與第二下模相互配合,所述上加熱裝置安裝在所述第二壓板中,用于加熱所述第二上模,所述下加熱裝置安裝在所述第二底中,用于加熱所述第二下模,所述上加熱裝置和下加熱裝置為螺旋形的電加熱絲;所述干燥窯包括前窯壁、后窯壁、上窯壁和右窯壁,所述前窯壁、后窯壁、上窯壁和右窯壁圍成一個干燥室,所述干燥室的底部鋪設有一層保溫板,所述前窯壁、后窯壁、上窯壁和右窯壁的外部還堆砌有一層保溫磚,所述前窯壁、后窯壁、上窯壁和右窯壁的內側壁上均設有若干加熱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出鋼口耐火磚的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生產工藝依次設置的粉碎裝置、篩選裝置、第一稱重裝置、干混裝置、濕混裝置、第二稱重裝置、熱壓機和干燥窯;所述粉碎裝置包括粉碎桶、支撐架、第一傳動裝置、粉碎裝置和第一升降裝置,所述粉碎桶頂部開口,底部開有出料口,所述粉碎桶頂部還設有拆卸連接在所述粉碎桶頂部的頂蓋,所述頂蓋上設有通孔;所述第一升降裝置包括左升降裝置和右升降裝置,分別位于所述粉碎桶的兩側,所述左升降裝置和右升降裝置的大小一致,所述左升降裝置包括放置槽、升降桿和氣缸推桿,所述氣缸推桿安裝在放置槽底部,所述升降桿底部插入所述放置槽內,所述升降桿在氣缸推桿的作用下在所述放置槽內上下滑動;所述支撐架位于所述粉碎桶頂部,且所述支撐架底部兩側分別與所述左升降裝置和右升降裝置上的升降桿頂部連接;所述篩選裝置包括篩選進料裝置和篩選器,所述篩選進料裝置包括進料桶,所述進料桶底部設有若干出料管,所述篩選器包括篩選網、回收槽和出料箱;所述第一稱重裝置包括稱重槽和電子秤,所述稱重槽放置于所述電子秤上;所述干混裝置包括干混箱、第一攪拌裝置和第二傳動裝置,所述干混箱頂部開口,底部設有干料出料口,所述第一攪拌裝置包括上攪拌裝置和下攪拌裝置,所述上攪拌裝置和下攪拌裝置結構一致,所述上攪拌裝置包括連接軸和螺旋攪拌葉片,所述連接軸水平放置,一端位于干混箱內,另一端突出于干混箱外,所述螺旋攪拌葉片安裝在所述連接軸上,位于所述干混箱內,所述連接軸通過伸出干混箱的外端與所述第二傳動裝置連接,所述第二傳動裝置帶動連接軸轉動,所述下攪拌裝置安裝干混箱的另一側,且位于所述上攪拌裝置的下方;所述濕混裝置包括濕混箱、第二升降裝置和第二攪拌裝置,所述濕混箱為錘形結構,底部為平面,濕混箱頂部開口,底部連接設有濕料出料管,所述第二升降裝置安裝在所述濕混箱底部,所述第二攪拌裝置從上端插入濕混箱內部,所述第二升降裝置包括升降座、剪切式升降架、插接頭和電動推桿,所述插接頭和電動推桿位于所述升降座內,所述剪切式升降架頂部連接在所述濕混箱的底部,剪切式升降機構底端一側與所述插接頭連接,另一側與電動推桿連接;所述第二攪拌裝置包括第三傳動裝置和網式攪拌器;所述第二稱重裝置包括稱重架、連接盤和掛式稱重器,所述稱重架包括第一豎桿、第二豎桿和橫桿,所述第一豎桿和第二豎桿結構一致,所述橫桿兩端分別通過螺栓緊固裝置可拆卸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豎桿和第二豎桿的頂部,所述連接盤為圓環形結構,且所述連接盤直徑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所述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機構一致,均設有螺紋孔,所述第一豎桿和第二豎桿的底部外側設有螺紋結構,所述連接盤通過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分別與所述第一豎桿的第二豎桿底部可拆卸固定連接,所述掛式稱重器安裝在所述橫桿的頂部中央;所述熱壓機包括第二底座、第二上模、第二下模、第二氣動裝置,第二壓板、第二底板、上加熱裝置和下加熱裝置,所述第二底板安裝在第一底座上,第二下模安裝在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上模安裝在第二壓板底部,所述第二壓板頂部連接第二氣動裝置,所述第二下模和第二上模相對設置,第二上模在工作時上下運動,并與第二下模相互配合,所述上加熱裝置安裝在所述第二壓板中,用于加熱所述第二上模,所述下加熱裝置安裝在所述第二底中,用于加熱所述第二下模,所述上加熱裝置和下加熱裝置為螺旋形的電加熱絲;所述干燥窯包括前窯壁、后窯壁、上窯壁和右窯壁,所述前窯壁、后窯壁、上窯壁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郝學夫,
申請(專利權)人:宿州市威菱耐火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