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度抑制UHF波段低噪聲放大器模塊,屬于低噪聲放大器技術領域,包括低噪聲放大器LNA和濾波器,實現了一種集成了濾波器和低噪聲放大器LNA的LTCC放大模塊,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可靠性高、電性能優異、使用方便、適用范圍廣、成品率高、批量一致性好和造價低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低噪聲放大器
,特別涉及一種高度抑制UHF波段低噪聲放大器模塊。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衛星通信及國防電子系統的微型化的迅速發展,高性能、低成本和小型化已經成為目前微波/射頻領域的發展方向,對微波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尺寸、可靠性和成本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描述這種部件性能的主要指標有:工作頻率范圍、輸出功率增益、增益噪聲指數、輸入輸出三階截取點、電壓駐波比等。低溫共燒陶瓷是一種電子封裝技術,采用多層陶瓷技術,能夠將無源元件內置于介質基板內部,同時也可以將有源元件貼裝于基板表面制成無源/有源集成的功能模塊。LTCC技術在成本、集成封裝、布線線寬和線間距、低阻抗金屬化、設計多樣性和靈活性及高頻性能等方面都顯現出眾多優點,已成為無源集成的主流技術。其具有高Q值,便于內嵌無源器件,散熱性好,可靠性高,耐高溫,沖震等優點,利用LTCC技術,可以很好的加工出尺寸小,精度高,緊密型好,損耗小的微波器件。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度抑制UHF波段低噪聲放大器模塊,實現了一種集成了濾波器和低噪聲放大器LNA的LTCC放大模塊,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可靠性高、電性能優異、使用方便、適用范圍廣、成品率高、批量一致性好和造價低等優點。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高度抑制UHF波段低噪聲放大器模塊,包括低噪聲放大器LNA和濾波器,低噪聲放大器LNA設于濾波器的上表面,濾波器的左側面從后至前依次間隔設有信號輸入端P1和信號輸出端P2,濾波器的右側面從后至前依次間隔設有懸空端P9和懸空端P10,濾波器的后側面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有接地端P3、電源接口P4和接地端P5,濾波器前側面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有接地端P6、懸空端P7和接地端P8,濾波器的上表面還設有微帶線input、微帶線output和微帶線VDD,電源接口P4通過微帶線VDD連接低噪聲放大器LNA;濾波器包括輸出電感Lout、輸入電感Lin、第一諧振器、第二諧振器、第三諧振器、第四諧振器、第五諧振器、第六諧振器、第七諧振器、第八諧振器、第一耦合電容C11、第二耦合電容C22、通孔Via1、通孔Via2和連接線L-connet,第一耦合電容C11和第二耦合電容C22為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置;第一耦合電容C11的下方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有第一諧振器和第三諧振器,第一諧振器的左邊設有輸出電感Lout,所述第一諧振器通過輸出電感Lout連接所述信號輸出端P2,輸出電感Lout的后邊設有輸入電感Lin和通孔Via1,輸入電感Lin連接信號輸入端P1,輸入電感Lin通過通孔Via1連接微帶線input的一端,微帶線input的另一端連接低噪聲放大器LNA,第一諧振器包括電容C1和電感L1,電容C1位于電感L1的后面,電容C1與電感L1連接,第三諧振器包括電容C3和電感L3,電容C3位于電感L3的后面,電容C3與電感L3連接;所述第一諧振器的下方設有所述第二諧振器,所述第二諧振器包括電容C2和電感L2,電容C2位于電感L2的后面,電容C2與電感L2連接;所述第三諧振器的下方設有所述第四諧振器,所述第四諧振器包括電容C4和電感L4,電容C4位于電感L4的后面,電容C4與電感L4連接;第二耦合電容C12的下方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有第五諧振器和第七諧振器,第五諧振器包括電容C5和電感L5,電容C5位于電感L5的后面,電容C5與電感L5連接,第七諧振器包括電容C7和電感L7,電容C7位于電感L7的后面,電容C7與電感L7連接;所述第五諧振器的下方設有所述第六諧振器,所述第六諧振器包括電容C6和電感L6,電容C6位于電感L6的后面,電容C6與電感L6連接,所述第五諧振器的右邊設有連接線L-connet和通孔Via2,所述第五諧振器連接連接線L-connet,連接線L-connet通過通孔連接所述,所述第七諧振器的下方設有所述第八諧振器,所述第八諧振器包括電容C8和電感L8,電容C8位于電感L8的后面,電容C8與電感L8連接所述微帶線output的一端,微帶線output的另一端連接低噪聲放大器LNA;所述第一諧振器、所述第三諧振器、所述第五諧振器、所述第七諧振器、連接線L-connet、輸出電感Lout和輸入電感Lin位于同一層面上,所述第一耦合電容C11和所述第二耦合電容C22位于同一層面上,所述第二諧振器、所述第四諧振器、所述第六諧振器和所述第八諧振器位于同一層面上,所述電容C3連接電容C5。所述低噪聲放大器LNA和所述濾波器兩者為通過LTCC技術實現的一體封裝結構。所述一種高度抑制UHF波段低噪聲放大器模塊采用LTCC工藝制成。所述低噪聲放大器LNA的型號為WFD005050-L30。信號輸入端P1、信號輸出端P2、懸空端P9、懸空端P10、接地端P3、電源接口P4、接地端P5、接地端P6、懸空端P7和接地端P8的上端均設有向所述濾波器上表面的一側延伸的折彎部,信號輸入端P1、信號輸出端P2、懸空端P9、懸空端P10、接地端P3、電源接口P4、接地端P5、接地端P6、懸空端P7和接地端P8的下端均設有向所述濾波器下表面的一側延伸的折彎部。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高度抑制UHF波段低噪聲放大器模塊,實現了一種集成了濾波器和低噪聲放大器LNA的LTCC放大模塊,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可靠性高、電性能優異、使用方便、適用范圍廣、成品率高、批量一致性好和造價低等優點,適用于相應微波頻段的通信、衛星通信等對體積、電性能、溫度穩定性和可靠性有苛刻要求的場合和相應的系統中。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圖框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濾波器Filte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3所示的一種高度抑制UHF波段低噪聲放大器模塊,包括低噪聲放大器LNA和濾波器,低噪聲放大器LNA設于濾波器的上表面,濾波器的左側面從后至前依次間隔設有信號輸入端P1和信號輸出端P2,濾波器的右側面從后至前依次間隔設有懸空端P9和懸空端P10,濾波器的后側面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有接地端P3、電源接口P4和接地端P5,濾波器前側面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有接地端P6、懸空端P7和接地端P8,濾波器的上表面還設有微帶線input、微帶線output和微帶線VDD,電源接口P4通過微帶線VDD連接低噪聲放大器LNA;濾波器包括輸出電感Lout、輸入電感Lin、第一諧振器、第二諧振器、第三諧振器、第四諧振器、第五諧振器、第六諧振器、第七諧振器、第八諧振器、第一耦合電容C11、第二耦合電容C22、通孔Via1、通孔Via2和連接線L-connet,第一耦合電容C11和第二耦合電容C22為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置;第一耦合電容C11的下方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有第一諧振器和第三諧振器,第一諧振器的左邊設有輸出電感Lout,所述第一諧振器通過輸出電感Lout連接所述信號輸出端P2,輸出電感Lout的后邊設有輸入電感Lin和通孔Via1,輸入電感Lin連接信號輸入端P1,輸入電感Lin通過通孔Via1連接微帶線input的一端,微帶線input的另一端連接低噪聲放大器LNA,第一諧振器包括電容C1和電感L1,電容C1位于電感L1的后面,電容C1與電感L1連接,第三諧振器包括電容C3和電感L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度抑制UHF波段低噪聲放大器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噪聲放大器LNA和濾波器,低噪聲放大器LNA設于濾波器的上表面,濾波器的左側面從后至前依次間隔設有信號輸入端P1和信號輸出端P2,濾波器的右側面從后至前依次間隔設有懸空端P9和懸空端P10,濾波器的后側面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有接地端P3、電源接口P4和接地端P5,濾波器前側面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有接地端P6、懸空端P7和接地端P8,濾波器的上表面還設有微帶線input、微帶線output和微帶線VDD,電源接口P4通過微帶線VDD連接低噪聲放大器LNA;濾波器包括輸出電感Lout、輸入電感Lin、第一諧振器、第二諧振器、第三諧振器、第四諧振器、第五諧振器、第六諧振器、第七諧振器、第八諧振器、第一耦合電容C11、第二耦合電容C22、通孔Via1、通孔Via2和連接線L?connet,第一耦合電容C11和第二耦合電容C22為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置;第一耦合電容C11的下方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有第一諧振器和第三諧振器,第一諧振器的左邊設有輸出電感Lout,所述第一諧振器通過輸出電感Lout連接所述信號輸出端P2,輸出電感Lout的后邊設有輸入電感Lin和通孔Via1,輸入電感Lin連接信號輸入端P1,輸入電感Lin通過通孔Via1連接微帶線input的一端,微帶線input的另一端連接低噪聲放大器LNA,第一諧振器包括電容C1和電感L1,電容C1位于電感L1的后面,電容C1與電感L1連接,第三諧振器包括電容C3和電感L3,電容C3位于電感L3的后面,電容C3與電感L3連接;所述第一諧振器的下方設有所述第二諧振器,所述第二諧振器包括電容C2和電感L2,電容C2位于電感L2的后面,電容C2與電感L2連接;所述第三諧振器的下方設有所述第四諧振器,所述第四諧振器包括電容C4和電感L4,電容C4位于電感L4的后面,電容C4與電感L4連接;第二耦合電容C12的下方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有第五諧振器和第七諧振器,第五諧振器包括電容C5和電感L5,電容C5位于電感L5的后面,電容C5與電感L5連接,第七諧振器包括電容C7和電感L7,電容C7位于電感L7的后面,電容C7與電感L7連接;所述第五諧振器的下方設有所述第六諧振器,所述第六諧振器包括電容C6和電感L6,電容C6位于電感L6的后面,電容C6與電感L6連接,所述第五諧振器的右邊設有連接線L?connet和通孔Via2,所述第五諧振器連接連接線L?connet,連接線L?connet通過通孔連接所述,所述第七諧振器的下方設有所述第八諧振器,所述第八諧振器包括電容C8和電感L8,電容C8位于電感L8的后面,電容C8與電感L8連接所述微帶線output的一端,微帶線output的另一端連接低噪聲放大器LNA;所述第一諧振器、所述第三諧振器、所述第五諧振器、所述第七諧振器、連接線L?connet、輸出電感Lout和輸入電感Lin位于同一層面上,所述第一耦合電容C11和所述第二耦合電容C22位于同一層面上,所述第二諧振器、所述第四諧振器、所述第六諧振器和所述第八諧振器位于同一層面上,所述電容C3連接電容C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度抑制UHF波段低噪聲放大器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噪聲放大器LNA和濾波器,低噪聲放大器LNA設于濾波器的上表面,濾波器的左側面從后至前依次間隔設有信號輸入端P1和信號輸出端P2,濾波器的右側面從后至前依次間隔設有懸空端P9和懸空端P10,濾波器的后側面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有接地端P3、電源接口P4和接地端P5,濾波器前側面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有接地端P6、懸空端P7和接地端P8,濾波器的上表面還設有微帶線input、微帶線output和微帶線VDD,電源接口P4通過微帶線VDD連接低噪聲放大器LNA;濾波器包括輸出電感Lout、輸入電感Lin、第一諧振器、第二諧振器、第三諧振器、第四諧振器、第五諧振器、第六諧振器、第七諧振器、第八諧振器、第一耦合電容C11、第二耦合電容C22、通孔Via1、通孔Via2和連接線L-connet,第一耦合電容C11和第二耦合電容C22為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置;第一耦合電容C11的下方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有第一諧振器和第三諧振器,第一諧振器的左邊設有輸出電感Lout,所述第一諧振器通過輸出電感Lout連接所述信號輸出端P2,輸出電感Lout的后邊設有輸入電感Lin和通孔Via1,輸入電感Lin連接信號輸入端P1,輸入電感Lin通過通孔Via1連接微帶線input的一端,微帶線input的另一端連接低噪聲放大器LNA,第一諧振器包括電容C1和電感L1,電容C1位于電感L1的后面,電容C1與電感L1連接,第三諧振器包括電容C3和電感L3,電容C3位于電感L3的后面,電容C3與電感L3連接;所述第一諧振器的下方設有所述第二諧振器,所述第二諧振器包括電容C2和電感L2,電容C2位于電感L2的后面,電容C2與電感L2連接;所述第三諧振器的下方設有所述第四諧振器,所述第四諧振器包括電容C4和電感L4,電容C4位于電感L4的后面,電容C4與電感L4連接;第二耦合電容C12的下方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有第五諧振器和第七諧振器,第五諧振器包括電容C5和電感L5,電容C5位于電感L5的后面,電容C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戴永勝,陳相治,楊茂雅,
申請(專利權)人:戴永勝,陳相治,楊茂雅,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