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lti frequency combiner and combining method and coupling window design metho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comprises a first input port (1), second (2) input port and output port (3), Xie Zhengan (4), cavity (5), CDMA/GSM common channel, DCS channel WCDMA, WCDMA, uplink downlink channel, LTE2.1 channel and LTE2.1 uplink downlink channel;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CDMA signal, GSM signal, WCDMA signal, DCS signal and LTE2.1G Road, and then a set of antenna system or indoor distribution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r compared to before outsourcing, due to the public the resonant cavity, the insertion loss of the device, power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performance is more stable, more powerful, combining a variety of signal integration in a combiner, saving cost, easy to operat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通信領域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多頻合路器及其合路方法和耦合窗口設計方法。
技術介紹
現代移動通信技術在不斷的發展,各種制式的信號被人們所利用,從最初的2G網絡,發展到現在的3G,4G網絡,其中室內分布系統的發展方向是多通信系統相互融合,站址共存共享,產品技術智能化,產品的節能和環境和諧化,以及可以提供便捷,經濟,便攜化的產品,在這樣的背景下,設備的高度集成化,多網融合的設計也就成了趨勢。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多頻合路器及其合路方法和耦合窗口設計方法。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多頻合路器,它包括第一輸入端口、第二輸入端口、輸出端口、諧振腔、諧振桿、CDMA/GSM共用通道、DCS通道、WCDMA上行通道、WCDMA下行通道、LTE2.1上行通道和LTE2.1下行通道;所述的諧振腔包括第一諧振腔~第五十六諧振腔;所述的CDMA/GSM共用通道包括第一諧振腔~ 第八諧振腔,其中順序相鄰兩諧振腔之間設置有用于傳輸信號的耦合窗口,其中順序相鄰兩諧振腔的諧振桿之間依次通過用于增強耦合窗口耦合效果的加強筋連接;所述的DCS通道包括第九諧振腔~第十九諧振腔,其中順序相鄰兩諧振腔之間設置有用于傳輸信號的耦合窗口,第十三諧振腔與第十五諧振腔之間通過容性交叉耦合連接,第十五諧振腔與第十七諧振腔之間通過容性交叉耦合連接,其中順序相鄰兩諧振腔的諧振桿之間依次通過用于增強耦合窗口耦合效果的加強筋連接,其中第十三諧振腔的諧振桿與第十五諧振腔的諧振桿之間通過用于增強容性交叉耦合的加強筋連接,其中第十五諧振腔的諧振桿與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頻合路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輸入端口(1)、第二輸入端口(2)、輸出端口(3)、諧振腔(4)、諧振桿(5)、CDMA/GSM共用通道、DCS通道、WCDMA上行通道、WCDMA下行通道、LTE2.1上行通道和LTE2.1下行通道;所述的諧振腔(4)包括第一諧振腔(4?1)~第五十六諧振腔(4?56);所述的CDMA/GSM共用通道包括第一諧振腔(4?1)~?第八諧振腔(4?8),其中順序相鄰兩諧振腔(4)之間設置有用于傳輸信號的耦合窗口(6),其中順序相鄰兩諧振腔(4)的諧振桿(5)之間依次通過用于增強耦合窗口(6)耦合效果的加強筋(9)連接;所述的DCS通道包括第九諧振腔(4?9)~第十九諧振腔(4?19),其中順序相鄰兩諧振腔(4)之間設置有用于傳輸信號的耦合窗口(6),第十三諧振腔(4?13)與第十五諧振腔(4?15)之間通過容性交叉耦合(10)連接,第十五諧振腔(4?15)與第十七諧振腔(4?17)之間通過容性交叉耦合(10)連接,其中順序相鄰兩諧振腔(4)的諧振桿(5)之間依次通過用于增強耦合窗口(6)耦合效果的加強筋(9)連接,其中第十三諧振腔(4?13)的諧振桿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頻合路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輸入端口(1)、第二輸入端口(2)、輸出端口(3)、諧振腔(4)、諧振桿(5)、CDMA/GSM共用通道、DCS通道、WCDMA上行通道、WCDMA下行通道、LTE2.1上行通道和LTE2.1下行通道;所述的諧振腔(4)包括第一諧振腔(4-1)~第五十六諧振腔(4-56);所述的CDMA/GSM共用通道包括第一諧振腔(4-1)~ 第八諧振腔(4-8),其中順序相鄰兩諧振腔(4)之間設置有用于傳輸信號的耦合窗口(6),其中順序相鄰兩諧振腔(4)的諧振桿(5)之間依次通過用于增強耦合窗口(6)耦合效果的加強筋(9)連接;所述的DCS通道包括第九諧振腔(4-9)~第十九諧振腔(4-19),其中順序相鄰兩諧振腔(4)之間設置有用于傳輸信號的耦合窗口(6),第十三諧振腔(4-13)與第十五諧振腔(4-15)之間通過容性交叉耦合(10)連接,第十五諧振腔(4-15)與第十七諧振腔(4-17)之間通過容性交叉耦合(10)連接,其中順序相鄰兩諧振腔(4)的諧振桿(5)之間依次通過用于增強耦合窗口(6)耦合效果的加強筋(9)連接,其中第十三諧振腔(4-13)的諧振桿(5)與第十五諧振腔(4-15)的諧振桿(5)之間通過用于增強容性交叉耦合(10)的加強筋(9)連接,其中第十五諧振腔(4-15)的諧振桿(5)與第十七諧振腔(4-17)的諧振桿(5)之間通過用于增強容性交叉耦合的加強筋(9)連接;所述的WCDMA上行通道包括第九諧振腔(4-9)、第二十諧振腔(4-20)~第三十諧振腔(4-30)和第十九諧振腔(4-19),其中順序相鄰兩諧振腔(4)之間設置有用于傳輸信號的耦合窗口(6),其中第二十二諧振腔(4-22)與第二十四諧振腔(4-24)之間通過容性交叉耦合(10)連接,第二十四諧振腔(4-24)與第二十六諧振腔(4-26)之間通過容性交叉耦合(10)連接,其中第九諧振腔(4-9)、第十九諧振腔(4-19)、第二十諧振腔(4-20)、第二十九諧振腔(4-29)和第三十諧振腔(4-30)為公共諧振腔,第二十諧振腔(4-20)中的諧振桿(5)與第九諧振腔(4-9)的諧振桿(5)之間通過用于增強耦合窗口(6)耦合效果的加強筋(9)連接,第三十八諧振腔(4-38)中的諧振桿(5)與第二十九諧振腔(4-29)的諧振桿(5)之間通過用于增強耦合窗口(6)耦合效果的加強筋(9)連接,第三十諧振腔(4-30)中的諧振桿(5)與第十九諧振腔(4-19)的諧振桿(5)通過用于增強耦合窗口(6)耦合效果的加強筋(9)連接;所述的WCDMA下行通道包括第九諧振腔(4-9)、第二十諧振腔(4-20)、第三十一諧振腔(4-31)~第三十八諧振腔(4-38)、第二十九諧振腔(4-29)、第三十諧振腔(4-30)和第十九諧振腔(4-19),其中順序相鄰兩諧振腔(4)之間設置有用于傳輸信號的耦合窗口(6),其中第三十五諧振腔(4-35)與第三十七諧振腔(4-37)之間通過容性交叉耦合(10)連接,第三十二諧振腔(4-32)與第三十四諧振腔(4-34)之間通過容性交叉耦合(10)連接,其中第九諧振腔(4-9)、第十九諧振腔(4-19)、第二十諧振腔(4-20)、第二十九諧振腔(4-29)和第三十諧振腔(4-30)為公共諧振腔;所述的LTE2.1下行通道包括第四十七諧振腔(4-47)、第三十九諧振腔(4-39)~第四十六諧振腔(4-46)、第二十九諧振腔(4-29)、第三十諧振腔(4-30)和第十九諧振腔(4-19),其中相鄰兩諧振腔之間的耦合窗口(6)傳播信號的作用,其中第三十九諧振腔(4-39)與第四十一諧振腔(4-41)之間通過容性交叉耦合(10)連接,第四十三諧振腔(4-43)與第四十五諧振腔(4-45)之間通過容性交叉耦合(10)連接其中第十九諧振腔(4-19)、第三十諧振腔(4-30)和第四十七諧振腔(4-47)為公共諧振腔;所述的LTE2.1上行通道包括第四七諧振腔(4-47)~第五十六諧振腔(4-56)、第三十諧振腔(4-30)、第十九諧振腔(4-19),其中第十九諧振腔(4-19)、第三十諧振腔(4-30)和第四十七諧振腔(4-47)為公共諧振腔,其中相鄰兩諧振腔之間的耦合窗口(6)傳播信號的作用,第五十二諧振腔(4-52)與第五十四諧振腔(4-54)之間通過容性交叉耦合(10)連接;所述的諧振腔(4)里均設置有諧振桿(5);第一輸入端口(1)由第一輸入端口外殼(1-2)和第一輸入端口內芯(1-1)組成,第二輸入端口(2)由第二輸入端口外殼(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余必超,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