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生物浮島,屬于水體治理技術領域。該生物浮島包括漂浮層、濾料層、種植土層、種植物,漂浮層利用自身浮力,漂浮于水體中,濾料層處于漂浮層上方,種植土層處于濾料層上方,種植物植根于種植土層。其中,漂浮層能夠對設置于其上方的濾料層、種植土層和種植物起到支撐作用;濾料層能夠對水體中的P進行過濾,從而除去水體中的P;種植土層能夠支持種植物的根系;種植物則通過從種植土層吸收營養物質吸收水體中的N;此外,種植物本身還可以選擇景觀植物,此時,還可以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該生物浮島不僅能夠對水體進行凈化,還能美化環境,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水體治理
,特別是涉及一種生物浮島。
技術介紹
目前,水體富營養化是我國湖泊、水庫、河道等天然水體面臨的最嚴重的污染問題,我國湖泊中營養鹽背景濃度異常高、營養鹽來源多、湖泊富營養化進展迅速。水體富營養化是生物所需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江河湖水富營養化實質上是生態系統退化問題,應該以生態的理念、思路、方法來探索治理水域污染的新途徑。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提供一種生物浮島,其能夠有效地吸收水體中的N、P等有機物,從而降低水體中N、P等有機物的含量,使得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明顯降低,達到水體凈化的目的。從而更加適于實用。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的生物浮島的技術方案如下:本技術提供的生物浮島包括漂浮層、濾料層、種植土層、種植物,所述漂浮層利用自身浮力,漂浮于水體中,所述濾料層處于所述漂浮層上方,所述種植土層處于所述濾料層上方,所述種植物植根于所述種植土層。本技術提供的生物浮島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作為優選,所述漂浮層包括多個筒狀物,所述多個筒狀物彼此拼接在一起形成整體式漂浮層。作為優選,所述多個筒狀物彼此通過相對應的齒牙拼接在一起。作為優選,所述多個筒狀物包括第一種筒狀物、第二種筒狀物,所述第一種筒狀物只有一端設有齒牙,所述第二種筒狀物的兩端都設有齒牙,形成整體式漂浮層時,所述第二種筒狀物處于中間,所述第一種筒狀物處于邊緣。作為優選,所述第一種筒狀物、第二種筒狀物的腔體中間部位直徑>所述第一種筒狀物、第二種筒狀物的腔體邊緣部位直徑。作為優選,所述生物浮島還包括吊設部件、生物載體,所述吊設部件吊設在所述漂浮層底部,所述生物載體裝設于所述吊設部件上。作為優選,所述吊設部件呈線狀,所述生物載體穿設在所述吊設部件上。作為優選,所述吊設部件為多個,所述生物載體也為多個,每個所述吊設部件上串聯有多個生物載體。作為優選,所述生物浮島還包括配水泵,所述配水泵用于從水體中汲取水分,所述生物浮島表層設有配水槽,通過所述配水泵汲取的水分通過配水槽為所述種植物進行灌溉。作為優選,所述配水槽在所述生物浮島表面縱橫交錯設置。本技術提供的生物浮島包括漂浮層、濾料層、種植土層、種植物,漂浮層利用自身浮力,漂浮于水體中,濾料層處于漂浮層上方,種植土層處于濾料層上方,種植物植根于種植土層。其中,漂浮層能夠對設置于其上方的濾料層、種植土層和種植物起到支撐作用;濾料層能夠對水體中的P進行過濾,從而除去水體中的P;種植土層能夠支持種植物的根系;種植物則通過從種植土層吸收營養物質吸收水體中的N;此外,種植物本身還可以選擇景觀植物,此時,還可以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該生物浮島不僅能夠對水體進行凈化,還能美化環境,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附圖說明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技術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生物浮島其中一個典型截面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生物浮島的俯視圖;圖3為圖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生物浮島又一典型截面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生物浮島,其能夠有效地吸收水體中的N、P等有機物,從而降低水體中N、P等有機物的含量,使得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明顯降低,達到水體凈化的目的。從而更加適于實用。為更進一步闡述本技術為達成預定技術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技術提出的生物浮島,其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在下述說明中,不同的“一實施例”或“實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實施例。此外,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點可由任何合適形式組合。本文中術語“和/或”,僅僅是一種描述關聯對象的關聯關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系,例如,A和/或B,具體的理解為:可以同時包含有A與B,可以單獨存在A,也可以單獨存在B,能夠具備上述三種任一種情況。參見附圖1,本技術提供的生物浮島包括漂浮層10、濾料層3、種植土層2、種植物1,漂浮層10利用自身浮力,漂浮于水體中,濾料層3處于漂浮層10上方,種植土層2處于濾料層3上方,種植物1植根于種植土層2。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生物浮島,其中,漂浮層10能夠對設置于其上方的濾料層3、種植土層2和種植物1起到支撐作用;濾料層3能夠對水體中的P進行過濾,從而除去水體中的P;種植土層2能夠支持種植物1的根系;種植物1則通過從種植土層2吸收營養物質吸收水體中的N;此外,種植物1本身還可以選擇景觀植物,參見附圖3,本實施例中,種植物1本身包括第一種種植物1a、第二種種植物1b,其中第一種種植物1a為花型種植物,第二種種植物1b為草型種植物,此時,還可以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該生物浮島不僅能夠對水體進行凈化,還能美化環境,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本實施例中,種植物選自千屈菜、美人蕉、梭魚草、香蒲、鳶尾、再力花水生植物。其中,千屈菜種植密度為10株/m2;美人蕉種植密度為18株/m2;梭魚草種植密度為18株/m2;香蒲種植密度為15株/m2;鳶尾種植密度為15株/m2;再力花種植密度為10株/m2。種植土層厚度為300mm。本實施例中,濾料層3中,濾層高300mm;承托層厚2mm,承托層由PVC材質制成,孔徑為5mm;濾速1m/h。本實施例中,選用的過濾材料由硅、鋁、氧三種原子構成,表面粗糙;內部為由多孔材質構成多孔性材料,其具有比表面積大、密度小、吸附量大的優點,在過濾吸附了N、P后,利用在濾料上形成微生物攝取、分解水中的有機物、氮、磷等營養物質,凈化水質。另一方面具有物理截留或者過濾的作用,過濾水中藻類及懸浮物,提高水體透明度。其中,漂浮層10包括多個筒狀物4a、4b...,多個筒狀物4a、4b...彼此拼接在一起形成整體式漂浮層10。在這種情況下,多個筒狀物4a、4b...可以分別制造、運輸,從而使得本技術提供的生物浮島的生成更加容易。本實施例中,多個筒狀物的規格整體為:2m×1.2m×1m。其中,多個筒狀物4a、4b...彼此通過相對應的齒牙5拼接在一起。其中,多個筒狀物4a、4b...包括第一種筒狀物4a、第二種筒狀物4b,第一種筒狀物4a只有一端設有齒牙,第二種筒狀物4b的兩端都設有齒牙,形成整體式漂浮層10時,第二種筒狀物4b處于中間,第一種筒狀物4a處于邊緣。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處于邊緣的第一種筒狀物4a外部沒有齒牙,能夠避免水體中的污染物在齒牙中聚集,而處于中間的第二中筒狀物4b通過相對應的齒牙5彼此拼接在一起,拼接更加便捷。其中,第一種筒狀物4a、第二種筒狀物4b的腔體中間部位直徑>第一種筒狀物4a、第二種筒狀物4b的腔體邊緣部位直徑。在這種情況下,多個筒狀物4a、4b...之間具有空隙11,使得多個筒狀物4a、4b...在連接和拆卸過程中更加方便。其中,生物浮島還包括吊設部件6、生物載體7,吊設部件6吊設在漂浮層10底部,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生物浮島,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層、濾料層、種植土層、種植物,所述漂浮層利用自身浮力,漂浮于水體中,所述濾料層處于所述漂浮層上方,所述種植土層處于所述濾料層上方,所述種植物植根于所述種植土層。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生物浮島,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層、濾料層、種植土層、種植物,所述漂浮層利用自身浮力,漂浮于水體中,所述濾料層處于所述漂浮層上方,所述種植土層處于所述濾料層上方,所述種植物植根于所述種植土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浮島,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層包括多個筒狀物,所述多個筒狀物彼此拼接在一起形成整體式漂浮層。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浮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筒狀物彼此通過相對應的齒牙拼接在一起。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浮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筒狀物包括第一種筒狀物、第二種筒狀物,所述第一種筒狀物只有一端設有齒牙,所述第二種筒狀物的兩端都設有齒牙,形成整體式漂浮層時,所述第二種筒狀物處于中間,所述第一種筒狀物處于邊緣。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浮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種筒狀物、第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永生,張春偉,簡煒,麻軍,彭飛,
申請(專利權)人:國環清源控股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