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雙軌競技過山車,包括錯開的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第一軌道包括第一站臺段,第一站臺段連有第一提升段,第一提升段連有第一滑行段,第一滑行端連有第一翻轉平臺,第一翻轉平臺一側設有第一俯沖段,第一俯沖段連有第一中間滑行段,第一中間滑行段連有將其與第一站臺段連接的第一滑回段,第二軌道包括與第一站臺段并排的第二站臺段,第二站臺段與第一站臺段輸出端相反一側連有第二提升段,第二提升段連有第二滑行段,第二滑行段連有第二翻轉平臺,第二翻轉平臺一側設有第二俯沖段,第二俯沖段連有第二中間滑行段,第二中間滑行段連有將其與第二站臺段連接的第二滑回段。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游玩更刺激,更具有花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雙軌競技過山車。
技術介紹
傳統的雙軌過山車(雙龍過山車)一般都是同一站臺同時向同一運行方向發車,兩輛車體在各自軌道上運行后又返回到該同一站臺。這種雙軌過山車,游客在其間只能體驗到一種賽車式的追逐、競技感,新鮮感不強。中國技術專利“雙軌對戰過山車授權公告號CN 204395421U公開了一種從兩個不同站臺相向運動的過山車,在運行的過程中可以碰面,實現對戰的感覺,但是仍然不能滿足人們對新鮮感的追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更刺激,更具有花樣的雙軌過山車出現。因此,本技術應運而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更刺激,更具有花樣的雙軌競技過山車。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雙軌競技過山車,其特征在于:包括錯開設置的第一軌道1和第二軌道2,所述的第一軌道1包括第一站臺段11,所述的第一站臺段11輸出端連接有第一提升段12,所述的第一提升段12連接有第一滑行段13,所述的第一滑行端13連接有第一翻轉平臺14,所述的第一翻轉平臺14一側設有第一俯沖段15,所述的第一俯沖段15連接有第一中間滑行段,所述的第一中間滑行段連接有將其與第一站臺段11連接的第一滑回段10,所述的第二軌道2包括與第一站臺段11并排的第二站臺段21,所述的第二站臺段21與第一站臺段11輸出端相反一側連接有第二提升段22,所述的第二提升段22連接有第二滑行段23,所述的第二滑行段23連接有第二翻轉平臺24,所述的第二翻轉平臺24一側設有第二俯沖段25,所述的第二俯沖段25連接有第二中間滑行段,所述的第二中間滑行段連接有將其與第二站臺段21連接的第二滑回段20。如上所述的雙軌競技過山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中間段包括第一立式翻轉段16、第一水平環段17、第一螺旋段18和高度低于第一水平環段17的第一盤旋段19;所述的第二中間滑行段包括第二立式翻轉段26、第二水平環段27、第二螺旋段28和高度低于第二水平環段27的第二盤旋段29。如上所述的雙軌競技過山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立式翻轉段16連接在第一俯沖段15上,所述的第二立式翻轉段26連接在第二俯沖段25上。如上所述的雙軌競技過山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行段13、第一翻轉平臺14、第一俯沖段15和第一立式翻轉段16位于第一站臺段11的一側,所述的第一水平環段17、第一螺旋段18和第一盤旋段19位于第一站臺段11的另一側;所述的第二滑行段23、第二翻轉平臺24、第二俯沖段25和第二立式翻轉段26位于第二站臺段21的一側,所述的第二水平環段27、第二螺旋段28和第二盤旋段29位于第二站臺段21的另一側。如上所述的雙軌競技過山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水平環段17位于第二盤旋段29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水平環段27位于第一盤旋段19的上方。如上所述的雙軌競技過山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螺旋段18與第二螺旋段28在空間上錯開并呈現相互纏繞的狀態。如上所述的雙軌競技過山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站臺段11并排設置在所述第二站臺段21的左側或右側。如上所述的雙軌競技過山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升段12、第二提升段22沿著所述第一站臺段11前后方向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滑行段13、第二滑行段23沿著所述第一站臺段11前后方向相對設置。如上所述的雙軌競技過山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轉平臺14、第二翻轉平臺24沿著所述第一站臺段11前后方向相對設置。如上所述的雙軌競技過山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式翻轉段16、第二立式翻轉段26沿著所述第一站臺段11前后方向相對設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有如下優點:本技術具有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兩個過山車車體就分別在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上運行,第一軌道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一提升段、第一滑行段、第一翻轉平臺、第一俯沖段、第一立式翻轉段、第一水平環段、第一螺旋段、第一盤旋段和第一滑回段,車體從第一站臺段出發,經過上述各段后回到第一站臺段;第二軌道包括依次設置的第二提升段、第二滑行段、第二翻轉平臺、第二俯沖段、第二立式翻轉段、第二水平環段、第二螺旋段、第二盤旋段和第二滑回段,車體從第二站臺段出發,經過上述各段后回到第二站臺段;由于第二提升段是設置在第一站臺輸出端相反一側,所以兩個車體在啟動運行時是朝相反的方向運動,即開始是相互遠離的運動,而在兩個車體回到各自的站臺時是相向運動,并且由于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是相互錯開設置,所以車體在運行的整個過程中在空間上出現多次碰面,并且在空間上也出現一個在上、一個在下類似相互纏繞的情景,增強刺激效果,給消費者帶來更驚險的刺激。而且,占地面積小,結構緊湊,制造方便。【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第一軌道的俯視圖;圖2是本技術的第二軌道的俯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第二軌道的側視圖;圖4是本技術的第一軌道的側視圖;圖5是本技術的第二軌道的立體圖之一;圖6是本技術的第二軌道的立體圖之二;圖7是本技術的俯視圖;圖8是本技術的立體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一種雙軌競技過山車,包括錯開設置的第一軌道1和第二軌道2,所述的第一軌道1包括第一站臺段11,所述的第一站臺段11輸出端連接有第一提升段12,所述的第一提升段12連接有第一滑行段13,所述的第一滑行端13連接有第一翻轉平臺14,所述的第一翻轉平臺14一側設有第一俯沖段15,所述的第一俯沖段15連接有第一中間滑行段,所述的第一中間滑行段連接有將其與第一站臺段11連接的第一滑回段10,所述的第二軌道2包括與第一站臺段11并排的第二站臺段21,所述的第二站臺段21與第一站臺段11輸出端相反一側連接有第二提升段22,所述的第二提升段22連接有第二滑行段23,所述的第二滑行段23連接有第二翻轉平臺24,所述的第二翻轉平臺24一側設有第二俯沖段25,所述的第二俯沖段25連接有第二中間滑行段,所述的第二中間滑行段連接有將其與第二站臺段21連接的第二滑回段20。車體從第一站臺段11出發,經過第一提升段12、第一滑行段13、第一翻轉平臺14、第一俯沖段15、第一中間滑行段和第一滑回段10又回到第一站臺段11;另一個車體從第二站臺段21出發,經過第二提升段22、第二滑行段23、第二翻轉平臺24、第二俯沖段25、第二中間滑行段和第二滑回段20又回到第二站臺段21。由于第二提升段22是設置在第一站臺11輸出端相反一側,所以兩個車體在啟動運行時是朝相反的方向運動,即開始是相互遠離的運動,而在兩個車體回到各自的站臺時是相向運動,并且由于第一軌道1和第二軌道2是相互錯開設置,所以車體在運行的整個過程中在空間上出現多次碰面,兩個車體在運動的過程中忽而相互遠離,忽而相互靠近,忽而相互升降,忽而相互旋轉,整個過程非常的刺激,豐富消費者的體驗。所述的第一中間段包括第一立式翻轉段16、第一水平環段17、第一螺旋段18和高度低于第一水平環段17的第一盤旋段19;所述的第二中間滑行段包括第二立式翻轉段26、第二水平環段27、第二螺旋段28和高度低于第二水平環段27的第二盤旋段29。所述的第一立式翻轉段16連接在第一俯沖段15上,所述的第二立式翻轉段26連接在第二俯沖段25上。所述的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軌競技過山車,其特征在于:包括錯開設置的第一軌道(1)和第二軌道(2),所述的第一軌道(1)包括第一站臺段(11),所述的第一站臺段(11)輸出端連接有第一提升段(12),所述的第一提升段(12)連接有第一滑行段(13),所述的第一滑行端(13)連接有第一翻轉平臺(14),所述的第一翻轉平臺(14)一側設有第一俯沖段(15),所述的第一俯沖段(15)連接有第一中間滑行段,所述的第一中間滑行段連接有將其與第一站臺段(11)連接的第一滑回段(10),所述的第二軌道(2)包括與第一站臺段(11)并排的第二站臺段(21),所述的第二站臺段(21)與第一站臺段(11)輸出端相反一側連接有第二提升段(22),所述的第二提升段(22)連接有第二滑行段(23),所述的第二滑行段(23)連接有第二翻轉平臺(24),所述的第二翻轉平臺(24)一側設有第二俯沖段(25),所述的第二俯沖段(25)連接有第二中間滑行段,所述的第二中間滑行段連接有將其與第二站臺段(21)連接的第二滑回段(2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軌競技過山車,其特征在于:包括錯開設置的第一軌道(1)和第二軌道(2),所述的第一軌道(1)包括第一站臺段(11),所述的第一站臺段(11)輸出端連接有第一提升段(12),所述的第一提升段(12)連接有第一滑行段(13),所述的第一滑行端(13)連接有第一翻轉平臺(14),所述的第一翻轉平臺(14)一側設有第一俯沖段(15),所述的第一俯沖段(15)連接有第一中間滑行段,所述的第一中間滑行段連接有將其與第一站臺段(11)連接的第一滑回段(10),所述的第二軌道(2)包括與第一站臺段(11)并排的第二站臺段(21),所述的第二站臺段(21)與第一站臺段(11)輸出端相反一側連接有第二提升段(22),所述的第二提升段(22)連接有第二滑行段(23),所述的第二滑行段(23)連接有第二翻轉平臺(24),所述的第二翻轉平臺(24)一側設有第二俯沖段(25),所述的第二俯沖段(25)連接有第二中間滑行段,所述的第二中間滑行段連接有將其與第二站臺段(21)連接的第二滑回段(2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軌競技過山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中間段包括第一立式翻轉段(16)、第一水平環段(17)、第一螺旋段(18)和高度低于第一水平環段(17)的第一盤旋段(19);所述的第二中間滑行段包括第二立式翻轉段(26)、第二水平環段(27)、第二螺旋段(28)和高度低于第二水平環段(27)的第二盤旋段(29)。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軌競技過山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立式翻轉段(16)連接在第一俯沖段(15)上,所述的第二立式翻轉段(26)連接在第二俯沖段(25)上。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朝陽,陳濤,劉情,黃品倫,王夢軍,
申請(專利權)人:中山市金馬科技娛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