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連接加強結構及具有該連接加強結構的汽車車體,適用于加強汽車車體的后輪罩前端底部的結構強度,連接加強結構包括內門檻、外門檻及加強連接板,內門檻及外門檻中的至少一者與汽車車體固定連接;加強連接板包括前加強壁及連接于前加強壁后端的后連接壁,內門檻的上端與外門檻的上端固定連接,內門檻的下端與外門檻的下端固定連接,且內門檻與外門檻之間形成一腔體;前加強壁位于腔體內,前加強壁上端固定連接于內門檻的上端與外門檻的上端之間,前加強壁下端固定連接于內門檻的下端與外門檻的下端之間;后連接壁固定連接于后輪罩上,且后連接壁封閉腔體的后端。該連接加強結構的結構簡單,密封性能好,裝配簡單便捷,且能夠降低生產加工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
,尤其涉及一種連接加強結構及具有該連接加強結構的汽車車體。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逐漸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代步工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眾所周知,在維修或檢測汽車的過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千斤頂將汽車頂起來,以方便維修或檢測。目前,千斤頂一般釘在汽車車體的后輪罩前端的底部,即是內門檻與外門檻相連接處的底端。其中,由于內門檻與外門檻連接處的底端的結構較為薄弱,為了保障其具有足夠受力強度,經常需要在內門檻、外門檻及后輪罩之間設置多個連接件和多個加強件對其結構進行加強,其存在連接件和加強件結構復雜且不易加工成型,以及部件繁多的缺點,導致了內門檻、外門檻及后輪罩之間所形成的加強結構極為復雜,密封性能差,且裝配繁瑣復雜,導致生產加工成本大大增加。因此,急需要一種連接加強結構及具有該連接加強結構的汽車車體來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接加強結構,該連接加強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密封性能好、裝配簡單便捷及能夠降低生產加工成本的優點。本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車體,該汽車車體也具有結構簡單、密封性能好、裝配簡單便捷及能夠降低生產加工成本的優點。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連接加強結構,適用于加強汽車車體的后輪罩前端底部的結構強度,其中,所述連接加強結構包括內門檻、外門檻及加強連接板,所述內門檻及所述外門檻中的至少一者與所述汽車車體固定連接;所述加強連接板包括前加強壁及連接于所述前加強壁后端的后連接壁,所述內門檻的上端與所述外門檻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內門檻的下端與所述外門檻的下端固定連接,且所述內門檻與所述外門檻之間形成一腔體;所述前加強壁位于所述腔體內,所述前加強壁上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內門檻的上端與所述外門檻的上端之間,所述前加強壁下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內門檻的下端與所述外門檻的下端之間;所述后連接壁固定連接于所述后輪罩上,且所述后連接壁封閉所述腔體的后端。較佳地,所述前加強壁上形成有沿豎直方向布置的條形加強筋。較佳地,所述前加強壁上于所述條形加強筋的后側形成有至少一個沿豎直方向分布的沉臺孔。較佳地,所述前加強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個沿豎直方向分布的沉臺孔。較佳地,所述外門檻的上端形成有至少兩個相互間隔開的第一焊接凸齒,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焊接凸齒之間形成有第一焊接缺口;所述前加強壁的上端形成有至少兩個相互間隔開的第二焊接凸齒,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焊接凸齒之間形成有第二焊接缺口;所述第一焊接凸齒固定焊接于所述內門檻的上端,所述第二焊接凸齒焊固定焊接于所述內門檻的上端,且所述第二焊接凸齒位于所述第一焊接缺口內,所述第一焊接凸齒位于所述第二焊接缺口內。較佳地,所述后連接壁的后端形成有弧面結構,所述弧面結構相切地密閉連接于所述后輪罩上。較佳地,所述弧面結構的外緣形成有與所述后輪罩固定焊接的焊接邊緣。較佳地,位于所述弧面結構后側的所述焊接邊緣上形成有工藝缺口。較佳地,位于所述弧面結構后側的所述焊接邊緣上形成有至少一個通孔。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汽車車體,該汽車車體上設有上述的連接加強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技術的連接加強結構包括內門檻、外門檻及加強連接板,內門檻及外門檻中的至少一者與汽車車體固定連接;加強連接板包括前加強壁及連接于前加強壁后端的后連接壁,內門檻的上端與外門檻的上端固定連接,內門檻的下端與外門檻的下端固定連接,且內門檻與外門檻之間形成一腔體;前加強壁位于腔體內,前加強壁上端固定連接于內門檻的上端與外門檻的上端之間,前加強壁下端固定連接于內門檻的下端與外門檻的下端之間,從而將腔體分隔開形成兩部分;后連接壁固定連接于后輪罩上,且后連接壁封閉腔體的后端。一方面,通過加強連接板的前加強壁與內門檻和外門檻形成隔板結構,以及后連接壁固定連接于后輪罩上的結構,即可實現提高后輪罩前端底部的結構強度,抗扭轉性能得到提升,使得汽車車體的剛度和模態得到提高,進而使得后輪罩前端底部具有足夠的強度來承受外部的千斤頂的支撐。另一方面,通過后連接壁固定連接于后輪罩上,以及通過后連接壁封閉腔體的后端,保證后輪罩具有良好密封性能,以及使得腔體得到良好的密封,防止外部的液體等雜質進入腔體內而發生腐蝕等損害,使得本技術的連接加強結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再者,加強連接板結構簡單,易于加工成型,加工選材不受到限制;而且,本技術的連接加強結構僅需通過設置加強連接板這一個部件,即可實現提高后輪罩前端底部的結構強度及達到良好的密封性能,使得使用的部件數量大大減少,結構更為簡單,裝配也更為簡單便捷,能夠更好的降低生產加工成本。另,本技術的汽車車體具有上述的連接加強結構,故,本技術的汽車車體也具有結構簡單、密封性能好、裝配簡單便捷及能夠降低生產加工成本的優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連接加強結構與本技術的汽車車體的后輪罩的組合立體示意圖。圖2是沿圖1中A-A線剖切得到的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連接加強結構的加強連接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詳細說明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構造特征,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作進一步說明。請參閱圖1至圖3,本技術的汽車車體(圖中未示)上設有連接加強結構100,以通過本技術的連接加強結構100加強汽車車體的后輪罩60前端底部的結構強度。其中,本技術的連接加強結構100包括內門檻10、外門檻20及加強連接板30,內門檻10及外門檻20均與汽車車體固定連接,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選擇內門檻10及外門檻20中的一者與汽車車體固定連接,在此不再贅述。加強連接板30包括前加強壁31及連接于前加強壁31后端的后連接壁32,內門檻10的上端與外門檻20的上端固定連接,內門檻10的下端與外門檻20的下端固定連接,且內門檻10與外門檻20之間形成一腔體40;前加強壁31位于腔體40內,前加強壁31上端固定連接于內門檻10的上端與外門檻20的上端之間,前加強壁31下端固定連接于內門檻10的下端與外門檻20的下端之間,從而將腔體40分隔開形成兩部分。后連接壁32固定連接于后輪罩60上,且后連接壁32封閉腔體40的后端。一方面,通過加強連接板30的前加強壁31與內門檻10和外門檻20形成隔板結構,以及后連接壁32固定連接于后輪罩60上的結構,即可實現提高后輪罩60前端底部的結構強度,抗扭轉性能得到提升,使得汽車車體的剛度和模態得到提高,進而使得后輪罩60前端底部具有足夠的強度來承受外部的千斤頂的支撐。另一方面,通過后連接壁32固定連接于后輪罩60上,以及通過后連接壁32封閉腔體40的后端,保證后輪罩60具有良好密封性能,以及使得腔體40得到良好的密封,防止外部的液體等雜質進入腔體40內而發生腐蝕等損害,使得本技術的連接加強結構100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再者,加強連接板30結構簡單,易于加工成型,加工選材不受到限制;而且,本技術的連接加強結構100僅需通過設置加強連接板30這一個部件,即可實現提高后輪罩60前端底部的結構強度及達到良好的密封性能,使得使用的部件數量大大減少,結構更為簡單,裝配也更為
簡單便捷,能夠更好的降低生產加工成本。具體地,如下:請參閱圖3,前加強壁31上形成有沿豎直方向布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連接加強結構,適用于加強汽車車體的后輪罩前端底部的結構強度,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加強結構包括內門檻、外門檻及加強連接板,所述內門檻及所述外門檻中的至少一者與所述汽車車體固定連接;所述加強連接板包括前加強壁及連接于所述前加強壁后端的后連接壁,所述內門檻的上端與所述外門檻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內門檻的下端與所述外門檻的下端固定連接,且所述內門檻與所述外門檻之間形成一腔體;所述前加強壁位于所述腔體內,所述前加強壁上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內門檻的上端與所述外門檻的上端之間,所述前加強壁下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內門檻的下端與所述外門檻的下端之間;所述后連接壁固定連接于所述后輪罩上,且所述后連接壁封閉所述腔體的后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連接加強結構,適用于加強汽車車體的后輪罩前端底部的結構強度,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加強結構包括內門檻、外門檻及加強連接板,所述內門檻及所述外門檻中的至少一者與所述汽車車體固定連接;所述加強連接板包括前加強壁及連接于所述前加強壁后端的后連接壁,所述內門檻的上端與所述外門檻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內門檻的下端與所述外門檻的下端固定連接,且所述內門檻與所述外門檻之間形成一腔體;所述前加強壁位于所述腔體內,所述前加強壁上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內門檻的上端與所述外門檻的上端之間,所述前加強壁下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內門檻的下端與所述外門檻的下端之間;所述后連接壁固定連接于所述后輪罩上,且所述后連接壁封閉所述腔體的后端。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加強壁上形成有沿豎直方向布置的條形加強筋。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加強壁上于所述條形加強筋的后側形成有至少一個沿豎直方向分布的沉臺孔。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加強壁上形成有至少一個沿豎直方向分布的沉臺孔。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游潔,褚安華,耿富榮,陳東,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