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彎管機,包括工作平臺、底板、蓋板、驅動軋輥軸、夾緊托輥軸、第一折彎托輥軸和第二折彎托輥軸,所述的底板上安裝有驅動電機和減速機,所述的驅動電機通過帶輪傳送帶機構與減速機相連,所述的驅動軋輥軸穿過工作平臺并通過第一軸承座連接在底板上,所述的工作平臺上方的驅動軋輥軸上安裝有驅動軋輥,所述的工作平臺下方的驅動軋輥軸上套裝有與第一圓錐齒輪相嚙合的第二圓錐齒輪,所述的工作平臺上的夾緊托輥軸上安裝有夾緊托輥,所述的工作平臺上方的第一折彎托輥軸上安裝有第一折彎托輥,所述的工作平臺上方的第二折彎托輥軸上安裝有第二折彎托輥。本設計具有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和實用高效的優(yōu)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管道折彎技術,特別是一種彎管機。
技術介紹
實際生產中彎管設備的種類和結構有很多,但是這些設備大多數都存在著局限性,其彎出來的鋼管橢圓度較大,且在垂直方向彎曲,并且不便于操作,所以為了提高折彎后彎管的質量設計一種彎管機就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夾緊托輥與驅動軋輥合抱時形成的封閉圓對鋼管進行夾緊,使鋼管從中走過進行折彎,保證了彎管的形狀,防止鋼管在折彎過程中發(fā)生形變產生橢圓;提供一種彎管機。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結構包括工作平臺,所述的工作平臺上從左往右依次開設有三個導向槽,所述的三個導向槽依次為第一導向槽、第二導向槽和第三導向槽,底板,所述的底板位于工作平臺的正下方,所述的底板與工作平臺固定連接,所述的底板上安裝有驅動電機和減速機,所述的驅動電機通過帶輪傳送帶機構與減速機相連,所述的減速機的第二出軸端上安裝有第一圓錐齒輪,蓋板,所述的蓋板安裝在作平臺以及底板的后端,驅動軋輥軸,所述的驅動軋輥軸穿過工作平臺并通過第一軸承座連接在底板上,所述的驅動軋輥軸與工作平臺以及第一軸承座活動連接,所述的工作平臺上方的驅動軋輥軸上安裝有驅動軋輥,所述的工作平臺下方的驅動軋輥軸上套裝有與第一圓錐齒輪相嚙合的第二圓錐齒輪,所述的減速機通過嚙合的第一圓錐齒輪和第二圓錐齒輪帶著驅動軋輥軸進行旋轉,夾緊托輥軸,所述的夾緊托輥軸沿著第二導向槽穿過工作平臺,所述的工作平臺上下兩側的夾緊托輥軸上各連接有一個第二軸承座,所述的夾緊托輥軸通過第二軸承與上下兩個第二軸承座活動連接,所述的上下兩個第二軸承座與水平移動機構相連,所述的工作平臺上的夾緊托輥軸上安裝有夾緊托輥,所述的驅動軋輥位于夾緊托輥的正前方,第一折彎托輥軸,所述的第一折彎托輥軸沿著第三導向槽穿過工作平臺,所述的工作平臺上下兩側的第一折彎托輥軸上各連接有一個第三軸承座,所述的第一折彎托輥軸通過第三軸承與上下兩個第三軸承座活動連接,所述的上下兩個第三軸承座上各連接有一個第一液壓缸,所述的兩個第一液壓缸安裝在蓋板上,所述的兩個第一液壓缸穿過蓋板并分別通過第一油缸接頭連接在上下兩個第三軸承座上,所述的工作平臺上方的第一折彎托輥軸上安裝有第一折彎托輥,第二折彎托輥軸,所述的第二折彎托輥軸沿著第一導向槽穿過工作平臺,所述的工作平臺上下兩側的第二折彎托輥軸上各連接有一個第四軸承座,所述的第二折彎托輥軸通過第四軸承與上下兩個第四軸承座活動連接,所述的上下兩個第四軸承座上各連接有一個第二液壓缸,所述的兩個第二液壓缸安裝在蓋板上,所述的兩個第二液壓缸穿過蓋板并分別通過第二油缸接頭連接在上下兩個第四軸承座上,所述的工作平臺上方的第二折彎托輥軸上安裝有第二折彎托輥。進一步:所述的驅動軋輥、夾緊托輥、第一折彎托輥以及第二折彎托輥處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第一折彎托輥到夾緊托輥的水平距離與第二折彎托輥到夾緊托輥的水平距離相同。又進一步:所述的工作平臺右端的上表面上還安裝有托輥架,所述的托輥架內活動連接有托輥軸,所述的托輥軸的高度與驅動軋輥的高度相匹配。又進一步:所述的帶輪傳送帶機構包括第一帶輪、第二帶輪和三角帶,所述的驅動電機的出軸端以及減速機的第一出軸端上分別安裝有第一帶輪和第二帶輪,所述的第一帶輪通過三角帶與第二帶輪相連。又進一步:所述的水平移動機構包括兩個調節(jié)絲杠和兩個手輪,所述的上下兩個第二軸承座上各連接有一個調節(jié)絲杠,所述的兩個調節(jié)絲杠的一端穿過蓋板與上下兩個第二軸承座相連,所述的蓋板上開設有與兩個調節(jié)絲杠相匹配的兩個螺紋孔,所述的兩個調節(jié)絲杠的另一端安裝有手輪。再進一步:所述的夾緊托輥在水平移動機構的作用下與驅動軋輥進行合抱夾緊,所述的夾緊托輥與驅動軋輥合抱時兩者之間形成一個封閉的圓。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專利技術通過夾緊托輥與驅動軋輥合抱時形成的封閉圓對鋼管進行夾緊,使鋼管從中走過進行折彎,保證了彎管的形狀,防止鋼管在折彎過程中發(fā)生形變產生橢圓;并且本設計還具有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和實用高效的優(yōu)點。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沿A-A的剖面圖。圖4為圖1中沿B-B的剖面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的一種彎管機,包括工作平臺4、底板1、蓋板5、驅動軋輥軸16、夾緊托輥軸19、第一折彎托輥軸17和第二折彎托輥軸18,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從左往右依次開設有三個導向槽,所述的三個導向槽依次為第一導向槽7、第二導向槽8和第三導向槽9,所述的底板1位于工作平臺4的正下方,所述的底板1與工作平臺4固定連接,所述的底板1上安裝有驅動電機2和減速機3,所述的驅動電機2通過帶輪傳送帶機構與減速機3相連,所述的減速機3的第二出軸端上安裝有第一圓錐齒輪10,所述的蓋板5安裝在作平臺4以及底板1的后端,所述的驅動軋輥軸16穿過工作平臺4并通過第一軸承座連接在底板1上,所述的驅動軋輥軸16與工作平臺4以及第一軸承座活動連接,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方的驅動軋輥軸16上安裝有驅動軋輥12,所述的工作平臺4下方的驅動軋輥軸16上套裝有與第一圓錐齒輪10相嚙合的第二圓錐齒輪11,所述的減速機3通過嚙合的第一圓錐齒輪10和第二圓錐齒輪11帶著驅動軋輥軸16進行旋轉,所述的夾緊托輥軸19沿著第二導向槽8穿過工作平臺4,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下兩側的夾緊托輥軸19上各連接有一個第二軸承座25,所述的夾緊托輥軸19通過第二軸承與上下兩個第二軸承座25活動連接,所述的上下兩個第二軸承座25與水平移動機構相連,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的夾緊托輥軸19上安裝有夾緊托輥15,所述的驅動軋輥12位于夾緊托輥15的正前方,所述的第一折彎托輥軸17沿著第三導向槽9穿過工作平臺4,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下兩側的第一折彎托輥軸17上各連接有一個第三軸承座22,所述的第一折彎托輥軸17通過第三軸承與上下兩個第三軸承座22活動連接,所述的上下兩個第三軸承座22上各連接有一個第一液壓缸21,所述的兩個第一液壓缸21安裝在蓋板5上,所述的兩個第一液壓缸21穿過蓋板5并分別通過第一油缸接頭連接在上下兩個第三軸承座22上,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方的第一折彎托輥軸17上安裝有第一折彎托輥13,所述的第二折彎托輥軸18沿著第一導向槽7穿過工作平臺4,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下兩側的第二折彎托輥軸18上各連接有一個第四軸承座,所述的第二折彎托輥軸18通過第四軸承與上下兩個第四軸承座活動連接,所述的上下兩個第四軸承座上各連接有一個第二液壓缸0,所述的兩個第二液壓缸20安裝在蓋板5上,所述的兩個第二液壓缸20穿過蓋板5并分別通過第二油缸接頭連接在上下兩個第四軸承座上,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方的第二折彎托輥軸18上安裝有第二折彎托輥14。所述的驅動軋輥12、夾緊托輥15、第一折彎托輥13以及第二折彎托輥14處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第一折彎托輥13到夾緊托輥15的水平距離與第二折彎托輥14到夾緊托輥15的水平距離相同,所述的夾緊托輥15在水平移動機構的作用下與驅動軋輥12進行合抱夾緊,所述的夾緊托輥15與驅動軋輥12合抱時兩者之間形成一個封閉的圓。所述的托輥架內活動連接有托輥軸6,所述的托輥軸6的高度與驅動軋輥12的高度相匹配。工作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彎管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臺(4),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從左往右依次開設有三個導向槽,所述的三個導向槽依次為第一導向槽(7)、第二導向槽(8)和第三導向槽(9),底板(1),所述的底板(1)位于工作平臺(4)的正下方,所述的底板(1)與工作平臺(4)固定連接,所述的底板(1)上安裝有驅動電機(2)和減速機(3),所述的驅動電機(2)通過帶輪傳送帶機構與減速機(3)相連,所述的減速機(3)的第二出軸端上安裝有第一圓錐齒輪(10),蓋板(5),所述的蓋板(5)安裝在作平臺(4)以及底板(1)的后端,驅動軋輥軸(16),所述的驅動軋輥軸(16)穿過工作平臺(4)并通過第一軸承座連接在底板(1)上,所述的驅動軋輥軸(16)與工作平臺(4)以及第一軸承座活動連接,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方的驅動軋輥軸(16)上安裝有驅動軋輥(12),所述的工作平臺(4)下方的驅動軋輥軸(16)上套裝有與第一圓錐齒輪(10)相嚙合的第二圓錐齒輪(11),所述的減速機(3)通過嚙合的第一圓錐齒輪(10)和第二圓錐齒輪(11)帶著驅動軋輥軸(16)進行旋轉,夾緊托輥軸(19),所述的夾緊托輥軸(19)沿著第二導向槽(8)穿過工作平臺(4),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下兩側的夾緊托輥軸(19)上各連接有一個第二軸承座(25),所述的夾緊托輥軸(19)通過第二軸承與上下兩個第二軸承座(25)活動連接,所述的上下兩個第二軸承座(25)與水平移動機構相連,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的夾緊托輥軸(19)上安裝有夾緊托輥(15),所述的驅動軋輥(12)位于夾緊托輥(15)的正前方,第一折彎托輥軸(17),所述的第一折彎托輥軸(17)沿著第三導向槽(9)穿過工作平臺(4),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下兩側的第一折彎托輥軸(17)上各連接有一個第三軸承座(22),所述的第一折彎托輥軸(17)通過第三軸承與上下兩個第三軸承座(22)活動連接,所述的上下兩個第三軸承座(22)上各連接有一個第一液壓缸(21),所述的兩個第一液壓缸(21)安裝在蓋板(5)上,所述的兩個第一液壓缸(21)穿過蓋板(5)并分別通過第一油缸接頭連接在上下兩個第三軸承座(22)上,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方的第一折彎托輥軸(17)上安裝有第一折彎托輥(13),第二折彎托輥軸(18),所述的第二折彎托輥軸(18)沿著第一導向槽(7)穿過工作平臺(4),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下兩側的第二折彎托輥軸(18)上各連接有一個第四軸承座,所述的第二折彎托輥軸(18)通過第四軸承與上下兩個第四軸承座活動連接,所述的上下兩個第四軸承座上各連接有一個第二液壓缸(20),所述的兩個第二液壓缸(20)安裝在蓋板(5)上,所述的兩個第二液壓缸(20)穿過蓋板(5)并分別通過第二油缸接頭連接在上下兩個第四軸承座上,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方的第二折彎托輥軸(18)上安裝有第二折彎托輥(1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彎管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臺(4),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從左往右依次開設有三個導向槽,所述的三個導向槽依次為第一導向槽(7)、第二導向槽(8)和第三導向槽(9),底板(1),所述的底板(1)位于工作平臺(4)的正下方,所述的底板(1)與工作平臺(4)固定連接,所述的底板(1)上安裝有驅動電機(2)和減速機(3),所述的驅動電機(2)通過帶輪傳送帶機構與減速機(3)相連,所述的減速機(3)的第二出軸端上安裝有第一圓錐齒輪(10),蓋板(5),所述的蓋板(5)安裝在作平臺(4)以及底板(1)的后端,驅動軋輥軸(16),所述的驅動軋輥軸(16)穿過工作平臺(4)并通過第一軸承座連接在底板(1)上,所述的驅動軋輥軸(16)與工作平臺(4)以及第一軸承座活動連接,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方的驅動軋輥軸(16)上安裝有驅動軋輥(12),所述的工作平臺(4)下方的驅動軋輥軸(16)上套裝有與第一圓錐齒輪(10)相嚙合的第二圓錐齒輪(11),所述的減速機(3)通過嚙合的第一圓錐齒輪(10)和第二圓錐齒輪(11)帶著驅動軋輥軸(16)進行旋轉,夾緊托輥軸(19),所述的夾緊托輥軸(19)沿著第二導向槽(8)穿過工作平臺(4),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下兩側的夾緊托輥軸(19)上各連接有一個第二軸承座(25),所述的夾緊托輥軸(19)通過第二軸承與上下兩個第二軸承座(25)活動連接,所述的上下兩個第二軸承座(25)與水平移動機構相連,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的夾緊托輥軸(19)上安裝有夾緊托輥(15),所述的驅動軋輥(12)位于夾緊托輥(15)的正前方,第一折彎托輥軸(17),所述的第一折彎托輥軸(17)沿著第三導向槽(9)穿過工作平臺(4),所述的工作平臺(4)上下兩側的第一折彎托輥軸(17)上各連接有一個第三軸承座(22),所述的第一折彎托輥軸(17)通過第三軸承與上下兩個第三軸承座(22)活動連接,所述的上下兩個第三軸承座(22)上各連接有一個第一液壓缸(21),所述的兩個第一液壓缸(21)安裝在蓋板(5)上,所述的兩個第一液壓缸(21)穿過蓋板(5)并分別通過第一油缸接頭連接在上下兩個第三軸承座(22)上,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蔣扣林,徐進,顧文華,
申請(專利權)人:國匯機械制造泰州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