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玻璃纖維紗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玻璃纖維50份、聚丙烯酰胺8份、甲基苯駢三氮唑10份、氨丙基三氧基硅烷6份、四硼酸鈉2?6份、氨基磺酸2?8份、丁二酸二乙酯3?9份、丙三醇4?12份、羥基乙叉二膦酸4?8份。本發明專利技術在各原料的協同作用下,與普通無堿玻璃纖維相比,具有高強度、彈性模量大、抗拉強度高、耐高溫、抗拉伸、抗沖擊性能好、化學穩定性好、抗疲勞性好等高性能,同時,本發明專利技術不僅配方組分合理、性能穩定,工藝過程簡單易操作,生產效率高,而且可以提高玻璃纖維的韌性,不易折斷,阻水效果好,生產成本低,適于工業化生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通信光纜領域,具體是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種類繁多,玻璃纖維的彈性模量超過 86Gpa 的不多。與普通無堿玻璃纖維相比,高強度高模量玻璃纖維具有拉伸強度高、彈性模量高、抗沖擊性能好、化學穩定性好、抗疲勞性好、耐高溫等優良性能,可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兵器等對復合材料性能要求苛刻的領域。不過,玻璃纖維的缺點是性脆,耐磨性較差。現有的玻璃纖維在光纜領域中存在抗拉強度低、彈性模量低、韌性低、不耐高溫等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拉強度高、彈性模量大、耐高溫、防鼠咬效果極為明顯的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玻璃纖維50份、聚丙烯酰胺8份、甲基苯駢三氮唑10份、氨丙基三氧基硅烷6份、四硼酸鈉2-6份、氨基磺酸2-8份、丁二酸二乙酯3-9份、丙三醇4-12份、羥基乙叉二膦酸4-8份。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方案,本專利技術是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玻璃纖維50份、聚丙烯酰胺8份、甲基苯駢三氮唑10份、氨丙基三氧基硅烷6份、四硼酸鈉3-5份、氨基磺酸4-6份、丁二酸二乙酯5-7份、丙三醇7-9份、羥基乙叉二膦酸5-7份。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方案,本專利技術是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玻璃纖維50份、聚丙烯酰胺8份、甲基苯駢三氮唑10份、氨丙基三氧基硅烷6份、四硼酸鈉4份、氨基磺酸5份、丁二酸二乙酯6份、丙三醇8份、羥基乙叉二膦酸6份。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1)將玻璃纖維、聚丙烯酰胺與甲基苯駢三氮唑置于破碎機破碎后,過100-120目篩,再用氣流研磨成流動粉末,粒度為2-6微米;2)將步驟1)制得的流動粉末與丙三醇混合配制成混合物溶液;3)在氮氣保護下升溫至80-90℃,將氨丙基三氧基硅烷置入步驟2)制得的混合物溶液中,并在該溫度下加熱攪拌40-60min,然后同時緩慢加入一半量的四硼酸鈉和一半量的氨基磺酸,水浴升溫至95-100℃,并在該溫度下加熱攪拌35-45min;降溫至50-60℃,加入四分之三量的丁二酸二乙酯和四分之三量的羥基乙叉二膦酸,并在該溫度下加熱攪拌60-80min;然后加入剩余量的四硼酸鈉、氨基磺酸、丁二酸二乙酯、羥基乙叉二膦酸,升溫至180-200℃,并在該溫度下加熱40-50min,然后降至50-60℃,并在該溫度下加熱攪拌30-40min,制得處理玻璃纖維;4)將處理玻璃纖維經擠壓成型、牽引、收卷即得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方案,本專利技術的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在光纜材料中的應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在各原料的協同作用下,與普通無堿玻璃纖維相比,具有高強度、彈性模量大、抗拉強度高、耐高溫、抗拉伸、抗沖擊性能好、化學穩定性好、抗疲勞性好等高性能,同時,本專利技術不僅配方組分合理、性能穩定,工藝過程簡單易操作,生產效率高,而且可以提高玻璃纖維的韌性,不易折斷,阻水效果好,生產成本低,適于工業化生產。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實施例1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玻璃纖維50份、聚丙烯酰胺8份、甲基苯駢三氮唑10份、氨丙基三氧基硅烷6份、四硼酸鈉2份、氨基磺酸2份、丁二酸二乙酯3份、丙三醇4份、羥基乙叉二膦酸4份。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1)將玻璃纖維、聚丙烯酰胺與甲基苯駢三氮唑置于破碎機破碎后,過100目篩,再用氣流研磨成流動粉末,粒度為2微米;2)將步驟1)制得的流動粉末與丙三醇混合配制成混合物溶液;3)在氮氣保護下升溫至80℃,將氨丙基三氧基硅烷置入步驟2)制得的混合物溶液中,并在該溫度下加熱攪拌40min,然后同時緩慢加入一半量的四硼酸鈉和一半量的氨基磺酸,水浴升溫至95℃,并在該溫度下加熱攪拌35min;降溫至50℃,加入四分之三量的丁二酸二乙酯和四分之三量的羥基乙叉二膦酸,并在該溫度下加熱攪拌60min;然后加入剩余量的四硼酸鈉、氨基磺酸、丁二酸二乙酯、羥基乙叉二膦酸,升溫至180℃,并在該溫度下加熱40min,然后降至50℃,并在該溫度下加熱攪拌30min,制得處理玻璃纖維;4)將處理玻璃纖維經擠壓成型、牽引、收卷即得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方案,本專利技術的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在光纜材料中的應用。實施例2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玻璃纖維50份、聚丙烯酰胺8份、甲基苯駢三氮唑10份、氨丙基三氧基硅烷6份、四硼酸鈉6份、氨基磺酸8份、丁二酸二乙酯9份、丙三醇12份、羥基乙叉二膦酸8份。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1)將玻璃纖維、聚丙烯酰胺與甲基苯駢三氮唑置于破碎機破碎后,過120目篩,再用氣流研磨成流動粉末,粒度為6微米;2)將步驟1)制得的流動粉末與丙三醇混合配制成混合物溶液;3)在氮氣保護下升溫至90℃,將氨丙基三氧基硅烷置入步驟2)制得的混合物溶液中,并在該溫度下加熱攪拌60min,然后同時緩慢加入一半量的四硼酸鈉和一半量的氨基磺酸,水浴升溫至100℃,并在該溫度下加熱攪拌45min;降溫至60℃,加入四分之三量的丁二酸二乙酯和四分之三量的羥基乙叉二膦酸,并在該溫度下加熱攪拌80min;然后加入剩余量的四硼酸鈉、氨基磺酸、丁二酸二乙酯、羥基乙叉二膦酸,升溫至200℃,并在該溫度下加熱50min,然后降至60℃,并在該溫度下加熱攪拌40min,制得處理玻璃纖維;4)將處理玻璃纖維經擠壓成型、牽引、收卷即得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方案,本專利技術的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在光纜材料中的應用。實施例3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玻璃纖維50份、聚丙烯酰胺8份、甲基苯駢三氮唑10份、氨丙基三氧基硅烷6份、四硼酸鈉3份、氨基磺酸4份、丁二酸二乙酯4份、丙三醇6份、羥基乙叉二膦酸5份。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1)將玻璃纖維、聚丙烯酰胺與甲基苯駢三氮唑置于破碎機破碎后,過100目篩,再用氣流研磨成流動粉末,粒度為3微米;2)將步驟1)制得的流動粉末與丙三醇混合配制成混合物溶液;3)在氮氣保護下升溫至82℃,將氨丙基三氧基硅烷置入步驟2)制得的混合物溶液中,并在該溫度下加熱攪拌42min,然后同時緩慢加入一半量的四硼酸鈉和一半量的氨基磺酸,水浴升溫至96℃,并在該溫度下加熱攪拌37min;降溫至52℃,加入四分之三量的丁二酸二乙酯和四分之三量的羥基乙叉二膦酸,并在該溫度下加熱攪拌65min;然后加入剩余量的四硼酸鈉、氨基磺酸、丁二酸二乙酯、羥基乙叉二膦酸,升溫至185℃,并在該溫度下加熱42min,然后降至52℃,并在該溫度下加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玻璃纖維50份、聚丙烯酰胺8份、甲基苯駢三氮唑10份、氨丙基三氧基硅烷6份、四硼酸鈉2?6份、氨基磺酸2?8份、丁二酸二乙酯3?9份、丙三醇4?12份、羥基乙叉二膦酸4?8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玻璃纖維50份、聚丙烯酰胺8份、甲基苯駢三氮唑10份、氨丙基三氧基硅烷6份、四硼酸鈉2-6份、氨基磺酸2-8份、丁二酸二乙酯3-9份、丙三醇4-12份、羥基乙叉二膦酸4-8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玻璃纖維50份、聚丙烯酰胺8份、甲基苯駢三氮唑10份、氨丙基三氧基硅烷6份、四硼酸鈉3-5份、氨基磺酸4-6份、丁二酸二乙酯5-7份、丙三醇7-9份、羥基乙叉二膦酸5-7份。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玻璃纖維50份、聚丙烯酰胺8份、甲基苯駢三氮唑10份、氨丙基三氧基硅烷6份、四硼酸鈉4份、氨基磺酸5份、丁二酸二乙酯6份、丙三醇8份、羥基乙叉二膦酸6份。4.一種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種玻璃纖維紗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驟組成:1)將玻璃纖維、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雪源,
申請(專利權)人:旌德縣源遠新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