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輪換飼養冬蟲夏草寄主幼蟲的方法,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1、2齡期幼蟲用珠芽蓼、圓穗蓼和小大黃混合飼養;繼續3、4、5齡期幼蟲用丹參、草石蠶和小大黃混合飼養;進入最后齡期的幼蟲用胡蘿卜、菊芋、小大黃和丹參混合飼養。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輪換飼養使寄主幼蟲整個生長階段能吸收均衡的營養,解決幼蟲營養缺失病,也能確保后續冬蟲夏草具有優良品質,加快幼蟲生長周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輪換飼養冬蟲夏草寄主幼蟲的方法。
技術介紹
冬蟲夏草由于生長在海拔3000~5000米青藏高原地區,自然寄生率低、對生活環境條件極其苛刻,所以本身資源非常有限,近年來由于市場需求量大,價格持續走高,導致大量盲目不合理采挖,致使野生資源日趨減少,產量逐年下降,冬蟲夏草寄主幼蟲成熟的人工繁殖體系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現在有關人工飼養蝙蝠蛾幼蟲的新鮮食材普遍表現為單一化,例如僅用胡蘿卜、珠芽蓼等單獨飼養蝙蝠蛾幼蟲,也有采用胡蘿卜、甘露子、鵝絨萎陵菜混合飼養(參見中國專利,公開號:CN 102813081A),但都忽略了蝙蝠蛾幼蟲細分7個齡期(有少部分幼蟲有第8個齡期),各個齡期幼蟲取食喜好不一,容易造成寄主幼蟲的營養缺失。輪換飼養是針對蝙蝠蛾各蟲齡段取食喜好,對不同蟲齡幼蟲喂養不同的食物,使寄主幼蟲整個生長階段能吸收均衡的營養,解決幼蟲營養缺失病。而目前未見國內有人工輪換飼養蝙蝠蛾幼蟲的報道,僅有蝠蛾幼蟲奢食性及取食量研究的報道(張德利等,蝠蛾幼蟲奢食性及取食量研究,西南農業學報,2014年27卷6期,2732-2734.),并未提及輪換飼養。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根據上述
技術介紹
的不足,針對蝙蝠蛾各蟲齡段取食喜好,專利技術一種適合冬蟲夏草寄主幼蟲輪換飼養的方法。利用各蟲齡段蝙蝠蛾幼蟲的取食喜好選擇幼蟲最喜歡的飼料進行飼養,即通過輪換飼養使寄主幼蟲整個生長階段能吸收均衡的營養,解決幼蟲營養缺失病,也能確保后續冬蟲夏草具有優良品質;特別是篩選出一種高原飼料丹參,首次報道用于蝙蝠蛾幼蟲的飼養,豐富了蝙蝠蛾寄主取食選擇。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輪換飼養冬蟲夏草寄主幼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1、2齡期幼蟲用珠芽蓼、圓穗蓼和小大黃混合飼養;(2)繼續3、4、5齡期幼蟲用丹參、草石蠶和小大黃混合飼養;(3)進入最后齡期的幼蟲用胡蘿卜、菊芋、小大黃和丹參混合飼養。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方法采用裝有消毒高原土的飼養框進行飼養。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消毒高原土厚度控制為:飼料下底層高原土厚度至少3cm,飼料上表層高原土厚度3-6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方法采用裝有消毒高原土的飼養框進行飼養,且消毒高原土厚度控制為:飼料下底層高原土厚度至少3cm,飼料上表層高原土厚度3-6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消毒高原土的濕度控制在45%-65%。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方法采用的飼養間潔凈度要求為100萬級。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幼蟲飼養的溫度、濕度、日照率完全模擬1981年至2010年青藏高原及周邊約205個氣象臺站月值氣象數據的當月平均值,且晝夜溫差要分別參考冷暖季歷史數據。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幼蟲飼養的氣候條件為模擬青藏高原氣候。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幼蟲飼養的溫度控制范圍為﹣2℃-14℃。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幼蟲飼養的濕度控制范圍為30%-9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幼蟲飼養的溫度控制范圍為﹣2℃-14℃,濕度控制范圍為30%-9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混合飼養1、2齡期幼蟲所用的珠芽蓼、圓穗蓼和小大黃的質量比例是(10%~50%):(10%~50%):(10%~50%),優選的質量比例是(20%~40%):(20%~40%):(20%~40%),更優選的質量比例為等比例,其比例之和等于10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混合飼養3、4、5齡期幼蟲所用的丹參、草石蠶和小大黃的質量比例是(10%~50%):(10%~50%):(10%~50%),優選的質量比例是(20%~40%):(20%~40%):(20%~40%),更優選的質量比例為等比例,其比例之和等于10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混合飼養最后齡期幼蟲所用的胡蘿卜、菊芋、小大黃和丹參的比例是(10%~50%):(10%~50%):(10%~50%):(10%~50%),優選的質量比例是(20%~40%):(20%~40%):(20%~40%):(20%~40%),更優選的質量比例為等比例,其比例之和等于10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輪換飼養冬蟲夏草寄主幼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初孵幼蟲1、2齡期飼養:在飼養框中加入厚度3cm、濕度為55%的消毒高原土,再均勻放入清洗、消毒后等比例混合的珠芽蓼、圓穗蓼和小大黃,然后再添加厚度3cm、濕度為55%的消毒高原土,將卵放入,蓋上盒后置于100萬級潔凈區內模擬青藏高原氣候飼養;(b)3、4、5齡期幼蟲飼養:將飼料更換為等比例混合的丹參、草石蠶和小大黃;(c)進入最后齡期的幼蟲飼養:將飼料更換為等比例混合的胡蘿卜、菊芋、小大黃和丹參。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飼料每隔60天進行一次添加,并用厚度3-6cm、濕度為55%的消毒高原土覆蓋。術語“最后齡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蝙蝠蛾幼蟲齡期共7個齡,則最后齡期指蝙蝠蛾幼蟲的第6、7齡;在另外一些實施方案中,蝙蝠蛾幼蟲齡期共8個齡,則最后齡期指蝙蝠蛾幼蟲的第6、7、8齡。本專利技術中提到的等比例均為等質量比例。術語“等比例”指每個組分的的含量相同,或接近相同(即與完全相同的單組分含量相差±5%)。例如,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混合飼養用的珠芽蓼、圓穗蓼和小大黃的質量比例為等比例,即該等比例可以為1:1.05:1.02,或1.05:1.02:1.05,或1:1.03:1.01,等等。本專利技術有益效果在于:針對蝙蝠蛾各蟲齡段取食喜好,對不同蟲齡幼蟲喂養不同的食物,使寄主幼蟲整個生長階段能吸收均衡的營養,解決幼蟲營養缺失病,也能確保后續冬蟲夏草具有優良品質;另外,每個蟲齡段幼蟲都在取食自己喜歡吃的植物,可加快幼蟲生長周期,為大規模飼養蝙蝠蛾幼蟲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特別是篩選出一種高原飼料丹參,首次報道用于蝙蝠蛾幼蟲的飼養,豐富了蝙蝠蛾寄主取食選擇,降低了飼料成本。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所述的是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所保護的不限于以下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此專利技術創造構思的基礎上,做出的若干變形和改進,都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實施例中所用的原料均可以通過商業途徑獲得。本專利技術供試蟲種為西藏林芝高原雪都冬蟲夏草有限公司飼養馴化后性狀穩定的蝙蝠蛾幼蟲。正常情況下,昆蟲幼期生長到一定程度就要蛻一次皮,所以它的大小或生長的進程(即所謂蟲齡或幼蟲齡期)可以用蛻皮次數來作指標。剛從卵孵化出來到第一次蛻皮以前的幼蟲稱為第1齡幼蟲,經第一次蛻皮后的幼蟲稱為第2齡幼蟲。同樣,3齡,4齡,5齡,6齡,7齡,幼蟲分別為第二、三、四、五、六次蛻皮后的幼蟲。不同蟲齡段蝙蝠蛾幼蟲對不同植物的取食選擇,從青藏高原冬蟲夏草產區以及西藏林芝高原雪都冬蟲夏草有限公司的植物栽培生產基地采挖蝙蝠蛾喜食的珠芽蓼、丹參、小大黃、圓穗蓼、羊角天麻、菊芋、草石蠶、胡蘿卜去掉雜質、須根等,清水洗凈,帶回實驗室備用。參考實施例1.模擬青藏高原幼蟲生長所需溫度、降水、日照率本研究模擬所使用的歷史氣候數據來自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信息中心氣象資料室最新的《中國地面氣候資料月值數據集》,該數據集包括全國752個氣象站點的月值數據,并由國家氣象信息中心進行質量控制。從該數據集中整理了青藏高原及周邊約205個氣象臺站自1981年至2010年的月值氣象數據,并選取降水、溫度、日照率等模型輸入氣象參數的月均值數據,整理后建立氣象數據庫。本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輪換飼養冬蟲夏草寄主幼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1、2齡期幼蟲用珠芽蓼、圓穗蓼和小大黃混合飼養;(2)繼續3、4、5齡期幼蟲用丹參、草石蠶和小大黃混合飼養;(3)進入最后齡期的幼蟲用胡蘿卜、菊芋、小大黃和丹參混合飼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輪換飼養冬蟲夏草寄主幼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1、2齡期幼蟲用珠芽蓼、圓穗蓼和小大黃混合飼養;(2)繼續3、4、5齡期幼蟲用丹參、草石蠶和小大黃混合飼養;(3)進入最后齡期的幼蟲用胡蘿卜、菊芋、小大黃和丹參混合飼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采用裝有消毒高原土的飼養框進行飼養,且消毒高原土厚度控制為:飼料下底層高原土厚度至少3cm,飼料上表層高原土厚度3-6cm。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消毒高原土的濕度控制在45%-65%。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采用的飼養間潔凈度要求為100萬級。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幼蟲飼養的氣候條件為模擬青藏高原氣候。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幼蟲飼養的溫度控制范圍為-2℃-14℃。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文佳,張宗耀,李全平,呂延華,魏再鴻,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