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窗框輔助安裝裝置,包括上輔助平臺(1)和下輔助平臺(2),所述的上輔助平臺(1)和下輔助平臺(2)分別設置在軸桿(3)的兩端,通過軸桿(3)調節二者之間的距離,所述的上輔助平臺(1)和下輔助平臺(2)上均設置有側頂塊(4)和限位桿(5),所述的側頂塊(4)與相應的輔助平臺可活動連接,并在輔助安裝時頂住窗框內側面,所述的限位桿(5)可沿相應的輔助平臺前后運動,并可在使用時延伸出窗框(6)。本發明專利技術有利于窗框的準確安裝,并保持和墻體的距離一致,提高了窗框安裝的準確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材施工
,具體地講是一種窗框輔助安裝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窗戶上一般安裝有鋁合金窗框,在鋁合金窗框上安裝玻璃窗,玻璃窗的上下嵌入窗框的上下之間,并可在窗框上滑動。由于需要保證窗框的垂直度、水平度等,才能便于玻璃窗的滑動,否則會由于精度問題而導致窗戶故障或使用不便。現有技術對于窗框的安裝,一般直接將窗框放置在窗戶上,根據經驗,并結合錐子做垂直度的校正,可以通過普通的水平尺來校正其水平,這種安裝方式缺乏統一的安裝輔助機構,工序較為復雜,而且精度不高。此時,窗框的安裝還需要與窗戶的前后面保持一致的距離,這一點在現有技術還無法做到,只能結合經驗和測量尺完成,顯然無法滿足精度的要求。此外,以上現有技術中,一般需要兩個人配合安裝,耗時耗力。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保持與窗戶墻體側面距離一致性的窗框輔助安裝裝置,同時便于垂直度和水平度的校準,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無法借助統一的輔助機構完成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以下結構的窗框輔助安裝裝置,包括上輔助平臺和下輔助平臺,所述的上輔助平臺和下輔助平臺分別設置在軸桿的兩端,通過軸桿調節二者之間的距離,所述的上輔助平臺和下輔助平臺上均設置有側頂塊和限位桿,所述的側頂塊與相應的輔助平臺可活動連接,并在輔助安裝時頂住窗框內側面,所述的限位桿可沿相應的輔助平臺前后運動,并可在使用時延伸出窗框。采用以上結構,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專利技術的上輔助平臺和下輔助平臺分別可滑動裝在窗框的上下框上,通過所述的側頂塊的調節,可以對窗框進行輔助糾偏,在側頂塊向側面頂窗框的時,施加在窗框上的力能夠使窗框發生一定的位移和轉動,有利于在將窗框初始安裝時的扶正和糾偏,所述的限位桿延伸出窗框外,其前后運動則用于調節窗框與墻體的距離,保持整個窗框與墻體的距離一致,并可通過上下輔助平臺在窗框上的滑動再進一步對其他位置做同樣的調節。本專利技術有利于窗框的準確安裝,并保持和墻體的距離一致,提高了窗框安裝的準確度和效率。作為改進,所述的上輔助平臺和下輔助平臺之間設有連桿鎖緊機構,所述連桿鎖緊機構包括頂桿、操縱桿和動力桿,所述的動力桿的一端鉸接于下輔助平臺或軸桿上,其另一端與所述的頂桿的一端鉸接,所述的頂桿另一端穿置于上輔助平臺上,并通過設置在頂桿上的頂座頂住上輔助平臺,所述的操縱桿鉸接于頂桿和動力桿的連接端。這樣,能夠通過操縱桿將上下輔助平臺鎖緊,由于頂桿另一端穿置于上輔助平臺上,便于頂桿的縮回和穿出施力鎖緊。作為改進,所述的動力桿為液壓桿,所述的液壓桿包括液壓底座和桿體,所述的液壓底座鉸接于下輔助平臺或軸桿上,所述的桿體與頂桿鉸接。作為改進,所述的下輔助平臺上設置有上下調節桿,所述的上下調節桿穿置于下輔助平臺,并通過旋轉來實現上下運動,以調節窗框與墻體的上下距離。增加了窗框的調節維度,使得窗框能夠上下方向進一步進行調節,安裝更加準確。作為改進,所述窗框輔助安裝裝置還包括垂直校驗機構,所述的垂直校驗機構包括重力塊、滑輪和拉繩,所述的重力塊通過拉繩安裝在滑輪上,所述的滑輪設置在上輔助平臺上。通過該設計,在重力塊的作用下,拉繩呈豎直狀態,能夠對窗框的垂直度進行校驗,并可據此調整。作為改進,所述的垂直校驗機構還包括驅動手柄和卷線輪,所述的手柄之轉軸與卷線輪軸向連接,所述的拉繩經卷線輪延伸至滑輪上。這樣,便于拉繩的回收,避免不用時重力塊對裝置使用的影響。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窗框輔助安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1、上輔助平臺,2、下輔助平臺,3、軸桿,4、側頂塊,5、限位桿,6、窗框,7、頂桿,8、操縱桿,9、動力桿,9.1、液壓底座,9.2、桿體,10、上下調節桿,11、重力塊,12、滑輪,13、拉繩,14、手柄,15、卷線輪。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但本專利技術并不僅僅限于這些實施例。本專利技術涵蓋任何在本專利技術的精髓和范圍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為了使公眾對本專利技術有徹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例中詳細說明了具體的細節,而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沒有這些細節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專利技術。此外,本專利技術之附圖中為了示意的需要,并沒有完全精確地按照實際比例繪制,在此予以說明。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的窗框輔助安裝裝置,包括上輔助平臺1和下輔助平臺2,所述的上輔助平臺1和下輔助平臺2分別設置在軸桿3的兩端,通過軸桿3調節二者之間的距離,所述的上輔助平臺1和下輔助平臺2上均設置有側頂塊4和限位桿5,所述的側頂塊4與相應的輔助平臺可活動連接,并在輔助安裝時頂住窗框內側面,所述的限位桿5可沿相應的輔助平臺前后運動,并可在使用時延伸出窗框6。所述軸桿3的調節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例如,采用伸縮式軸桿;或者上輔助平臺1和下輔助平臺2可滑動設置在軸桿上,等等。所述的側頂塊4與相應的輔助平臺可活動連接是指在調節機構的作用下,側頂塊4可側向移動,所述的調節機構可以采用滾珠絲杠,將轉動調節轉化為側頂塊的移動,同時會產生反向阻尼,同理,限位桿也可采用此類調節機構。所述的限位桿5可沿相應的輔助平臺前后運動是指,當窗框豎直安裝時,人體朝向窗框,所述的前面運動是相對于人體而言的,同時即指的是垂直于窗框的方向運動。所述的上輔助平臺1和下輔助平臺2之間設有連桿鎖緊機構,所述連桿鎖緊機構包括頂桿7、操縱桿8和動力桿9,所述的動力桿9的一端鉸接于下輔助平臺2或軸桿3上,其另一端與所述的頂桿7的一端鉸接,所述的頂桿7另一端穿置于上輔助平臺1上,并通過設置在頂桿7上的頂座頂住上輔助平臺1,所述的操縱桿8鉸接于頂桿7和動力桿9的連接端。該機構通過操縱桿將上下輔助平臺鎖緊,由于頂桿另一端穿置于上輔助平臺上,便于頂桿的縮回和穿出施力鎖緊。所述的動力桿9為液壓桿,所述的液壓桿包括液壓底座9.1和桿體9.2,所述的液壓底座9.1鉸接于下輔助平臺或軸桿上,所述的桿體9.2與頂桿7鉸接。所述的下輔助平臺2上設置有上下調節桿10,所述的上下調節桿10穿置于下輔助平臺2,并通過旋轉來實現上下運動,以調節窗框6與墻體的上下距離。增加了窗框的調節維度,使得窗框能夠上下方向進一步進行調節,安裝更加準確。所述窗框輔助安裝裝置還包括垂直校驗機構,所述的垂直校驗機構包括重力塊11、滑輪12和拉繩13,所述的重力塊11通過拉繩12安裝在滑輪13上,所述的滑輪13設置在上輔助平臺1上。通過該設計,在重力塊的作用下,拉繩呈豎直狀態,能夠對窗框的垂直度進行校驗,并可據此調整。所述的垂直校驗機構還包括驅動手柄14和卷線輪15,所述的手柄14之轉軸與卷線輪15軸向連接,所述的拉繩13經卷線輪15延伸至滑輪12上。以便于拉繩的回收,避免不用時重力塊對裝置使用的影響。基于以上本專利技術的窗框輔助安裝裝置,可以得到以下窗框輔助安裝方法,以更好地解決本專利技術的技術問題,所述的窗框輔助安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先將上輔助平臺和下輔助平臺分別安裝于窗框的上下框上,并可與窗框可滑動連接;滑動上下輔助平臺,通過調節機構將側頂塊移動至頂住窗框的側面,窗框在側頂塊的作用下以實現糾偏;通過調節限位桿與墻體的距離,使得窗框與墻體達到預期距離;通過旋轉上下調節桿以調節其與下方墻體的距離;通過垂直校驗機構進行垂直度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窗框輔助安裝裝置,包括上輔助平臺(1)和下輔助平臺(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輔助平臺(1)和下輔助平臺(2)分別設置在軸桿(3)的兩端,通過軸桿(3)調節二者之間的距離,所述的上輔助平臺(1)和下輔助平臺(2)上均設置有側頂塊(4)和限位桿(5),所述的側頂塊(4)與相應的輔助平臺可活動連接,并在輔助安裝時頂住窗框內側面,所述的限位桿(5)可沿相應的輔助平臺前后運動,并可在使用時延伸出窗框(6)。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窗框輔助安裝裝置,包括上輔助平臺(1)和下輔助平臺(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輔助平臺(1)和下輔助平臺(2)分別設置在軸桿(3)的兩端,通過軸桿(3)調節二者之間的距離,所述的上輔助平臺(1)和下輔助平臺(2)上均設置有側頂塊(4)和限位桿(5),所述的側頂塊(4)與相應的輔助平臺可活動連接,并在輔助安裝時頂住窗框內側面,所述的限位桿(5)可沿相應的輔助平臺前后運動,并可在使用時延伸出窗框(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窗框輔助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輔助平臺(1)和下輔助平臺(2)之間設有連桿鎖緊機構,所述連桿鎖緊機構包括頂桿(7)、操縱桿(8)和動力桿(9),所述的動力桿(9)的一端鉸接于下輔助平臺(2)或軸桿(3)上,其另一端與所述的頂桿(7)的一端鉸接,所述的頂桿(7)另一端穿置于上輔助平臺(1)上,并通過設置在頂桿(7)上的頂座頂住上輔助平臺(1),所述的操縱桿(8)鉸接于頂桿(7)和動力桿(9)的連接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窗框輔助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賴季谷,
申請(專利權)人:賴季谷,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