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復合旋鈕結構,包括頂部組件、軸承組件和底部組件,其中,頂部組件從上至下依次包括頂蓋、硅膠鍵盤和頂部環形PCB,軸承組件包括軸承支架和軸承,底部組件包括底蓋、底部PCB、扭簧和旋轉阻尼件。頂蓋、硅膠鍵盤、頂部環形PCB和軸承支架組成垂直按壓模組,垂直按壓模組安裝在軸承的外圈,并螺接固定安裝于底蓋上。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新型復合旋鈕結構生產成本低,結構簡單,適用于不同尺寸的旋鈕,可以滿足復合旋鈕結構在電器開關和調節設備的使用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旋鈕組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種新型復合旋鈕結構。
技術介紹
旋鈕是指用手控轉的手動元件,是電器開關或調節設備中常用的操作部分。根據功能要求和形狀可分為圓形旋鈕、多邊旋鈕、指針旋鈕等。目前,市場上現有的復合旋鈕結構,常用的有雙軸承結構或者旋轉電位器結構。雙軸承結構以常規軸承結構加直線軸承的結構實現沿軸線旋轉和垂直運動的旋鈕結構,雙軸承結構對于軸承零件本身加工精密度較高,因此生產成本高;旋轉電位器結構是指電位器本身具有旋轉和按壓的功能,適合于直徑較小的旋鈕,當旋鈕直徑較大時,如果選擇旋轉電位器,旋轉和按壓的手感均較差,而且會有整個旋鈕搖晃的問題,因此在這種情形下用戶的體驗普遍不佳。這限制了復合旋鈕結構在電器開關和(或)調節設備的應用。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而且可以應用于不同尺寸的旋鈕上的復合旋鈕結構,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多功能的新型復合旋鈕結構。其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適用于不同尺寸的旋鈕,可以滿足復合旋鈕結構在電器開關和調節設備的使用要求。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復合旋鈕結構,包括頂部組件、軸承組件和底部組件,其中,頂部組件從上至下依次包括頂蓋、硅膠鍵盤和頂部環形PCB(印刷電路板),所述的軸承組件包括軸承支架和軸承,所述的底部組件包括底蓋和底部PCB。一般的復合旋鈕結構設計,通常是將垂直按壓功能和旋轉功能做到同一塊PCB板上,本專利技術在研究和用戶使用調查過程中發現,將垂直按壓功能設置在頂部環形PCB上,將旋轉功能設置在底部PCB中,進而在不同的位置實現兩種功能,簡化了PCB的集成制備工序,優化了復合旋鈕的結構,提升了按壓和旋轉旋鈕的手感,最終提升了用戶體驗。進一步的,所述的底部組件還包括扭簧和旋轉阻尼件,所述的扭簧安裝于底蓋的扭簧安裝槽中,所述的旋轉阻尼件安裝于底蓋中的旋轉阻尼件安裝槽中。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的底蓋在中心設置有軸承座,所述的軸承安裝與底座的軸承座上。本專利技術的復合旋鈕結構使用了單軸承結構,避免使用了成本較高的雙軸承,因此降低了產品的成本。所述的頂蓋、硅膠鍵盤、頂部環形PCB和軸承支架組成垂直按壓模組,所述的垂直按壓模組安裝在軸承的外圈,所述的垂直按壓模組螺接固定安裝于底蓋上。將所述的軸承、扭簧和旋轉阻尼件聯合應用到旋鈕結構上,使得在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旋轉30度后,即可觸發按鍵,又具有自動回彈的功能。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硅膠鍵盤設置有9個按鍵,所述的頂部環形PCB設置有9個按鍵觸發開關,所述的9個按鍵與9個按鍵觸發開關互相對應。用戶在按壓頂部的任意一點時,即可觸發旋鈕的垂直按壓功能,在這一點上也能給到用戶很好的使用體驗。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底部組件的底部PCB設置有滑動開關,所述的滑動開關實現旋轉功能的觸發。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1)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新型復合旋鈕結構使用了生產成本低的單軸承結構,其結構簡單,適用于不同尺寸的旋鈕,可以滿足復合旋鈕結構在電器開關和調節設備的使用要求。(2)本專利技術將垂直按壓功能和旋轉功能分別設置在頂部環形PCB和底部PCB中,進而在不同的位置實現兩種功能,優化了復合旋鈕的結構,進而提升了按壓和旋轉旋鈕的手感,最終提升了用戶體驗。(3)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新型復合旋鈕結構,在垂直按壓模組上設置了9個按鍵與9個按鍵觸發開關,使得用戶在按壓頂部的任意一點時,即可觸發旋鈕的垂直按壓功能,省時省力,從而具有很好的用戶體驗。附圖說明1. 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復合旋鈕結構的爆炸圖。2. 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復合旋鈕結構的按壓示意圖。3. 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復合旋鈕結構的旋轉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但不限定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新型復合旋鈕結構,包括頂部組件1、軸承組件2和底部組件3,其中,頂部組件1從上至下依次包括頂蓋11、硅膠鍵盤12和頂部環形PCB 13,軸承組件2包括軸承支架21和軸承22,底部組件3包括底蓋31、底部PCB 32、扭簧33和旋轉阻尼件34。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底蓋31分別設置有扭簧安裝槽311和旋轉阻尼件安裝槽312,扭簧33安裝于扭簧安裝槽311中,旋轉阻尼件34安裝于旋轉阻尼件安裝槽312中。目前,市面上的復合旋鈕結構設計,通常是將垂直按壓功能和旋轉功能做到同一塊PCB板上,本專利技術在研究中發現,將垂直按壓功能設置在頂部環形PCB 13上,將旋轉功能設置在底部PCB 32中,進而在不同的位置實現兩種功能,簡化了PCB的集成制備工序,優化了復合旋鈕的結構,提升了按壓和旋轉旋鈕的手感,最終提升了用戶體驗。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的底蓋31在中心設置有軸承座311,所述的軸承22安裝與底座31的軸承座311上。軸承22、扭簧33和旋轉阻尼件34聯合應用到旋鈕結構上,使得旋鈕在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旋轉30度后,即可觸發按鍵,又具有自動回彈的功能。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描述,頂蓋11、硅膠鍵盤12、頂部環形PCB 13和軸承支架21組成垂直按壓模組,垂直按壓模組安裝在軸承22的外圈,所述的垂直按壓模組通過4枚螺釘固定安裝于底蓋31上。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硅膠鍵盤12設置有9個按鍵121,所述的頂部環形PCB 13設置有9個按鍵觸發開關131,9個按鍵121與9個按鍵觸發開關131互相對應。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底部組件3的底部PCB 32設置有滑動開關321,所述的滑動開關321實現旋轉功能觸發。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新型復合旋鈕結構使用了生產成本低的單軸承結構,其結構簡單,適用于不同尺寸的旋鈕,可以滿足復合旋鈕結構在電器開關和調節設備的使用要求。實施例2如圖2所示,結合圖1,由于本專利技術的新型復合旋鈕結構在頂部組件1的硅膠鍵12設置有9個按鍵,在頂部環形PCB 13設置有9個按鍵觸發開關,所述的9個按鍵與9個按鍵觸發開關互相對應。用戶在按壓頂蓋11的任意一點時,即可觸發旋鈕的垂直按壓功能,在這一點上也能給到用戶很好的使用體驗。如圖3所示,結合圖1,用戶在使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新型復合旋鈕結構進行旋轉時,由于軸承22、扭簧33和旋轉阻尼件34聯合進行應用,既可以順時針旋轉,也可以逆時針旋轉,在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旋轉30度后,即可觸發底部PCB32的按鍵開關,接著,在扭簧33的彈力作用下,旋鈕實現了自動回彈。以上內容僅僅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所作的舉例和說明,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顯而易見的替換形式均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復合旋鈕結構,包括頂部組件(1)、軸承組件(2)和底部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頂部組件(1)從上至下依次包括頂蓋(11)、硅膠鍵盤(12)和頂部環形PCB(13),所述的軸承組件(2)包括軸承支架(21)和軸承(22),所述的底部組件(3)包括底蓋(31)和底部PCB(3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復合旋鈕結構,包括頂部組件(1)、軸承組件(2)和底部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頂部組件(1)從上至下依次包括頂蓋(11)、硅膠鍵盤(12)和頂部環形PCB(13),所述的軸承組件(2)包括軸承支架(21)和軸承(22),所述的底部組件(3)包括底蓋(31)和底部PCB(3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復合旋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組件(3)還包括扭簧(33)和旋轉阻尼件(34),所述的扭簧(33)安裝于底蓋(31)的扭簧安裝槽(311)中,所述的旋轉阻尼件(34)安裝于底蓋(31)中的旋轉阻尼件安裝槽(312)中。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復合旋鈕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蓋(31)在中心設置有軸承座(311),所述的軸承(22)安裝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譚開就,舒暢,
申請(專利權)人:迪芬尼香港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中國香港;8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