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攪拌機的卸裝安全機構;包括機體本體和攪拌桶,攪拌桶設置有卸裝機構,所述機體本體設置有安全開關,卸裝機構包括外殼、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及控制按鈕,第一、第二連接桿分別安裝于外殼內,第一連接桿其中一端設置有樞接孔,另一端設置有扣接部,通過扣接部使攪拌桶可拆卸地扣接于機體本體上,控制按鈕可滑動地穿設于外殼上,第二連接桿設置有插設部,插設部插入機體本體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體現為:通過在攪拌機的把手上設置卸裝機構,并將其按鍵設置在把手的一側,避免使用者在提取攪拌桶時受到按鍵的影響,防止提拉過程中發生松脫,且按鍵位置在把手一側,更加方便使用者進行操作,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實用性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攪拌機,特指一種安全性能高且便于將攪拌桶從攪拌機中卸下的攪拌機的卸裝安全機構。
技術介紹
攪拌機作為小電器被人們所廣泛使用,其一般由機體本體和攪拌桶兩部分所組成,為了更好地將攪拌桶在機體本體中取下,一般在攪拌機上都設置有卸裝機構,目前市面上的攪拌機都在攪拌桶上設置卸裝把手,通過提起把手使攪拌桶脫開攪拌機,使攪拌桶能從攪拌機本體中進行取出,現有的松脫按鍵一般都藏于攪拌桶的把手下方,在提起過程中手部容易從把手的按鍵處打滑,不便于攪拌桶的提取,且其位于把手下方,損壞時不易于維修,這類攪拌機不具有安全開關,使用過程中存在較多安全隱患,且其結構復雜,成本高,實用性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攪拌機,特指一種安全性能高且便于將攪拌桶從攪拌機中卸下的攪拌機的卸裝安全機構。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攪拌機的卸裝安全機構,包括機體本體和安裝于所述機體本體上的攪拌桶,所述機體本體內設置有安全開關,所述攪拌桶上設置有卸裝機構,所述卸裝機構分別對稱地設置于所述攪拌桶兩側,所述卸裝機構包括外殼、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及控制按鈕,所述第一連接桿、所述第二連接桿分別安裝于所述外殼內,所述第一連接桿其中一端設置有樞接孔,另一端設置有扣接部,通過所述扣接部使所述攪拌桶可拆卸地扣接于所述機體本體上,所述控制按鈕可滑動地穿設于所述外殼上,并固接于所述第一連接桿,所述第二連接桿設置有插設部,所述插設部插入所述機體本體內,并通過銜接桿與所述安全開關相互連接。其中,所述攪拌桶設置有桶蓋,所述桶蓋設置有壓塊,所述第二連接桿設置有能與所述壓塊相配合的壓合部,所述壓塊抵于所述壓合部上,使所述桶蓋將所述第二連接桿壓入所述機體本體內。其中,所述控制按鈕與所述第一連接桿間設置有樞接塊,所述樞接塊其中一端設置有與所述控制按鈕相配合的凸柱,另一端設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卡入所述第一連接桿的所述樞接孔內,使樞接塊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一連接桿上,所述控制按鈕固定套設于所述凸柱上。其中,所述卸裝機構設置有復位機構,所述復位機構包括第一復位彈簧和第二復位彈簧,所述第一復位彈簧的其中一端固定于所述外殼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連接桿上,所述第二復位彈簧的其中一端固定于所述外殼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連接桿上。其中,所述外殼設置有導滑部,所述第二連接桿設置有能與所述導滑部相配合的滑槽,所述第二連接桿通過所述滑槽卡入所述導滑部上,使所述第二連接桿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外殼內。本技術的有益效果體現為: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攪拌機的卸裝安全機構,通過在攪拌機的把手上設置卸裝機構,并將其按鍵設置在把手的一側,避免使用者在提取攪拌桶時受到按鍵的影響,防止提拉過程中發生松脫,并將其按鍵設置在把手的一側,更加方便使用者進行操作,且在攪拌機上具有安全開關,極大地提高了攪拌機的安全性能,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實用性強。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卸裝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卸裝機構的爆炸圖。圖4為本技術整體內部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旋轉機構與桶蓋配合狀態時的剖視圖。附圖標注說明:1-機體本體;2-攪拌桶;3-安全開關;4-卸裝機構;5-外殼;6-第一連接桿;7-第二連接桿;8-控制按鈕;9-樞接孔;10-扣接部;11-插設部;12-銜接桿;13-桶蓋;14-壓塊;15-壓合部;16-樞接塊;17-凸柱;18-卡接部;19-第一復位彈簧;20-第二復位彈簧;21-導滑部;22-滑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5所示,一種攪拌機的卸裝安全機構,包括機體本體1和安裝于所述機體本體1上的攪拌桶2,所述機體本體1內設置有安全開關3,所述攪拌桶2上設置有卸裝機構4,所述卸裝機構4分別對稱地設置于所述攪拌桶2兩側,所述卸裝機構4包括外殼5、第一連接桿6、第二連接桿7及控制按鈕8,所述第一連接桿6、所述第二連接桿7分別安裝于所述外殼5內,所述第一連接桿6其中一端設置有樞接孔9,另一端設置有扣接部10,通過所述扣接部10使所述攪拌桶2可拆卸地扣接于所述機體本體1上,所述控制按鈕8可滑動地穿設于所述外殼5上,并固接于所述第一連接桿6,所述第二連接桿7設置有插設部11,所述插設部11插入所述機體本體1內,并通過銜接桿12與所述安全開關3相互連接。其中,所述攪拌桶2設置有桶蓋13,所述桶蓋13設置有壓塊14,所述第二連接桿7設置有能與所述壓塊14相配合的壓合部15,所述壓塊14抵于所述壓合部15上,使所述桶蓋13將所述第二連接桿7壓入所述機體本體1內。其中,所述控制按鈕8與所述第一連接桿6間設置有樞接塊16,所述樞接塊16其中一端設置有與所述控制按鈕8相配合的凸柱17,另一端設置有卡接部18,所述卡接部18卡入所述第一連接桿6的所述樞接孔9內,使樞接塊16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一連接桿6上,所述控制按鈕8固定套設于所述凸柱17上。其中,所述卸裝機構4設置有復位機構,所述復位機構包括第一復位彈簧19和第二復位彈簧20,所述第一復位彈簧19的其中一端固定于所述外殼5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連接桿6上,所述第二復位彈簧20的其中一端固定于所述外殼5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連接桿7上。其中,所述外殼5設置有導滑部21,所述第二連接桿7設置有能與所述導滑部21相配合的滑槽22,所述第二連接桿7通過所述滑槽22卡入所述導滑部21上,使所述第二連接桿7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外殼5內。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技術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本行業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方案的啟迪下,可以做出一些變形與修改,凡是依據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的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攪拌機的卸裝安全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機體本體和安裝于所述機體本體上的攪拌桶,所述機體本體內設置有安全開關,所述攪拌桶上設置有卸裝機構,所述卸裝機構分別對稱地設置于所述攪拌桶兩側,所述卸裝機構包括外殼、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及控制按鈕,所述第一連接桿、所述第二連接桿分別安裝于所述外殼內,所述第一連接桿其中一端設置有樞接孔,另一端設置有扣接部,通過所述扣接部使所述攪拌桶可拆卸地扣接于所述機體本體上,所述控制按鈕可滑動地穿設于所述外殼上,并固接于所述第一連接桿,所述第二連接桿設置有插設部,所述插設部插入所述機體本體內,并通過銜接桿與所述安全開關相互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攪拌機的卸裝安全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機體本體和安裝于所述機體本體上的攪拌桶,所述機體本體內設置有安全開關,所述攪拌桶上設置有卸裝機構,所述卸裝機構分別對稱地設置于所述攪拌桶兩側,所述卸裝機構包括外殼、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及控制按鈕,所述第一連接桿、所述第二連接桿分別安裝于所述外殼內,所述第一連接桿其中一端設置有樞接孔,另一端設置有扣接部,通過所述扣接部使所述攪拌桶可拆卸地扣接于所述機體本體上,所述控制按鈕可滑動地穿設于所述外殼上,并固接于所述第一連接桿,所述第二連接桿設置有插設部,所述插設部插入所述機體本體內,并通過銜接桿與所述安全開關相互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攪拌機的卸裝安全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桶設置有桶蓋,所述桶蓋設置有壓塊,所述第二連接桿設置有能與所述壓塊相配合的壓合部,所述壓塊抵于所述壓合部上,使所述桶蓋將所述第二連接桿壓入所述機體本體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甘兵,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宏圖模具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